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近代化的主要标志
经济工业化
政治民主化
文化多元化
洋务运动
--中国工业近代化的起步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开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新文化运动
--中国文化多元化的一座丰碑
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
一 历史背景?
二 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
三 主要内容?斗争锋芒?
四 发展情况?
五 历史意义?
六 小结
七 知识竞赛
教学提要
一、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1、西方民主思想,科学文化传入中国;
2、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3、以陈李胡鲁等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主张从根本上改造国民。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①兴起标志:
②代表人物:
③指导思想旗帜:
④主要阵地:
⑤活动基地:
1915年 上海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陈独秀、李大钊、
鲁迅、胡适
民主、科学
《新青年》
北京大学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北大校徽
活动基地:
北大为什么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一)前期内容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封建礼教
3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4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A、李大钊发表《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
(二)后期内容:介绍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8年
B、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
传播社会主义思想
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本节小结
前期
后期
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
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一 、积极的影响
1、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使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2、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
3、后期传 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拯 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4、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作了思想准备。
二、 局限性
1、对东西文化的态度出现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倾向。
民主 科学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敬告青年》
“德、赛两先生”的含义是什么?
民主是指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李大钊的《孔子与宪法》,指出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的护身符”,揭露袁世凯将孔教载入宪法,是“专制复活之先声”。
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旧道德: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旧道德 新道德
旧文学 新文学
胡 适
《文学改良刍议》
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
鲁 迅
《狂人日记》
实践:把反封建的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
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小结
辛亥革命后民主制并未真正实行
袁世凯专制独裁为知识分子所不容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壮大
新文化运动
前期
后期:
开始:
1915年《新青年》创刊
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
口号:
民主、科学
宣传马克思主义
意义:
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
七 小 结
《青年杂志》运动搞,
民主科学大旗摇;
陈李胡鲁做代表,
十月革命曙光扬;
马克思主义响华夏,
新文化运动载春秋;
人民思想大解放,
五四运动斗军阀。
陈 独 秀
(1880-1942)
安徽人
(1889-1927)
直隶人
李大钊
胡适(1891-1952)安徽人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
练兵营
1.中国近代史上曾有过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像漫漫黑夜中的一道闪电,猛烈冲击着封建专制思想。它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c
2.读图,下列各项与该图相符合的是( )
①创办人是陈独秀
②“民主”和“科学”是其两大口号
③它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④它直接引发了五四运动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c
3.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看……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天 ……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请你说说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的哪些内容( )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A
4.近代中国,爱国知识分子、进步人士创办刊物,著书立说,宣传进步思想,或创办实业、团体,以此救国。下列著名口号中属于《新青年》杂志上刊登的是( )
A.“民主、科学”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振兴中华”
A
5.毛泽东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运动。 ”你认为他这样评价的主要依据是( )
A.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了
B.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C.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D.召唤了五四运动的到来
B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鲁迅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三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选自哪里?发表在哪一刊物上?
(2)材料二中“德、赛两先生”指什么?它是什么历史事件的旗号?该历史事件开始的时间和标志分别是什么?
(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运动中的思想要求 这一时期,运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材料三是李大钊对什么历史事件的热情歌颂?随后该运动的主要内容发生了哪些变化?你能总结出这一运动的历史意义吗?
参考答案:
(1)《狂人日记》《新青年》
(2)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3)新文化运动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传播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大大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引发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 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D
2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
(1)民主 (2)自由 (3)平等 (4)科学
A (1) (2)
B (1) (4)
C (3) (4)
D (1) (2) (3) (4)
B
3 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倡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 )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鲁迅
D 胡适
D
4 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5 举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6 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
A 创办《新青年》
B 创办《青年杂志》
C 中华民国的建立
D 十月革命
B
7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
A 《新青年》
B 《青年杂志》
C 《每周评论》
D 《湘江评论》
A
8 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树立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鲁迅
D 胡适
C
9 创办《青年杂志》的是()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胡适
D 鲁迅
A
10 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指向()
A 北洋军阀
B 封建迷信思想
C 帝国主义
D 维护封建制度的礼教
D
11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颂扬十月革命的两篇文章是()
(1)《庶民的胜利》
(2) 《孔子与宪法》
(3)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4)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A (1)(2) B (2)(3)
C (3)(4) D (1)(3)
D
12 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增加了新的内容,表现为( )
A 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
B 主张以新文学代替旧文学
C 否定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
D 将思想运动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A
13 举出1918年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两个刊物名称及创办人
陈独秀《新青年》
李大钊《每周评论》
14 从以下内容中你会联想到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民主
科学
博爱
迷信
自由
道德
孔教
复古
15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中有哪四个重大历史事件?性质各是什么?从中你看到中华民族的什么品质?
1 洋务运动 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3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 新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的空前的 思想解放运动
品质:勇于探索,不屈不挠,捍卫祖国主权和民族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