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透镜
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光学器具中,能会聚太阳光的是( )
A.穿衣镜
B.潜望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2.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
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透镜后必过焦点
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光一定会聚在焦点
3.早在我国西汉时期成书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关于冰透镜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图中关于该记载解释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4.如图所示,虚线方框内为透镜,透镜左侧的两束光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出射光如图所示。甲、乙两图中的虚线方框内( )
A.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
B.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
C.甲、乙都为凸透镜
D.甲、乙都为凹透镜
5.如图所示,通过透镜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6.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
B.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都一定会聚在焦点
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只对平行光有发散作用
7.截面为正方形、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如图所示。则这个玻璃体( )
A.可以看做两块凹透镜
B.可以看做一块凸透镜
C.对图示光束没有任何作用
D.对图示光束具有会聚作用
8.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如图示。小灯泡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在其左边出现的情形是
( )
A.发散光束
B.平行光束
C.会聚光束
D.灯泡实像
9.如图所示是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所用透镜是凸透镜的是( )
A.a
B.b
C.c
D.abcd都是凸透镜
10.如图所示是光通过透镜(未画出)前后的光路图,据此判断图中的透镜属于凹透镜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如图,光线a经过一个透镜(虚线框内)折射后与主光轴交于Q点,其中O是透镜的光心。该透镜是
(选填“凸”或“凹”)透镜,焦距f
OQ(选填“>”、“或“=”)。
12.盛夏的中午阳光强烈,往花草上浇水,常会把叶片烧焦,其原因是水珠相当于
镜,对太阳光有
作用,如果叶片恰好在它的
上,这一点的温度很高,将把组织细胞烧死,从而出现焦叶。
13.不能把装有水的矿泉水瓶放在汽车驾驶室内的驾驶台上,这是因为装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
,对阳光有
作用,会形成高温区产生危险。
14.如图是一玻璃球的平面图,若将其分成A,B、C三个透镜,则
(选填“A”、“B”或“C”)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且此类透镜可以用来矫正
眼。
15.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甲为
透镜,乙为
透镜。
三.作图题(共2小题)
16.请画出图甲中对应的折射光线。
17.分别完成甲、乙图中的光路。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8.小明想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于是找来了一个凸透镜和一张白纸,请你帮他设计实验方案
(1)还需要的测量工具:
;
(2)简述实验步骤
。
19.小明想知道家中的一副眼镜是近视镜还是老花镜,在不能用手触摸镜片的前提下,将如何辨别?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来做出判断。
实验器材:
。
实验方法:
。
参考答案
1.解:A、穿衣镜是平面镜,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不能会聚光线,故A不符合题意;
B、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C符合题意;
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解:A、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故A正确;
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B错误;
C、凸透镜对原来会聚的光线也有会聚作用,故C错误;
D、只有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在焦点,故D错误。
故选:A。
3.解:
把冰磨制成凸透镜,让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太阳光将会聚在焦点,从而使焦点处温度升高,如果在焦点处放些易燃物质,易燃品就会燃烧起来,从而取火。这是利用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A、图中平行光经凸透镜会聚于焦点,故A符合题意;
B、图中平行光经凹透镜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变成平行光,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延长线过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成平行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解:从一个发光点发出的两束光通过甲透镜后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因此是凸透镜。
平行于主光轴的两束光通过乙透镜后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因此是凸透镜。
故选:C。
5.解:A、对于凸透镜,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故A正确;
B、对于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故B错误;
C、对于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故C错误;
D、对于凹透镜,过焦点的光线不属于特殊光线,折射光线将远离主光轴,故D错误。
故选:A。
6.解:A、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故A正确。
B、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但通过凸透镜的光不一定会聚在焦点上,故B错误;
C、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不单指对平行光,故C错误;
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不单指对平行光,故D错误。
故选:A。
7.解:玻璃体被中空(中间是空气)分成了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是中间薄、边缘厚,都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平行光经过玻璃体后,会变得发散。
故选:A。
8.解: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射出,所以从焦点处小灯泡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变为平行光线。
故选:B。
9.解:
由图可知,abd图中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相对于入射光线远离主光轴,说明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所以是凹透镜;
由图可知,c中图中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相对于入射光线靠近主光轴,说明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所以是凸透镜。
故选:C。
10.解:
A、据图可知,此时平行光线,经过透镜后会聚,所以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是凸透镜,故A错误;
B、据图可知,此时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与原来光线相比会聚,所以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是凸透镜,故B错误;
C、据图可知,此时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与原来光线相比发散,所以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是凹透镜,故C正确;
D、据图可知,此时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与原来光线相比会聚,所以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是凸透镜,故D错误;
故选:C。
11.解:
由图可知,a是射向透镜的光线,经透镜后折射光线靠拢主光轴,所以该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此透镜为凸透镜;
如图,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F,焦距f=OF,可见,f>OQ。
故答案为:凸;>。
12.解:小水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小水珠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使平行的太阳光会聚在焦点,焦点的温度较高从而使叶片被烧焦,所以盛夏的中午阳光强烈,往花草上浇水,常会把叶片烧焦。
故答案为:凸透;会聚;焦点。
13.解:因为瓶中进入水之后,瓶中的水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因此装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会形成高温区产生危险。
故答案为:凸透镜;会聚。
14.解:凹透镜是指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符合这个特点的透镜是B。
近视眼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原因是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比正常眼睛的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强,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但我们可用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进行矫正。
故答案为:B;近视。
15.解: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甲透镜后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因此应是凸透镜。
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乙图中是凹透镜。
故答案为:凸;凹。
16.解:对于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17.解:甲图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如图所示:
18.解:(1)为了测量出焦距的大小,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量焦距的大小;
(2)实验步骤与:①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白纸放在凸透镜的下方;②移动凸透镜或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③用刻度尺测量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故答案为:(1)刻度尺;(2)①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白纸放在凸透镜的下方;②移动凸透镜或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③用刻度尺测量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19.解:示例一:实验器材:书本,
实验方法:眼镜放在书本的文字上,眼镜逐渐远离书本上的字,能起到放大作用的是老花镜,不能起到放大作用的是近视眼镜;
示例二:实验器材:阳光,
实验方法:把眼镜正对太阳光,上下移动眼镜,能在地面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的是老花镜,地面上有暗圈的是近视眼镜;
示例三:实验器材:墙壁,
实验方法:在教室里,在窗户和窗户对面是墙之间,眼镜靠近墙,能在墙上成窗户倒立的实像的是老花镜,不能成像的是近视眼镜。
故答案为:书本;眼镜放在书本的文字上,眼镜逐渐远离书本上的字,能起到放大作用的是老花镜,不能起到放大作用的是近视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