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17 12:30:25

文档简介

定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命题人:许丽红
说明:本试卷共25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选择题答案涂
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
材料一:
记者
祝晓宏:语言景观是由语言形成的、具有语言学意义的实物性景观。
Land
最先提出并使用这一概念,并将其界定为:“出现在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地
名、商铺招牌以及政府楼宇的公共标牌之上的语言共同构成某个属地、地区或城
市群的语言景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景观有了更新的语言介质,也包括涂
鸦、电子广告牌、移动广告牌、网络视频广告等。
个国家和地区的语言生态、语言政策和语言实践的关系往往是很复杂的。
我们可以借由语言标牌中目标语言的各种信息来描写公共场所的语言使用情
况,从而揭示这种关系。同时,语言景观打破了语言的口语和书面二维对立关
系,提醒人们注意语言的多维存在形式。语言景观研究唤醒了我们对视觉化语
言符号资源的重视,拓宽了语言研究的范围。
记者
祝晓宏:短短几年,语言景观研究迅速崛起,这些研究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
和应用倾向,有助于弥合社会语言学领域内语言使用和宏观语言政策研究脱节
的情况。当然,目前对于拍摄到的语言标牌还没有达成标准化的标注意见,因为
缺乏一致的编码框架,资源库搭建的基础工作也只能各自为政,这也限制了大规
模比较研究的开展。另外,当前的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小城市极少
农村地区尚属空白。
记者:
祝晓宏:语言景观研究还在升温,可以预见更多学科背景的学者将会关注这
一领域。为凸显语言景观的应用品味和交叉属性,研究视角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例如恩考语言景观与母语教育、外语学习的关系,语言景观与语言经济的关系等。
选自《语言景观研究视角需进一步拓展—访暨南大学祝晓宏教授》有删改)
高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12页)
材料二:
近年来,语言景观已经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热点,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
语言标牌可以为当地居民或来访者提供诸如位置、方向、店铺的经营业务等最基
本的信息,并反映某种语言的使用状况及该地区的语言生态。此外,语言标牌上
某种语言使用的普遍性、语言呈现的先后顺序、双语或多语的使用等都具有象征
意义,反映了公共空间话语建构背后的权势关系、意识形态及其所处的社会文化
进程。
语言政策是政府、机构或个人对语言及其社会功能的管理行为。语言景观
有时跟语言政策并不一致,这是因为语言景观作为一种语言实践,具有灵活性和
能动性,体现出复杂的语言使用现实和社区语言杈势博弈。此外,语言景观还能
体现某个囯家或地区的隐性语言政策。在人文交流比较深入的地区,语言景观
能够反映出语言政策的包容性和价值取向,人文交流影响力越大,语言政策和语
言景观越有可能呈现出兼容并蓄的特征。
经济因亲也会对语言景观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发展
经济,往往会考虑将语言作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工具。“一带一路”沿线绝大多数
国家为发晨中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这些国家最重要的议题。一些国家的
私人商铺为招揽来自世界各地的顾客,对其招牌、广告牌上的语言加以设计,使
用游客熟悉的一种或多种语言。这些语言的使用也会给当地居民留下新奇的印
象,从而引发潜在的消费行为
同时,各国在文学、艺术、教育、科技、体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将对各自
的语言景观产生影响。定期举办的文化博览会、文化交流论坛、艺术节等活动甚
至会长期使用语言标牌,从而对公众的文化认知产生长远影响。此外,各种中外
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层出不穷,加深了中外文化间的理解、欣赏和融合。中外文化
的共生共荣、互学互鉴对各自的社会语言生态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会从语言景
观中直观体现出来。
带一路”人文交流促进了民心相通及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汉语在“一带
路”沿线国家公共空间的使用情况反映了中外人文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沿线
囯家语言景观中使用汉语的场所增多,汉语出现频次更高,汉语放置顺序也发生
了相应变化,这彰显了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文化在当地影响力的提升。
语言景观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载体。沿线各国的语言景观
共同构成“一带一路”语言景观的全貌,也成为各国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纽带
和重要标志。
(选自王辉《民心相通、人文交流与语言景观》,有删改)
材料三
高一语文试题第2页(共12页参考答案
1.D
解析:A项,“公共领域中可见的用以展示语言文字的各类标牌”错误,根据语言景观的定义,语言景观指的应是各类标牌之上的语言,不是“标牌”;B项,“研究拓展了传统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使其具有显著的跨学科特征”因果关系表述不当,“使其具有显著的跨学科特征”于文无据;C项,“隐性的信息功能”“显性的象征功能”表述错误,信息功能是显性的,象征功能是隐性的。
2.C
解析:“关键因素”表述错误,原文“这些语言的使用也会给当地居民留下新奇的印象,从而引发潜在的消费行为”,只是说语言景观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3.B
解析:“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举办‘我眼中的中国’摄影展,设有……等主题”不属于语言景观,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
①应该如何界定语言景观这一概念?语言景观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②如何评价近年来的语言景观研究?(或“请谈谈语言景观研究的成绩和不足。”)(1分)
③未来如何推进语言景观研究?(1分)
5.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地点。②广泛搜集资料,针对不同类别做好信息标注。③拓宽研究视角,挖掘象征意义,不能仅局限在语言使用规范等方面。
6.C
解析:“揭示阶级矛盾尖锐”过度解读,从文本内容来看,因为竭力驱赶牲畜之人发出的声音打扰了客栈中人,客栈中人才会不满、骂詈。
7.B
解析:“幽默诙谐”理解错误。将狂风穿过狭巷、刮进室内的情形比拟为“不时从城墙的狭巷里偷偷地爬进来”,生动形象、简洁凝练。而“幽默诙谐”指富于风趣,引人发笑且意味深长,文中并无此意。
8.①环境烘托。“我”看见的景物、听见的声音、嗅到的气味都是苦的,这烘托出“我”最终振作起来的坚强。
②他人衬托。父亲和姊姊悲惨遇难,这衬托出“我”不怕艰险,“踏上父亲和姊姊曾经走过的艰难底棘途”去追寻光明的勇敢。
③心理描写。“天明,我就要离开这里……去追寻和开拓那新的光明的道路!”文章最后对“我”这一心理描写,直接表现出“我”的战斗性。
9.①将故乡与故乡之物拟人化,故乡如亲人。②精心选择与流浪、思乡相关的意象,营造伤感氛围,渲染惆怅情绪。(1个角度2分,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亦可)
10.D
解析:“因上言兄老”中,“兄老”是“上言”的内容,作“上言”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排除A;“杲既至”中,“杲”作“既至”的主语,“杲”前断开,排除B;“而晞吝如故”和“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为并列的两件事情,分别独立成句,应在“且”前断开,排除C。
11.C
解析:“大多是四个字”错。古代年号大多“两个字”。
12.C
解析:“并打算委以重要职务”错。原文说“杲闻命喜甚,以为将加优擢,晨夜趋进”,说明这只是范杲的主观臆测,不是客观上宋太宗打算委以重要职务。
13.有人上书陈奏有功勋的世家(仕宦之家)不应与贫寒读书人争科举,范杲出身于功勋世家,因此他没有应试。(摘录原文可得1分)
【参考译文】
范杲字师回,父亲范正,任青州从事。范杲幼小时丧父,笃志求学,与姑臧李均、汾阳郭昱齐名,写文章艰深冷僻不易理解,许多年轻人羡慕效仿他。因父祖功劳补任太庙斋郎,两次升迁后任国子四门博士。范杲曾拿着文章拜谒陶谷、窦仪,两人都很称赞欣赏他,对范杲说:“如果参加进土考试,应把你录为甲科。”等到举行秋试,有人上书陈奏有功勋的世家(仕宦之家)不应与贫寒读书人争科举,范杲于是没有应试。范杲逐渐升为著作佐郎,外放担任许、邓二州从事,因事获罪免官。太平兴国初年,范杲升为著作郎、直史馆。不久,范杲上书自陈才能堪比东方朔,请求被重用,来显示自己做官的成效。太宗认为他很有勇气,提升他任知制诰。范杲家境贫寒,借人几百万钱。哥哥性情吝啬,曾担任兴元少尹,居住在京兆,经商获利巨万。有从长安来的亲域朋友,哄骗范杲说“少尹不再吝惜财物,已挥霍金钱无数了。”
范杲听后很高兴,于是上奏说因为哥哥上了年纪(需要照料),请求主管京兆以便照顾哥哥。太宗准奏了他的请求。范杲到任以后,而兄长依然吝啬,并且经常以不合法的事情干预公府,范杲非常后悔。范杲任职一年多,境内没治理好。转任寿州知州,上奏道:“家庭世代任史官,希望能执正直之笔,写成国朝大典。”被召担任史馆修撰,范杲坚持请求任掌诰词,皇帝答应了他。当时翰林学土宋白贬官鄜州,贾黄中、李沆任参知政事,苏易蠡转任承旨,范杲接连发送书信到相府,请求出任学士,并且对宰相李昉说:“先父曾授我制诰一编,认为我有这方面的才能。”于是取出给李昉看,李昉多次开导劝解他。不久,太宗用飞白书书写“玉堂”匾额赐给翰林,范杲又呈上《玉堂记》,趁机请求任职。太宗厌恶他急于进取争竞,改任他为右谏议大夫。起初,太宗因太祖朝廷礼仪制度的策书还不完备,就决定召范杲。范杲闻命非常高兴,认为将提升官职,昼夜兼程快速前来。到宋州,遇到朗州通判钱熙,范杲拿“朝廷决定将任命我什么官”的话问他,钱熙说:“重修《太祖宝录》罢了。”范杲沉默了很久。感染重病,到了京师,不长时间去世,时年五十六岁。太宗可怜他,录其儿子。范杲性情虚假,喜欢当面赞誉背后说坏话,只有和柳开交好,互相吸引,始终亲密无间。不善治理家业,家境日益贫困,范杲整天端坐,不知道从哪里想出办法。
14.C
解析:“而‘何曾’则表明只有剑外一带曾经清静,从而传达出诗人乱中求静的心意”错误。“何曾”句是说“剑外一带什么时候清净过啊”,运用反问语气表达肯定的意味,即“剑外一带一向就没有清净过”,反映出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15.(1)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2)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3)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4)风急天高猿啸哀
(5)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16.C
解析:第一空:憾然,失望、遗憾的样子。宿憾,旧日结下的仇恨。语境中,没有“仇恨”的意思,从“叹息”分析,应选“憾然”。
第二空:文若看山不喜平,写文章不能平铺直叙,应有跌宕起伏,才能引人入胜。文章合为时而著。写文章要贴近实际,关注时代。从语境下文“曲隐地表达主观意志和心绪”分析,应选“文若看山不喜平”。
第三空:皓首穷经,一直到年老头白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宵衣旰食,形容政务繁忙。语境中讨论的是艺术家的创造,与“政务”无关;语境中“前贤们”为了花鸟画的发展创新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此处应选“皓首穷经”。
第四空:知行合一,强调将认识与实践相结合。言行一致,说出的话与实际行动要相符合。语境中,“对花鸟画的本质作深度理解”是“知”,艺术家们的创作实践是“行”,此处应选“知行合一”。
17.D
解析:四句都是陶渊明的诗句。A项强调要珍惜时光,及时勉励奋斗。B项强调不为名利富贵左右方为自我。C项强调回归大自然的惬意。D项强调顺其自然,无需为自己的事忧心忡忡。语境是写马克思做自己喜欢的事,达到一种闲适的境界,与D项契合。
18.A
解析:世相千变而(花鸟画)对人性始终抱有希望,这里省略了主语“花鸟画”,所以主语不是“世相千变”和“人性”。整段材料的中心语是花鸟画。
B项,“人性始终对世相千变抱有希望”中,人性是主语,排除B项;C项,“对人性始终抱有希望的世相千变,也对真善美怀有信仰”中,“世象千变”是主语,排除C项。D项,“关乎花鸟画是人心壁最柔软的那一部分”语序不当,把“关乎”移动到“人心”前面。排除D项。
B
解析:“刷单”是新出现的词语,表特定称谓,其他三项都运用了比喻手法,属于特殊含义。
C
解析:原句错误有三:一是“对来说”主客体颠倒,二是主语残缺,三是“监管”和“规范”语序不当。
21.D
解析:A句“这”无必要复指,“尤其是……”,状语后置,不符合现代汉语的句法;
B句前后不连贯;
C句因果关系不成立。
22.钟南山具有“硬核”精神。耄耋之年,勇赴疫区,病毒的克星,国人的定海神针。铁肩担道义,妙手就病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最美逆行者,国之重器。(亮明选定人物1分,理由充分,4分,有文采1
分。字数少于60字,酌情扣分)
23.(1)王熙凤
(2)“十二日不放家去”,及时采取必要的隔离手段,避免交叉感染;“外面打扫净室”,保持公共卫生;对密切接触者的衣物进行更换;及时就医。(1角度1分)
24.《三国演义》
《红楼梦》
25.(60分)
审题:
为背景叙述。定州志远中学高一年级将举办一次成长分享会,准备邀请一位优秀的高三学生,做主题为“新起点,新未来”的发言。在这一段落中,最重要的是这次分享会的主题。考生要明确这场分享会的面向的是高一新生,对高中三年生活或多或少有点迷茫的,有点不太适应。如何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前行,激扬青春,既是高一新生的困惑,也关系着分享会要给出的答案。这为第二段作了铺垫。
是三位候选人的基本情况介绍,各有千秋。文华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刘研痴迷于程序设计,并成功申请到国家专利;张生早已立下学医志向。可以说,这里三个人都散发着魅力,每一个人的“履历”都是令人欣羡的。无论谁最后上台发言都不会有异议,所以选谁不重要,关键是能说出个所以然了。
第三段和第四段,是写作任务和写作要求阐述。考生要给代表高一学生赵强给高三学生会写一封信,邀请其中的一位同学,并阐述理由。所以这篇作文外在的形式是一篇邀请信。注意态度的诚恳和语言的得体。
总之,这篇作文,难度最大的地方不是选择一位合适的候选人,也不是说出一两点比较合理的理由,而是怎么把视野扩大,把立意挖深,既立足于邀请合适人选,完成了写作任务,而又能写出更深层的内容来。以张生为例,这位同学给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早已立下从医志向”,一生只为一事儿来,思想成熟,志存高远。事实上,明确的目标与不懈的努力是实现理想的不二法门。很多时候,一个人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要看在成长阶段埋下了一颗什么样的种子。回到这篇作文写作任务上来,出题人难道只是希望我们邀请一个确凿的人吗?肯定不是。表面是邀请合适人选,实际上是作出一种价值选择和榜样示范,这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参考立意:
文华:综合发展,素质成长;刘研:兴趣作帆,向梦远航;张生:志存高远,行之不懈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