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说课

文档属性

名称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说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10-26 08:27:08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人教版实验教材》
第五单元课题1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二.教法
三.学法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理论铺垫。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知识与技能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此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体验科学研究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教学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 涵义。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并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
3.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将教材中的“验证性演示实验”转化为
“分组探究实验”。
②增加教材中的没有安排的探究实验,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4.对教材处理
教学方法
理论依据: “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同时辅之以多媒体。
二.说教法
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差的教师只会奉献,而好的教师则教给学生发现真理”。
学生的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我紧紧抓住了这一点。
实验探究法
合作学习法
1.学情分析
2.学法指导
三.说学法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反馈练习●
解释讨论●
实验探究●
发现规律●
我们的探究之旅
情景引入●
一天,福尔摩斯象往常一样滋滋有味地 抽着他的烟斗,房间里充满了刺鼻的烟味。华生问道:“敬爱的先生,别人都说你很聪明,那么你能告诉我你吐出的这些烟有多重吗?”
福尔摩斯慢条斯理地说:“这个问题很简单,我只要称出抽烟前烟斗和烟丝的总质量,再减去抽完烟后烟斗和剩余烟灰的总质量,不就是我吐出烟的重量了么!”

提出问题●
化学反应前与化学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怎样的关系?
猜想1:大于
猜想2:等于
猜想3:小于
猜想假设●
实验探究1: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初步探究●
实验探究2: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探究3:
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混合
仔细观察实验质量如何变化?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一小组
二小组
三小组
小组交流●
变大
不变
变小
是不是没有统一的结论呢?
继续探究●
1.针对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后质量变大改进实验装置如图: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碳酸钠+稀盐酸→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2.针对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后质量变小改进实验装置如图:
继续探究●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在化学反应中,为什么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发现规律●
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通电
水分子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分子
氢分子

通电
氢气 + 氧气
解释讨论●
质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
种类
数目
质量
不变
元素
种类
质量
不变
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不变
交流讨论(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1、本定律适用于什么变化?
2、本定律守恒的量是什么
3、定律中的“参加”二字如何正确理解?
4、计算“质量总和” 时,你认为最容易忽略什么?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100g水和100g酒精混合,质量等于200g,这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2)高锰酸钾在空气中加热后,固体质量减少了,有人说这个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说对吗?为什么?
(3)已知12g木炭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 的质量是_______g;若6g碳在18g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______g,剩余______:______g,为什么?
反馈练习,巩固课题
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小结课题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
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三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三、应用











五.板书设计《质量守恒定律》说课
说课人:田源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第一课时,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将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以及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做好理论准备。因此《质量守恒定律》一课在初中化学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理论铺垫。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用实验方法来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与价值观: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体验科学研究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并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
4、教材处理
①将教材中的“验证性演示实验”转化为“分组探究实验”。
②通过实验探究发现问题:为何在实验中所称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有的增大、有的减小、有的不变?通过教师进一步引导和师生共同分析予以改进实验方案,探究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关系。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
理论依据: “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地点放在实验室里进行,全班共12人,每两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我将实验用的仪器及药品都准备好。所以本节课我采用的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法和讨论法,同时辅之以多媒体。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2)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我紧紧抓住了这一点。
2.学法指导

(1)实验探究法:学会在科学探究中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体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差的教师只会奉献,而好的教师则教给学生发现真理”。
那么就和我一起开始我们的探究之旅:
1.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探究——发现规律——解释讨论——反馈练习
2.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先讲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上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一天,福尔摩斯象往常一样滋滋有味地 抽着他的烟斗,房间里充满了刺鼻的烟味。华生问道:“敬爱的先生,别人都说你很聪明,那么你能告诉我你吐出的这些烟有多重吗?”
福尔摩斯慢条斯理地说:“这个问题很简单,我只要称出抽烟前烟斗和烟丝的总质量,再减去抽完烟后烟斗和剩余烟灰的总质量,不就是我吐出烟的重量了么!”)
引出问题:“化学反应前与化学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怎样的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去亲历实验并感悟质量变化的关系,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2)猜想假设
学生对“化学反应前与化学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怎样的关系?”可能有三种猜想:①化学反应后总质量变小;②化学反应后总质量变大;③化学反应后总质量保持不变。“确实如此吗?”进入下一流程
(3)实验探究
①初步探究
为了减少探究的盲目性,先引导学生确定探究内容。
探究实验一: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探究实验二: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探究实验探究三: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混合
由于学生对这两个探究实验的化学反应原理都不了解,因而首先讲解其原理。然后向学生提供以下实验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主选择,分组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注意强调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质量如何变化?
②分析实验结果,学生小组交流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一小组 变大
二小组 不变
三小组 变小
教师提问: 是不是没有统一的结论呢?
设计意图:通过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既可强化其设计兴趣,又调动了学生主动思维。
经讨论得出:第一种方案有缺陷,因为没有考虑二氧化碳参与反应后进入敞口容器的质量,所以得出生成物质量变大的结论是不准确的;第二种方案在没有气体参与和生成的条件下进行,整个操作过程中容器内外没有物质的交换,实验过程严密科学,结论令人信服。第三种方案生成的气体在敞口容器的条件下损耗,所以得出生成物质量变小的结论是不准确的.
学生对探究实验设计的方案也可能主要有两种类型:主要区别也就在于反应容器是敞口还是封闭。所以和学生一起探讨,对探究实验一和三进行装置改进.
③继续探究
Ⅰ.针对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后质量变大改进实验装置如图:(课件中体现)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Ⅱ.针对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后质量变小改进实验装置如图:(课件中体现)
碳酸钠+稀盐酸→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刚才两个探究实验的共同结果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学生发现本节课的重点规律.进入下一流程
(4)发现规律
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在化学反应中,为什么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为什么呢?”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于是我利用动画模拟突破难点,即进入下一流程。
(5)解释讨论
① 用动画模拟水电解生成氧气和氢气的微观过程,直观形象地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肯定不变,至此得出,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的规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并成功的尝试实验,获得结论,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会了科学实验需要严谨,主动建构了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
②交流讨论(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a、本定律适用于什么变化?
b、本定律守恒的量是什么
c、定律中的“参加”二字如何正确理解?
d、计算“质量总和” 时,你认为最容易忽略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使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得以强化.
(6)反馈练习
1、小明把水蒸发后,收集的水蒸汽的质量和原来相等,所以他认为水蒸发的过程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这种看法对吗?
2、很多同学过生日时,都会点上漂亮的生日蜡烛:
①、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指出反应物和生成物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找出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
③、当你许下自己的心愿后,就吹灭了蜡烛,这时还有大部分蜡烛没有燃烧,这部分蜡烛能不能算作“参加”反应的物质?
④、如果把蜡烛粘在玻璃片上,再放在天平上点燃,燃烧前后天平是否能保持平衡?为什么?
⑤、通过上面的分析,你对“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有何理解?
3、水电解器中有150g水,电解一段时间后,为什么只生成16g氧气和2g的氢气?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使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得以强化,也锻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懂得了什么样的化学学习方法?
五、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美观实用的原则.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
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三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三、应用
201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