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参考答案
题号答案题号答案
6
9202
425
C解析
知,南方地区与北方
员、资源、技术等方面的流通,反映了区域
存在差异性和开放
解析:经济因素起决定性
于南方地区与北方
齐发展水平不同
两
区输出不同
解析
渝地区多雨
湿度
辣椒可以驱寒祛湿
渝地区的辛辣指
数最高
解析
渝地区为亚热带季凤气候,地表受流水作用明显
解析:冬
受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北方地区蔬菜供应趋紧,菜少
南方地区蔬菜大量上市,菜多价贱。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不断
菜北运”成为现实
费者对新鲜
蔬菜的需求增
析:兰考地区历史上多次过度砍伐,地表缺
风强劲,西
黄河河床地势
其次,该地区地势西北高东
沉),风速加大
依靠黄河水灌溉,水质好无污染,含有
泥沙,泥沙中含
的养份和有机质
河水灌溉,既能改变当地的土质结构,又能
增加土壤肥力,稻区使用黄河水灌溉大大促进了该地区水稻无公害化种
8.B解析: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没有季节变
能是热带或寒带,欧洲西部、北美
显季节变化;“在
雨
来,烟缕垂直地升起”说明降雨时间长,没有风,不
洲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最
现在亚洲东南部热带雨林
候
低气压带控制,无明显的四季更替,植被覆
压带控制区,风力微弱,有“烟缕垂直地升起”现象
C解析:“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
转”表明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赤道附
午太阳高度大,但不能直接解释为何该地没有明显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
无明显季节变化没有直接关系
全年气侯炎热,所以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土壤
季节变化无关
河流域(FMG)带降水和热量条件均呈增加趋势,仅考虑气
候变
气候变化与放牧联合作用
减少趋势,说
过度放牧导致环境趋
解析:在气候变化与放牧联合作用
初级生
势,说明过度放牧导致环境趋于恶化。区域
境恶
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
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区域小气候恶亻
承载力下降,将会阻碍畜牧
业持续、稳定发展
2.B解析:蒙古位于亚欧大陆内部,气候
地表水缺
资源需求量较大的矿
资源开发来说
C解析:蒙
稀
质较低,我
素质较高,故①正确。蒙古炼油条
件不足,市场狭
国在蒙古应重点投资石油资源开发
国内建
俄
利用日韩等国的资金和技术优势、我国的地缘和人力优势、蒙俄
贸易互补优势
该地区能源矿产,构筑东北亚能源供应体系。矿产运输主要用铁
路或管道等
4.C解析:蒙
资源开发初期阶段,A、B、D是资源开发中后期阶段所采取的措施
解析:该河流
候区,夏季炎热
冬季温和多雨
解析:读图
瓜达尔基维尔河位于欧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亚
域内有色
冶金资源丰富
属于耗能较高
类型,多布局在能源
地带,图示流
域水能资源
水电站密集,发电量大,成本较低
金沙江主要流经横断山区,该流域处于我国阶梯分界处,地质条件复
8.B解析:水电站截流,水体交换变得困难,水质下降。水库拦截泥沙,减弱了重庆以
段淤积;众多水库调蓄洪水,增加了三峡水电站枯水期水
就增加了发
库
蓄水,沿岸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增加
解析:RS技术具有实时观测
合环境监测
图可知,其他三海域平均潮差均
米,乙海域平均潮差
海域平均潮差
解析:读图可知,平潭平均潮差
4.5米
是四海域中平均潮
海域
因
海域附近最适于建设潮汐发电站
解析:岩层中间新、周边老
斜构
埋藏深度向周围总体增加”说明
形为中间低、周边高的盆地
解析
石位于侵入岩和沉积岩
岩层不连续分布,故为变质岩。在地
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e岩层和侵入岩交界处部分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
成新的矿物组合
形成新岩石。有气孔构造的是喷
接
増加,粮食的消费量増加;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新増城镇
接带动消费,粮食需求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值比重下降不代表农业总产值下降
解析:我国可开垦的
资源
科技进步可以提高单位面积
加快农业
发展的机械化与专业化;改造中低产田,提
量,可增加粮食总产量
惠
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粮食稳产;我国的粮食
大,应坚持立足国内
该地盛
伊塞克湖冬季水温高,西风流经伊塞克湖时补充了热量和水分;从
东岸河流水系特征可以判断地势为东高西低,气流在湖泊东岸受地形抬升作用明显,产生大
降水;因冬季气温低且东部山地海拔高,降水以积雪的形式保存下来。(6分
)湖泊深
矿泉
判断该地岩层较为破碎,湖水温度受地热影响;湖泊面积
深度大,水
大
湖水降温慢;地处高山盆
空气难
侵,故水温较高;湖水盐度较高,不易封冻。(每点2分
得
(3)赞同东侧河流流程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水电可以满足当地对能源的需求
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获取经济收
(每点2分
两点即可得4
或不赞同该地位于亚欧大陆腹
流流量相对较小;生态环境脆弱,水电开发会导致
态破坏;水电开发会破坏河流原有水文特征,进而影响伊塞克湖的环境质
旅游产
业发展。(每点2分,答出合理姓名
准考证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安康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绝密★启用前
地理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
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
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图示为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图。据此完成1~2题
北
北
藏
资金、技术、产品
方动力、自然资源等
1.图中的箭头反映出区域之间具有
A.整体性和差异性
C.差异性和开放性
B.差异性和连续性
2.导致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输出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D.整体性和连续性
A.地理环境差异
B.人口多少
C.文化习惯
D.经济水平
当前我国多数省区居民都有食辣椒的习惯。居民喜食辣椒的生活习惯与当地地理环境密切
相关,吃辣椒可以祛除体内的湿气。据此完成3~5题。
3.根据材料判断,我国各省区中辛辣指数最高的可能是
A.川、渝
B.湘
C.鄂
D.京
高二地理试题·第1页(共6页)】
4.我国辛辣指数最高的省区
A.全年高温多雨
B.地表受流水作用明显
C.平原面积广布
D.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A.冬春时节,受气候因素影响,北方蔬菜菜少价高,南方菜多价
5.冬季广东的辣椒运往北京地区。我国冬季“南菜北运”形成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B.南方地区环境质量好,蔬菜品质比北方好
C.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D.现代流通方式不断完善,使“南菜北运”成为现实
风沙曾经是河南省兰考县人民的心腹之患,也是当年县委书记焦裕禄改变兰考贫穷面貌的
“拦路虎”。经过全县人民几十年不懈努力,昔日的风沙地已经变成了稻谷飘香无公害的“米粮
川”。图示为20世纪60年代兰考县沙地和涝地形势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
不家
黄
35°
考县
图
沙地医涝地三河流上一县界
铁路匚×风口[。县城村镇
6.20世纪60年代前兰考地区冬春季节风速较大,其主要原因是
①西北部黄河谷地宽阔,风阻力小
②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冬季风顺势而下
③西北部聚落密度小,风阻力小
④西北部的黄河河谷与东南部地区气压差较大,气压梯度力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20世纪60年代后兰考地区在焦裕禄书记的带领下治理固定住了沙丘,如今风沙地已变成了稻
谷飘香无公害的“米粮川”,该地区成为无公害“米粮川”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A.灌溉水源丰富
B.光热资源丰富
C.土壤肥力较高
D.技术实力雄厚
“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静寂的恐怖,不仅仅是声音的静寂,而且色彩、
植被、山脉、村落及整个大地,都毫无变化,让我失去了时间意识。在这里,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
直地升起。”据此完成8~9题。
8.文字中描述的现象最可能在
A.欧洲西部
B.亚洲东南部
C.非洲北部
D.北美洲中部
9.“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的理由
A.赤道附近,正午太阳高度大
B.赤道附近,昼夜长短变化小
C.热带地区,全年气候炎热
D.热带地区,土壤普遍贫瘠
【高二地理试题·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