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本《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本《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17 22:5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本《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通过对人物对话的分析理解小说主题的丰富意蕴。
【学时】
1学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都知道,学习小说绕不开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可是,是不是所有小说的三要素都表现得十分突出呢?通过预习,我们不难发现,《老人与海》节选部分人物关系简单,情节发展清晰可辨,就是讲一位老人和鲨鱼搏斗的故事。可就是这样的作品震撼了无数读者的心,它的魅力何在?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老人与海》一探究竟。
二、展示学习目标
通过对人物对话的分析理解小说主题的丰富意蕴。
三、初步感知
1.选文为我们叙述桑地亚哥与鲨鱼五次搏斗的故事时,搏斗的场面、老人的形象主要是通过“作者叙述”还是通过“情景再现”?
参考:
没错,是“情景再现”。也就是说,海明威并没有从头到尾站在第三人称叙述上,而主要是通过桑地亚哥这一人物的视角为我们展示、还原搏斗的场景。
2. 五次搏斗的情景再现中,文中运用了哪种语言技巧?
参考:有同学发现了大量的内心独白。十分准确。这是人物对话的特殊方式。除了对自己说话,老人还跟谁有过对话?对的,有大马林鱼、鲨鱼、大海。
四、文本分析
(一)分析人物对话中的潜在意义。
1.请大家在文中找出让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对话,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
老人与自己的对话:有同学找到“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认为这句话是象征老人坚定的信念,永不认输的精神;
还有同学找到“现在不是想你什么东西没带来的时候,想一想用你现有的东西可以做的事儿吧。”认为老人身上有敢于面对困难,并且积极解决困难的人生态度;
“他知道自己被打败了。”体现敢于面对失败的勇气。
老人与鲨鱼的对话:老头说,“Galano ,来吧,Galano 。”勇气、决心、恶意。
老人与大马林鱼(死鱼)的对话:
(1)“鱼啊,这件事可真叫我不好受。从头错到底了。”;
(2)“鱼啊,我不应该把船划到这么远的地方去。”他说,“既不是为了你,也不是为了我,我很不好受,鱼啊。”;
(3)“你原来是条整鱼。我过意不去的是我走得太远,这把你和我都给毁啦。可是我们已经弄死了许多鲨鱼,你和我,还打伤好多条。老鱼,你究竟弄死过多少条鱼啊?你头上长着那只嘴,可不是白长的。”
有同学从“错到底、不好受、你和我”等关键字眼中看出老人与大马林鱼并非仅仅是对立关系,反而是有兄弟般的情感。为什么?
听到有同学说老人把大马林鱼当作一位可敬的对手,他们都是不屈服的、不可打败的、崇高的。而老人之所能战胜大马林鱼的原因是什么?没错,原文中提到“可我比它更聪明。”是人类的聪明战胜了它。
(二)由对话分析进入隐藏在冰山之下的多种主题意蕴探究文本中。
1.根据上述三类对话的潜在意义分析,我们能够得到几种关系?
总结:人与自我;人与自然。
2. 老人一方面说人永远不会被打倒,另一方面又承认自己失败了。老人前后矛盾的内心独白有什么深刻含义?
参考:之前:敢于搏斗的勇气与信念。之后:捕获的大马林鱼只剩一堆白骨。
总结:(1)灵魂的尊严:一个人要有尊严地活着,势必要有与厄运较量的勇气与信念,精神不败。是海明威硬汉形象的典型。
(2)悲剧意味:个人与命运抗争无果。老人面对连续84天捕鱼无获的厄运坚持出海,捕获大鱼之后又被掠夺。从结果来看出海依旧是一无所获。即使拼搏、抗争依然失败的命运,有深沉的悲剧意味。
(3)孤独:老人最终还是孤独一人。严歌苓曾说:“如果坚持一种生命观、一种价值观,一种生命的价值观。一种理想从始到终不放弃,这个人肯定孤独,因为他不随着社会的价值观所改变。”老人坚持出海,坚持抗争,因为坚持所以孤独。
3. 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老人重复提到“走得远”,并且最终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走太远”,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内涵?
参考:走得远:浅海————进入深海——遇到鲨鱼——剩下鱼骨
人类活动范围——人与自然的界限。
总结:人与自然既对立又统一。老人不断与鱼类较量的过程就是人与自然抗争的过程。当超过人与自然的界限,那么最后也会受到惩罚,因此要善待自然。
五、合作探究
1.海明威曾说“我总是尽力按冰山原则来写作,它所显示的每个部分有八分之七在水面下。你知道的任何东西都可以略去,而这只能加强你的冰山。那是没有展现的部分。”我们从对话中分析出如此丰富的意蕴,原来得益于语言的哪些特点?
参考:
这位同学从语义层面入手。找到对话多由词语、短语、简单句构成。如:“我拿什么去买运气呢?他问自己。能用一把丢掉的鱼叉、一把折断的刀子、一双受了伤的手去买么?”大多都是由动词与名词构成。
这位同学从语言风格切入,顺着语义层的特点总结出了简练、直白、凝炼、紧凑的风格。这种语言风格对文本主题的多重含义有什么作用?
参考:描写客观,不掺作者杂主观情感,缩短读者与文本的距离达到情感含蓄的特点。
2. 请大家思考:除了对话,文本的叙述还有谁的视角?对,还有第三人称叙述。讲述哪个部分时作者采用了第三人称叙述?有什么作用?
没错,与鲨鱼搏斗的五个细节情境中、失败后回家的路途中。作用:第三人称叙述,作者全知全能,但也只是客观陈述“事实”,增强含蓄、言外之意的效果。
结语:作者选用大量的对话体,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其中缘由。要想有冰山下的丰富意蕴,作者既不能透漏过多信息,也不能掺杂个人情感,只能尽量客观,剩下的留给读者体会,那么怎样达到这样的效果呢?对话就成了主题意蕴的承载体。我们才会根据各种细节、线索做出不同的解读。
板书设计:
对话:人与自我 人与自然
信念与勇气 和谐
孤独与悲剧 对立
六、课后作业
1.思维拓展:
根据冰山原则,思考:你认为文中还有哪些对话能够引发你对对主旨的多样解读?请给出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