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3.5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练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3.5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练习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1-17 22:0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简单的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练习八》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1~52页练习八第5~9题。这节练习课的编排,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关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类型之后安排进行的练习课。对于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有了掌握五年级下册列方程解答实际问题和本册第二单元关于分数乘法以及简单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经验基础,为了更好的领悟掌握到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而进行的教学编排。掌握好本节练习课内容,是为了掌握好后面本册第六单元关于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内容的安排紧凑合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学习了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还历经了一节关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简单的分数除法的简单应用的新授课。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针对性的练习,进一步掌握巩固正确理解题意,弄清条件和问题,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并解答。对于本班学生,准确找出单位“1”的量并不难,难的是数量关系式的准确理解与表达,是好些学困生难以攻下的知识点。
三、教学目标:
  1、沟通分数除法与乘法应用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认识简单的分数乘法和列方程解答的两类分数实际问题的联系与区别。
  五、教法及学法:
讲授法、启发式、练习法、讨论式、对比法、鼓励式。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导入,明确目标.
1、找出单位“1”,并说说数量关系。
  2、小结:判断单位“1”的方法。
3、出示学习目标。
(复习旧知的导入,为本节课做铺垫。出示学习目标,使得学生带着任务,贯穿整节课堂。
(二)、基本练习,寻找缺漏。
1、解方程

(解方程的练习,有利于学生经一步巩固解方程的方法,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本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具体说说解方程的过程和结果。)
2、我国科学家培育的新杂交水稻,每公顷产量大约12吨,相当于原来水稻产量的 。原来水稻每公顷产量大约是多少吨?
3、一条扬子鳄的尾巴长 米,是它身长的 。这条扬子鳄身长多少米?  
这两道题都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具体说说每一道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分别是怎样根据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的。
( 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主要是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熟悉相关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析和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对比练习,拓展提高。
1、(1)冬冬家买来一袋面粉,重25千克。吃了 ,吃了多少千克?
(2)冬冬家买来一袋面粉,吃了 ,正好是9千克。原来这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分析:①这两题的关键句分别是什么,在书上画出来。
   ②在小组中说出数量关系式。
  ③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一样?
2、李庄村玉米的种植面积相当于水稻的 。水稻的种植面积是24公顷,玉米有多少公顷?玉米的种植面积是15公顷,水稻有多少公顷?
这两道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对每道题中的两个问题进行比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在结构、数量关系式和解题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
(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在结构、数量关系以及解题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形成合力的认知结构,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达标练习,评价总结。
课堂小测试:
1、只列式,不计算。(共40分,每小题8分。)

  
  
2、解决实际问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
(1)果园里有桃树120棵,是梨树的 ,梨树有多少棵?
(2)果园里有梨树120棵,桃树是梨树的 ,桃树有多少棵?
(3)果园里有桃树120棵,梨树是桃树的 ,梨树有多少棵?
(4)果园里有梨树120棵,是桃树的 ,桃树有多少棵?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课堂小测试,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一定的测试,培养学生集中精神,认真做题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做习题的同时,检测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评价总结:满分的有几个?回忆本节课,你有了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课外延伸:
1、 , 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 , ?
①如果是乘法,该补上什么条件和问题?并试着解答。
②如果是方程,该补上什么条件和问题?并试着解答。
2、商场促销,一件商品降价30元出售,降低了 ,这件商品原价多少元?
(留给学生课后探究思考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