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北伐战争
1926—1927;1928
国共合作
国民党
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国民党
共产党
时间:
1923年
内容:
①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中共三大
中共三大会址
地点:
广州
国民党一大
国民党一大会址
时间:
地点:
1924年
广州
孙中山等走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平均地权
反军阀
反对
帝国主义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中共二大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
黄埔四巨头、三杰四凶、五虎将
八金刚、十三太保、108将
共诞生5位开国元帅、3位大将、
8位上将、9位中将、11位少将
黄埔军校的一期和四期,为何“名将云集”?
5位元帅,28位将军!
中国军事家的摇篮,世界历史上四大军校之一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黄埔军校
时间
地点
领导
历史作用
1924年
广州黄埔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
为政治部主任
培养出大批的军事和政治人才
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黄埔军校的创办
周恩来
蒋介石
孙中山
周恩来
校总理
校长
政治部主任
中国共产党的许多理论家、活动家都曾来校演讲授课:毛泽东、刘少奇、张太雷、邓中夏、苏兆征、彭湃等。
步兵科
炮兵科
工兵科
经理科
政治科
革命者来
贪生怕死勿入厮门
升官发财行往他处
从黄埔军校出来的中共将领
叶剑英
徐向前
聂荣臻
林彪
从黄埔军校出来的国民党将领
胡宗南
谢晋元
张灵甫
孙中山逝世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
南京中山陵
1926年
蒋介石
我不牺牲,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
1926年7月蒋介石在北伐
誓师大会上的誓词
时间
总司令
政府
广州国民政府
北伐战争前形势图
浙江
福建
河南
上海
北京
江
西
江苏
直隶
广东
广西
安
徽
山东
黑
吉
辽
张作霖
吴佩孚
孙传芳
湖北
兵力35万
兵力20万
广东
广西
广州国民政府
湖南
广州
长沙
上海
南京
郑州
济南
北京
沈阳
胜利进军
广州
蒋介石
吴佩孚
孙传芳
汀泗桥战役
贺胜桥战役
叶挺
武昌战役
皇姑屯事件,张作霖专列被炸现场
张学良与蒋介石
东北易帜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三省
“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这标志着
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北洋政府旗
南京政府旗
东北易帜
广州
浙江
福建
郑县
北京
南昌
桂林
南京
广州
桂林
长沙
安
徽
山东
黑
吉
辽
武昌
安
徽
湖南
江
西
福
建
湖北
浙江
安
徽
河
南
江
苏
南京国民政府
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
1928年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国民党
农民:农民协会
工人:罢工、武装起义
蒋介石
汪精卫
上海
四一二政变
武汉
分共会议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
时
间
地
点
建立者
1927年
南京
蒋介石
性
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
蒋介石发布查禁工人集会的命令
并逮捕、射杀革命进步人士
4月
13日中午
宝山路上群众请愿大游行遭到血腥镇压
上海街头的电线杆上,挂着被杀害者的头颅
上海街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
在这段苦难的岁月里,仅1927年4月到1928年上半年就有
33.7万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工农群众和其他革命人士献身;
到1932年前达100万人以上,其中还有大批的优秀领导者皆被杀害。
——常熟机关党建网
时间
目标
结果
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
二者关系
1926-1927;
1928
1924-1927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打倒列强,除军阀。
成功
失败
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的高潮部分
材料一:
北伐初期,国民政府制定了“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
?的策略,实行各个击破的战略,分化了敌人的势力。
——摘自《川教社历史课程网》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北伐战争能够成功的原因??
作战方针正确
材料二:
国共两党在北伐问题上意见一致,因而能够通力合作,进行
正确的政治指导和军事指挥。两党能够发挥各自的专长,
调动各自的力量,为共同的目标竭智尽力。
国共两党合作
北伐属正义战争,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材料三
北伐一开始就取得战区和后方民众的热烈支持。共产党各级组织
在发动工农群众方面进行了很有成效的工作。北伐军向长沙开进时,
中共湖南区委发动工农群众参加带路、送信、侦察、运输、扫雷、担架、
救护、慰劳、扰乱敌人后方等工作,还组织农民自卫军直接参加战斗。
材料四
北伐时,蒋介石哪有钱,当时在广州也是穷的叮当响。
黄埔军校建校时只能把警卫班建起来,哪有什么军事力量。
实际上,如果蒋介石没有苏联的卢布大量的支持,他怎样
可以打起来北伐战争,打吴佩孚哪有这么容易。
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支持
国共合作实现
北伐战争成功
国共对峙时期
蒋汪政变
国民革命失败
合即立,分即垮。
——古希腊《伊索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