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上2.7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上2.7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1-18 08:0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一、选择题
1. 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有( )
A.干旱、洪水、台风、寒潮等 B.干旱、洪水、地震、水污染等
C.滑坡、台风、寒潮、干旱等 D.寒潮、洪水、大气污染等
2. 下列关于我国自然灾害及其主要分布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
A.台风——东北平原 B.滑坡——内蒙古高原
C.洪涝——大兴安岭 D.干旱——华北地区
3. 如图所示为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其中甲、乙、丙所表示的气象灾害分别是( ???)
A.?干旱、洪涝、霜冻??????B.?寒潮、台风、霜冻??????C.?干旱、暴雪、沙尘暴??????D.?干旱、寒潮、沙尘暴
4. 海南岛“反季节蔬菜”的生产规模很大,这主要是充分利用了这里的( )
A.气候条件 B.地形条件 C.水源条件 D.土壤条件
5. 唐朝诗人王之涣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而自西域归来的李白却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试从科学角度分析这两种风分别是( )
A.夏季风、冬季风 B.西北风、东北风 C.冬季风、夏季风 D.秋季风、春季风
6. 表中是我国西南某地区某年8月17~18日天气状况,据预报该天气将持续一段时间。该天气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
天气预报 天气状况 风力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8月17日 晴 <3级 40 30
8月18日 多云 <3级 40 29
A.干旱 B.台风 C.地震 D.泥石流
7. 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 )
A.大西洋、印度洋 B.太平洋、北冰洋 C.太平洋、印度洋 D.太平洋、大西洋
8.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其中“西北风”和“东南风”反映了我国哪一种气候特征( )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 C.海洋性特征显著 D.温差大
9. 如图所示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其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
A.干旱、洪水、霜冻B.寒潮、台风、霜冻 C.干旱、暴雪、沙尘暴D.干旱、寒潮、沙尘暴
10.近几年来我国连续出现高温天气,气温平均值上升。专家预测我国在未来 50~100 年间, 气温将继续向变暖的方向发展。可见气温的升高已经并将继续成为我国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
A.?气温升高将会减少寒潮南侵,从而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B.?气温升高带来的干旱化必将导致沙层变厚,一旦遭到寒潮侵袭,必将产生沙尘暴天气
C.?气温升高将导致西部地区冰川加速融化,使得淡水资源的储存减少
D.?我国西南地区如果不加限制地开发土地、破坏植被,气温升高将会导致泥石流、滑坡、塌方等灾害的频繁发生
11.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 )
A.降水少,瓜果含水分少,糖分高 B.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耗费少,糖分积累多
C.云量多,光照弱,利于生物光合作用 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植物生长
12.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生存,主要是因为我国( )
A.季风区广大 B.气候复杂多样 C.雨热同期 D.夏季普遍高温
13.随着城市的发展与扩大,使城市上空经常维持一个气温高于四周郊区的暖空气团,被称为城市的“热岛”现象。关于“热岛”形成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城市人口密集,能耗多 B.?城市汽车尾气排放多
C.?城市水泥建筑多且吸热本领好 D.?城市四周农田比较多
14.下列关于气象灾害或环境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寒潮往往会带来降温、霜冻、大风、扬尘天气
B.?台风眼外侧半径100千米处是狂风暴雨区
C.?植被能保持水土,增加雨水渗透,因此破坏植被会使洪水增加
D.?城市热岛现象,使城市常出现大雾天气,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上空水汽充足
15.深圳和哈尔滨两城市相同的气候特点是( )
A. 夏季高温,降水丰富 B. 冬季寒冷,降水较少
C. 全年气温的季节变化都比较小 D. 全年降水的季节分配都很均匀
16.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下列有关我国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震、泥石流、滑坡属于气象灾害 B.?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我国东部平原地区
C.?冬、春季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发生洪涝灾害 D.?夏季,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多发台风灾害
1.7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候灾害(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D A A A C A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B C D A D
第 1 页,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