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精品课件
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作者简介
作品:《清明》《江南春》《秋夕》等。
叶绍翁,南宋诗人。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
作品:《游园不值》等
回顾学习方法
诗词朗诵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默读,思考:诗中还描绘了哪些景物,在诗句中圈出来。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石 径
《山行》中描绘的画面
白云
人家
枫林
霜叶
【诗意】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伸向远处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
【诗意】(我)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艳。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眺望远景
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驻足欣赏
枫林
霜叶
秋比春美
色彩鲜明
生机盎然
结构梳理
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霜叶红于二月花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②,
注释
——————————
【萧萧】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送寒声】送来阵阵寒意。
结合注释,说一说。
【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江上秋风动客情③。
补充资料:诗人的祖籍在福建,可他多年隐居在杭州西湖湖畔。
使诗人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
萧瑟的秋风吹下梧桐树叶,江边寒气逼人,诗人孤独一人行走在江畔,假如你就是这个孤身在外的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你会有怎样的心情?又会想到什么呢?读一读诗歌的前两句吧。
知①有儿童挑②促织③,夜深篱落④一灯明。
【诗意】料想是孩子们在拨弄蟋蟀,因为夜深了,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边的灯火。
想到自己儿时的快乐场景,想到家乡的生活。
近处
梧叶送寒声
秋风动客情
儿童挑促织
篱落一灯明
远处
郁闷孤独
倍感亲切
思念家乡
夜书所见
结构梳理
叶绍翁眼中的秋天:是孤独、悲凉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4.古诗三首
秋景
山行 唐杜牧
赠刘景文 宋苏轼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明快,多姿多彩的画卷
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浓浓的思乡之情
描写秋天的古诗
秋词二首·其一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白云生处有人家( )
A.产生,生出。 B.生命。
A
B
随堂练习
A
B
2.停车坐爱枫林晚( )
A.坐下来。 B.因为
3.江上秋风动客情( )
A.指诗人。 B.客人。
4.知有儿童挑促织( )
A.挑选。
B.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二、填上合适的音节。
我的小弟最挑( ) 食了,这个习惯可不好。
我要挑( ) 战自己,在下一次的考试中争取进步几名。
tiāo
tiǎ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