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结合注释,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重难点:
通过想象丰富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有一部古老的奇书,里面有很多神话故事,你们猜这是哪本书?
猜不出来?夸父追日、后羿射日、鲧禹治水,这些神话故事都在这本书里面,再猜一猜。
还猜不出来?今天我们再读其中的一个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同学们打开书,把这一课读一读。老师说的这本奇书是哪一本?
你是怎么知道的?
对,同学们真会用注释。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顺势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二、读一读
现在请同学们先自己大声朗读两遍,然后同桌俩互相检查。
(自读要求:
自己大声朗读两遍,同桌俩互相检查。
同桌展示朗读
谁先来?好,请你们。声音洪亮。谁来读?请你们。(顺势评价)
同学们读得正确、流利,停顿有节奏。读古文,还有一种好玩的读法,同学们想听一听吗?
先听老师读一遍。
哪位同学尝试一下?
我们一起读?
好玩吗?再读一遍。
这篇小古文是两千多千年前的文章,有的词语意思与现在不同。
(出示:少女)
这个词语在下面两句话中意思有什么不同?
(出示:炎帝之少女
一位穿着红裙子的少女从田间的小路上缓缓走来。
)
三、讲一讲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讲故事。
(出示合作要求:
组长讲第一句,小组成员你一言我一语,互相补充,把故事讲完。)
谁来讲给大家听?
精卫鸟是什么样子?请同学们能结合注释1和文中的插图能描述一下精卫的样子。(出示插图和注释1)
山海经里是这样记载的:
(出示:发鸠之山,其上多柘(zhè)木,有鸟焉(yān),其状如乌,文首,白喙(huì),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xiào)。
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瞧,我们通过对比,又一次感受到小古文语言的简洁
同学们刚才提到的问题现在解决了吗?咱们也学学小古文的方法,用一个字来回答。(顺势板书:溺
衔
)
这个神话故事的起因,经过,咱重点来想一想,
精卫口衔石子,会遇到什么困难?
但他没有放弃,依然“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口衔树枝,又会遇到什么困难?
但他依然没有放弃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一天吗?哪个词体现不是一天?一天天,一年年,经年累月,
(出示:插图,配文字:
当(
)时,精卫鸟却只有一个目标:“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
你看到了怎样的精卫?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堙于东海”,“堙”与课题中的“填”意思一样。能不能换成丢于东海?
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他锲而不舍的精神。(板书)
同学们,现在你能学着古人精炼的语言,说一下短文的主要内容吗?
课文的题目就点明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借助课题就能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加上神奇的想象,讲一讲这个故事吧。
四、背一背
刚才我们用自己的话讲了精卫填海的故事。用文言文讲故事就是这样的:
你们能看着板书试着背诵吗?
五、想一想
课文学完了,精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今天,精卫已经成为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许多文人墨客引用精卫填海的故事,写下了许多名言名句:
(出示: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精卫衔石空有心,口角流血天不知。
巨海茫茫终得岸,谁言精卫憾难填?
高山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B%98%E5%B1%B1?/?3208"
\t
"_blank?)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口耳相传,代代传承,我们身边有没有精卫一样的人物?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就是是我们民族的文化,是我们的根。
《山海经》不仅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百科全书。这节课的《山海经·北经》只是冰山一隅,
它包括《山经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1%B1%E7%BB%8F"
\t
"_blank?)》5卷,《海经》13卷。同学们,读一读彩绘版《山海经》吧。
同学们,运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完成学习单的题目。
附:作业布置:1.讲故事给家人听。
2.
读《山海经》彩绘版。
3.成学习单的题目。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
1.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2.河、渭:即黄河,渭水。
3.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4.邓林:地名,今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即“桃林”。
5.
足:够
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夸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
/
5(共19张PPT)
《精卫填海》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大禹治水
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
夸父逐日
自读要求:
1.自己大声朗读两遍。
2.同桌互相检查。
3.同桌展示朗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
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
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
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
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
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填海
少女
炎帝之少女
一位穿着红裙子的少女从校园里走出来。
【最小的】
【未成年的女子】
【女儿】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
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
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
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填海
小组学习要求:
1.结合注释,讲讲故事。
2.组长领头讲第一句,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3.做好展示准备。
精卫
精卫,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其状如乌,文首,白喙(huì),赤足,名曰:“精卫”
。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
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
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
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
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
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填海
常衔西山之木石,
以堙于东海。
当(
)时,精卫只有一个目标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当(
风号怒吼
)时,精卫只有一个目标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当(
烈日炎炎
)时,精卫只有一个目标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当(
精疲力竭
)时,精卫只有一个目标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
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
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
女娃女娃游于东
海溺而不返故为
精卫常衔西山之
木石以湮于东海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晋·陶渊明
精卫衔石空有心,口角流血天不知。——明·刘基
巨海茫茫终得岸,谁言精卫憾难填?——清·曾国藩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唐·王建
cāng
《山经》5卷
《海经》13卷
作业布置:
1.讲故事给家人听。
2.读《山海经》彩绘版。
3.完成学习任务单。
盘古开天地
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1.对比阅读,讲讲故事。
2、读《山海经》彩绘版。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读一读
盘古开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