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考前自修专题
真实情境下的考查——语言文字运用
语文教学首先应该是语言文字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才能保证学生能准确理解作品的人文性和思想性。同时,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重在平时的积累,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通过丰富的知识的积累,在运用能力方面才能有质的飞跃。
[考情速览]
卷别
题型
2020全国Ⅰ卷
近义成语辨析、病句修改、标点符号用法、语句连贯衔接、新闻压缩
2020全国Ⅱ卷
近义虚词辨析、语句连贯衔接(选择)、病句修改、语句连贯衔接(主观)、新闻压缩
2020全国Ⅲ卷
语句连贯衔接(选择)、近义成语辨析、病句修改、语句连贯衔接(主观)、新闻压缩
专题七 近义词语辨析:虚实并行,准确选用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97页
角度1|
有些词语虽然意义相近,但适用对象不同,要注意辨析。如“交流”与“交换”,“交流”一般是思想、经验等抽象的事物;“交换”可以是意见,也可以是物品。再如“敲诈勒索”“巧取豪夺”都有“强力抢占财物”的意思,但“敲诈勒索”指依仗势力或用威胁、欺骗手段,其对象是钱物;“巧取豪夺”指用欺诈的手段取得或凭强力夺取,其对象可以是钱财、物品,也可以是权力、职位等。
1.[2020·全国Ⅰ卷]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 (十分独特/别具匠心)的门类。
2.[2020·全国Ⅲ卷]没有中华文化的 (前赴后继/薪火相传),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2020·河南南阳5月考试]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寄托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希冀,也浓缩着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 (矢志不移/坚定不移)的初心、孜孜以求的情怀。
4.[2020·成都开发区5月模拟]在“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的回信中说,你们 (豆蔻年华/青春年华)投身祖国航天事业,耄耋之年仍心系祖国航天未来,让我深受感动。
5.[2020·辽宁辽阳5月二模]双槐树遗址的发掘,证实了中国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历史学家期待夏朝文字的出现,但夏朝文字未必刻于龟骨,如果书于竹帛的话,在北方的环境下,可能早已 (淹没/湮灭)于地下。
6.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全方位协调系统地推进,同时突出关键抓住重点,在关键环节、重要领域 (领先/率先)突破。
7.[2020·广东广雅中学4月模拟考试]黄河拥有足够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必将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而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也必将 (相得益彰/相反相成)。
8.[2020·西安中学5月模拟]近日在成都举办的一场“非遗节”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另一种表达方式:中国漆与湘西竹编工艺 (混搭/编制)出的竹编包,兼具漆制的耐久性和竹艺的美观性,在年轻人中颇为抢手。
9.[2020·南师附中四校4月模拟]澳门特别行政区跨过弱冠,步入成年,他将与祖国一道,继续矢志不渝、勇往直前,满怀豪情地共同书写 (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中国史诗”,为人类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
解析:
答案:1.十分独特 2.薪火相传 3.矢志不移 4.青春年华 5.湮灭 6.率先 7.相得益彰 8.混搭 9.波澜壮阔
拓展速记
1.近义词语的适用主体不同
[惨绝人寰/惨无人道] 前者用于物,不能用来形容人;后者常用来形容人。
[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前者用于人;后者用于人或物。
[不一而足/不能自已] 前者用于物;后者用于人。
[声名鹊起/风生水起] 前者指人的名声;后者用于事情的发展。
2.近义词语同用于物,但形容的对象不同
[爱憎分明/泾渭分明] 前者用于形容思想感情的界限;后者用于形容是非的界限。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 前者用于形容消息;后者多用于形容消息、言论或东西等。
[独辟蹊径/推陈出新] 前者用于形容风格、方法;后者多用于形容产品的新。
[相激相荡/相辅相庇] 前者多用于形容战争;后者用于形容相互配合的两个事物。
[肆无忌惮/汪洋恣肆] 前者多指人的行事;后者用于形容文笔、言谈等。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文学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科幻电影也不例外。制作科幻电影不仅需要不计其数的资金投入,还需要科学素养的支撑,能 出电影工业乃至国家的综合实力。……中国科技发展 ,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沃土。《流浪地球》不只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特效,同样吸引外国观众的还有其中通过富有中国特色的叙述手法所传达出来的中国亲情观念、英雄情怀、奉献精神、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很多国外影评人都注意到这部电影 之处,即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的理念,是对好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突破。将中国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对人类未来的畅想与探讨,拓展了人类憧憬美好未来的视野。
A.折射 一日千里 别开生面 融入
B.反映 扶摇直上 别开生面 融入
C.反映 一日千里 简傲绝俗 溶入
D.折射 扶摇直上 简傲绝俗 溶入
解析:第一空,折射:比喻把事物的表象或实质表现出来。反映: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或显示出来。根据上文的对象“制作科幻电影”,“折射”更恰当。第二空,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用在此处,使用正确。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上升。对象错误。第三空,别开生面: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用在此处,使用正确。简傲绝俗:高傲而超越世俗。对象错误,不符语境。第四空,融入:在用于人的范畴时,更多的是指精神层级的融合和接纳。溶入:一般指液体的汇合。前文对象是“中国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只能跟“融入”搭配。
答案:A
角度2|
有些近义词语基本意义相近,但是词义的轻重有所不同。如:违反,用于法则、规程、政策、纪律,词义较轻;违犯,用于法规等,词义较重。有些近义词语适用范围有大小,词义有轻重,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范围大小合适的成语。如边界、边境、边疆,范围逐一扩大。
1.[2020·湖北宜昌4月调研考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适度地享受生活是 (无可厚非/无可非议)的,但过度追求物质享受、铺张浪费甚至暴殄天物则是不可取的。
2.[2020·江西瑞金四校4月三联]大敌当前, (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在地球已然成村、人类命运与共的今天,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够独善其身,唯有齐心战“疫”,方能取得国际战“疫”的全胜。
3.[2020·哈师大附中4月联合模拟]1958年开工建设的成昆铁路所穿越的深谷峻岭被多国专家断言为“筑路禁区”,当时的建设者们是在 (艰难竭蹶/艰苦卓绝)的环境下挺起了精神脊梁。
解析:
答案:1.无可非议 2.刻不容缓 3.艰苦卓绝
特别提醒
成语选用如何避免轻重不当
考生可以采取如下策略:一是准确把握语境描述的轻重程度;二是准确把握成语语意的轻重程度;三是归类整理常见易错的、轻重有别的成语,并经常温习。
常见的轻重不当的成语有(前轻后重):
求之不得—梦寐以求 拭目以待—翘首以待 不可或缺—至关重要
耳闻目睹—耳濡目染 声名鹊起—大名鼎鼎 交口称赞—拍手称快
初露锋芒—脱颖而出 首屈一指—独占鳌头
角度3|
词语的色彩主要指感彩和语体色彩,感彩分褒、贬、中三种。语体色彩分书面语和口头语。熟悉词语的不同色彩,便于我们准确使用词语。如鼓舞、鼓动、煽动,分别是褒义、中性、贬义。再如“跃跃欲试”“蠢蠢欲动”都指准备有所行动,“跃跃欲试”指心里急切地想试试,是中性词,而“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行破坏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是贬义词。
1.[2020·四川宜宾4月诊断模拟]人如果常吃碱性食物,就会健康长寿,远离疾病。类似这样的宣传,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并且信以为真,甚至 (奉为圭臬/奉若神明)。
2.[2020·武汉4月教学质量测评]大螃蟹们这么 (处心积虑/费尽心机)地装扮自己,这背后有着各种各样的生存逻辑,带着这样的思考再去观察它们,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3.[2020·扬州中学5月检测]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如果有思考、有选择地少读,也必能养成 (深思熟虑/深文周纳)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滋养气质。
4.[2020·四川达州4月二诊]当然,那些 (企图/试图)让李子柒来承担“文化输出”重任的声音,听起来不仅有点苛刻,而且也不现实。
解析:
答案:1.奉若神明 2.费尽心机 3.深思熟虑 4.试图
积累速记
易褒词贬用的成语有:惨淡经营、侃侃而谈、洋洋大观、盛极一时、目无全牛、不刊之论等。
易贬词褒用的成语有:推波助澜、沐猴而冠、越俎代庖、瓦釜雷鸣、孤芳自赏、溢美之词、舞文弄墨、徒子徒孙、巧言令色、一哄而上、昭然若揭等。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一批有偿阅读类手机APP,其撒手锏无外乎通过现金补贴方式来 用户阅读平台上的内容和广告。还别说,如此运作模式颇受拥趸,尤其相关APP运营者采取鼓励用户签到、邀请好友、好友阅读奖励等方式,使之 ,成为市场上的现象级事件。
如果说,此类APP所推出的阅读内容货真价实,受众花费时间、精心阅读后的确能有所收获,倒不失为美事一桩。但现在的问题是,不少有偿阅读类APP运营过程中重“流量”轻“质量”, 被受众指责传播内容低俗、低质,甚至有些已经触碰法律底线。……有偿阅读类APP以现金补贴等方式拓展其市场领地固然没错,然而绝不能只追求自身经济利益而不考虑社会责任,不能在这个咨询泛滥的时代 地炮制文化垃圾,干扰甚至戕害人们正常的阅读生活。
A.勾引 异军突起 以至 无以复加
B.吸引 异军突起 以致 变本加厉
C.勾引 风生水起 以致 无以复加
D.吸引 风生水起 以至 变本加厉
解析:第一组,吸引:把事物或别人的注意力引到自己这方面来。勾引:勾结某种势力,或引诱人做不好的事(含贬义)。语境“通过现金补贴方式来”并没有批评之意,应选“吸引”。第二组,异军突起:比喻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现。风生水起: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结合下文“成为市场上的现象级事件”,应选“异军突起”。第三组,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以至:连词,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根据下文语境为不好的结果,应选“以致”。第四组,无以复加:不可能再增加,指程度达到了极点(含贬义)。变本加厉: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故选B项。
答案:B
误区1 多义误判
1.[2020·安徽合肥5月质量检测]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人类的祖先以石器为工具,用 (粗率/粗犷)、古朴和自然的方法——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状态。
2.[2020·咸阳5月模拟]中国人的勤奋,令世界惊叹和汗颜。正是这样的勤奋,创造了 (天翻地覆/沧海桑田)的巨变,创造了举世罕见的成就。
3.曾国藩认为当人处于顺境时,要 (战战兢兢/不寒而栗),应该把自己多余的东西拿去帮助他人;当人处于逆境时,则要保持泰然之心,明白虽然命运一时不济,但至少当下没有变得更坏的道理。
解析:
词语/成语
词义
语境分析
1
粗犷
①粗野,粗鲁。②粗豪,豪放。
此空是用来形容“石刻”的,应用义项②。“粗率”,多形容人性格、态度、言谈等粗疏草率。
2
天翻地覆
①形容变化极大。②形容闹得很凶。
此空修饰的对象是“巨变”,应用义项①。“沧海桑田”,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3
战战兢兢
①因害怕而发抖的样子。②小心谨慎的样子。
此空是用来形容人在顺境时应持的处世心态的,应用义项②。“不寒而栗”,形容非常恐惧。
答案:1.粗犷 2.天翻地覆 3.战战兢兢
误区2 语意重复
1.[2020·南京4月模拟考试]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懂得审美的民族之一,凡是看过中国园林的人,是不会对这一点提出 (质疑/异议)的。
2.[2020·郑州一中4月模拟考试]客观地讲,大学语文教育无法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也不可能立刻对就业产生 (立竿见影/显著)的效果。
3.科学文化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依然承担着 (任重道远/义不容辞)的重任。
解析:
词语/成语
词义
语境分析
1
质疑
提出疑问。
语境中已有“提出”,应用“异议”。
2
立竿见影
比喻立见功效。
语境中已有“立刻”,与“立见”重复。
3
任重道远
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艰苦奋斗。
与语境中的“重任”语意重复。
答案:1.异议 2.显著 3.义不容辞
拓展速记
常见的语意重复:涉及到、付诸于、来自于、实属是、并非是、约……左右、过分……溢美之词、非常悬殊、差距悬殊、您的令爱、再次复发、第一部处女作、独自孑然一身、更加弥足珍贵、人为地蓄意破坏、被人贻笑大方、各自分道扬镳、破天荒第一次、真知灼见的意见、正方兴未艾、人民生灵涂炭、看得眼花缭乱、目前的当务之急、共同协商,特殊嗜好、越来越历久弥新、—天天日臻完善、责无旁贷的责任、还记忆犹新、各种形形色色的、三令五申地强调、没料到会受到不虞之誉、一览无余地看到等。
误区3 不合语法
1.[2020·湖北黄冈4月模拟]有了“自然质朴”的社会情感,中国画就会少很多 (矫揉造作/装腔作势)的脱离人民群众真实情感的美术样式。
2.孙犁在给贾平凹的散文集《月痕》作的序中,更是 (一针见血/一语破的)地指出:文艺之途正如人生之途,过早的金榜、骏马、高官、高楼,过多的花红热闹,鼓噪喧腾,并不一定是好事。
解析:
答案:1.矫揉造作 2.一针见血
拓展速记
判断不合语法的角度
1.词性误用。现代汉语中,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有些词语不能加宾语,有的则可以;副词,只能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等,不能修饰名词。
2.否定误用。有些词语只能用于否定句、疑问句、反问句,用于其他类型的句子则属于误用。
3.功能混乱。词语在句中的语法作用往往还受其意义、使用对象、结构构成方式等的影响。考生要结合句子实际情况及上述各要素展开分析,看是否存在语法功能混乱的情况。
1.[2020·全国卷Ⅱ](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899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殷墟甲骨文内容丰富,甲骨刻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但占卜的范围很广,涉及祭祀、征伐、农业、田猎、气象、疾病等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代的社会生活。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在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 宁夏都发现了刻有卜辞的甲骨。殷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但它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字。《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有“典”“册”“聿(笔)”这样的文字,说明殷人祖先常规的书写材料是简册,书写工具是毛笔。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 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所以至今 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从出土材料看,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丁以后才出现的,而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 ),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文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 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以及 容易 尚且 然而
B.乃至 容易 仍然 虽然
C.以及 易于 仍然 然而
D.乃至 易于 尚且 虽然
解析:“以及”,连词,表示在时间、范围上的延伸;连接并列的词、词组或短句。“乃至”,连词。连接并列词语,表示事情所达到的范围,相当于“甚至”。语境中“宁夏”是相对偏远的地方,应选“乃至”。“容易”,发生某种变化的可能性大。“易于”,指可能性很大。语境中说竹简腐烂的可能性很大,选哪个都可以。“尚且”,副词,表示依旧、仍然。“仍然”,表示情况持续不变或恢复原状。语境是说至今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表示情况持续,选“仍然”。“虽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语境中后面有“但是”,可知应选“虽然”。故选B。
答案:B
2.[2020·青岛统一质量检测]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那个夏日的下午,正是我异常繁忙之时,前行的车突然被堵在路上,此时无事可做,只好定下心来, 进退不得,又何必心烦气躁?眺望车外,路两边都是树。平时大概没有什么人会注意绿叶,也只有此时此境的我,在暑热逼人时又恰好身处冷气车厢,才会这么好整以暇地欣赏起它们来。那一树树的叶子,繁茂而翠绿,平时不知路过多少次了,却总是视而不见。人啊!拥有的一切,既不懂得要如何珍惜,也不觉得会瞬间失去,总以为凡事都是必然的,今天有的,明天照旧会有;等到刹那间失去了,才 为何当初不曾好好把握。
这一片绿让我想起了年少时光,那时候物质实在太匮乏了:器具用坏修了又修;手表是要戴一辈子的;衣服只有三两件,哥传弟,姐传妹。 如此,日子还是过得很开心。那时候,一个大杂院里住好几家人。院子中间是公用的空地,养鸡的养鸡,养狗的养狗,剩下窄窄的角落,长了一些不起眼的花花草草,也不知道是谁种下的。公用厕所旁有一棵夹竹桃,叶子尖 长,叶面深绿,叶背浅绿,在晨曦中摇曳生姿,为我们增添了不少生活的情趣。
A.既然 察觉 虽然 却
B.即使 察觉 虽然 而
C.即使 惊觉 尽管 却
D.既然 惊觉 尽管 而
解析:
答案:D
拓展速记
常见近义虚词的区别
1.及、以及/及其:“及、以及”都可以用来连接词语和短语,而“及其”是两个词,意思是“和他(她/它)的”“和他(她/它)们的”。
2.为了/因为:“为了”是连词,表目的,一般单用。“因为”是连词,表原因,常和“所以”连用。
3.而且、进而、而况/因而、从而、故而/反而/而后/幸而:“而且、进而、而况”只表示递进,“而且”常和“不仅”“不但”连用;“因而、从而,故而”表因果;“反而”表意思相反的递进;“而后”表承接;“幸而”是副词,表示借以免除困难的有利情况。
4.尚且/而且/况且/暂且、姑且:“尚且”通常与“何况”成套使用,表递进;“而且”通常与“不仅”“不但”成套使用,表同方向的递进,不再引出其他内容;“况且”一般单用,表示进一步追加理由;“暂且,姑且”是副词,表示暂时地。
1.[2020·全国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在时尚领域,服饰文化是一种极具流行感的文化体系,具有很强的 。时尚践行者的努力让人间处处存在和谐的色彩交响,每个人都是演奏者,都是一个 的声部元素。人们通过创造、变革服饰来表现个性的解放和自由的愿望,表现对美的追求。现代着装观和服饰形象清晰体现着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生活观念的解放过程中,人们相信多元化的服饰使社会变得更加活跃,也让思想观念更加解放。改革开放让每个人的自由选择范围 扩大化,让服饰时尚的历史洪流强劲流淌。这个色彩历史的滚滚长河,折射出当代中国人由单调到多彩的心路 ,同时也展现了由中国色彩引领的中国新风尚。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传播性 无可挑剔 更加 里程
B.直观性 不可或缺 更加 里程
C.传播性 不可或缺 日益 历程
D.直观性 无可挑剔 日益 历程
解析:传播性:强调传递、扩散的特点。直观性:强调直接接触获得的感性认识。依据前面的“流行感”和后面的“让人间处处存在”推知,应选“传播性”。无可挑剔:挑不出一点毛病或瑕疵,形容十分完美。不可或缺:不能有一点点缺失。语境中“每个人都是”强调个体的重要性,应选“不可或缺”。更加: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层或者数量上进一步增加或减少。日益:一天比一天更加。语境中“改革开放”的影响是随着时间一天天扩大的,应选“日益”。里程:路程或发展的过程。历程:经历的过程。“里程”与“心路”不搭配,应选“历程”。
答案:C
2.[2020·四川泸州5月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规范教育与德性教育相融共生。规范和德性都是道德教育中 的核心内容,规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性,培养德性的手段是规范教育。如果抛开规范教育只谈德性教育,教育将会由于缺乏切入点和基础而 落入空谈;如果抛开德性教育只谈规范教育,就容易使教育变成说教,因流于形式而失去 。规范教育关注“我们应该做什么”以及“我们应该怎么做”,从而明确道德规则以及责任和义务;德性教育关注“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我们应该怎么生活”,突出德性对于人及其生活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规范教育与德性教育是相得益彰的,真正的道德教育既要有社会伦理规范层面的 和灌输,也要有个体德性至善的激励和指引,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规范教育与德性教育的同频共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坚实的道德基础。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可或缺 不免 实效 规训
B.至关重要 难免 实效 规训
C.不可或缺 不免 成效 规整
D.至关重要 难免 成效 规整
解析:不可或缺:不能有一点点缺失。至关重要:指相当重要,紧要关头时不可缺少。语境并非强调在紧要关头时不可缺少,应用“不可或缺”。不免:免不了。强调某种情况下自然出现的结果,比较客观。难免:不容易避免。强调某种规律性的情况。语境中教育将会落入空谈是因“缺乏切入点和基础”导致的客观结果,应用“不免”。实效:实际的效果。成效:指功效;效果。“实效”与“形式”相对应,更符合语境。规训:规诫教训。规整:合乎一定的规格;规矩整齐。“规训”与后面的“激励”相对应,更符合语境。
答案:A(共41张PPT)
专题七 近义词语辨析:虚实并行,准确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