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四章 第7节 升华与凝华
一、单选题
1.下列叙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春天,雾绕群峰????????????B.?夏天,雨笼山恋????????????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千里冰封
2.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汽喷到玻璃面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能镀上去的原因是(?? )
A.?金属液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D.?金属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3.下面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C.?早晨有浓雾?????????????????????????????????????????????????????????D.?洒在室内地上的水干了
4.南极气温常低于-20℃,至少半年无阳光.根据科学研究,南极冰山不断缩小,连终年不见阳光的冰川也慢慢变少,这是(?? )
A.?汽化现象???????????????????????????B.?升华现象???????????????????????????C.?蒸发现象???????????????????????????D.?凝华现象
5.有一种固体空气清新剂,打开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小,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B.?熔化?????????????????????????????????????C.?升华?????????????????????????????????????D.?蒸发
6.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C.?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D.?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
7.?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B.?洒在地面上的水过一会儿变干了
C.?秋天的早晨,树叶上出现了小水珠??????????????????????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变小了
8.诗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的雪的形成是( )
A.?凝固?????????????????????????????????????B.?凝华?????????????????????????????????????C.?汽化?????????????????????????????????????D.?液化
9.?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积水干涸??????
C.?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10.日光灯用久了,两端会出现黑斑,形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 )
A.?灯丝升华后又凝华形成的????????????????????????????????????B.?灯丝汽化后又凝固形成的
C.?灯丝熔化后又凝固形成的????????????????????????????????????D.?灯丝熔化后再汽化最后凝华形成的
二、填空题
11.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水蒸气经过_______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客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__(填“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不会放热”)
12.今年3月底,茂名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________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________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________成雨滴落到地面。(填物态变化名称)
13.有霜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受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 ℃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到-20~-10 ℃,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______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形成霜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
(2)小红由短文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中取出一些-10 ℃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
14.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______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_______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填物态变化名称)
15.校园的公布栏上张贴了这样一则公告:由于气候较冷,各班早上暂停拖地.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避免使同学们摔倒受伤.小林在家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_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
三、解答题
16.2013年初,新疆很多地方发生了雪灾,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了尽快清除路面的积雪,军区某团出动了特种除雪车清除公路上的积雪和冰块。该特种除雪车安装了一台飞机用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利用高温高压燃气吹除公路上的积雪和冰块。这是一种非常快速、有效的除雪方式。
(1)雪在高达600℃热风的冲击下,________?了热量,迅速________?成水,并被高达10米/秒的风吹到路边。
(2)积雪熔化成水后,一部分水在高温热风的冲击下,________?了热量,________成了水蒸气。其中,________?和 ________?两个条件都加快了水的蒸发。
(3)还有少部分积雪在高温作用下,________?了热量,直接由固态的雪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这个过程叫________?。
17.碘的升华实验时,小原和小艳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碘的熔点约为113.7℃,沸点约为184.4℃。关于碘的加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A.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B.用水浴加热。经过多次实验验证,确认B方式更为科学合理,请你简述其原因。
18.一次小华见到妈妈做完菜,关火后才放盐.小华问:“妈妈,你刚才是不是忘记放盐了?”妈妈说:“没有忘,这是加碘盐,必须关火后放盐”,你能理解这种现象吗?
19.实验室的桌子上有一个敞口的空铁盒,现将铁盒装满温度远低于0℃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看到干冰冒出大量的“白气”,铁盒的外壁出现白霜.请解释白霜是怎样形成的?
20.寒冷的冬天,人们在外面活动时经常会长出“白眉毛”或“白胡子”,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该现象形成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的液化现象,故A不合题意;B.雨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的液化现象,故B不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的凝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D.冰是水由液体变成固态发生的凝固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 C
解析:金属在高温低压的环境下吸热,由固态直接变成金属蒸汽发生升华现象;金属蒸汽遇到低温的镜头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
故选C。
3.答案: B
解析: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是水由液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故A错误;?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是水蒸气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故B正确;?C.早晨有浓雾,是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故C错误;?D.洒在室内地上的水干了,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 B
解析:解:南极的冰川在温度低于0℃的情况下逐渐减少,是冰直接由固态转化为气态,是升华现象,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答案: C
解析:“固体清新剂”使用时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
故答案为:C。
6.答案: C
解析: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附着在窗玻璃内侧。
故答案为:C。
7.答案: D
解析:A、烧开水时,壶嘴处喷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为小水滴,就是我们看得到“白气”.不符合题意;B、洒在地面上的水吸收热量,由液态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中的蒸发现象.不符合题意;C、秋天的早晨,树叶上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不符合题意;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是固态的,过一段时间变小了,是由固态直接升华成为气态进入空气中了.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 B
解析: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故选:B.
9.答案: C
解析:A、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不符合题意;B、夏天,积水干涸,属于汽化过程中的蒸发,需要吸收热量.不符合题意;C、秋天,草木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需要放出热量.符合题意;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属于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 A
解析:日光灯用久了,两端会出现黑斑,形成这个现象的原因灯丝在温度升高时升华,在温度降低时又凝华形成的.
故选A
二、填空题
11.答案: 凝华;会放热
解析:固态干冰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是升华过程,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粒形成的;寒冬,车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小水珠出现在车窗的内侧。
故答案为:凝华;会放热。
12.答案: 升华;凝华;熔化
解析: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升华为气态,此过程中吸热,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空气中水蒸气由于遇冷会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熔化成雨滴落到地面。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熔化。
13.答案: (1)水蒸气;凝华
(2)空气湿润;气温在0 ℃以下
(3)不能;没有做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出现霜的对比实验。
解析:(1)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植被表面;
(2)根据文中的“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可知:霜的形成条件是:空气湿润且温度在0℃以下;
(3)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中,没有提供两种不同的空气湿润环境;故不能验证猜想。
故答案为:(1)水蒸气;凝华;(2)空气湿润;气温在0℃以下;(3)不能;没有做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出现霜的对比实验。
14.答案: 升华;凝华
解析: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变为高温碳蒸气,发生了升华现象;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凝华成碳粉。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
15.答案: 凝固;凝华;放出
解析:在低温下拖地后,地面上的水会变成固态的冰,属于凝固现象;冰箱中冷冻室侧壁上的霜是由气态的水蒸气遇到很低的温度直接变成固态的冰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凝华过程中水蒸气需要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凝固;凝华;放出.
三、解答题
16.答案: (1)吸收;熔化
(2)吸收;汽化;高温;热风
(3)吸收;升华
解析:1.雪在高达600℃热风的冲击下,雪是冷的,600℃的热风当然比雪的温度高,所以雪从热风吸收热量。雪为固态,水为液态,雪变成水,就是固态变成液态,当然物态变化就是熔化。
2.积雪熔化成水后,一部分水在高温热风的冲击下,溶化后的水还是冷的, 热风当然比水的温度高,所以水从热风吸收热量。水为液态,水蒸气为气态,水变成水蒸气,就是液态变成气态,当然物态变化就是汽化。那么影响汽化快慢的有热风就是“热”指温度。“风”指空气流动的速度。
3.以此类推,雪(固体)水蒸气(气体),就是升华,吸热。
故答案为:1.吸收、熔化;2.吸收、汽化、高温、热风;3.吸收、升华。
17.答案: ①水浴加热,温度最高100℃,达不到碘的熔点及沸点,所以变为气体,不可能熔化,也不可能汽化,更难说明是升华现象;
②酒精灯直接加热(400℃﹣600℃),温度超过了熔点和沸点,碘先熔化再汽化,升华现象不明显。
解析:①水浴加热,温度最高100℃,达不到碘的熔点及沸点,所以变为气体,不可能熔化,也不可能汽化,更难说明是升华现象;
②酒精灯直接加热(400℃﹣600℃),温度超过了熔点和沸点,碘先熔化再汽化,升华现象不明显。
18.答案: 加碘盐中含有碘,当温度略高时,碘容易升华成碘蒸气,所以在做饭时,要关火后才能加碘盐.
解析:加碘盐中含有碘,当温度略高时,碘容易升华成碘蒸气,所以在做饭时,要关火后才能加碘盐.
19.答案: 干冰温度远低于0℃,铁盒放热降温干冰迅速升华吸热,铁盒温度急剧降低;当铁盒温度低于0℃时,周围空气中的高温水蒸气遇到低温铁盒放热,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白霜。
解析:干冰温度远低于0℃,铁盒放热降温干冰迅速升华吸热,铁盒温度急剧降低;当铁盒温度低于0℃时,周围空气中的高温水蒸气遇到低温铁盒放热,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白霜。掌握凝华的概念。
20.答案: 人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白眉毛”或“白胡子”。
解析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形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附着在胡子上就是所说的“白眉毛”或“白胡子”,凝华需要放热,故这是在寒冷的冬天才出现的现象;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