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4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一、展示我的积累——看我的运用。(30分)
1、我能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nì_____名 尴 ɡà 不逊________ 眼翳________
2. 我能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恰切解释。(3分)
①除下帽来,油光可鉴____________。
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_______
③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____________
3、我会慧眼判断正误。(2分)
(1)在《我的第一本书》中,胡适用温情的笔调来描绘父亲为自己抄写课本的动人情景。( )
(2)《再塑生命》所述说的是莎莉文老师怎样帮助海伦·凯勒从无光、无声的黑暗世界走向光明的文明世界的。( )
(3)牛汉在回顾自己所走过的人生道路时,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在《我的母亲》中,用朴实的文字表达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
(4)茨威格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
4. 我学会了名句积累。(2分)
在生活中老师给我们无私的关爱和真诚的鼓励,老师不仅传授给我们知识,还重塑了我们的人格。我会用李商隐《无题》中的两句来歌颂老师这种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
5、我能打假,给你找出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2分)
A、永州旅游业发展如日中天,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兴起和发展。
B、日本这个弹丸小国,凭借科技的发展,成为经济强国。
C、我们不赞成为了应付考试想出的一些投机取巧的办法,但学习上的确有一些省力的方法。
D、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孩子们在晒谷场上尽情嬉戏,进退维谷的环境是他们开心的乐园。
6、我阅读了许多名著,让我告诉你下列著作的作者。( )(5分)
①《朝花夕拾》 。②《罗曼·罗兰》
③《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④《战争与和平》
⑤《西游记》 ⑥《聊斋志异》
⑦《骆驼祥子》 ⑧《水浒传》
⑨《红楼梦》 ⑩《童年》
7、我会揣度,根据语境补出丙同学未说完的话。(2分)
放学路上,甲、乙、丙三同学就课业负担减轻的话题展开讨论。甲说:“现在作业少多了,我可以随心所欲地看课外书!”乙说:“时间多了,难道只是给你看课外书的吗?学生嘛,还是应该看课本!”丙说:“你们说的都太面了,我认为 。”
8、我能赏析下列广告。(4分)
中国移动通讯公司为了宣传自己网络,表明自己的优质服务,打了一则广告:“你来我网,一网情深。”请认真品味这则广告,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请至少说出这则广告词的两个含义。
我的理解:A.
B.
②请你谈谈这则广告妙在哪里。
我的理解:
9、我学会了仿写句子。(2分)
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污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的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
我的仿写: , 。
10、我知道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怎么“打”。(3分)
例:借名义向别人索取财物为打秋 风。
①毫无隐瞒地公开说出来称打 。
②比喻做事中途退缩叫打 。
③出外干活谋生是打 。
11、北京将把2008年的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让我用最简洁的语言阐释这一理念的内涵吧。(3分)
二、拓展我的阅读。瞧我的阅读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40分)
(一)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回答问题。(16分)
A、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一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 俄国的情形。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⑤“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⑦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⑧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B 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摘自《呐喊·自序》
12、A段中"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句话冒号后面写了哪几种中国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A段中"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中的"那时"指
_________________;"那地"指 _______;"意见"指_________________;"意见却变化了"指_______ ___________ (2分)
14.A段中第①句话“所以”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2分)
15.B段中“那一回”指的是 (2分)
16.从B中看“我的意见都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2分)
17.从表达方式看A段以 为主,B段以 为主。(2分)
18.文中“我”经历的事情和“弃医从文”的选择,对你有哪些启示 (4分)
(1) (2)
(3) (4)
(二)阅读《人间情分》选段回答问题。(12分)
人间情分
张曼娟
下着梅雨的季节,令人心浮动,生活烦躁起来。尤其是上下课时,捧抱着大叠讲义,站立在潮湿的街头,看着呼啸如流水奔涌的大小车辆,却拦不住一辆计程车,那份狼狈,无由地令人沮丧。
也是在这样绵绵密密、雨势不绝的午后,匆忙的赶赴学校。搭车之前,先寻觅一家书店,复印若干讲义给学生,因为时间的紧迫,我几乎是跑进去的,迅速将原稿递交从未谋面的女店员。
那女孩有一双细白的手掌,铺好原稿,发动机器,她先复印了两张尺寸较小的,然后将两张复印稿并排成一大张。抬起头,她微笑着说:“这样不必复印八十张,只要复印四十张就够了。好不好?”
我诧异地看着她继续工作,在复印机一阵又一阵的光亮闪动里,也诧异地看着她的美丽。
原本,她长的五官平凡无奇,然而,此刻当我的心灵完全沉浸在这样宁谧的气氛中,她不再是个平凡的女孩。
我看着她仔细地把每一张纸整齐裁开、叠好,装进袋子,连同原稿还给我。付出双倍劳动,却只换来一半的酬劳,她主动做了,还显得格外光彩。
离开的时候,我的脚步缓慢了些。焦躁的感觉,全消散在一位陌生人善意的温柔中。并且发现,即使行走在雨里,也可以是一种自在心情。
第二次去澎湖,不再有亢奋的热烈情绪,反而能在阳光、海洋以外,见到更多的更好的东西。
望安岛上任意放牧的牛群;刚从海中捞起的白色珊瑚,用指甲轻划,会发出“铮”的声响。夏日渡海,从望安岛到将军屿,一个距离现代文明更远的地方。有些废弃的房屋,仍保留着传统建筑风格,只是屋瓦和窗棂都绿草盈眼了。岛上看不见什么人,可以清晰听见鞋底与水泥地的摩擦声,这是一个隔绝的世界呢!
转过一丛丛怒放的天人菊,在某个不起眼的墙角,我被一样事物惊住了——一部蓝色的公用电话。
不过是一部公用电话,市区里多得几乎感觉不到;然而,当我想到当初设置计划,渡海前来装置、架接海底电缆……那么复杂庞大的工程,只为了让一个人传递他的平安或者思念,忍不住要为这样妥帖的心意而动容了。
一个月的大陆探亲之旅,到了后期已如残兵败将,恨不能丢盔弃甲。大城市的火车站规模不小,从下车的月台到出口,往往的上上下下攀爬许多阶梯,那些大小箱子早超过我们的负荷能力了。
那一次,在南方的城市,车站阶梯上,我们一步也挣不动,只好停下来喘息。一个年轻男子从我们身边走过,像其他旅客一样,而不同的是他注视着我们,并且也停下来。
“我来吧!”
他温和的说着,用卷起衣袖的手臂提起大箱子,一直送到顶端。我们感激地向他道谢,他只笑一笑,很快地隐遁在人群中。
着白色衬衫的背影,笑容像学生般纯净,是我在那次旅行中,最美的印象了。
现代人因为寂寞的缘故,特别热衷于“谈”情“说”爱;然而又因为吝啬的缘故多构筑在薄弱的基础上。
有时候,承受陌生人的好意,也忍不住自问,我曾经替不相干的旁人做过什么事?
人与世界的诸多联系,其实常常是与陌生人的交接,而对于这些人,无欲无求,反而能够表现出真正的善意。
每一次照面,如芰荷映水,都是最珍贵而美丽的人间情分。
19.本文一共讲述了几件事?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几件事的共同点是什么?(4分)
20.我为什么诧异?为什么那女孩“五官平凡”,我却觉得她“美丽”而且“不平凡”?(2分)
21.从作者对车站帮我拿行李的男子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这位男子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22.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2分)
23.经济建设,吸引外资,促进合作,离不开软环境建设,“软环境”就是本文提到的人与人之间,与陌生人之间,甚至不曾谋面的人之间的相处状况。通过阅读,结合现实,你对身边软环境的建设有何感想和建议?(3分)
(三)阅读《母亲的名字》回答问题。(12分)
母亲的名字
我懵懵懂懂地长到19岁,竟还不知道母亲的名字。这种事情在我们那个偏远的小村,没有人会觉得奇怪。
后来我参加了高考,有好几张表格要填到母亲的名字,这使我颇感为难,幸而在户口薄上查到“高杨氏”三个字,便无可奈何地把这个称呼当成了母亲的名字。然而,从那以后,我时时记起母亲慈爱的目光和温馨的微笑,记起母亲两鬓的白发和眼角的皱痕,也便时时感受到一种良心和灵魂上的谴责。
其后我考入山东师大,父亲又病逝,家里只剩下母亲一人。到学校后给谁写信呢?我知道母亲虽然不认识字,可是当她收到我的来信时,会用手触摸,用心去“阅读”,而当她把信塞到枕下,便又会在每一个不眠的夜晚见到远方游子的面影。我思忖良久,终于找到一个机会问母亲有没有名字。
母亲听了一怔,然后笑笑说:“多年没有人叫过了,又提它做啥?”
“我到学校后写信给您。”
“庄上人都不知道我的名儿,”母亲喃喃地说,“我收不着你的信。”我这才知道母亲原来有过一个名字叫“杨瑞蓉”,这个名字曾经伴随她度进了童年和少年时代。嫁到高庄后,母亲便失去了它,再也没有人叫过了。可是她挚爱着自己的名字,“杨瑞蓉”三个字一直深深地藏在心底,40年来不曾忘记。
现在每当我要写家信时,便不禁对着稿纸发呆。寄给谁呢?母亲虽然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却又已失去!她永远不可能体味远方独生子来信时的那份惊喜和欢悦,她能做的只不过是佝偻着为多年生活的重负压弯的身子,在空寂的院子里来回走动,或是倚靠着村口那堵泥土矮墙,向远处灰黑色的树木长久地眺望……
每每想到这些情景,我的手就不知不觉把“杨瑞蓉”三个字写下来。我触摸着字面,却如抚摸着雄浑粗厚的黄河水。
24、我的填写:本文以 记叙的顺序,能体现这种顺序的词语有 。(2分)
25、第2段中,作者说“时时感受到一种良心的灵魂上谴责”,这是为什么?(2分)
我的理解:
26、第7段中加点的“失去”一词应该怎样理解?(2分)
我的理解:
27、体会第3段和第9段“触摸”的不同含义,填写下面的空格。(4分)
我的理解:母亲触摸 ,心中 ;作者触摸 ,心中 。
28、阅读本文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请举一例并加以解答。(2分)
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
三、我的地盘我做主,请看我的习作。(45分+书写5分)
29、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能体验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如:在交往中,体验人间真情;在研讨中,体验思维撞击的愉悦;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烦恼……请以“体验”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1、匿 尬 xùn yì 2.①照 ②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③ “野蛮”在这儿并无贬义,是相对文静而言,是说孩子们淘气、顽皮、好动,在游戏中好冒险。 3.(1)× (2)√ (3)× (4)√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5、D 6、①鲁迅 ②茨威格 ③海伦·凯勒 ④列夫·托尔斯泰 ⑤吴承恩 ⑥蒲松龄 ⑦ 老舍 ⑧ 罗贯中 ⑨ 曹雪芹 ⑩ 高尔基 7、钻研课本是对的,涉猎课外书籍也有益,不过课外书应该有选择。(意合即可)8、①A.欢迎您加入我(中国移动通讯公司)的网络,我们将以最诚挚的深情为您服务。B.在我的网络里,您和朋友之间来往自如,感情互通。②巧妙地运用谐音“你来我网(往),一网(往)情深”表明移动公司将真诚的服务态度为入网用户提供通讯服务,也表明移动公司是沟通您和您的亲朋好友之间感情的桥梁。9、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竟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在枝头唱出远 胜小提琴的夜曲。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海中似的自由遨游。10、①开天窗说亮话 ②退堂鼓 ③工 11、北京将把他发达的科技、人文的关怀、绿色的环境展示给整个世界,让人们在奥运上体验这种精神。
二、(一)12、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围观看的麻木的中国人;有爱国主义思想的"我" 13、看电影、 仙台医专教室、 学习医学,走科学救国的道路。“变化”指的是弃医从文。14.不是因果关系,这是在匿名信事件后,对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们歧视中国人的行为表现出愤激的感情。15.指的是在仙台医学院讲堂里看电影,电影中日本人枪毙中国人,周围还有许多中国人围观。16.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改变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是文艺了,所以弃医学文。17.叙述 议论 18(1).个人的命运(遭遇)往往与祖国的命运(强弱)息息相关。 (2)国民的不觉悟是国家不强盛的重要原因。(3)要使国家强盛,首先要使国民觉悟。 (4)个人的选择应考虑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
(二)19.三件事:(1)复印店女孩的热情细致感染了我;(2)望安岛的公用电话极富人情化感动了我;(3)火车站一位陌生男子的帮助使我难忘。共同点:都是在与陌生人接触中体会到人间温暖。20.没想到女孩如此热情细致周到。她美好的心灵、宁静柔和的气质使人觉得美丽而且不平凡。21.他是一个热情、善良、乐于助人的人。22.希望人们多份爱心,为他人和社会尽一点力。23.略(围绕“为他人和社会献爱心,尽一点力、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合作”来谈即可)
(三)24、时间 后来 其后 现在 25、因为自己生活在母爱里,却不知道母亲的名字。26、指村里人没有人知道这个名字,没有谁叫过这个名字。27、儿子的来信 思念游子 母亲的名字 感激母爱 28、例:我的发现:第8段中,“空寂的院子”照应了前文“ ”一句话。我的解答:家里只剩下母亲一人。
三、2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