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青山不老 课件+同步练习(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9青山不老 课件+同步练习(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17 20:42:3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
19.青山不老
一、词语点将(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任意的残杀或迫害。
________
②非法占据、霸占。??
________
③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________
④一再,多次。
________
⑤对人谦恭有礼貌。
________
⑥以财物帮助。
________
二、选择词语填空。
①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________(使用?
滥用?
乱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________(危险?
恐吓?
威胁)。
②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________(怀念?
眷恋?
留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③具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邀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________(晶亮?
晶莹?
透明)的球体。
三、指出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填序号)。
A.表解释说明 B.表语意转换 C.表声音断续
1.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为止。(  )
2.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以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
3.丁——冬——丁——冬……(  )
四、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了不起的奇迹。(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性的三大社会问题。(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作者是(
?
?
?
?),他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先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
)。接着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一是山沟的大环境的恶劣险峻,衬托(
?
?
?
?
?
?);二是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突出(
?
?
?
?
??
?
?
?);村干部的补充介绍、老农的陪同参观,展现了(
?
?
?
?
?
?
?
?
?
?
);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
?
?
?
?
?
?
?
?)。
六、阅读练习。
风大作时,能逆(??
)吹牛马使倒(??
)行,或擎(?
?)之高二三丈而坠(?
?)。
1.在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面各字在句中的含义。?
作:__________?逆:__________?擎:__________?坠: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他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种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树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
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
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傻子,只有老黄狗知道不是;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疯子,只有小鸟知道不是。
直到有一天,县林业局的老韩来了,出神地看着老人种的那片林子说:“这些树至少值百十万呢。”人们才都说老人最精明了,于是光秃秃的村子里也开始有人种树了。
老人的树成材了。人们说老人要盖最漂亮的,卜楼,要买汽车,要娶本村五十多岁的寡妇……但老人仍然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面,领着走不动的老黄狗转来转去,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1.短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列句子,完成填空。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
这些话叙述了________的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3.“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这句话与上文的哪句话相应?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联系全文看,这句话体现了老人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肆虐;盘踞;风雨同舟;三番五次;恭敬;资助
二、滥用;威胁;眷恋;晶莹
三、1.B
2.A
3.C
?
四、1.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
2.老头创造了奇迹。
3.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性的三大社会问题之一。
五、1.梁衡
?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
1
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2.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
?
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
?
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
?
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
?
文章的中心意旨
六、1.nì
dào
qíng
zhuì
2.起
方向相反
举,抬
落,掉下
3.大风刮起时,能将牛马吹得倒退,或将它们吹到空中两三丈高,然后又落下来。
七、(1)从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檀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
(2)对比;突出表现种树老人种树、爱树,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精神
(3)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
种树老人的生命和精神在树上得到体现和延续。
(4)这句话体现了种树老人完全、彻底的奉献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
19.青山不老
语文统编版
六年级上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主要作品:《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相关资料
植树造林能有效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还能清除空气污染,调节气候,大大改善生态环境。2002我国实行了退耕还林政策。
相关资料

cān
cēn
(参加)
(参错)
shēn
(人参)
多音字
盘踞
霸占,非法占据。
风雨同舟
比喻共同渡过困难。
三番五次
屡次。
词语解释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整体感知
说说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比喻。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写老人为改造山沟而投身山林所作的巨大贡献。
点明了周围的环境,树多。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这里引用了县志中的描述,写出了当地环境的恶劣,衬托了老人改造山林的艰苦,也使作者的叙述更有说服力。
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衬托。用险恶的环境衬托出老人虽年迈却依然创造了绿洲的行为,体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的艰辛,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敬佩之情。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描写了老人一天的生活状况,表明种树已经成为老人生活的全部,表达了作者对老人持之以恒的精神的敬佩。
六十五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八十一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
老人种树态度坚决,有着执著的精神。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命运的选择”是说面对享受和吃苦,老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生命的归宿”是说老人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青山。
结合课文,想一想十几年的植树生活中老人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1.山沟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2.身体时常会犯毛病;
3.生活条件艰苦;
4.同伴、老伴相继离世带来的悲痛。
……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5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说明了老人植树的时间长,数量多,对这里的贡献大。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
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树的茁壮、顽强和勇敢,侧面表达了对老人的赞美。
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
从老人的话中可以感受到他对植树造林的热爱、坚守与奉献。
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黄土和绿树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黄土提供了绿树生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流失。这正如老人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这片青山养育了老人,而老人也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人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执着创造了这片绿洲,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他生命的意义在于茫茫青山中得到诠释,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所以老人的精神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老人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恶劣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和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这是作者对老人的高度评价。
读完课文,请你帮助这位老人写两则关于植树造林的标语吧!
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生命的意义
人生的价值




景观引入
参天杨柳
绿色波浪
粼粼波光
大环境——险恶
小环境——艰苦
村干部补充介绍——了不起的奇迹
老农陪同参观——一层层的树梯
背景状况
作者感悟
青山是不会老的
结构梳理
主旨归纳
本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记叙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的故事,赞扬了老人与环境做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拓展延伸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