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17 15:05:22

文档简介

定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答案
1-5
DADDC
6-10
ACABD
11-15
CCBBD
16-20
CBDCC
21-25
BACAB
26.(14分)【答案】(1)类型:一手史料或实物史料、原始史料。(2分)
研究:生产技术改进的情况;手工业特别是青铜铸造业的发展情况;设计、雕刻艺术的发展等。(一点2分,两点4分)
(2)方法:二重证据法(考古史料与文献史料相结合)。(2分)
价值:考古史料:古代遗迹、遗物是实物史料的一种,可以解释说明文献史料,对其进行补充,证明文献史料的真伪。如甲骨文证明了《史记》是信史,同时也纠正了《史记》中的一些错误。考古史料的真实性更高,史学价值更大。(3分)
文献史料:因受到时代、作者主观意图、资料来源等的影响,所记述的历史并非完全真实,使用时需加以甄别(3分)
27.
(24分)【答案】
(1)说明:建立军功爵制度,废除旧贵族世袭特权;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6分)
(2)影响:维护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改善吏治,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6分)
(3)意义: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人才选拔更加公平、公正。(8分)
趋势:人才选拔逐渐制度化;选拔方式越来越公平、公开、科学。(4分,)
28.(12分)【答案】示例一宋代“重文轻武”国策促进了宋朝的繁荣。
论述: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在政治上铲除割据势力,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安定的社会局面,有利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环境宽松,文人享有较多自由,推动了理学兴起,文学艺术的发展。
综上所述,“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全面繁荣。
示例二宋代“重文轻武”国策导致了积贫积弱局面。
论述:宋朝强化皇权实施“重文轻武”政策,军事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国防力量,在对辽、西夏的战争中屡战屡败。大量文职官员的设置,导致官僚机构越来越臃肿庞大,造成了严重的冗官、冗费的局面,财政支出紧张,国力虚弱。
综上所述,“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使宋朝最终陷于积贫积弱的局面,与其宋代军事上的失利、失败有重要关联。
示例三宋代“重文轻武”国策一方面推动了宋代社会繁荣,同时也导致了积贫积弱局面。
论述:言之有理即可,兼采观点一与观点二论述。
综上,宋代“重文轻武”国策既有其积极意义,又有社会局限,因此,对国家政策的评价,应该采取全面辩证的方法,既要看到其积极,又要看到其不足。定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命题人:邢秀丽
卷Ⅰ(选择题)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表明,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

北辽河等区域均出现了文明起源的迹象,其中,长江中下游的良渚文化与东
北辽河的红山文化,二者出土的玉器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据此可知中华文
明起源的基本特征是
A.漫天星斗
B.自成体系
C.绵延不断
D.多元一体
2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
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有
A.分封制和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D.三省六部制
3.清代乾隆年间出土了一件西周晚期的青铜器—散氏盘,盘中铭文记载了西
周晚期矢(ce)国偷袭散国,两国议和后,矢国割让土地给散国,以赔偿其损失。
两国进行土地划界时,相关程序必须经周王核准,以及大臣协助勘察和认定。
据此可知当时
A.“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根深蒂固
B周王室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控制权
C诸候国间的战争致使“王土”流失
D诸候国间的土地变更经周王认可
高一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4.战国时,孟子主张“(天下)定于一”,墨子认为应使“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
子”,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些思想相通
之处是,都主张
A.君主专制
B.实行仁政
C.以德治国
D.国家统
5.在《左传》《国语》等文献记载中,楚人引用《诗经》的例子并不少见。其中楚庄
王引用《诗经》数量之多,尤为引人注目。由此可见
A.礼乐制在楚地广泛传播
B.楚文化体系完全形成
C.楚人华夏认同意识增强
D楚文化神秘色彩浓厚
6.“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中央的丞相与地方的郡守掌民事,中
央的太尉与地方的郡尉掌军事,中央的御史大夫与地方的郡监则掌纠察。材
料反映了
A.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B.官僚政治完全取代贵族政治
3Vi-t524
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体制
D.官僚机构出现重叠臃肿现象
7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
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
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式出,出文F
C对西汉“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否定了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8.《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
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这主要表明
A.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B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C.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D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r
,:.
高一历史试题第饭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