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
学习导航
课文梳理
【整体感知】——结构图解
本文抓住春天的特点,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和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
【整体感知】——文章主旨
【整体感知】——写作特色
(1)结构严谨,构思精巧。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的顺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开头先总写对春天的殷切盼望,中间选取富有特征性的春景进行具体描绘,字里行间流溢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最后以激昂的感情赞美春天,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使文章主旨得以升华。文章的结构体现了作者构思的新颖精巧。
(2)诗情画意,情景交融。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是通过对春景的描绘来表现的,并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彩。如“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写鸟儿的“高兴”,既写出了春风中的乐感,又写出了作者欢快的心情。
(3)语言准确、活泼、生动。①选用准确的词语写出春天景物的特征。如写春花,“赶趟儿”一词形象地写出了春花争春比美、竞相盛开、互不相让的动态;写春风,“抚摸”一词巧妙地表现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写春雨,用“斜织”“薄烟”状写春雨的细密、轻盈、迷蒙,准确而生动。②语言口语化,多用叠音词,给文章营造了活泼欢快的氛围。如对春草的描写,“嫩嫩的,绿绿的”,运用叠音词,既体现了句式的错落有致,又凸显了小草的质地和色泽。③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绘
景抒情。如用“火”“霞”“雪”来比喻春花的颜色,突出春花的绚丽多彩;如“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用拟人手法将竞相开放的花写得生动活泼。
【解疑释难】
1.作者是如何调动感官,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分析。
本文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五官的感受,详细描绘了春天的景物。例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通过视觉渲染了春花的绚丽多彩;“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通过听觉写出了春天中悦耳的声音;“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通过触觉写出春风温
暖、和煦、轻柔的特点;“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通过嗅觉写出了春风特有的芳香;“花里带着甜味儿”,通过味觉写出了花香给人的美好感受。
2.为了增强表达效果,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一是比喻,本文运用了大量比喻,而且都很精彩。有的突出景物的色彩,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有的强化动感,如“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有的调动触觉,如“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二是拟人,在作者笔下,几乎所有景物都富有灵性和情感,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写出小草悄然而出的生长情态,富有情趣。三是排比,如“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连用三个比喻形容春雨的“密”,通过印象的叠加,强化了表达效果。四是引用,如“吹面不寒杨柳风”,引用诗句,不仅突出了春风的温暖、和煦,而且使文章富有诗意。这些修辞手法,往往不是单一运用,而是综合杂糅的,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句,既运用了比喻,又运用了排比。
达标训练
【基础过关】——字词积累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山lǎng rùn( )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②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 niàng( )。
朗润
酝酿
③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hū péng yǐn bàn( )地mài nong( )清脆的hóu lóng( ),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yìng hè( )着。
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liáo liàng( )地响。
⑤一点点黄晕的光,hōng tuō( )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⑥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jìng mò( )着。
呼朋引伴
卖弄
喉咙
应和
嘹亮
烘托
静默
⑦天上fēng zheng( )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⑧舒活舒活筋骨,dǒu sǒu dǒu sǒu( )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⑨春天像jiàn zhuàng( )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⑩春天像小姑娘,huā zhī zhāo zhǎn( )的,笑着,走着。
风筝
抖擞抖擞
健壮
花枝招展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朗润起来了。(明亮滋润)
B.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形容花枝繁茂)
C.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多写作“婉转”)
D. 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昏黄,不明亮)
B
【解析】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比喻姿态优美。
【基础过关】——课文回顾
(1)本文运了 、 、 、
等修辞手法,用诗的笔调描绘了 、
、 、 、 的景象,赞美了春的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情感。
比喻
拟人
排比
引用
春草
春花
春风
春雨
迎春
美丽、活力、向往、新生
对春喜爱、赞美
(2)课文集中描绘了哪几幅春天的图景?根据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红、粉、白、甜、闹、多
春风
多感官描写
春雨
细密、轻盈
【能力提升】——词语运用
(1)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绚烂的灯光将鸟巢体育场烘托得更加金碧辉煌。
B.他为了卖弄自己的学问,说话老爱引经据典,有时难免令人感到厌烦。
C.我们每年都在家乡植树,现在,那里的树已是花枝招展,鸟儿回来了。
D.一树盛开的槐花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惹得蜜蜂们呼朋引伴,往来穿梭,要酿出最香的甜蜜来。
C
【解析】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2)仿写句子。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
②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比喻、排比)
注视着,注视着,稻子黄了,秋天的问候来了。
像彩霞,像绸缎,像颜料,尽情地展示着,大地上散落着姹紫嫣红的花。
【能力提升】——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文后各题。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1)请你给上面两段文字分别加上一个小标题。
① ;
② 。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春花图
春风图
不能。因为要与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相照应。
(3)请品析“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闹”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蜜蜂人格化,不仅有声响,还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境界全出。
运用了引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
(5)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形、味、声俱全。请结合语段内容,参考示例找出与下列描写角度相对应的语句。
【示例】写触觉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①写嗅觉的:
②写听觉的: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能力提升】——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春 雨
楚 笛
①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季,终于,你来了。
②一睁眼,你晶莹莹的身影已晃动在我的窗前,你脆生生的喉音正叩响着我的窗纸。是怎样急迫地披上衣,推开门!我迎接你。
③看着你,我的目光不能有一瞬转移;听着你,我的耳膜不放过一个音节。从遥远的天际到漠漠的平川,每分每秒你都在诞生与消亡里挣扎。生的喜悦,死的恐惧,欢唱与呐喊的一声:叮叮咚咚。我实在是贪婪的,贪婪地想挽住你,拥有你。于是,我便嗅着你,闻着你,用我干裂的唇抚慰你。多少日子等候的焦躁,在吻你的时候,平平润润了。
④来吧,亲爱的你。和我一起望穿时光,看一看十年前的听雨少年。四月的西湖,黄色的柳眉落了,在浅蓝浅蓝的天色湖光里缤纷。那一天,燕子矶上,我倚着“红楼”梦见六朝故都的脂香粉浓。你挹我以满颊的清凉,淋淋漓漓的,真的欲说还休吗?北上的车厢里,有一篮满满的轻愁,是你送的。从苏州到宾州,只有收音机里还说“江淮”,还说“黄梅雨”。
⑤十年了,看了十年的塞外风景。北国的味道只在白雪铺天盖地的时候。白的枝条,白的山石,白的冰河,胡城关山的剽悍强健就尽在其中了。东北喜欢用红砖瓦盖房子,鲜艳中有一种狂傲不羁的浮华。住了十年,我一直不习惯,只好在窗外挂一个风铃,夜里在软软柔柔的昆曲中逛一逛寒山寺,想一想记忆中的青山绿水。江南都喜欢青砖,素素淡淡地立在田野里,间或有一阵雨滴答在瓦上,漾起一片灰色的温柔。
⑥风铃声可以权充作我故乡的雨声吗?今夜的梦境也可以和听雨少年的一样吗?暖流从那边飘过来……
⑦来吧,亲爱的你!给我丝丝毫毫南方的气息。不能扑进她的怀里,被她的眼波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吧。
⑧盼望了三千六百多个日子,仍不能定下归期。
⑨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季,剔透的你从故乡的云际落下,落在我的发梢、唇上、心底……
(1)本文采用第二人称来写春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一睁眼,你晶莹莹的身影已晃动在我的窗前,你脆生生的喉音正叩响着我的窗纸。( )
②白的枝条,白的山石,白的冰河,胡城关山的剽悍强健就尽在其中了。( )
①拉近了“我”与所写对象——春雨之间的距离;
②便于情感交流,使读者感到特别亲切。
拟人
排比
(3)仔细阅读文章,说说第④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4)阅读文章第⑤段,说说东北与江南各有什么风味。
第④段为后文作好了铺垫。本段是作者回忆自己十年前雨中离开故乡的情景,这样写为下文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做好了铺垫。
东北:北国的味道只在白雪铺天盖地的时候,胡城关山的剽悍强健尽在其中。东北喜欢用红砖瓦盖房子,鲜艳中有一种狂傲不羁的浮华。江南:有软软柔柔的昆曲,有青山绿水。江南都喜欢青砖,很素淡。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印证。
思乡之情。(找出文中⑥⑦⑧⑨段中句子来印证均可。)
【能力提升】——读写综合
朱自清先生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描写了多姿多彩的春天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请拿起你的笔,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写一写你最喜欢的季节的美丽景色。(150字左右)
【示例】三月的春风带着湿润的芬芳气息,吹醒了世间万物。看,小草耐不住寂寞了,好奇地探出头来,迫不及待地四处张望。一阵春风吹过,小草跳起了舞蹈,有时舒展双臂,有时弯腰触地,有时随风摇摆,真像小孩子在嬉戏。瞧,那一朵朵迎春花,花蕊上含着露水,含情脉脉,纤细而柔和,好似亭亭少女,美丽极了。春姑娘就这样来到了人间,尽情地展示着她婀娜的身姿。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