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测试(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18 08:2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蜡烛、透镜、光屏分别处于图中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3cm
B.7cm
C.19cm
D.20cm
2.光刻机是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之一,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缩图透镜是凸透镜,晶圆相当于光屏;
②掩膜在晶圆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③要想晶圆上的像变小,需将掩膜和晶圆向上移动;
④将掩膜和晶圆向下移动相同距离,晶圆上还能成清晰的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如图是二维码扫描收银盒,它是一种影像式移动支付装置,其扫描摄像头为焦距等于5厘米的凸透镜,将二维码放置在扫码区则可生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小明用凸透镜成像实验模拟收银盒成像规律,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如图是业余摄影师布赖恩?瓦伦丁专门利用特殊镜头在深秋时节拍摄的露珠里的菊花。露珠挂在草叶上,鲜花映射在上面,让你看到了一种震撼之美。若你通过露珠看到了如图中花朵的像,则这个像是(  )
A.倒立、缩小、实像
B.倒立、放大、实像
C.正立、缩小、虚像
D.正立、放大、虚像
5.利用凸透镜可以看到叶脉清晰的纹路,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叶脉应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
B.叶脉应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外
C.投影仪的成像原理与它的相同
D.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与它的相同
6.某人在照相时,摄影师看到人在照相机上所成的像太小了,其合理的调整方法是(  )
A.让照相机离人远一些,并适当减小暗箱长度
B.让照相机离人远一些,并适当增大暗箱长度
C.让照相机离人近一些,并适当减小暗箱长度
D.让照相机离人近一些,并适当增大暗箱长度
7.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把物体从距凸透镜远处移动到15cm处的过程中,光屏上所成的像将(  )
A.一直变小
B.先变大再变小
C.先变小再变大
D.一直变大
8.在光具座上放置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蜡烛和透镜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乙是蜡烛点燃后的火焰。调整光屏,可以得到的清晰的像是(  )
A.
B.
C.
D.
9.将一只点燃的蜡烛立于凸透镜的一侧,调节另一侧光屏的位置,可以在屏上得到一个烛焰的像,若用一不透光的物体挡住半个透镜,则光屏上(  )
A.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B.仍能成整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C.仍能成整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10.如图所示,小明将蜡烛、凸透镜(f=10cm)、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光屏上成清晰的烛焰像,然后进行了如下的操作和判断(每次操作均在图基础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图中凸透镜成像原理可制成投影仪
B.将蜡烛沿光具座移动15cm,再适当移动光屏,一定能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烛焰像
C.小明把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然后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烛焰像,小明戴的是近视镜
D.将蜡烛放在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烛焰像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如图所示,小雪用凸透镜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像;如果凸透镜向物理书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所成的像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12.连州市的学校为了校园安全,在学校大门及其它地方都安装上“电视监控器”如图所示。监控器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 
 (选填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电视监控器”的摄像头能成 
 、 
 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倒立、正立”)。
13.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假期,“停课不停学”成为了学生们假期生活的主流,老师利用家中电脑的视频摄像头进行视屏直播。摄像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授课老师离摄像头的距离应在 
 范围(选填“u<f”、“f<u<2f”或“u>2f”)。
14.“电影进社区”活动中使用的放映机成像原理如图所示。选用白色屏幕是因为白色 
 所有颜色的光。若想使屏幕上的画面更大一些,则需要 
 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并 
 放映机到屏幕的距离。
15.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 
 (缩小/等大/放大)的 
 (虚像/实像)的原理,实现方便地观察小昆虫,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盒盖上的凸透镜打碎了,为了修好观察盒,老师分别给他提供了焦距为5cm、10cm和12cm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焦距为 
 cm的凸透镜。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6.如图所示,平行光源射向凸透镜的光线,恰能在光具座右侧光屏上形成一个亮点,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厘米。将光源取下换成一根电子蜡烛,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成清晰的烛焰像,应将光屏向 
 移动,相对物的大小,像是 
 的。
17.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填“上”或“下”)调整;
(2)小明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
(3)烛焰放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4)在第(3)的前提下,使烛焰向右移动2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至另一位置,才能得到一个倒立、 
 、 
 像;实际生活中根据这个原理可制成 
 。
参考答案
1.解:由图可在,此时的物距为36cm>2f,像距:f<12cm<2f,解得:6cm<f<12cm。
故选:B。
2.解:光刻机在工作时利用的是凸透镜成像,缩图透镜是凸透镜,晶圆相当于光屏,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①正确,②错误;
要想晶圆上的像变小,需要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即需将掩膜和晶圆向上移动,故③正确;
由于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将掩膜和晶圆向下移动相同距离,此时清晰的像不能成在晶圆上,故④错误。
故选:A.
3.解:
将二维码放置在扫码区则可生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说明此时的物距要大于二倍焦距(已知f=5cm),所以物距大于10cm,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在5cm~10cm之间),
A图中物距等于10.0cm=2f,B图中物距等于5.0cm=f,D图中物距为12.0cm>2f,但其像距为17.0cm>2f,所以ABD不符合题意;
C中的物距等于12.0cm>2f,像距为8.0cm,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4.解: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A。
5.解:利用凸透镜可以看到叶脉清晰的纹路,当叶脉在凸透镜的一倍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其应用是放大镜,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解:某人在照相时,摄影师看到人在照相机上所成的像太小了,需要使像变大,由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让照相机离人近一些,并适当增大暗箱长度。
故选:D。
7.解:
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图象可知,当u=v=20cm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则20cm=2f,f=10cm;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远处移动到15cm处的过程中,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因物距变小,则像距变大,像一直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8.解: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由图可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为27.0cm,大于20cm,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可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图正确。
故选:C。
9.解:用一不透光的物体挡住半个透镜,透镜的另外半部分仍能会聚烛焰发出的光线,仍然能成烛焰完整的像,只是像比原来变暗,所以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0.解:A、由图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是照相机的原理,故A错误;
B、将蜡烛沿光具座移动15cm,在不移动光屏的情况下,根据光路可逆可知,此时成清晰的倒立、放大的烛焰像,故B错误;
C、小明把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然后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烛焰像,这说明该眼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镜,故C正确;
D、将蜡烛放在45cm刻度线处,此时的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不能接收虚像,故D错误。
故选:C。
11.解:如图凸透镜成正立的像,所以是虚像;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越小像越小,所以如果凸透镜向物理书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物距变小,像变小。
故答案为:虚;变小。
12.解:电视监控的摄像头是一个凸透镜,利用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凸透镜;倒立;缩小。
13.解:视频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即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授课老师离摄像头的距离应在u>2f范围。
故答案为:凸;u>2f。
14.解:选用白色屏幕是因为白色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使人们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在放映电影时,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变大些,电影放映人员应把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减小一些(减小物距),并使放映机远离屏幕(增大像距)。
故答案为:反射;
减小;增大。
15.解:盒盖处安装凸透镜,盒底处有昆虫,要使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焦距,此时物距是10cm,所以应选择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
故答案为:放大;虚像;12。
16.解:
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焦点。由图可知,焦距为:20.0cm;
由图可知此时:u=40cm=2f,所以v=40cm,故需要将光屏右移至90cm,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20.0;右;等大。
17.解:(1)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三者在同一直线上,三者还要在同一高度上,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因此蜡烛要向下调节;
(2)烛焰成虚像的原因有两个:①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②蜡烛放在了在焦点上;
(3)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u=2f=20cm,所以f=10cm。
(4)在第(3)的前提下,即f=10cm,烛焰向右移动2cm,物距变为18cm,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光屏应向右移动至另一位置,生活中投影仪就是依据这一原理;
故答案为:(1)下;(2)①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②蜡烛放在了在焦点上;(3)10;(4)右;放大;实;投影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