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上1.2 水的组成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上1.2 水的组成 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1-17 18:4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的组成
1.水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我们每天都需要饮用适量的水来维持我们的生命活动。下列关于水的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
B.水在4℃时密度最大,水蒸气的密度比水小,而冰的密度比水大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得到氢气和氧气
D.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
2.电解水生成了氢气与氧气,该实验证明水是由( )。
A.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氢和氧组成
C.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D.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3.利用电解水的实验可以探究水的组成,还可以从实验中得到其他结论。根据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氧气都能燃烧 B.氢气和氧气都能助燃
C.氢气可以燃烧,氧气可以助燃 D.氢气可以助燃,氧气可以燃烧
4.模型法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研究微观世界的常用手段。水分子很小,只能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下列模型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则能表示一个水分子的模型的是( )。
A. B. C. D.
5.如图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a管收集到的是氧气
B.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氧和氢组成的
C.a、b两管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是4∶1
D.a管中收集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第5题) (第6题)
6.科学实验证明: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原子”最早是在公元前470年由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的,而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原子”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 提出来的。如图所示为现在人们利用 所看到的硅原子图像。
(第7题)
7.如图所示为水电解实验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A连接电源的 极。
(2)做该实验时,往往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或稀硫酸,其目的是 。
(3)观察到的现象是 。
(4)怎样用实验来检验乙试管中产生的气体? 。
(5)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6)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可能的原因是 。
8.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我们学会了鉴别氢气和氧气的一种方法,其实鉴别这两种气体还有许多方法。在通常情况下,鉴别氢气和氧气不可以用的方法是( )。
A.分别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观察不同的现象
B.通电电解水后利用电极来判断
C.分别吹肥皂泡,观察其沉浮
D.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状态,闻气味
9.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原子组成的
B.实验原理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
C.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2
D.电解水负极产生的是氧气,正极产生的是氢气
10.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电解水时生成氢气、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11.下列有关电解水的说法,错误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电解水装置通的是直流电
D.水中加入硫酸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第12题)
12.(1)如图甲所示为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试在图甲中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②电解一段时间后,a、b两管内水位均 ,但 管内水位下降得快,其原因是 。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两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①由图乙可知,A气体是 ,B气体是 ,判断依据是 。
②在0~3min及3~8min两个时间段内,A、B气体的体积比分别为 、 。
13.【邵阳】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水是由氢、氧组成的
B.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为2∶1
C.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D.两电极均冒气泡,两管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14.【沈阳】研究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可以揭示物质间的转化规律。
反应一: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电解水实验 微观示意图
(第14题)
请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
反应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第14题)
(1)根据所给信息,请画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微观示意图。
(2)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第15题)
15.【上海】(1)科学家用通电的方法使水分解,从而证明了水的组成。把水注入水电解装置中,接通直流电源,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玻璃管中的水逐渐减少,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上方聚集了无色气体,且a管中的气体体积与b管中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2∶1,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
(2)检验b管中产物的方法是 (填字母)。
A.用点燃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
B.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
C.用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尖嘴上方,慢慢打开活塞
(3)科学家还用点燃氢气证明燃烧产物的方法证实了水的组成。如果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直接缓缓地通过装有足量无水硫酸铜(无水硫酸铜遇水显蓝色)的仪器c,在导管口d处点燃,然后把盛有冷水的烧杯置于如图所示的位置。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 。
16.科学模型不但可以表示静止的物体,还可以表示物质变化的过程。水的电解过程可用模型方法表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第16题)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能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C.在水电解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变化
D.在电子显微镜下能看见水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答案:
1.水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我们每天都需要饮用适量的水来维持我们的生命活动。下列关于水的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
B.水在4℃时密度最大,水蒸气的密度比水小,而冰的密度比水大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得到氢气和氧气
D.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
2.电解水生成了氢气与氧气,该实验证明水是由(B)。
A.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D.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3.利用电解水的实验可以探究水的组成,还可以从实验中得到其他结论。根据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氢气和氧气都能燃烧 B.氢气和氧气都能助燃
C.氢气可以燃烧,氧气可以助燃 D.氢气可以助燃,氧气可以燃烧
4.模型法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研究微观世界的常用手段。水分子很小,只能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下列模型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则能表示一个水分子的模型的是(A)。
A. B. C. D.
5.如图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B)。
A.a管收集到的是氧气
B.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氧和氢组成的
C.a、b两管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是4∶1
D.a管中收集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第5题) (第6题)
6.科学实验证明: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原子”最早是在公元前470年由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的,而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原子”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 道尔顿 提出来的。如图所示为现在人们利用 扫描隧道显微镜 所看到的硅原子图像。
(第7题)
7.如图所示为水电解实验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A连接电源的 负 极。
(2)做该实验时,往往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或稀硫酸,其目的是 增强水的导电性 。
(3)观察到的现象是 两电极上有气泡生成,甲试管中的气体体积约是乙试管中气体体积的2倍 。
(4)怎样用实验来检验乙试管中产生的气体?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是否复燃 。
(5)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
(6)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可能的原因是 相同条件下,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
8.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我们学会了鉴别氢气和氧气的一种方法,其实鉴别这两种气体还有许多方法。在通常情况下,鉴别氢气和氧气不可以用的方法是(D)。
A.分别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观察不同的现象
B.通电电解水后利用电极来判断
C.分别吹肥皂泡,观察其沉浮
D.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状态,闻气味
9.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原子组成的
B.实验原理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
C.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2
D.电解水负极产生的是氧气,正极产生的是氢气
10.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电解水时生成氢气、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B)。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11.下列有关电解水的说法,错误是(A)。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电解水装置通的是直流电
D.水中加入硫酸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第12题)
12.(1)如图甲所示为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试在图甲中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答案】略
②电解一段时间后,a、b两管内水位均 下降 ,但 a 管内水位下降得快,其原因是 a管内产生的是氢气,气体体积大,产生的压强大 。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两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①由图乙可知,A气体是 氢气 ,B气体是 氧气 ,判断依据是 相同时间内A的体积约为B的2倍 。
②在0~3min及3~8min两个时间段内,A、B气体的体积比分别为 2∶1 、 2∶1 。
13.【邵阳】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D)。
A.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B.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为2∶1
C.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D.两电极均冒气泡,两管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解析】A、B、C三个选项均正确,但不是直接观察到的现象,其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需要经过测量才能得出;D选项,两电极均冒气泡,两管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是能直接观察到的现象。
14.【沈阳】研究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可以揭示物质间的转化规律。
反应一: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电解水实验 微观示意图
(第14题)
请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水氢气+氧气 。
反应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第14题)
(1)根据所给信息,请画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微观示意图。
(2)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氢气+氧气水 。

(第15题)
15.【上海】(1)科学家用通电的方法使水分解,从而证明了水的组成。把水注入水电解装置中,接通直流电源,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玻璃管中的水逐渐减少,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上方聚集了无色气体,且a管中的气体体积与b管中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2∶1,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
(2)检验b管中产物的方法是 B (填字母)。
A.用点燃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
B.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
C.用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尖嘴上方,慢慢打开活塞
(3)科学家还用点燃氢气证明燃烧产物的方法证实了水的组成。如果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直接缓缓地通过装有足量无水硫酸铜(无水硫酸铜遇水显蓝色)的仪器c,在导管口d处点燃,然后把盛有冷水的烧杯置于如图所示的位置。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c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 导管d处有淡蓝色火焰 、 烧杯底部附着小水珠 。
16.科学模型不但可以表示静止的物体,还可以表示物质变化的过程。水的电解过程可用模型方法表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第16题)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能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C.在水电解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变化
D.在电子显微镜下能看见水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解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分成原子核和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原子的种类、数目都是不变的;用电子显微镜不能观察到原子级的粒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