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认识平均分 苏教版(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认识平均分 苏教版(word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1-17 13:3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平均分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感知平均分的本质特征,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形成具体的分法;
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
课件、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板书分)这是什么字?
生:(齐读)分。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分东西的情况,比如“开学了,老师给小朋友们分书本”,“中午吃饭分水果”等。在分东西的过程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呢,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吧!
二.初步感知,认识平均分
1.教学例1
(1)初步感知
谈话: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小猴丁丁摘了6个桃,你能帮他把桃子分成两堆吗?
操作:请大家取出6个圆片,代替6个桃子,自己动手分成两堆,再说说是怎样分的。
学生操作,交流分法,课件上相应地呈现分法。
提问:谁愿意和我们说说,你把6个桃子分成2堆,一堆几个,一堆几个呢?
分法一:我把6个桃子分成2堆,一堆1个,一堆5个。
分法二:我把6个桃子分成2堆,一堆2个,一堆4个。
分法三:我把6个桃子分成2堆,一堆3个,一堆也是3个。
提问:所以,6个桃子分成2堆,有三种分法。这是,丁丁的朋友拉拉来了,它想和拉拉一起分享这些桃子。如果你是丁丁,你会选择哪一种分法呢?为什么?
预设:我会选择第三种分法。
强调:你们真是爱分享的好孩子!两堆都是3个,每只猴子分得同样多,这样比较公平。像这样,每堆分得同样多,也可以说成每份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
先男生齐读平均分概念,再女生齐读,最后全班齐读。
提问:哪个词最重要?什么叫同样多?
预设:同样多最重要。个数相同叫同样多。
追问: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
预设: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先指名回答,再齐读。)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平均分(板书课题)。
(2)加深认识
师:刚才我们怎样平均分6个桃的?
生:分成2堆,每堆都是3个。
师:每几个一份?
生:每3个一份。
师:分成了几份?
生:分成了2份。
师:6个桃,每3个一份,分成了2份。预备起!
学生齐读一遍。
师:像这样可以平均分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6个桃?先在作业纸上画一画。
师:谁能像这样说一说,你是怎样平均分的?(6个桃,每几个一份,分成了几份。)
生1:6个桃,每2个一份,分成了3份。
生2:6个桃,每1个一份,分成了6份。
追问:为什么这两种分法也是平均分?
强调: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刚刚我们在帮丁丁分桃子的过程中认识了平均分,大家一起来看,这里哪一种分法是平均分,就在它下面打勾。
生:草莓是平均分。
师:你是怎么判断的?
生1:每份分得同样多。
生2:每3个一份,分成了3份。
说明:所以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追问:你能想办法使萝卜也平均分吗?
生:左边一堆拿走一个萝卜或者右边一堆添一个萝卜。
三.动手操作,学会平均分
1.教学例2
谈话:6个桃我们会平均分了。如果是8个桃呢?
老师在黑板上摆8个圆片代替8个桃子。
出示:8个桃子,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
师:每人分2个是什么意思?
生:取出2个桃分给1个小朋友
师:第1次取出几个桃分给1个小朋友?
生:第1次取出2个桃分给1个小朋友。(学生回答,教师相应演示分桃过程,每份分给一个小朋友。)
第2次取出—2个桃分给一个小朋友。第三次取出—2个桃分给一个小朋友。第三次取出—2个桃分给一个小朋友。
师:最后桃子分完了。有几个小朋友拿到了桃子?
生:4个。
师:所以8个桃,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4个小朋友。如果没有圆片还可以怎么分呢?
预设:可以圈一圈。
要求:请小朋友在作业单上圈一圈,再和同桌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师:2个2个地分,就是每几个桃圈一份?
生:每2个桃圈一份。 (师在每2个圆片外画一个圈。)
师:8个桃,每2个桃圈1份,一共圈出( )份,可以分给( )个小朋友。
追问:刚刚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指出:刚刚平均分的分法是这样的:8个桃按每2个一份地分,结果分成4份。
2.教学试一试
谈话:刚才小朋友分6个桃,8个桃,动作非常迅速,真了不起!那如果分的东西变多了,你们还会分吗?
出示12根小棒图。
提问: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地分一分,每次拿出几根小棒,结果是怎么样?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教师示范,每次拿出2根小棒,再取出2根为一份……最后发现有6份。所以每2根一份,分成6份。
每2根一份我们分好了,那么每3根一份、4根一份呢,小朋友们能分吗?动手分一分,每次分完看看分成几份,并且记录下来:每( )根一份,分成( )份。
学生操作,交流分法和结果,结合演示分的过程,明确每份分了几根,结果是分成了几份,并板书。
启发:把12根小棒平均分,还可以怎样分呢?动手试一试!
生:12根小棒,每6根一份,分成了2份。12根小棒,每1根一份,分成了12份。
师:观察这5种平均分12根小棒的方法,你能发现什么?
预设:竖着看,12根小棒,每份分得的根数越多,分得的份数越少。
横着看,每份的根数和分数相乘等于总数。
拓展练习,体验平均分
想想做做第二题
出示(1)问的饼干图。
师:为了奖励大家学得这么认真,丁丁给我们带来了饼干。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到底有多少块呢。(10块)
谈话:丁丁想给把这些饼干每2块一份,可以怎样表示分的方法呢?
教师示范用笔圈出其中的2块。
师:你能像这样圈一圈、分一分,并把分得的结果填一填吗?
学生完成后,指名交流。
出示第(2)、(3)问,还有糖果、巧克力要分,老师想让小朋友自己完成,请打开书43页“想想做做第2题”,找到要分的糖果和巧克力,拿出铅笔在书上圈一圈,再填空。
2.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分完了食物,丁丁又为我们带来了气球。请看图上,是怎么拿气球的?(每次拿出3个气球给1个小朋友)
师:你能说说是每几个为一份呢?
提问:像这样每3个一份地分,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你是怎样分的?
预设:方法一:3个3个圈一圈。
方法二:摆小棒。
方法三:想乘法算式。3×(5)=15,所以可以分给5个小朋友。
追问:这里把15个气球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生:15个气球平均分,每3个一份,分成了5份。
五.回顾总结
引导: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了哪些内容呢?
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