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3 第4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课件+学案+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3 第4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课件+学案+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1-18 07:38:42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十二) 走向生态文明
(建议用时:40分钟)
分析下图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完成1~3题。
1.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观点一也就是地理环境决定论
B.观点一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
C.观点一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D.观点一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
2.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观点二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
B.观点二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其主要影响
C.观点二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
D.观点二的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
3.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思想的是(  )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1.C 2.D 3.C [第1题,读图,观点一指人类社会从环境中索取资源,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只是环境影响人类,而人类不会影响环境,这是人类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时形成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只是被动的适应环境,没有主观能动性。第2题,观点二指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得资源,然后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人类不断地开发环境,这是在工业时期形成的,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现代人类社会尽力谋求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第3题,根据观点三示意图,人类社会从环境获取资源,也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人类社会作用于环境,同时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社会,体现人地协调发展。斩伐养长,不失其时;退耕还林,退耕还牧;植树造林,修建水库,这些都符合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而竭泽而渔,焚薮而田会使人地关系不协调。]
2019年4月28日,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的重要讲话。强调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据此完成第4题。
4.习近平的讲话,体现出可持续发展共同性原则的是(  )
①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 ②我们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③生态治理必须遵循规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兼顾 ④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A [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体现共同性原则,①正确;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④正确。故选A项。]
人地关系在范畴上含“人”和“地”两个主体,两个主体间通过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人地关系的主要内容。如图为人地“三元”结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人地关系内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兼具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
B.“地”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合体
C.人地关系协调与否,取决于“地”
D.人地关系是动态、开放、复杂的系统
6.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凸显的人地矛盾主要表现为(  )
A.劳动力不足
B.土地价值衰落
C.生态破坏严重
D.人多地少
5.C 6.D [第5题,“人”兼具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其本质内涵是人类社会,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A正确,不符合题意;“地”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交织、叠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地理环境综合体,B正确,不符合题意;人地关系协调与否,取决于“人”,不取决于“地”,C错误,符合题意;人地关系是动态、开放、复杂的系统,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第6题,改革开放前,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户籍限制而无法自由流动,农村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人多地少,导致农村“隐性失业”严重,D正确;劳动力不足、土地价值衰落和生态破坏严重不是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凸显的人地矛盾主要表现。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读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完成7~8题。
7.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地区
8.此种生产模式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城镇化水平
B.完善基础设施
C.提高资源利用率
D.加速人口流动
7.B 8.C [第7题,据图可知,该农业科技园区有水窖集雨装置,说明该地降水少,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故最可能是我国西北地区,B正确;东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南地区等地降水较多,没必要设置水窖集雨装置,A、C、D错误。第8题,循环经济是工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具体来说,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是清洁生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是生态农业,此种生产模式的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故此种生产模式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故C正确,A、B、D错误。]
垃圾分类是一件人人身边的小事,也是一件关系社会文明水平的大事,还是一件影响中国绿色发展转型的实事。在201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垃圾分类的科学管理,推动习惯养成。并号召大家为改善生活环境做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做贡献。如图是垃圾分类箱标志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甲    乙    丙    丁
9.在上图中,下列垃圾投放正确的是(  )
A.塑料矿泉水瓶——甲
B.严重霉变的米——乙
C.打碎的陶瓷碗——丙
D.用坏的充电宝——丁
10.垃圾分类有利于(  )
A.减少粮食的浪费
B.节约生活消费支出
C.减少水资源消耗
D.减少土地资源消耗
9.A 10.D [第9题,塑料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A正确;严重霉变的米属于厨余垃圾,B错误;打碎的陶瓷碗属于其他垃圾,C错误;用坏的充电宝属于有害垃圾,D错误。故选A。第10题,垃圾分类有利于减少土地资源消耗,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D正确;垃圾分类不能减少水资源消耗、节约生活消费支出、减少粮食的浪费。故A、B、C错误,故选D。]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活动主题是“美国中国·我是行动者”,旨在通过集中宣传,广泛凝聚共识,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引导和推动社会民众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材料二 目前煤炭仍为我国的主要能源,针对煤炭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鄂尔多斯地区某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筑了如下产业链。
(1)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煤为主,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煤炭的开采与使用过程中,分别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材料二中的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解析] 第(1)题,我国煤炭资源储量大;煤炭开采和使用成本低,技术难度小,因此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能源仍然以煤炭为主。第(2)题,煤炭开采中的问题——植被破坏、地表塌陷、水土流失;煤炭使用中——酸雨、粉尘等大气污染,水体和土壤污染等。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的对策:矿区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发展清洁煤技术或脱硫技术;加强硫氧化物的综合利用;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采取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进行治理。第(3)题,从图形中可知: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可以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投入,经济效益提高;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等。
[答案] (1)我国煤炭储量大;煤炭开采和使用成本低,技术难度小
(2)开采中——植被破坏、地表塌陷、水土流失;使用中——酸雨、粉尘等大气污染,水体和土壤污染等。
措施:矿区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发展清洁煤技术或脱硫技术;加强硫氧化物的综合利用;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采取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进行治理。
(3)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投入,经济效益提高;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
2019年12月7日至9日,第八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在广东东莞举行。这届高层论坛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科技创新助推我国迈向绿色发展繁荣新时代。据此回答12~13题。
12.我国工业生产中资源利用虽然有明显的进步,但是问题依然突出,下列属于当前我国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是(  )
①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②环境污染严重,没有完全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③全社会尤其是地方政府对国家政策不理解、不支持 ④国家资源政策不利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共同行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我国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
①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 ②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 ③人口基数过大,新增人口数量仍较多 ④资源利用率低,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情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A 13.D [第12题,我国由于技术相对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目前尚没有完全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所以本题A正确。第13题,我国的基本国情是资源利用率低,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虽然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人口基数过大,净增人口多,人口压力大。自然资源短缺,人口压力大是促使我国发展节约型道路的根本,所以本题D正确。]
下图为某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可持续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为(  )
A.日照市
B.潍坊市
C.青岛市
D.威海市
15.与M类城市相比,N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表现为(  )
A.单位GDP消耗小
B.城市调控能力好
C.单位GDP污染小
D.城市发展水平低
14.D 15.D [第14题,可持续发展水平高指的是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高,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低,环境污染程度指数低的城市。图中威海符合。第15题,N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指数低,环境污染程度指数高,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高,故其单位GDP消耗大,城市调控能力差,单位GDP污染大,城市发展水平低。]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甲 青海省图
乙 青海省循环经济中的两大主导产业体系示意图
材料一 青海省B地区牧场牧草变化表(数字越大,牧草质量越差)
1~3级
4级
5级
6级
总面积(平方千米)
1985年
0
9.26
52.13
38.61
11
172
1997年
0
0
48.3
51.7
10
793
材料二 青海省过去的经济模式是挖矿、卖原料,把初级产品输入到东部地区进行加工。并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
(1)图甲中B地区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草场退化,据表说明该问题的具体表现,并简述该地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2)在各循环经济工业园中,通过清洁生产,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说明该模式的主要效益。
[解析] 第(1)题,根据表格中数据,B地草场退化的表现有草场总面积减少和优质牧草减少。主要治理措施是发展科技,培育优良品种;加大草原建设投入,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加强草场资源管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第(2)题,清洁生产模式的环境效益是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经济效益是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
[答案] (1)表现:草场总面积减少;优质牧草减少。
措施:发展科技,培育优良品种;加大草原建设投入,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加强草场资源管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
(2)环境效益: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
经济效益: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
8/8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综合思维)2.结合资料,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综合思维)3.结合实例,分析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途径及措施。(人地协调观)
一、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1.不同时代的人地关系演变
社会发展阶段
生产力水平
人与环境的关系
采集渔猎时代
生产力低下且发展缓慢
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农业社会时期
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工业社会时期
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强
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资源环境问题对人类构成威胁
现代
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
逐步向生态文明转变
2.生态文明的含义:意味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既要开发利用自然,也要遵循自然规律,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我国的做法: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明确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二、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1.生态文明的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2.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1)强调:资源、环境安全的本质就是寻求自然环境服务的可持续利用和服务效益最大化的平衡。
(2)两大要求
①应在地球资源、环境所允许的边界内,避免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②应避免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区域稳定和国际安全构成威胁。
3.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
(1)根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变革发展模式。
(2)主要途径
①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推进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加快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特别提醒]人类只要科学审视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尊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谨慎而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就能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从而保障资源安全与环境安全。
1.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就是人类的环境观。
(  )
2.农业社会没有环境问题。
(  )
3.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
4.选择一次性餐具是绿色生活方式。
(  )
5.下列农业生产行为属于绿色农业的是(  )
A.陡坡开垦     
B.大水漫灌
C.秸秆还田
D.大量施用化肥
提示:1.× 人类对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就是人类的环境观。
2.× 在农业社会由于过度开垦耕地,也有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环境问题的出现。
3.√ 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主要实践。
4.× 选择一次性餐具,对资源来说是一种浪费,不属于绿色生活方式。
5.C [秸秆还田可以保持土壤的肥力,维护土壤的生态系统。]
 生态文明建设与资源、环境安全
为保护长江生态,我国农业农村部发布通告称,从2019年2月1日起,停止发放刀鲚(即长江刀鱼)专项捕捞许可证,这意味着长江刀鱼进入全面禁捕时代,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仍有长江刀鱼在售。下面是漫画《小鱼的哀求》。
问题1 (综合思维)分析我国为什么要禁止捕捞长江刀鱼。
提示:长江刀鱼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
问题2 (地理实践力)市场上我们会发现目前仍有刀鱼在售,说明了捕捞者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
提示:持续性原则。
问题3 (综合思维)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才能避免出现《小鱼的哀求》这种局面?
提示:保护环境,转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归纳提升]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就是可持续发展理论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原则
含义
具体做法
公平性原则
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应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持续性原则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共同性原则
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加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
二、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是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的根本
1.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生态文明
2.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亦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它阐明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方案。据此回答1~2题。
1.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中可以证实的有(  )
①“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而明年无兽” ②历代各朝均大兴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 ③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④封山育林,以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
1.D 2.A [第1题,①说明了可持续发展中的持续性原则;②造成了森林的破坏;③导致人口增加过快;④封山育林,定期开禁,维护了资源的更新,避免了资源的过度使用。第2题,公平性既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的公平,也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公平。]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3~4题。
3.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
4.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有(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D 4.B [第3题,该地区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和甘蔗,处于亚热带地区。据此判断该农业模式最适宜的地区是闽浙丘陵。第4题,该农业模式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对于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清洁能源具有重要作用。]
题组1 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为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读图,回答1~2题。
1.2000~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  )
A.1
300米以下地带  
B.1
300~1
900米地带
C.2
500米以上地带
D.1
900~2
500米地带
2.2000~2008年,该地区1
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  )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1.A 2.B [第1题,从题干分析,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土地面积%/人口%,观察2000年和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发现,在海拔1
300米以下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下降,人口百分比上升或土地面积百分比下降,人地关系趋于紧张;1
300~1
900米之间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不大;1
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上升,人地关系趋于缓和,故A项正确。第2题,依据上题分析,1
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上升,人地关系趋于缓和,排除C、D项;根据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土地面积%/人口%可知,受该地地形影响,不适合大量开垦耕地,最大可能是人口迁出,所以B项正确。]
题组2 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据此完成3~4题。
3.“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是(  )
A.经济可持续发展
B.社会可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
D.文化可持续发展
4.下列人类活动中,符合“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理念的是(  )
A.退耕还林还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B.扩大地下水开采,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C.围湖造田,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
D.全面关停重化工业,大力治理环境污染
3.C 4.A [第3题,在可持续发展中,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由材料中“生态文明”可知,“建设美丽中国”是指要建设好生态环境,故A、B、D错误,C正确。第4题,退耕还林还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符合“建设美丽中国”理念,A正确;扩大地下水开采,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B错误;围湖造田,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会使湖泊的功能衰退甚至丧失,C错误;全面关停重化工业,大力治理环境污染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不符合我国国情,D错误。]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省针对地势低洼积水区开发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回答5~6题。
5.该农业生产模式,将(  )
A.因地制宜,减轻盐碱化
B.降低区域整体海拔
C.减轻农民劳作负担
D.导致严重的农药污染
6.最适宜推广该农业生产模式的地区是(  )
A.三江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珠江三角洲
5.A 6.B [第5题,读图分析,该农业生产模式是鱼塘—台田模式,既解决了农业生产的土地问题,又解决了土地盐碱化问题,减少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因地制宜发展农业,A对;塘泥筑台田,对该地的整体海拔没有影响,B错;该生产模式没有节省人力的机械设施,不能减轻农民负担,C错;生产过程中没有农药的使用,不会加重农药污染,D错。第6题,根据图中的农作物类型分析,小麦、玉米是北方作物,C、D错;三江平原不适宜棉花生长,A错;华北地区有土地盐碱化问题,需要淋盐改造土壤,B对。]
教材P96活动
提示:1.与主动屋相比,被动屋有用于热量存储的石板地板与墙面;在房屋结构的连接点上减少热能损失,增加大面积高性能玻璃获取太阳能;通过合理的空气流动设计降低能耗等。
2.略(举例合理即可)
教材P97思考
提示:略
3/9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自然服务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②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
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④加强战略资源储备
⑤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⑥全球性问题需要共同努力
[学思心得]                                    
                                    
                                    
                                    
                                    
                                    
                                    
国际合作中的大国担当
中国认真履行国际公约和国际合作
签署环境公约和议定书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京都议定书》等
努力履行国际公约
签署文件
截至2003年3月,我国已与32个国家签署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备忘录、行动计划、公报、声明、议定书文件53份
合作项目
与挪威、德国、加拿大、韩国、意大利、美国、荷兰、澳大利亚、日本及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百余个合作项目
合作领域
水资源研究与保护、大气质量研究与保护、有害废弃物研究与管理、动植物研究与保护、环境宣传教育、环保技术合作等
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领域,不仅有改造国际公约和进行国际合作的责任和义务,而且在解决我国严重的环境问题方面有寻求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环境管理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这是大势所趋。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环境管理进行国际合作必要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目前重大的环境问题,大多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局部地区造成的,而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
B.有些环境问题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普遍存在于地球上
C.某些国家或地区的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
D.根据公平的原则,全球所有国家应承担相同的责任
2.性质上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环境问题是(  )
A.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B.核事故或辐射事故
C.臭氧层的破坏
D.海洋污染
1.D 2.C [第1题,A、B、C三项都是环境管理进行国际合作的原因。根据公平的原则,造成全球环境污染份额大的国家,应承担更大的责任,而不是所有国家承担相同责任。第2题,臭氧层的破坏是各国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
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的意义及原因
意义
原因
公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于环境、经济、社会三者之间关系处理方法和行动方式的变革,体现了人类追求效率与公平、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只有广大人民的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境保护法的制定和完善,与公众参与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真正治理好环境问题,不仅要靠政府的高效率和国民的高素质,更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推动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没有公众参与就没有环境保护运动
公众参与使环境保护决策更加科学
公众参与的主要目的在于制约政府的自由裁量权,确保政府公正、合理地行使行政权力。可以使环境影响评价制定的环保措施更加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增加环保审批的透明度,能充分体现公正、公开、科学、民主的精神
公众参与是指环境保护中,任何公民都有依据一定法律程序,参与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据此回答3~5题。
3.下列关于公众参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家庭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最基本的组织
B.公众参与必须具备正确的环境观念
C.公众参与高消费会促进经济发展,带来经济繁荣
D.公众参与就是青少年的参与
4.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首先取决于(  )
A.个人的环境意识 
B.集体的环境意识
C.公众的环境意识
D.国家环保政策
5.下列实例中,体现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是(  )
A.提倡高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B.不用或尽量少用一次性商品
C.提倡使用一次性用品,提高卫生水平
D.鼓励市民购买小汽车
3.B 4.C 5.B [第3题,人类要使自己的环境行为符合环境规律,在实施环境行为之前,必须具备正确的环境观念,即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的和动机。第4题,公众的环境意识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所必需的思想和心理条件,因此是衡量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程度的首要因素。第5题,提倡高消费,使用一次性用品,鼓励市民购买小汽车不利于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4第二、三节 国家战略与政策 国际合作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1.查阅资料,了解并识记保障战略资源安全的主要举措。(地理实践力)2.结合实例,理解并掌握保障环境安全的主要措施。(综合思维)3.结合实例,列举推动公众参与的主要行为表现。(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4.运用资料分析,说明国际合作的重要性。(综合思维)
一、国家战略与政策
1.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
(1)目的: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能持续、可靠和有效地供给,其中战略资源的开发、储备和运输尤为重要。
(2)主要措施
①有效管控战略资源的开发。
②加强战略资源储备。
③完善资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
2.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
(1)目标: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大气、水、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
(2)主要措施
①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②强化环境风险的预警和防控。
③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3.推动公众参与
(1)推动公众履行相关法律义务。
(2)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
(3)推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的社会监督。
二、国际合作
1.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1)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单靠一个国家无法解决,需要全球共同行动。
(2)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的影响,需要开展双边或多边的区域合作。
(3)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有国际视野,在保障本国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时,都不能以邻为壑,不能以牺牲他国的安全为代价。
2.目前国际合作的主要途径:资金援助;签署公约及履约;签署多边、双边合作协议;人员交流和能力建设;技术援助和科技合作。
3.中国在行动
(1)主要姿态: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向持积极态度,愿意承担合理的国际义务,作出应有的贡献。
(2)主要表现
①我国批准了一系列环境公约和议定书,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成效显著。
②我国与世界许多国家开展了资源、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已经形成高层次、多渠道、宽领域的合作局面。
③近年来,我国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等一系列新发展理念,不仅有利于解决然自身资源环境问题,还将为其他国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对建立新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产生了积极影响。
1.管控战略资源的开发就是禁止开发。
(  )
2.我国的石油储备基地都建在沿海地带。
(  )
3.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大气污染的监测网络。
(  )
4.出行驾乘私家车,可以很好地体现绿色出行理念。
(  )
5.下列不能体现加强国际合作的是(  )
A.为非洲各国提供援助资金
B.限制环境难民入境
C.加强环保治理经验的国际交流
D.积极履行国际环境公约
提示:1.× 有效管控资源开发,主要是指要合理开发。
2.× 在我国的内陆地区也有石油储备基地。
3.√ 我国目前对一些重大领域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已建设完成。
4.× 出行乘坐公共交通,符合绿色节能的理念。
5.B [环境难民是因环境恶化而产生的,各国都应积极接纳并进行帮助。]
 国家战略与政策
2019年7月28日,第七届库布齐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达成6项“共识”。值得关注的是,该届论坛建议自2020年起,每年在库布齐或“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举办“世界治沙生态创新创业大赛”。库布齐国际沙漠论坛是中国政府批准的国家大型涉外论坛,第七届库布齐国际沙漠论坛围绕“绿色‘一带一路’,共建生态文明”的主题,交流探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荒漠化防治与合作、消除贫困等当前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该“共识”认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家园。荒漠化防治是关系人类永续发展的伟大事业。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努力,加强防沙治沙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全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还自然以和谐美丽,为人民谋幸福安康。库布齐沙漠治理为国际社会治理环境生态、落实2030年议程提供了中国经验。
问题1 (区域认知)库布齐沙漠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提示:气候干旱,降水少,风沙活动频繁。
问题2 (综合思维)对库布齐沙漠周边的草地资源,我国是如何开发利用的?
提示:制定了严格的保护政策,在其承载力范围之内合理开发利用,划定保护红线,决不能开垦为耕地。
问题3 (综合思维)库布齐沙漠的治理得到了联合国的高度赞扬,反映出的我国在国际合作的积极贡献是什么?
提示:我国的治理沙漠的做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问题4 (地理实践力)我们作为公民,可以为库布齐沙漠治理做点什么?
提示:可以捐款捐物,为其恢复植被贡献一份力量;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意义等(合理即可)。
[归纳提升]
1.我国的国家战略与政策
主要着眼点
主要措施
典例
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
有效管控战略资源的开发
严格审核稀土矿资源的开矿许可
加强战略资源储备
我国目前已经建设多处石油储备基地
完善资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
我国建设的西气东输工程已经安全运行多年
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我国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了众多的自然保护
强化环境风险的预警和防控
我国已建立大气、水等环境污染检测网络,对常规污染指标进行监测预警
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我国成功及时处置2005年发生的松花江水污染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推动公众参与
推动公众履行相关法律义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了公众的环保义务
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中,设立有关环境保护的课程
推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的社会监督
国家环保部门在网站上公布环境违法举报电话、信箱等
2.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体现大国担当
(1)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
必要性
典例
主要途径
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特征,需要全球共同行动
全球变暖是涉及全人类各国的共同面临的问题
①签署公约及履约;
②签署多边、双边合作协议;③人员交流和能力建设;④技术援助和科技合作;⑤资金援助
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的影响,需要开展双边或多边的区域合作
湄公河流域的沿线国家在我国的倡议下进行了有效的共同开发合作
全球化时代要求任何一个国家要有国际视野,共同维护资源、环境安全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谁都不能独善其身
(2)我国的大国担当
①我国批准了关于臭氧、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废弃物跨境转移等一系列环境公约和议定书,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成效显著。
②我国与世界许多国家开展了资源、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已经形成高层次、多渠道、宽领域的合作局面。
③近年来,我国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等一系列新发展理念,不仅有利于解决自身资源环境问题,还为其他国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对建立新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产生了积极影响。
搜狐网2020年3月8日讯 按照国家制定的石油储备计划,为期15年的三期石油储备体系建设整体工程将于2020年收尾。首期石油储备工程位于大连、黄岛、镇海和舟山四大基地,目前总共储备近1
250万吨原油。二期、三期工程于2009年陆续开始建设,二期、三期工程各自储备原油2
800万吨,整体工程将于今年收尾。工程完成后,国家石油储备能力将提升到8
500万吨,相当于90天的石油储备量。今后,将陆续开展大规模的石油储备工程建设,迈向几百天的石油储备量,为我国国家战略安全、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奠定基础。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下列关于石油与煤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煤炭单位发热量比石油小
B.煤炭比石油易于储存
C.煤炭的开采利用难度较石油小
D.煤炭污染严重而石油属于清洁能源
2.我国建设石油储备基地的重要意义最主要的是(  )
A.加快当地资源的开发,促进经济发展
B.加强东西部的优势互补,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
C.降低能源储备风险,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D.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提高环境质量
1.D 2.C [第1题,石油燃烧会放出一些有污染的气体,并不是清洁能源。第2题,我国建设石油储备基地,可以降低能源储备风险,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地理实践力——
“蓝色星球”环保活动
2017年11月3日,某外卖平台发布“环保挑战赛”阶段性数据:从10月10日活动开始至今,平台累计节约一次性餐具总数已超过400万份,参与活动人数也达到100万。按原定计划,在11月10日前,如用户节约一次性餐具累计达到500万份,该平台将按每1
000次=1棵树的标准,为中国荒漠化地区种植树木。
根据“蓝色星球”环保计划9月开展以来,该平台已经先后推出“无须餐具”、环保积分等措施,并率先与食药监部门合作,对全平台商户使用的一次性餐具进行抽检。同时,该平台也在兑现“蓝色星球”行动中长期方案的承诺,将在2017年年底前优选出一批优质环保餐具目录供商户选择。今后,该平台还将跟更多环保餐饮品牌合作,进行环保商家的招募。
2019年4月22日是第50个“世界地球日”。该年确定的“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珍爱美丽地球 守护自然资源”。据此回答1~2题。
1.绿色简约生活意味着(  )
①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 ②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③绿色建筑、绿色食品、绿色照明 ④节水节能、垃圾分类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绿色简约生活可以包括(  )
①救助物种,保护自然 ②节约资源,重复利用 ③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④减少污染、垃圾分类 ⑤循环回收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③
D.①②③④⑤
1.C 2.D [第1题,绿色简约生活指的是消费行为,①是生产行为,故C项正确。第2题,绿色简约生活方式应指一切有利于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故D项正确。]
[素养立意] 本题组借助“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系统考查了在环境保护中公众积极参与的相关内容,体现了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要求。绿色简约生活的实质是节约资源,是保障资源安全的重要途径。
题组1 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
舟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位于岙山岛(面积5.4平方千米),其石油储备主要来源于中东、拉美和俄罗斯。下图为岙山岛位置图。读图,完成1~2题。
1.按自然属性分岙山岛储备的资源属于(  )
A.生物资源     
B.后天性资源 
C.矿产资源
D.非可再生资源
2.岙山建设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
A.周边地区原油产量大 
B.靠近深水良港,海运便利
C.建设用地多,地价低 
D.地理位置隐秘,安全性高
1.C 2.B [第1题,舟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位于岙山岛,按自然属性分,岙山岛储备的石油资源属于矿产资源,C对;不属于生物资源,A错;属于先天性资源,B错;非可再生资源是按可再生属性划分,D错。第2题,该地石油储备主要来源于中东、拉美和俄罗斯,通过海运方式运输。结合图例,岙山海域水深,建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的有利条件是靠近深水良港,海运便利,B对;进口石油为主,周边地区原油产量小,A错;建设用地少,基地应建设在海底,C错;地理位置位于沿海,安全性差,D错。]
题组2 推动公众参与
2020年3月19日20:30~21:30,“地球一小时”再次来临,全球城市、企业和个人自愿参与,全球上万座城市,数千万人参与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据此回答3~4题。
3.该活动的主旨是(  )
A.节约用电
B.观察星空  
C.宣传环保
D.纪念爱迪生
4.为了使环境保护的内容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最具广泛意义的是(  )
A.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B.提倡广泛的公众参与
C.保护社会经济稳定高速发展  
D.政府制定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
3.C 4.B [第3题,该活动的主旨是宣传环保,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C对;熄灯一小时,能够节约用电,但不是活动的主要目的,A错;与观察星空、纪念爱迪生无关,B、D错。第4题,为了使环境保护的内容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最具广泛意义的是提倡广泛的公众参与,B对;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是国家间政府活动,不是人们自觉行动,A错;社会经济稳定高速发展应以保护环境为前提,C错;政府制定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是强制措施,不是人们的自觉行动,D错。]
题组3 国际合作
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回答5~7题。
5.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
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
B.火山、地震频发
C.荒漠化日趋严重
D.臭氧层空洞扩大
6.可持续发展需要公众参与,下列有利于制止该“环境变迁”的行动有(  )
①采用节水措施 ②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③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 ④购买节能电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解决全球变暖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下列措施合理的有(  )
①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境保护技术、援助资金
②发达国家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至发展中国家
③发展中国家能源利用效率低,更应该减少排放量
④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A 6.C 7.D [第5题,读图可知,该“环境变迁”都发生在沿海低地,最可能的原因是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第6题,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购买节能电器都能减少能源消耗,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第7题,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发达国家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应该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境保护技术、援助资金,全球协作,共同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理应在节能降耗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从全球看并没有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也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教材P100思考
提示:能源战略是总领,能源综合规划和能源专项规划是能源战略的组成部分,是能源战略推进实施具体措施。
教材P104活动
提示:略
教材P108思考
提示:①签署公约及履约,约定了参与国各自的责任与义务,促进参与国自觉进行资源环境保护,促进国家安全。
②签署多边、双边合作协议,对区域性资源、环境问题的治理与保护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利于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互信互惠发展。
③人员交流和能力建设可以促进参与国在资源、环境领域的开发、保护的能力。
④技术援助和科技合作,可以帮助落后国家和地区,同时也可促进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技术的不断提升。
⑤资金援助:可以帮助落后国家和地区改善民生,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及环境保护。
教材P109活动
提示:略
11/11课时分层作业(十三) 国家战略与政策 国际合作
(建议用时:40分钟)
我国首批选定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有4个:镇海(浙江省宁波市)、岱山(浙江省舟山市)、黄岛(山东省青岛市)、大连(辽宁省大连市)。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建立石油储备体系的目的是(  )
A.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的构成
B.减少外部环境对我国石油市场的影响
C.加快东部地区石油加工业的发展
D.石油危机时可在国际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2.我国首批石油储备基地选址的影响因素是(  )
①海运条件优越 ②接近消费市场 ③国际安全需要 ④石化工业发达城市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1.B 2.D [第1题,考查建立石油储备体系的目的。不能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的构成,A项错误;储备石油可能减少外部环境对我国石油市场的影响,B项正确;石油储备地点选择在东部地区,不能加快东部地区石油加工业的发展,C项错误;石油储备的目的不是石油危机时赚取高额利润,而是满足自身需要,D项错误。第2题,石油储备基地均在东部沿海地区,海运便利,东部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首先受到国际安全威胁的是东部沿海地区,镇海、岱山石化工业不发达。]
生态红线是指对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严格管理的空间边界线。下表为2014年南京市部分生态红线区域面积统计表。据此完成3~4题。
类型
总面积(km2)
类型
总面积(km2)
风景名胜区
373.16
生态绿地
134.70
洪水调蓄区
32.6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221.85
森林公园
211.30
重要湿地
127.42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红线区兼有生态、经济效益
B.设置红线的主要目的是划定城市边界
C.生态红线区决定南京环境承载力
D.设置红线区将阻碍南京城市面积扩大
4.保护生态红线区对南京城市环境的意义(  )
A.调节城市气候,扩大昼夜温差
B.影响城市水循环,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C.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变植被类型
D.提高环境自净能力
3.A 4.D [第3题,从材料中得知生态红线对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故A正确;设置红线的主要目的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B错误;环境承载力决定生态红线区,C错误;设置红线区将有利于南京市城市的发展,不会阻碍城市面积扩大,D错误。第4题,保护生态红线区有利于调节城市气候,缩小昼夜温差,A错误;影响城市水循环,地表径流变化减小,B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植被类型,C错误。]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下列公众行为符合宣传(下图)主旨的是(  )
低碳·为了幸福
A.多使用一次性产品
B.鼓励开私家车
C.频繁更换电子产品
D.使用电子贺卡
D [图片内容反映的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多使用一次性产品、鼓励开私家车、频繁更换电子产品均会导致废弃能耗、开支增多;使用电子贺卡可以减少能耗与开支。]
针对大街小巷到处分布烧烤羊肉串摊点的现象,两名中学生向社会公众发出紧急呼吁:“口下留情救绿荫。”据此完成6~7题。
6.材料揭示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  )
A.进行国际合作
B.实行清洁生产
C.选购绿色产品
D.公众认识和参与
7.烧烤是一种大众喜爱的饮食文化,下列做法中能实现既保留这种文化,又减轻对环境影响的是(  )
A.坚决取缔烧烤 
B.逐步淘汰或限制烧烤
C.加强管理,分片集中设置摊点 
D.选用无污染的热源烧烤,如电烤
6.D 7.D [第6题,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子孙后面满足需求造成危害的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是一场变革,要改变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是人类行为方式的改变。公众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也是环境的管理者,因此,公众是否认识、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施这些变革的必要条件。故选D。第7题,烧烤是一种能被大众接受和欢迎的饮食文化,简单地淘汰或取缔是不可取的;加强城市管理,分片集中设立摊点能规范经营,但是没有从环境角度解决问题;目前,烧烤摊点用的燃料基本上是污染程度较大的烟煤,选用无污染的热源烧烤,如电烤是非常好的一种措施。故选D。]
8.我国加强环境管理国际合作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
B.没有国际合作,我国就不能进行环境保护工作
C.我国是造成环境污染份额最大的国家,应承担最主要的责任
D.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履行国际公约和进行国际合作的责任和义务
D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领域,不仅有履行国际公约和进行国际合作的责任和义务,而且在解决我国环境问题方面有寻求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由于环保措施得到有效的执行,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断缩小,预计到2050年之前,这个“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补”上了。根据材料,回答9~10题。
9.有关臭氧层破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
B.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容易被人类活动所破坏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将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D.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减少破坏臭氧层物质的使用
10.“南极臭氧空洞不断缩小”这一现象说明(  )
A.大气对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的自净能力增强
B.人类已经不必关心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
C.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D.50年后,全球变暖等大气环境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9.D 10.C [第9题,臭氧空洞的出现主要与生产生活中大量使用制冷设备,排放氟氯烃化合物有关;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全球变暖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臭氧层能大量吸收紫外线,臭氧空洞的出现使得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危害地球生物,故治理措施是减少氟氯烃化合物的使用。第10题,臭氧空洞的出现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空洞不断缩小”这一现象表明国际社会共同采取措施进行了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全球环境基金融资的项目分布图。
材料二 2006年9月18日,杭州市城市森林的生态经营管理项目已获欧盟亚洲保护生态环境国际合作资助。杭州市是我国唯一获得资助的城市,欧盟资助额占项目所需资金总额的75%。2016年5月18日,国家林业局生态定位观测网络中心专家组莅临杭州市林科院建设的杭州植物园生态监测站现场,考察杭州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运行情况。
(1)全球环境基金关注的领域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2)特别被关注的领域是________,原因是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在________(加快或减慢),是其形成速度的100万倍。
(3)A领域污染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________海和________海,是受到________的严重污染造成的。
(4)B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环境问题属于性质上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是________;属于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是________。
(6)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领域有哪些?
[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和图不难回答。第(2)题,根据图中融资比例即可填出。第(3)题,海洋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沿岸工业生产和生活,一般工业越发达、城市越密集的区域污染越严重,如北海;另外,海运航线上的船舶是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故海上航道沿线附近水域也是污染严重区,如地中海。第(4)题,氟氯烃化合物等大量消耗臭氧的物质的排放会使大气中臭氧大量减少,出现臭氧层空洞,这在南极地区最为突出。第(5)题,由于污染物发生作用的形式不同,致使一些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如臭氧消耗、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有的局限在区域内,如水域污染,但水域污染若参与到洋流系统中,有时会使污染涉及全球。第(6)题,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领域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建设及保护、污染治理、环保宣传和技术合作等方面。
[答案] (1)生物的多样性 气候变化 国际水域 臭氧的消耗
(2)生物的多样性 加快
(3)地中 北 海运航线上的船舶,工业、生活废弃物
(4)臭氧层空洞 工厂生产和家庭广泛使用冰柜、电冰箱等,排放大量氟氯烃化合物
(5)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臭氧消耗 国际水域污染
(6)水资源研究与保护、大气质量研究与保护、有害废弃物研究与管理、动植物研究与保护、环保宣传教育、环保技术合作等。
2016年3月10日,贵州省林业系统召开会议,全面安排森林保护执法专项行动,提出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强化林业生态红线保护。据此完成12~13题。
12.森林在保护土地资源方面所起的作用是(  )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②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③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④美化环境,减弱噪声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3.我国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  )
A.吸烟降尘、防风固沙
B.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12.B 13.C [第12题,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能够很好地保护土地资源,故①正确;森林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减少土地受沙漠化的影响,故②正确;森林具有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减弱噪声的作用,但是这些作用对保护土地资源没有影响,故③④错误;综上,正确的是①②,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第13题,我国长江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较严重,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河流中下游河段含沙量逐年增大,针对这种情况,国家营造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以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实施家庭绿色消费,参与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协助创建绿色社会,关注环境安全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行为原则。据此回答14~15题。
14.下列行为中体现家庭实行绿色消费的是(  )
A.上班经常乘出租车
B.在家经常使用一次性茶杯
C.购买无氟冰箱和无磷洗衣粉
D.购买露天烧烤食品
15.绿色学校是指(  )
A.绿色达到一定标准的学校
B.环境教育达到一定标准的学校
C.日常卫生搞得很好的学校
D.在学校管理、学校课程、学校环境、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方面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学校
14.C 15.D [第14题,使用无氟冰箱可减少对臭氧层的破坏;使用无磷洗衣粉,可减少对水体的污染。第15题,绿色学校是一个综合指标。学校的绿化、环境教育、日常卫生等都应达到一定的要求。]
16.《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划定了水资源利用管理的“三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
000亿立方米以内;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1)描述图中所反映的我国用水总量、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和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
(2)实现“三条红线”的控制目标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你认为个人应如何参与节水行动?(举三例)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03~2010年我国用水总量平稳增长,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从2003~2007年缓慢上升,2007年以后有所下降,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则持续较快增长。第(2)题,要求将具体措施、影响途径与“三条红线”一一对应。节约用水、减少浪费,这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相对应;优先购买使用家庭节水设备,这与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相对应;减少生活污水排放,这与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相对应。
[答案] (1)用水总量持续平稳增长。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先缓慢上升,后有所下降。生活污水排放总量持续较快增长。
(2)节约用水、减少浪费;优先购买家用节水设备;减少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