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2节 弹力
★重难点一:弹性形变和弹力★
(1)形变: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叫做形变。
(2)弹性形变:
有些物体在形变后能够_________,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形状或体积
恢复原状
※知识点一、弹性形变和弹力
(1)概念:发生_________的物体,由于要恢复_____,对与它________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弹性限度:当形变超过一定限度时,撤去作用力后,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
(3)弹力产生的条件:
①两物体________。
②有_________形变(接触处有挤压或拉伸)。
弹性形变
原状
接触的
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
接触
弹性
1. 接触力:物体与物体直接接触才发生的力。
通常所说的拉力、压力、支持力、阻力等都是接触力。
2. 接触力按性质可分为:弹力和摩擦力。
3. 本质:都是由电磁相互作用引起的。
1. 被拉长或压缩的弹簧
2. 弯曲的木棍
3. 压缩的气球
4. 压缩的橡皮泥
观测:
是否一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
1. 定义: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发生的形状、体积大小的变化称为形变。
用手指挤压玻璃瓶,玻璃瓶是否有形变?怎么去观察?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形变,有的形变明显,有的形变微小,只能用实验放大的方法显示出来。
(1)弹性形变:能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形变。
(2)非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形变
3. 形变限度
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外力后,物体就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F2
F1
圆球
墙
斜面
1. 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发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注意:弹力不是指“弹簧产生的力”。某一弹力的产生是施力物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
例如:图中球所受弹力是谁发生形变产生的?
.
假设没有这面墙
球动了么?能否保持原状?
只有支持力
F
假设没有下面的墙呢
.
F
3. 弹力有无的判断(假设法)
2.弹力产生的条件
(1)直接接触 (2)发生弹性形变
例如:图中的圆球分别靠着左边和右边的墙,它们之间是否发生了挤压形变?
1.产生弹力必备的两个条件:
(1)两物体间相互接触;
(2)发生弹性形变。
2.判断弹力有无的常见方法:
(1)直接判定:对于发生明显形变的物体(如弹簧、橡皮条等),可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由形变直接判断。
(2)对于形变不明显的情况,通常用以下方法来判定:
a.假设法:假设将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撤去,判断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存在弹力。
b.替换法:可以将硬的、形变不明显的施力物体用软的、易产生明显形变的物体来替换,看能不能维持原来的力学状态。如将侧壁、斜面用海绵来替换,将硬杆用轻弹簧(橡皮条)或细绳来替换。
c.状态法:因为物体的受力必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吻合,所以可以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相应的规律(如二力平衡知识等)来判断物体间的弹力。
【典型例题】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会受到支持力的作用,产生这个支持力的直接原因是: ( )
A.书的形变
B.桌面的形变
C.书和桌面的形变
D.书受到的重力
【答案】B
★重难点二:几种弹力★
1. 压力:由于被支持物体发生形变,而对支持物产生的弹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2. 支持力:支持面发生形变,对被支持的物体产生的弹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FN
※知识点二、几种弹力
3. 拉力:由于绳子(弹簧)被拉长要恢复原状,而产生的弹力。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绳子(弹簧)收缩的方向。
注:两物体间的弹力是发生在相互接触面上,但可以将作用点移到重心上。
4. 杆的弹力
轻杆既可压缩,或弯曲产生支持力,又可伸长产生拉力,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杆的弹力不一定沿杆
5. 弹力方向
(1)软质物体如绳子、弹簧的弹力方向。
(2)硬质物体之间的弹力方向:
规定: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点与面接触
面与面接触
点与点接触
点与点接触
1.常见的三种接触方式
2.常见三类弹力的方向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