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孔乙己》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孔乙己》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17 09:5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
《孔乙己》
总课时

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精巧的布局和社会环境的描写。2、反复朗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品读文章语言。3、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朗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品读文章语言。难点:理解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情境导入:
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没有不知道孔乙己这个文学形象的,也无不被这个形象所感动,据鲁迅的朋友回忆,鲁迅在世的时候,对他创作的小说最喜欢的是《孔乙己》,鲁迅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他是怎样以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命的人儿形象的呢?二、交流展示:1、作者介绍: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回顾整理——初中阶段所学鲁迅的文章及出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
《朝花夕拾》。散文诗——《风筝》《雪》选自散文诗集《野草》。小说——《社戏》《故乡》《
孔乙己
》选自小说集《呐喊》。议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据拼音加汉字
阔绰_____咸亨________舀出________不屑
置biàn
chàn______水
颓唐_____绽出_____
蘸酒_____茴香_____打折腿_____
笔砚____wǎn____惜3、解释下列词语:营生:
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颓唐不安: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
附和:(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或申辩。屑,认为值得。
4、预习质疑:通过预习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试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三、整体感知1、迅速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述故事情节。
通过“我”──咸亨酒店小伙计的口述,记叙了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一生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结局。2、速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第一部分(1~3)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环境咸亨酒店。第二部分(4~13节):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第一层(4~9节)写孔乙己一生的四个片断。(开端、发展)  
1、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2、酒客讥笑孔乙己没有进学;  
3、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4、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吃。  第二层(10~11)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高潮)  第三层(12~13)孔乙己的悲惨结局。(结局)3、小结:应该说孔乙己的悲剧是由社会与他个人共同造成的,他在鲁镇是寂寞的,是别人取笑的对象,而他的周围充满了冷漠与残忍。4、下列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分析这一描写刻画了人物怎样的性格。(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肖像描写。写他“身材很高大”,说明他尚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说明他穷困潦倒,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的结果;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他穷困而偶然偷东西被人打伤的标志,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表明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萎靡颓唐。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酸潦倒、懒得出奇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2)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动作描写。说明穷困潦倒到极点,“摸”字表明了他悲惨的境地。
(3)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语言神态描写。说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四、精讲点拨:(一)1、请同学们在文中圈画出有关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的语句,并在同桌之间互相交流。2、初步明确以下问题:(1)小说篇幅不长,结构紧凑,集中写孔乙己在什么地方法活动?【鲁镇咸亨酒店】(2)众人对待孔乙己是什么态度?
【讥笑、嘲讽】(3)文中写了孔乙己相关的哪些事?试加以概括。【①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②酒客取笑孔乙己没有进学③教小伙计写字④分茴香豆⑤因偷东西被丁举人打断腿⑥到咸亨酒店喝酒】(二)赏析第一部分读文章1-3段,完成下列问题:1、酒店里写了几类顾客?他们喝酒的方式和地点有什么不同?短-------外、站长-------里”、坐明确:反映了等级森严,贫富悬殊,阶级对立。(补充说明:“踱”写出了长衫主顾趾高气扬、悠闲自得的神情;“要酒要菜,慢慢坐喝”写出他们有钱有势还有闲。)2、在2、3节中展示了当时怎样的人际关系和怎样的社会现实?为塑造孔乙己有什么作用?试作分析。1、从我的职务变动可看出掌柜的冷酷无情,对长衫主顾唯恐侍候不周,对短衣帮则能欺则欺。2、大部分人生活贫困,少数人享受,人与人之间冷漠,气氛压抑,生活毫无生气。作用:为主人公的出场及性格命运的展开做好铺垫,揭示了孔乙己不行的社会根源。(三)细读4-13段,分析人物形象:(试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及细节方面分析其性格)1、作者用深刻、生动的笔触把孔乙己介绍给你,让你认识了他,请你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说明他多方面的性格特征。外貌:站着喝酒、穿长衫-------穷困潦倒、好逸恶劳语言:满口之乎者也、窃书不能算偷----迂腐可笑、自欺欺人、自命清高动作:排—摸神态:涨红脸、不屑置辩、颓唐不安—不十分分辩、脸色像恳求其它:分茴香豆---善良、纯真、幽默2、试体会下列加点字对表现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1)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写出孔乙己想争辩而无力争辩的窘态,表现他的死要面子。】(2)便排出九文大钱。
【写出孔乙己故作坦然显示清高,表现他的穷酸虚荣。】(3)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写出孔乙己的贫困潦倒。】(4)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写出孔乙己只能用手支撑身体的全部,腿被打断,受伤惨重,命运悲惨,突出了丁举人的残忍霸道】(5)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捞”字显示了问话人怎样的口吻?“笼”字又揭示了孔乙己怎样的心态?)【对孔乙己的不屑与嘲笑。】【孔乙己在灵魂深处的疮疤被戳痛时的颓丧。】(6).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孔乙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是一个对社会毫无价值的人。
作用:1、揭示众人的冷酷麻木2、以笑写悲,用笑声衬托悲凉的意味,表明孔乙己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使作品反封建的意义更深刻。】(7).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既然是“大约”,为什么又说“的确”,这是否矛盾?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大约表推测,因为无人关心其命运,人情冷漠,社会冷酷。的确表肯定,从孔乙己现有状况及残酷的社会现实看,他无生存下去的能力,不矛盾表明孔乙己的悲剧的必然性。】3、文中还有哪些对孔乙己的侧面描写?
【5段、10段】4、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作者对孔乙己这个人物抱有怎样的态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5、其他人物
(1)丁举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凶狠霸道、残忍】
(2)众人:小说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1、揭示众人的冷酷麻木2、以笑写悲,用笑声衬托悲凉的意味,表明孔乙己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使作品反封建的意义更深刻。】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假如他"会营生",也不"好喝懒做",能不能改变穷困潦倒的命运?试阐述你的理由。2、对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有多种看法:有的说他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有的说是冷酷无情的社会害了他,有的说也要归咎于他自己的不争气……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同学们探讨一下。六、拓展延伸对于文中孔乙己这样与社会格格不入,迂腐僵化近乎废物的读书人,你可能会有很多感想,请结合孔乙己的遭遇和结局,就“读书和生存”这个问题广开思路,简要谈谈你的看法。七、限时作业(见附页)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