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初中语文课件
部编版
七年级上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潼关
谭嗣同(清)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5、诫子书
诸葛亮
目标导航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2.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3.结合作者诸葛亮的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4.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
新知导入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全文短短八十六字,虽阐述的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但读来发人深省。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作者简介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诸葛亮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问鼎逐鹿。建安十三年(208),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最后促使孙刘联合,共抗曹操,并经赤壁一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而后为刘蜀集团运筹策划,东征西讨,开疆拓土,富国强兵,直至病逝于五丈原军旅之中。他有济世爱民之心,经天纬地之才,“智绝千古”,特别是隆中决策,高瞻远瞩,不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可谓“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引后世无数英雄竞折腰,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自学检测
读准下列的字的读音:
夫(fú)
澹泊(dàn)(bó)
淫(yín)慢
遂(suì)
庐(lú)
夫fú君子之行
夫fú学须静也
非澹dàn泊bó无以明志
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zào则不能治性。
遂suì成枯落
悲守穷庐lú
初读课文
再读课文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再读课文
【1】
夫(fú):语气词,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
【2】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3】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4】静:
【5】以:
【6】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7】
淡(dàn)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
再读课文
【8】无以:
【9】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10】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11】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12】
广才:使才智广博。
【13】
淫(yín)漫:过度怠慢。漫:怠惰,淫:过度。
【14】励精:振奋精神。励:奋勉,振奋。
再读课文
再读课文
【21】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22】
穷庐:破房子。
【23】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呢!
【24】【25】
通译课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互文)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高尚君子的行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通译课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能来源于学习。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所成就。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懒散就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通译课文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再读课文
理清思路
1、本文作者就哪几个问题进行了论述?这几个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从品行,学习,志向三个问题进行论述的从要宁静,淡泊及早努力还将三个方面连接在一起展开论述。
2、本文表达中心的句子是什么?
非澹泊(或者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研讨思考
3、本文从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A.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B.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4.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研讨思考
立志
学习
惜时
4、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或成为君子须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研讨思考
5.从《诫子书》中我读出:他,不仅仅是智慧的化身,更是一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父亲。
谆谆告诫
语重心长
6.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劝勉儿子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提出论点——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治学、修身)——劝戒惜时,有所作为
1.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3.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4.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探究结构
结构梳理
理清课文结构,以助背诵
提出中心论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证明论点
:
{
治学:静、学、志
修身:淫慢、险躁
(正面论证)
(反面论证)
告诫儿子:
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赏析感悟
这篇文章给你怎样的启示??
人在少年时期应树立远大志向,发愤图强,以免老了后悔。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的岁月,那将于事无补。(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大名鼎鼎的诸葛亮,是怎么给儿子上课的?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性,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无法有效地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安宁的环境。现代人多数终日忙碌,您是否应在忙碌中静下来,反思一下人生的方向?
自主探究
第二课: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
他告知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有规律的俭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您是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自主探究
第三课:计划的力量。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告诉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把将来细心计划妥当。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价值观吗?
自主探究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告诉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助益,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你是否全心全力地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自主探究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他忠告孩子,人生的投资要想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你是否想过,一鼓作气的人多,坚持到底的人少的道理?
自主探究
第六课: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
他警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地掌握要点。电脑的普及代表速度时代的来临,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样与今天不谋而合。快人一步,不但容易达到理想,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去修正与改善!
自主探究
第七课: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修养性情。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做出种种平衡取舍,要“励精”,也要“治性”。你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
自主探究
第八课:时间的力量。
“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他警告孩子时光飞逝如梭,意志力又会被时间消磨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间管理”是现代人的观念,细心想一想,时间无法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唯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才是最佳方式。请你想一想,你有蹉跎岁月吗?
自主探究
在这篇《诫子书》中包含的十种力量:
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
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
有超脱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
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
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
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有简约的力量: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
探究小结
课堂总结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作业布置
1.本文的中心句是
。
2.《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表达对儿子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
。
3.
《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
4.
《诫子书》中阐述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背诵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