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2、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3、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电流、电压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
程;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中被广泛采用的的一种方
法——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实验中的失误,实事求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
学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电流跟电压、电阻的确定关系
教学难点:
在实验探究中,用图象法分析实验数据和对实验结果的评估
教学关键:
实验方案的制定
实验器材:
电池(四节)、5Ω、10Ω、15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学生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一、知识准备
(1)电荷的
形成电流,
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2)电阻是反映导体对
有
作用的物理量。
学生独立完成以上内容,为探究活动做好知识准备。
二、创设物理情景——从生活走向物理
出示如图所示的电路,请同学想办法
改变灯的亮度,使灯变暗。
学生经过思考后,提出了改变灯的亮度的不同方法:
A、减少串联电池组中干电池的个数
B、串联一个定值电阻
C、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移动滑片
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归类),使学生意识到:小灯泡亮度的改变反映了通过灯的电流的改变,而电流的改变是由电压及电流的改变引起的。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猜想“电流与电压、电阻有关”
三、实验探究
1、实验方法指导
研究三个物理量的关系,大家陌生吗?什么方法?学生想到:控制变量法
2、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设计出自己组的实验方案)。
可以这样考虑
a.如何控制电阻一定?(小灯泡or定值电阻)
b.怎样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
c.怎样测量通过电阻的电流?
d.如何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e.如何画能够改变电压并可以同时测量电压、电流的电路图?
(2)实验方案——电路图的收集,并请小组代表到前面展示他们的电路图并描述他们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两种实验方案)。
我们的实验方案是:我们组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电路图,在电路中通过XXX来控制电阻一定,通过XXX来改变电压,用XX测量XX,用XX测量XX,把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3)学生分组讨论选择那种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选择滑动变阻器:保护电路、操作方便、可以连续改变电压)
(4)说出需要的实验仪器并且说明每种仪器连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5)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步骤,并请学生描述他们讨论出来的实验步骤。
(6)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教师巡回指导,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将实验数据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内。
R一定(R=10Ω)
电压(V)
电流(A)
(7)分析与论证。学生分析自己的实验数据,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数学的图象法,在坐标)上描点连线。
(8)学生通过已有的数学知识总结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设计出自己组的实验方案)。
同学们可以这样考虑
a.如何控制电压一定?
b.怎样改变电阻的阻值?
(2)实验方案——电路图的收集,并请小组代表到前面展示他们的电路图并描述他们的实验方案。
我们的实验方案是:我们组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电路图,在电路中通过XXX来控制电压一定,通过XXX来改变电阻,用XX测量XX,,把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3)说出需要的实验仪器并且说明每种仪器连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4)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步骤,并请学生描述他们讨论出来的实验步骤。
(5)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教师巡回指导,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将实验数据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内。
U一定(U=2V)
电阻R/Ω
电流I/A
(6)分析与论证。学生分析自己的实验数据,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数学的图象法,在坐标)上描点连线。
(7)学生通过已有的数学知识总结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结论: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四、学生总结收获
学生谈本节的体会,包括知识、探究过程中的体会以及在探究中产生的新的疑惑
,对物理的认识,以及学习方法的体会。
五、板书设计
17.1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探究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猜想: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2.实验方案
3.实验步骤
4.进行实验
5.实验结论
A
V
R=10Ω
A
V
R=10Ω
U(V)
I(A)
A
V
R=10Ω
R(Ω)
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