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回顾
北京
广州
北洋军阀直系统治时期(1920-1924)
1923年2月孙中山重回广州,建立
大元帅府。12月29日就任大元帅。
汉口
1923年2月7日“二七惨案”
.
.
.
.
.
.
.
.
.
北
伐
战
争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5课——
李晓玲
国民党
共产党
当孙文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孤独。
当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一次
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他们意识到
自己的弱小。
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达成他们自己的同盟。 ——共产国际
共产国际
420人
7780人
——国共第一次合作
携
手
同
行
中共三大的召开
阅读课文完成中共三大召开的表格: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时间
1923年6月12日到20日
地点
广州
内容
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中共三大会议
来自全国各地及共产
国际的代表近40人出席
了中共三大。
革
命
同
盟
工人
农民
小资
民族
资产
共产党员以个人
身份加入国民党
国共合作形式
阅读材料,说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
材料1:共产党人有“明确的思想和无畏的勇气”,是他所需要的
“真正的革命同志”。
——宋庆龄:《孙中山和他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
材料2:孙中山明确地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
就需要新血液。”孙中山就是将共产党人作为救活垂危病人的新鲜
血液,而将之输入国民党这一肌体中去的。 ——《宋庆龄选集》
改组国民党,接受共产国际
建议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国民党一大
阅读课文完成国民党一大的表格: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时间
地点
中共代表
内容
标志
1924年1月
广州
李大钊 林伯渠 毛泽东 瞿秋白
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孙中山走出会场
新三民主义中“反对帝国主义”和“耕者有其田”的口号,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内容。
国民党一大召开
国共两党能够实现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中共二大最低纲领
反封
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新 三 民 主 义
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4、1
1927、7
中共二大旧址
反帝反封建
的一致性
1
2
3
4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第二次
护法运动
孙中山“认识到依靠一派军阀去打倒另一派军阀是断无成就的,在建军问题上非寻找新的道路不可”。
创建黄埔军校
阅读课文,完成黄埔军校建立的表格: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时间
地点
领导
校长
政治部主任
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
蒋介石
周恩来
孙中山
蒋介石
周恩来
1924年5月至1927年7月招收了六期学生共2万多人
军事院校为何要开设政治课程?
特点: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并重
“不仅知道枪是怎样放法,而且要
知道枪向什么人放。”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期别
时间
开设科目
第一期
1924.5-11月
步兵
第二期
1924.8-1925.9
步兵 炮兵 工兵 辎重 宪兵
第三期
1924.10-1926.1
步兵 骑兵
第四期
1926.3-1926.10
步兵 炮兵 工兵 政治 经理
第五期
1926.11-1927.8
步兵 炮兵 工兵 政治 经理
第六期
1927.10-1929.5
步兵 炮兵 工兵 辎重 交通
创建黄埔军校
材料1: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
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阅读材料说说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是什么?
材料2:黄埔军校的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
“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办学宗旨:培养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即国民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你认为该校的创办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
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逝世
孙中山 (1866-1925.3.12)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享年59岁。
“和平 奋斗 救中国”这是他留给世人的最后七个字。
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的葬礼
1929年6月1日,中华民国
国民政府举行了奉安大典,
将孙中山的遗体迁葬于南
京钟山。
南京中山陵
——北伐胜利进军
高
奏
凯
歌
据课文并结合地图完成表格: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间
目的
对象
军队名称
总司令
主要战场
1926-1928年
推翻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国民革命军
蒋介石
湖南 湖北(吴佩孚)
我不牺牲
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
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
家熟与存
湖北
湖南
10万
国民革命军
蒋介石
湖北咸宁贺胜桥
叶挺
汉口
汉阳
╳
╳
╳
武昌
汀泗桥
贺胜桥
第四军独立团连克强敌
叶挺,共产党员,
第四军独立团团长。
全团2100多人,设3个营及直辖队,是国共合作时由中共直接领导的一支革命武装。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美誉。
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
1927年国民政 府从迁到武汉
江西
在十个月的时间里,北伐军从
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思考·探究
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
? 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北伐军作战方针正确;
? 北伐将士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
先锋模范作用;
? 正义战争,工农革命运动有力支援;
? 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上海
南京
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农民运动
工人运动
湘乡农民协会宣传画
1926.11
1927.1
湖南农民协会会员
107
万
200
万
1926.7
1926.11
湖北农民协会会员
3万
20
万
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时的工人纠察队
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湖南农民协会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的口号,地主,土豪,劣绅被打倒,农会成了唯一的权力机关,封建势力被极大地遏制。
起义胜利后,选举产生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以工人阶级为首的上海临时市民政府。
想一想:这些举动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
农 民
土豪劣绅
贪官污吏
铲除贪官污吏土豪劣绅
周恩来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国民革命失败
分
道
扬
镳
国民党左派指的是以以廖仲恺、
宋庆龄等为代表。主张与共产党
合作,打倒军阀列强,争取民族
独立的组织。
国民党右派又名国民党反动
派,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同列强合作,以达到反革命目
的、反共目的。
国民党左派
国民党右派
1927年3月-4月,蒋介石在上海与帮会组织、帝国主义列强、国民党和国民革命军中的右派势力密商暴力"清党"事宜。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宋庆龄
蒋介石
名词解释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轰 轰 烈 烈 的 国 民 革 命 失 败 了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对中共党员和工人的屠杀。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宁汉合流
武汉
南京
同年8月25日,武汉政府前往南京,史称“宁汉合流”。标志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建立。
1927.4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汪精卫
—国共合作开始破裂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大地主
大资产阶级
南京政府实现名义上的统一
北京
天津
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和天津一带
皇姑屯
事件
改旗
易帜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完成全国统一。
思考·探究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国民革命中得到哪些教训?
中共认识到要取得革命的胜利,无产
阶级必须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必须建立
一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开展武装斗争。
1.帝国主义的干涉,扶植蒋介石为帝国主义在华利益的新的代理人;
2.国民党右派制造分裂,叛变革命;
3.陈独秀等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中共处于幼年时期,不善于将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本课线索
国民党一大
第一次国共合作
(新三民主义)
国民
革命
建立
黄埔军校
基 础
国民党右派
叛变革命
国民革命失败
国共合作破裂
蒋介石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1924.1——1927.7
1927年
1937年
国共十年对立/土地革命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进行
北伐战争
2.促使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主要动因是( )
A.马林的建议 B.为了国共合作
C.中共的要求 D.总结历次革命的教训
D
1.陈独秀在1923年1月发表的《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中
写道:“无产阶级客观的力量是随着资产阶级之发达而发达的,
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既然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革命势力,
无产阶级便更不用说了。”这种认识( )
A.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B.科学分析了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
C.认为党的工作重心应是开展工农运动
D.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D
3.“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
该政权的性质是 ( )
A.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政权
B.无产阶级政权
C.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D.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政权
C
4.如何理解“北伐战争胜利了,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
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名义上完成了国家统一。
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转变为代表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新军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
务没有完成,双半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2020-9-26·原创作品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