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大庆油田教育中心期末检测
初一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
2、全卷共三大题,总分120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核分人
得 分
亲爱的同学:
七年级的我们开始了崭新的语文学习之旅,学习内容、学习习惯、学习方式都正在发生一场“革命”。对此,你肯定有了真实的感受。我们这张试卷,与其说是考试,不如说是舞台。在此,你尽可以全面展示自己的学识与才华。要坚信:真情的体验、深入的思考和独特的创新永远是最有价值的!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0分)
1、在姹紫嫣红中倾听拂过杨柳的清风,感受仅属于春的甜静与和xù( );在雷鸣闪电下倾听激荡与磅礴( )的暴雨,感知只存在于夏的激情与活力;在萧萧( )落木里倾听扣人心舷的落叶吻地之声,抓住秋给予的凄凉与细腻;在银装素裹的晴日,在落绒缤纷的时节,倾听“花瓣”的绽放,接受冬雪晶yíng( )的祝福。
①给加点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2分)
和xù( ) 晶yíng( )
磅礴( ) 萧萧( )
②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2分)
把 改为 把 改为
2、腹有诗书气自华:按要求默写(8分)
① 东风不与周郎便, 。
② ,千里共婵娟。
③ 物华天宝, 。
④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摹早春特有景致的两句是:
, 。
⑤生活中处处有老师,但怎样向他们学习呢?孔子给了我们很好的教诲:
“ , 。”
⑥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微微露出点粉色。
3、名著阅读(2分)
他生性顽皮,喜欢“恶作剧”,厌恶教会学校里枯燥无味的生活,幻想着能过上像传说中的海盗和绿林好汉一样的生活,但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勇敢机智。他就是
(人名),原著作者是 。
4、趣味积累:(2分)
2006年是我国农历中的“狗年”,请你写出两个与“狗”有关的成语吧。
(1) (2)
5、口语交际:下面的场合,如果班长既想达到目的,又想把话说得委婉些,表达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你们这样大声争吵,影响很坏。
B.你们这样大声争吵,难道不感到羞耻吗?
C.你们这样大声争吵,影响不太好吧。
D.你们这样大声争吵,真是“太了不起”了。
6、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你说说美国人和中国人在儿童教育上的不同。(2分)
中国人:小时候,父母先在自己的嘴里把饭嚼烂,再喂进孩子嘴里。稍大后,就一勺子一勺子喂,一筷子一筷子喂。经常看到祖母端着碗追着孙子喂饭的情景。吃什么,吃多少,父母说了算,完全不顾孩子的想法。而对孩子吃饭的吃相却毫不在意:咂嘴喝汤;满嘴含饭,边嚼边讲话;剔牙打嗝;……都无关紧要。
美国人:当孩子自己能拿动刀叉起,就开始自己吃饭,弄得满脸满身,家长也不管;稍大后,吃什么,是饥是饱,由孩子自己选择,家长从不过问。如果明明不饱,为了贪玩而挨饿,也是活该。却注重孩子吃饭的吃相,吃饭是很讲究规矩的:吃东西嘴巴不能发出响声,不能端起盘子放在嘴边,吃进嘴里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刀叉有响动,就必须向父母道歉。
探究结论:
二、阅读(40分)
阅读(一)(10分)
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与亚里士多德的教导相反,伽利略认为,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这帮教授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除了傻瓜,没有人会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速度通过空间下降。”现在正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时候了。他们要让他在大学的全体教授和学生面前当场出丑,使他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
伽利略很乐于接受这个挑战。为这次“表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斜塔。指定的日期到了,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很多人则走在这些人的前面。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他一只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铅球,另一只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铅球。时间到了,伽利略让两个铅球从塔顶同时落下。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然后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
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
7、教授认为伽利略胡说八道的原因有二:(2分)
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斜塔上的实验,教授和伽利略双方目的各是:(2分)
教授们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伽利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他的理论”指的是什么?用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说话力求简明。下面这句话连续用了三个“同时”,是否重复啰嗦?说说你的看法。(2分)
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伽利略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气”,请结合语段或你对他的了解,谈谈伽利略“特殊的勇气”表现在哪里?(2分)
阅读(二)(8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阕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2、本文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文章选自他的一部地理巨著《 》(2分)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素湍绿潭 ( ) (2)哀转久绝 ( )
14、翻译下面句子。(1分)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15、结合语句,品味加点词语的妙处。(1分)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16、“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每一个峡谷都浓缩得密密层层,再缓慢的行速也无法将它们化解开来。连临照万里的太阳和月亮,在这里也挤挨不上”。(选自余秋雨的《三峡》)
这段文字写出了三峡地势上什麽特点?本文中哪些语句和它照应。 (2分)
(1)特点: 。
(2)照应的语句: 。
阅读(三)(12分)
留着爱的位置
(1)去朋友家玩时,见到了他的女儿,一个6岁的小女孩,小圆脸红扑扑的,笑盈满面,活象一个精灵,只是她那大大的眼睛里却眼神滞散。她叫贝贝,是一个盲孩。
(2)坐下闲聊了片刻,我们的烟抽完了,朋友便叫贝贝到小区门口的小店去买。我说还是我去吧,朋友说不用,硬把我摁在座位上说:“贝贝已经很熟悉小区的路了,她可以买到的。”
(3)贝贝摸索着出去了,只是我依旧困惑,又问道:“我去不是更方便吗?”
(4)朋友却诡秘一笑,从怀里掏出一包烟来,说:“以为我真没烟哪?其实我是故意让她帮忙买烟的。因为即使帮我们买一点点小东西,她也能感觉到自己被我们需要着,而不是累赘。我常让她去买东西,给她留一个爱的位置让她爱我们,她才会感到幸福。”
(5)听罢,我心中震撼,为这位父亲给女儿细心留着的爱的位置。直到回家的路上,我才终于允许自己的泪水如泉般涌出,怎么都冲释不淡那份感动。
(6)回到家,父亲正要出去。他依然如故,从衣架上取下大衣套在身上,提起公文包,就要匆忙出门。
(7)我一把拉住父亲,说:“外头冷着呢,你把扣子扣上吧。”
(8)父亲连忙闪身,挡住我的手,宛如我的那位朋友一般诡秘一笑,说:“一出门,你妈就会给我扣上的,让她扣吧。”
(9)说着,父亲大步迈了出去。刚走到院子里,母亲果然像我一样拉住父亲,一边亲切地责骂,一边帮父亲扣好大衣的扣子。父亲憨厚地笑着,像个粗心的孩子。我和他远远地相视而笑。
(10)母亲凝望着父亲远去的身影,如同初嫁的女子般脸上泛着红晕,我知道那是一种幸福的颜色。
(11)我的泪轻轻地涌了出来,感动地想:爱的本身就是一种互相的给予,在给对方爱的时候,别忘了给他留着一个爱的位置,让他好好地爱你。
17、通读全文后,你认为文章标题“留着爱的位置”的含义是什么?(2分)
。
18、 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中所写的两件事。(2分)
(1) 。
(2) 。
19、文中(4)(8)两段的“诡秘一笑”分别写出了“朋友”和“父亲”怎样的心理?(2分)
朋友: 。
父亲: 。
20、文中第(6)段中加点的“故”字是指:(1分)
。
21、文中的“我”总是被震撼着、感动着,请你找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一处细节描写,并简要分析。(2分)
。
22、在生活中,你也有“留着爱的位置”的经历吧?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写在下面与大家一起共享。(3分)
阅读(四) (10分)
春的色彩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代表色。春的色彩是什么呢?
一出门,到处都是一片雾蒙蒙般的绿色,一山的 。一树的 ,一地的 ,一湖的 。不知是谁,把一瓶绿色的颜料掀翻了,泼撒在宣纸上,点点滴滴都是绿。枝头最顶端的也是朦胧的绿,于是一叶绿而知天下春了。
绿色是富于生命力的,在它的感召下,各种各色的花儿盛开了,到处都是,粉色、淡紫色、白色……
绿是生命的本色,是春的色彩。
23、选词填入文中空白处。(2分)
一山的 。一树的 ,一地的 ,一湖的 。
A 嫩绿 B 翠绿 C 草绿 D 浅绿
24、文段中写到“春”的色彩有哪些?最突出的颜色是什么?为什么?(2分)
。
25、加横线的句子是活用了别人的句子,请问原句是什么?(1分)
。
26、加波浪线的句子和课文《春》里写春花色彩相似,请将课文有关的句子默写出来,并比较两者的表达效果。(2分)
。
27、语段首句说“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代表色”,语段中已点明了春的色彩,在你看来,其余三季的代表色分别是什么呢?请谈谈你的理由。(3分)
。
三、写作(60分)
28、从以下两个文题任选其一,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作文(一)题目:我的 。
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如心愿、乐园、最爱、财富、老师、
未来、座右铭、课余生活等等),使题目完整。
作文(二)
升入了初中,进入了新的学校,你又有了新的老师,新的同学,开始了新的生活。也许在选拔干部时,你没有得到希望的职位;也许在同学之间,你没有展示自己风采的机会;也许在老师眼里,你是个默默无闻的孩子;也许你的潜力还没到显现的时候……没关系,勇敢地拿起你手中的笔,自豪地向大家宣布:其实,我真的很棒……
请以“自信”为话题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500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大庆油田教育中心期末检测初一语文试卷答案
1、① 煦 莹 bó xiāo ②把甜改为恬 把舷改为弦
2、① 铜雀春深锁二乔 ② 但愿人长久 ③ 人杰地灵 ④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⑤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⑥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3、汤姆·索亚 马克·吐温
4、略
5、C
6、参考要点:①美国人注重孩子的吃相,规矩;中国人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吃什么、有没有吃饱)②美国人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的个性;中国人对孩子不放心,什么都管,因而造成对大人的依赖性。(若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7、①与亚里士多德的教导相反
②“除了傻瓜,没有人会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速度通过空间下降。”
8、揭穿伽利略的荒唐,让他当场出丑 证明白己的理论
9、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
10、不啰嗦 强调“同时” 说明伽利略的理论是正确的。
11、①不顾众人的“嘲笑”和反对,敢于实验 ②孩子时代就不轻信权威
③不听从父亲的安排,决定以科学为终身事业(联系课文或伽利略生平答对即可)
12、郦道元 《水经注》
13、(1)急流的水 (2)消失
14、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实在有很多的乐趣。
15、形象写出春冬景色静中有动,轻松晓畅,充满灵性的特点。
16、(1)特点:山多而高、险峻
(2)照应的语句:“两岸连山……不见曦月”
17、为了让他或她认为别人需要他,并体验爱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或“爱的本身就是一种互相的给予,在给予对方爱的时候,别忘了给他留着一个爱的位置,让他好好地爱你”。)
18、(1)朋友有意让自己失明的女儿买烟,让她感受到她被需要着,她被爱。(意思对即可)
(2)父亲只等母亲给他扣上扣子,让母亲感受到带给别人爱的那种幸福。
19、朋友:我是故意让她去帮忙买烟的,是让她觉得我们需要她,也是让她好好地爱我们,从而让她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
父亲:我是故意未扣好大衣的扣子,让你母亲扣的,是让她觉得我需要她,也让她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女人。
20、从衣架上取下大衣套在身上,提起公文包,就要匆忙出门。
21、例如:
⑼段“母亲果然像我一样拉住父亲,一边亲切地责骂,一边帮父亲扣好大衣的扣子。”
⑽段“母亲凝望着父亲远去的身影,如同初嫁的女子般脸上泛着红晕”
⑾段“我的泪轻轻地涌了出来”
分析略。
22、能结合实际,写出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语言简洁流畅即可。
23、草绿 嫩绿 浅绿 翠绿
24、草绿、嫩绿、浅绿、翠绿、粉色、淡紫色、白色。 最突出的是绿色。 因为绿色象征了春到人间,万物生机勃勃。
25、“一叶落而知秋”或“一叶知秋”
26、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课文中的句子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更具体,更形象。(默写1分,比较表达效果1分)
27、略
28、略
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
学校
姓名
班级
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
装 订 线
装 订 线
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
学校
姓名
班级
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
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