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质量评估试卷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险措施正确的是( D )
①迅速跑到开阔地带 ②乘汽车逃命 ③躲到坚固的桌子或床底下,就地避震 ④应站着不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魏格纳是根据哪两个大洲的轮廓相吻合而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 A )
A.非洲与南美洲
B.亚洲与大洋洲
C.北美洲与南美洲
D.南美洲与南极洲
3.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 D )
A.地壳
B.地核
C.地幔的底部
D.地幔的软流层
4.“沧海桑田”说明( C )
A.人类可以在大海里种田
B.人类可以在大海里种桑树
C.地壳运动导致海陆变迁
D.海洋面积广
5.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B.地球面貌变化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C.是大陆漂移的结果
D.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6.读图,判断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D )
A.由海牛和鸵鸟的分布可以推测甲、丙两块陆地曾经在一起
B.甲是南美洲,乙是大西洋,丙是非洲
C.图示是“大陆漂移假说”的一项科学依据
D.甲位于南美洲板块上,丙位于非洲板块上
7.下列人类活动中,可能导致泥石流发生的是( A )
A.陡坡修筑梯田
B.围湖造田
C.过度抽取地下水
D.内蒙古高原垦植草原
8.在探究地震发生规律时,最需要的两幅地图是( A )
①世界地形图 ②世界气候图 ③六大板块划分及运动示意图 ④世界火山和地震分布图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9.尼加拉瓜地震时有发生,还有大量的火山遗迹分布。根据上述现象推测,可信的是( C )
A.尼加拉瓜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
B.热带地区多火山分布
C.尼加拉瓜处于板块交界地带
D.火山活动不可能诱发地震
10.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学术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又在“大陆漂移假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D )
A.地壳的凹陷
B.板块的挤压
C.板块的碰撞
D.板块的张裂
11.2015年3月2日,冰岛胡勒汉火山爆发。冰岛(图中G)境内有一百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二十四座,多温泉,地下热能非常丰富。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这一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C )
A.处于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B.处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C.处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
D.处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12.改变地形的外部因素有( D )
A.海浪、冰川
B.流水、风
C.人类活动
D.以上都是
13.关于火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火山岩是由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而成的
B.根据火山活动分类,火山可以分为死火山、活火山和休眠火山
C.我国长白山天池是一座死火山
D.火山喷发后会形成圆锥形的火山丘
14.火山的爆发常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但是印尼很多人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在火山附近定居。他们作出如此选择的原因是( D )
A.欣赏壮丽的火山爆发景观
B.国家鼓励他们这样做
C.印尼人多地少,很多人无处可去,火山附近地广人稀
D.火山灰中有丰富的矿物质肥料,土壤肥沃,粮食产量高
15.下列关于板块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是由大小相等的六大板块拼合而成的
B.地球表层的六大板块有时会处于运动之中,有时会处于静止之中
C.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不同板块的交界地带
D.板块交界处是人类适宜居住的地方
16.以下关于防震减灾的做法,正确的是( C )
①要牢记紧急逃生路线及附近安全疏散地
②准备家庭地震应急包,放在便于取到之处
③发生地震时不要慌乱,尽可能关闭电、火、煤气 ④地震躲藏时要牢记“蹲下、藏身、抓牢”三要素 ⑤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等,可迅速躲在广告牌、大树等下面 ⑥撤离时要保护好头部,不要翻窗、跳楼,可乘坐电梯迅速逃离
A.①③④⑤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⑥
17.2019·绍兴地壳和地表形态都在不断地变化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地球岩石圈由大小相同的六大板块组成
B.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处
C.外力作用主要是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
D.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18.地震能诱发许多次生灾害,可能的有( A )
①泥石流
②滑坡
③暴雨
④台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读图,依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红海会逐渐扩大
B.地中海会逐渐缩小
C.①山脉是非洲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D.②山脉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20.如图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D )
A.地壳运动
B.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
D.风力堆积
21.如图所示的蘑菇石成因是( B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海浪侵蚀
D.流水堆积
22.由于风力作用形成的景观是( D )
A.荒漠草原
B.高寒草场
C.河口三角洲
D.雅丹地貌
23.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因素中,不是外力因素的是( D )
A.风
B.雨
C.河流
D.地震
24.如图,关于板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A高原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
B.B处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C.C山脉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
D.D海域缩小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
25.我国是地震多发的国家,原因是我国地处( B )
A.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交界处
B.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交界处
D.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大西洋板块交界处
26.读图,跨经度最多的板块是( C )
A.亚欧板块
B.美洲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
27.下列属于内力作用的有( B )
①地壳运动 ②岩浆活动 ③地震 ④搬运 ⑤火山喷发 ⑥堆积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
28.下列探索中体现了“观察发现——大胆假设——寻找证据”这一过程的是( C )
A.中国发射“神舟”飞船
B.斯科特南极探险
C.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29.关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内力作用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太阳能
B.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也属于外力作用
C.内力作用的进行十分缓慢,不易被人们所察觉
D.地表形态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不断发生变化
30.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绝大部分的地震是会造成破坏的
③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
④地震发生时,躲到小房间的房屋里和桌子底下是一种有效措施
⑤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在分布上没有相同之处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3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划分为__六__大板块。一般来说,板块__内部__地壳比较稳定;板块__交界地带__地壳比较活跃,多__火山__和__地震__。
32.地形能发生“沧海桑田”变化,这是来自地球__内__力和__外__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33.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__板块运动__引起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各大板块处于不断__运动__中。
34.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厘米至1.2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__。
35.世界上地震和火山集中分布在两个地带,分别称为__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__和__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__。
三、读图题(共9分)
36.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2010年8月31日,印度尼西亚锡纳朋火山持续喷发,因锡纳朋火山爆发,有将近30
000人被紧急疏散,11月23日,当地政府又把婆罗摩火山的警戒级别提高到红色,预示该火山即将喷发。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
A__非洲板块__,B__印度洋板块__,D__太平洋板块__。
(2)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__D__(填字母)。
A.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是由大小一致的六大板块拼合而成的
B.地球表层的六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并且运动方向和速度都相等
C.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全球现有500多座著名死火山
D.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3)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博物馆”之称,最近有多座火山喷发,因为__印度尼西亚处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__。
四、解答题(共19分)
37.(4分)连线题。
38.(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8年11月2日6时19分在智利发生5.9级地震,震源深度90千米。
材料二: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9年6月18日21时22分在日本本州西岸近海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此次地震造成多处房屋坍塌、受损,当地山区多个地点出现滑坡。至19日晚共有26人受伤。日本气象局19日警告,震区一周内或有余震。
日本和智利都位于__环太平洋__火山地震带上,该地带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__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__。
39.(9分)阅读“台湾海峡的变迁”,回答下列问题。
地质工作者研究认为:台湾海峡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2亿多年以前为海洋,在距今约4
000万年左右,台湾海峡受挤压第一次抬升为陆地。以后海峡地壳时升时沉,使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时分时连。尤其是第四纪冰期时,每当冰期,气候寒冷,海面下降,海峡地区便成了陆桥;每当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面升高,陆桥又被淹没成海峡了……
(1)以上资料进一步说明了__板块构造__学说的正确性,台湾岛位于__亚欧__板块与__太平洋__板块之间。
(2)资料中提到的“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时分时连”,请解释:
“时连”是因为__地壳上升露出海面__;
“时分”是因为__地壳下沉海面上升__。
(3)煤是由陆地上森林转化而来的,科学家们在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了丰富的煤层,你能解释这一怪现象吗?__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地面有茂密的森林,后来由于地壳下陷,森林被埋于地下,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转化成煤__。
40.(3分)请你和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仔细阅读下列内容后进行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975年,我国科学考察登山队在珠穆朗玛峰地区采集的岩石标本中,发现了三叶虫、笔石、菊石、鱼龙等1
000多种生物化石。地质学家们经过对已发现的化石和地层构造的全面分析认为:距今4
000万年的时候,这里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地壳不断下降,沉积了厚达30
000多米的海相地层,以及各地质时期的海洋生物化石。在距今约2
000多万年前,地壳发生了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喜马拉雅运动,使古海区抬升为陆地。从此,喜马拉雅地区结束了海洋史。到距今约300万年的时候,喜马拉雅地区已经抬升变成了海拔约1
000米左右的热带草原。其后,地壳迅速抬升,直至全新世,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山脉——喜马拉雅山终于形成了。至今,喜马拉雅山脉仍在继续抬升。
(1)从板块构造来说,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原因是__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__。
(2)请从这个例子来解释一下“沧海桑田”这个成语的含义:__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比喻海陆的变迁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