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2020年安徽初二物理第一学期(苏科版)第二章物态变化二汽化和液化培优训练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某种液体(是下表所列液体中的一种),液体中的试管内盛有水.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水也能发生沸腾,则烧杯内盛的液体应是
(
)
物质
沸点/℃
酒精
78
水
100
煤油
150
A.煤油
B.水
C.酒精
D.无法确定
2.如图在两个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直接通入试管甲的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以下能验证水蒸气液化放热的操作是( )
A.测出乙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
B.t只要比之前甲试管水的初始温度高就可以说明液化放热
C.将烧瓶内部分开水倒入乙中,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
D.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
3.酒精灯对敞口的烧杯中的水进行加热,等水沸腾后停止加热,则表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4.有甲、乙、丙三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一支不准确,将甲放在空气中,乙放在密闭的酒精瓶中,将丙放在开口的酒精瓶中,过一段时间,三支温度计的示数都是22℃,则( )
A.甲不准确
B.乙不准确
C.丙不准确
D.不能判定哪支不准确
5.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分别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沸腾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剧烈汽化现象
B.“白气”是液态小水滴,它是水汽化形成的
C.甲图是水沸腾前的情景,乙图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D.乙图中气泡变小,是气泡中的水蒸气液化导致的
6.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方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而糖在高于100℃的环境下容易变质,为了使糖不变质,下面所说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
A.用小火沸腾较长时间
B.用猛火缩短加热时间
C.降低糖汁表面上的气体压强
D.增大糖汁表面上的气体压强
7.下面是小明同学的“物理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B.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C.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
D.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发生,沸腾只在沸点时才发生
8.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不能看到的现象是( )
A.沸腾过程中,水需不断加热
B.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C.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
D.开始加热时,水中就有大量气泡产生
9.暑假,小江在两只相同的透明烧杯中分别倒入冰水和热水(如图甲、乙),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出现了小水珠。关于小水珠出现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杯:内壁的液面下方;乙杯:内壁的液面上方
B.甲杯:外壁的液面下方;乙杯:内壁的液面上方
C.甲杯:整体的外壁;乙杯:内壁的液面上方
D.甲杯:整体外壁和内壁的液面上方;乙杯:内壁的液面下方
10.根据下表给出的信息,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A.﹣215℃时,氧是液态,氢是气态,氮是固态
B.沸点低的物质熔点也低
C.采用空气降温液化的办法,首先分离出来的是氢
D.因为这三种物质的沸点、熔点都极低,因此它们极易沸腾、凝固
11.小明同学学习了“降水的形成”知识后,为家人做了“下雨”的实验.他把盘子擦干放进冰箱里冷却,水壶装满水并烧开,这时水汽不断上升,壶嘴上方就出现一团“白气”,这就是“云”.从冰箱里取出盘子放在壶嘴上方约15cm的地方,盘子碰到这团“云”,一会儿盘的下表面就会布满水滴,水滴越积越多,越积越大,等到挂不住时就纷纷落下,这就是“雨”.下面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液态水
B.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壶中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水汽化时放出热量
D.盘子碰到这团“云”,一会儿盘的下表面就会布满水滴,这水滴是熔化形成的
12.如图所示,图中tA、tB两点坐标的温度分别对应是某晶体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该晶体物质的温度t<tA,该晶体物质处于Ⅰ区域,是液态。
B.若该晶体物质的温度由Ⅰ区域到Ⅱ区域时,该晶体物质发生熔化现象,且放热
C.若该晶体物质由Ⅲ区域的状态到Ⅰ区域状态时,该晶体物质发生升华现象,且放热
D.若该晶体物质为氧,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氧气的温度处于Ⅲ区域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的百叶箱里面有三支温度计甲乙丙,其中甲乙两只温度计是一个组合,甲温度计玻璃泡上蘸有水的棉花,所以我们观察时会发现两支温度计温度______(甲/乙)的示数低。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大说明当时的空气湿度越____(大/小)。丙温度计可以记录一天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所以你认为丙温度计和______(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相似。
14.图甲所示是近年来市面上出现的一种纸火锅,由于纸可吸收杂质与油脂的特点,烫出来的菜品不像一般火锅那么油腻,
还可以让久煮的食物保有原本的鲜美。爱思考的小华对其中的道理进行了分析:水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情况如图中________________
(选填“乙”或“丙”)所示,继续吸热,温度_______,水的沸点___________
(选填“高于”或“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没有燃烧。
15.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人们外出必须戴上口罩,而戴着近视眼镜的同学眼镜片常常模糊不清,这是由于水蒸气的_____现象而形成。
16.炎热的夏天,发现中暑患者后,常常把患者扶至通风处,并可在患者身上擦酒精,这里用到的物理道理是(1)____,增加空气流动,加快蒸发;(2)__________,酒精容易蒸发,蒸发吸热。
三、实验题
17.小刚同学研究水的沸腾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他想测水在这个过程中的温度,于是他找到家里的温度计,当水温升到89℃时,小刚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刚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甲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小刚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乙中A、B所示,则图中__________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中____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由图象可以看出,把水从91℃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约为__________min。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根据图象可以推断,如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1min,则水的温度是_______℃;
(3)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________;
(4)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18.如图所示,青岛胶州湾隧道是我国最长的海底隧道。隧道全长7800米,分为路上和海底两部分,海底部分长3950米,最深处位于海平面以下米,隧道连接青岛和黄岛两地,设计时速。该隧道通车后,结束了两岸人员往来依靠渡轮的时代。
⑴
暑假小铭一家乘车通过隧道共用时
,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并判断是否超速。
⑵
在修建海底隧道时常用到超声波沿距,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若从海平面竖直向下发出的超声波遇障碍物经后返回,求海下障碍物所处的深度。
⑶
因天气炎热,小铭爸爸关闭车窗并打开空调,过了一会儿,小铭发现车窗上有一层水雾。据你分析,水雾在车窗的哪一侧?是如何形成的?
19.如图甲,网上曾热销一种“55度杯”,称“能很快将开水变成适饮的温水,而后又能将凉水变成适饮的温水”.为破解此中秘密,某中学物理小组设计了如图乙模型.设此杯内胆中被封存着300g水,室温20℃;现向杯中倒入200g、100℃开水,摇一摇,杯内水温迅速降至t1,饮用后迅速将200g室温矿泉水倒入该杯,摇一摇,矿泉水的温度可升至t2,若忽略内胆及空间的热能消耗,尝试通过计算说明其中的原理.
参考答案
1.A2.D3.A4.C5.D6.C7.C8.D9.B10.A11.A12.D
13.甲
小
体温计
14.乙
不变
低于
15.液化
16.把患者扶至通风处
在患者身上擦酒精
17.B
A
4
100
100
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水量太多
18.⑴
;无法判断;
⑵
;
⑶
外侧;室外水蒸气遇到车窗液化成水珠
19.该杯利用热传递可使开水的温度降低到可以直接饮用,又可将室温下的水的温度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