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光的折射
【学习目标】:
1.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4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学习重点】:
光的折射规律
【学习难点】:
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光的折射现象
【学习方式】:
仔细观察,实验探究
【导与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小明走到到河边,他一看水面说:“看起来水不深,洗个澡吧!”说着小明跳到了水中。此时,小明才发现原来河水比他看到的要深的多。幸亏周围的渔民大叔及时发现,小明才及时获救。上岸后小明说道:“为什么眼见也不为实呢?”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原因吗?那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下这一节!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传播方向发生变化吗?
2、什么是折射现象?认识折射角,入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
3、我们看到的池底要比实际的深还是浅?
4、渔民怎样叉鱼才能叉得到?
5、阅读“科学世界”中的海市蜃楼现象,在课本上标出这一现象的成因。
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
1、折射现象
①折射现象与反射现象的不同之处。
实验:激光斜射向半圆形玻璃砖。
现象:一部分光发生反射,另一部分光进入玻璃中发生折射。
结论:折射现象与反射现象的不同之处:折射现象发生在
介质中,反射现象发生在
介质中。(同一或不同)
定义
实验:光空气垂直射入水或玻璃中。
现象:传播方向
。
光的折射定义:光由一种介质
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
的现象。
2、折射规律
①光由空气射入水中
实验:一、将激光灯固定在铁架台上。将光射向一次性纸杯上,记录下光点A。
二、保证光线不变,在一次性纸杯中倒满水,看光点位置如何移动,记录下位置B。
现象:位置B相对于位置A要
。(高或低)
画出光路图:
结论:光由空气斜射向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
(靠近或远离)法线偏折。此时,折射角
入射角。(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光由水射向空气中
实验:将硬币放入不透明的杯子中,移动自己的位置,找到一个刚刚看不到硬币的位置上。然后向杯子中导入水。
现象:又能看到硬币了!
画出光路图:
结论:光由水或玻璃斜射向空气中时,折射光线
(靠近或远离)法线偏折。此时,折射角
入射角。(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规律:结合以上两点,我们可以看出,当光斜射时,
中介质中的角度大。
3、应用:
①人眼受骗
实例一:河底变浅。
实例二:捕鱼时,渔叉要往看到鱼的下部叉去,才能叉到鱼。
实例一光路图:
实例二光路图:
②相关现象
实例一:阅读课后“科学世界”中的海市蜃楼现象。
实例二:太阳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到它了。
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到了:
1、光的折射发生的条件是:
。
2、光折射时的规律是:
。
3、生活中,光的折射的例子有:
。
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通过潜望镜观察水面上的船只
B观察楼房在水中的倒影
C看实际的物体比它实际的位置浅
D路灯下人的影子
2、下面器件中,?利用平行光线经凹面镜反射后会聚在焦点的性质制成的是
A.?医生检查耳道时的内窥镜?B.?手电筒灯泡后面的反光镜
C.?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D.?马路拐弯处安装的大镜
3、小明同学在湖边游玩,他站在岸上看到:①岸上的树;②水中畅游的鱼;③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鸟;④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他看到以上的景物中,属于:
(1)光的反射形成的,有:____________;(2)光的折射形成的,有:__________。
4、一束光线与界面成30°角射到两种不同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如果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84°,则折射角为
度。
5、站在平静的水塘边,向水面看去,水中有天上的白云和水中鱼儿在游动,这些云和鱼是像还是实物?它们分别属于什么现象?
。
六、作业布置
阅读下节教材,提出你发现的有价值或困惑的问题,填写在下节“师生随笔”中;
七、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