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圆的初步认识》教案
【单元】第 7 册/第 5 单元
【教材分析】
“圆的初步认识”是上海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中的内容,这是小学阶段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图形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通过生活中的圆,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促使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的层面来认识圆,了解到圆的本质特征。本节课侧重对圆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因此教师试图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概括---抽象命名”的概念形成的过程,帮助他们形成对圆概念内涵的丰富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低学段已经直观地认识了圆,对圆已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少部分学生对“圆心”、“半径”等名称有所了解;都知道画圆可以借助圆规,但对用圆规画圆的原理及技巧不了解;对于圆要从“圆心”、“半径”这些要素去描述不太适应。因此这节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先用圆规画圆,在讨论中得出圆规画圆正确使用方法,并认识“圆心”、“半径”,再用大量的生活素材来丰富圆的概念。在理解了圆的特征后,学生创造画圆工具进行操作活动,再次巩固圆心和半径的概念。在真实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创生与发展过程中,学生能将课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圆的初步认识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画圆的方法。
2.经历形成圆的过程加深对圆心和半径的感悟与认识,理解圆心和半径的概念及作用,知道同圆中半径的特点。
3.运用半径、圆心的知识分析理解生活中的圆,通过欣赏丰富多彩的与圆有关的图形,体会几何图形的美,进一步激发对几何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圆心、半径,建立圆的初步概念。
教学难点
学会画圆的方法
教学环节
及对应目标
师生活动与设计意图
评价关注点
一、结合生活,引入新课
教学目标3
1.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圆。
2.教师呈现生活中圆形物体的图片,学生观察。
3.从图片中抽象出平面图形——圆。
4.毕达哥拉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抓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悟生活中处处有圆,体现出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悬念导入法”,以“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巧妙切入,引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最美图形”的兴趣与欲望。
观察
倾听
二、动手操作,感知圆的本质特征
对应目标1
对应目标2
对应目标2
对应目标1
对应目标2
(一)在用圆规画圆过程中,认识圆的本质特征。
1.播放媒体(示范圆规画圆的过程),初步了解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2.学生交流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3.再次播放媒体(示范圆规画圆的过程),感悟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4.学生规范地使用圆规画圆。
5.交流学生作品,从错例中寻找不成功的原因。
6.教师板书示范用圆规画圆过程,并揭示“圆心”、“半径”的概念,知道圆有无数条半径。
7.学生再次画圆,标出圆心和一条半径。
8.媒体展示学生画的圆。(位置不同,大小不同)
9.提炼: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初试画圆,交流发现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再次尝试画圆?两次画圆实质上是学生对圆形成认识的一次飞跃,也是学生亲身经历、自主发现、丰富体验的过程。
(二)在多种素材中,进一步体会圆的本质特征
1.从生活素材中找圆心和半径。
(1)出示生活中的素材,找出圆心和半径。
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用绳子画圆。
摩天轮旋转过程中在空中画圆。
风车在旋转过程中画圆
分针在钟面上行走画圆。
(2)学生反馈。
(3)总结:圆有一个圆心,无数条半径。
2.揭示圆的特征:一中同长。
(1)理解一中同长的意义。
《墨经》中对圆的特征就有这样的记载:圆,一中同长也。谁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
(2)图形对比中进一步认识圆的本质特点:
456565229235
观察、同桌交流
辨析正多边形是否具有一中同长的特征。
小结:在平面图形中只有圆才能做到一中同长啊!
【设计意图】
在生活素材中找圆心和半径,经过观察、比较、交流、总结等学习活动,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圆的本质特征。
正多边形是学生在之前所认识的图形,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通过正多边形和圆的比较,发现正多边形与圆在图形特征上的区别,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一中同长。对圆的认识由最初的认知状态,到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
(三)创造画圆工具,再一次夯实圆的本质特征。
教师提供材料:回形针、橡皮筋、绳子、钉子、铅笔
1、你能根据圆规画圆的原理创造画圆的工具吗?
2、同桌交流:展示学生画圆过程。
3、小结
【设计意图】
学生将生活中常见物品作为工具来探究如何画圆,提高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促进其思维。在学生尝试用工具画圆、交流画圆方法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圆的特征。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进行思考过程的交流与表达。
在不同素材中进行探究
掌握“圆,一中同长。”的本质特征
创造工具进行正确画圆
三、文化拓展
对应目标3
1、车的发展史,轮胎的形状几千年不变。
2、国际圆桌会议
【设计意图】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体现数学育人价值。
欣赏圆的文化美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对“最完美的图形”的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设计意图】
梳理今天所学知识的注意点,对自己的学习进行一个自我评价。
成功体验
自我评价
板书设计
板书: 圆的初步认识
圆心 决定圆的位置
半径 决定圆的大小 O ╳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