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百分数的意义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百分数的意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1-10-26 14:5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百分数的意义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使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课前分析及准备 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及媒体运用 联系生活实际教学。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究需求 谈话引入:学校篮球队组织投篮练习。李星明等三名队员的投篮情况如下。姓 名投篮次数投中次数李星明2516张小华2013吴力军3018提问:根据这张表,你认为哪位同学的投篮练习的成绩好一些?为什么?二、自主探究,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1.学生独立计算三名队员投中的比率2.引入百分数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通常把这些分数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 3.揭示百分数意义提问:64/100表示哪两个数量比较?表示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65/100、60/100呢?指出:像上面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4.介绍百分数的读、写方法:教师示范64%的读写方法,再让学生模仿着读一读、写一写后面的两个百分数。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百分数的意义1.指导完成“试一试”。2.做“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3.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先让学生读出题中百分数,再说说百分数的具体意义。4.完成练习十九第2题,写出百分数后,让学生说说看到这些百分数后自己的想法。5.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让学生说说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6.说说自己的课前收集到的百分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评价及反思 百分数的读写对学生来说,是不成问题的,我并没有花时间去教。我只是在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百分数时,有意识地让他们读一读、写一写,仅此而已。一反馈,基本没有问题。谈到感悟百分数,我有搜集了一些,但因为时间关系,并不特别丰富。所以,我争取课后再搜集一些,让学生更进一步地去体会百分数的意义,同时也为他们的数学阅读积累了素材,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
教学内容 百分数的意义练习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课前分析及准备 学生初步掌握了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及媒体运用 练习法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一、基本练习 1.什么叫百分数? 2.说出下面百分数的实际意义 地球上陆地面积大约占29%,海洋面积大约占71%。 完成书上练习十九第4题的填空。 3.完成练习十九第5题:启发学生利用比所表示的份数关系进行思考,沟通比与百分数之间的关系。4.完成练习十九第6题。(1)说一说题中5%和60%的具体意义。(2)独立完成书中的填空。(3)交流自己的想法。二、综合练习1.完成练习十九第7题。(1)出示题目,说说题目中百分数的实际意义。题目中的百分数有什么特点?(2)讨论:在这几种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哪一种?最低的呢?脂肪含量最高和最低的呢?100克黄豆中大约含蛋白质和脂肪各是多少克?其他食物呢?2.完成练习十九第8题。(1)出示示意图,理解图意。(2)讨论:图中的65%表示什么?还有多少没有完成?如果把已经完成的和没有完成的相加,结果是多少?3.完成练习十九第9题。(1)独自看图填空。(2)汇报交流,并使学生意识到:百分号前面的数可以小于或等于100,也可以大于100。4.讨论练习十九第10题和11题。(1)第10题,先说出男生占40%是实际意义。(2)第12题,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情况下两个学校的女生人数相同,什么情况下不同。三、全课总结。
教学评价及反思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当精彩不期而至的时候,作为一个有“动态生成”意识的教师,不要让它擦肩而过,而要敏锐地捕捉这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使学生的思绪飞扬,使课堂更加鲜活。 今天我在教学《百分数的练习课》时,本想这节课很枯燥,只是在前一节课基础上进行巩固和练习,所以在上课的前几分钟都在想,怎么使这节课上“好”呢?谁知上到p101页的第10题时,(这题我提前上的)男生人数占40%,如果有100人参加表演,男生有( )人;如果女生有200人参加,男生有( )人。说说这里的百分数各表示什么?学生们众说纷纭:(1)这里的单位“1”发生了变化;(2)40%并不一定是40人;(3)两次的男生人数肯定不相同等等。看着学生们的讨论如此激烈,我抓住契机,顺其自然的讲解第11题,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虽然这只是一个不起眼的教学细节,但我坚信:“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尊重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起点,通过自然的引导,才有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的精彩可遇而不可求,但有时,精彩可能就源于对学生更多一些的观察中。
教学内容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比较归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课前分析及准备 学生掌握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及媒体运用 知识的拓展与迁移。知识归纳法。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究需求1.出示例2,读题,理解题目意思。2.讨论:王红同学完成了指定个数的1.15倍,李芳完成了指定个数的110%,谁完成的多?要比较两位同学完成仰卧起坐个数的多少,就需要比较什么?(1.15与110%的大小)3.揭示课题:百分数与小数互化。二、教学例2 1.独立思考:你想怎么比较?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比较的,结果怎么样?3.汇报交流,优化比较的方法(1)先把小数改写成百分数,再比较。1.15=115/100=115%因为115%>110%,所以1.15>110%,王红完成的多。思考:将小数改写成百分数的方法是什么?(2)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小数,再比较。110%=110/100=1.1 因为1.15>1.1,所以1.15>110%,王红完成的多。思考:将百分数改写成小数的方法是什么?4.小结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三、巩固练习1.完成“试一试”。第1题:练习后比较:把百分号前面的数与原来的小数比较,你有什么发现?想一想:怎样将小数直接改写成小数?有怎样把百分数直接改写成小数呢?第2题:运用上面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得数。2.完成“练一练”: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3.完成练习二十第1题:独自练习后交流。四、作业 完成练习二十第2、3题。
教学内容 百分数与分数互化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2.利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推,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合作交流、探索比较等数学学习活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优良品质。
课前分析及准备 学生掌握了小数与百分数之间互化的方法。
教学方法及媒体运用 知识迁移。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板书课题: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二、探究新知(一)教学百分数化分数1.创设学生体检的情境,出示例题,理解题目意思。2.提出问题:你会用百分数表示出上面的分数吗? 3.你能把分数改用百分数表示吗?先独立思考,自己试一试。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3/5=3÷5=0.6=60% 2/7=2÷70.286=28.6%指出:如果遇到除不尽的情况,一般应保留三位小数,并要注意正确使用“≈”。讨论:将分数化成百分数,还有什么方法?5.完成“练一练”第1题。(二)教学“试一试”:分数化百分数
1.把下面的百分数改写成分数。 23%= 75%== 12.5%===2.想一想:把分数改写成百分数要注意什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呢?3.完成“练一练”第2题。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第4题,填后交流。2.完成练习二十第7题,填后校对,提醒:写出的分数能化简的要化简。四、作业 练习二十第5、6、8题。
教学内容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1)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法。培养学生迁移推理能力,引导学生揭示分数应用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和整数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受到事物间存在着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课前分析及准备
教学方法及媒体运用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一、复习引入1.什么是百分数?2.把下列各数改写成百分数0.6 7/10 3.5 5/8 1 13.出示例4的统计图,提问: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几分之几?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4.百分数也表示倍比关系,能否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题,改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题呢?改问题引入: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二、教学例41.怎么求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百分之几?(1)各自解答。(2)交流:你是怎么解答的?指出:列出除法算式后,再改写成百分数。2.比较: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教学“试一试”:根据图中的数据,还可以提出哪些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1)提出问题。(2)逐题解答。(3)指出,遇到除不尽的,与先前的要求一样,保留三位小数。4.小结方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直接用一个数去除以另一个数。5.完成“练一练“第1题。三、教学例51.出示例5:学校田径队有40人,下表是田径队某周每天早晨参加训练的人数统计。(出示统计图)你认为哪天的出勤率高?(小组交流一下)2.讨论:(1)什么是出勤率? (2)获奖率用什么数来表示?(百分数) (3)那么怎样求出勤率呢?3.算一算:周一的出勤率是多少?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呢?4.比较:哪天的出勤率最高?哪天的出勤率最低?5.讨论:求百分率有什么好处呢? 指出:为了便于分析比较数据人们经常用到百分率(板书:便于分析比较),再比如。(出示以下例子) (1)花生榨油——出油率 (2)学生考试——优秀率(3)产品检验——合格率 (4)制作盐水——含盐率(5)种子试验——发芽率 (6)射击测试——命中率交流:选择喜欢的百分率,说出计算方法。6.比较各百分率的共同点:(1)意义:都是一部分的数量与总数量相比。(2)题意:把总数作为单位“1”的量;“**率”指出了比较量的关键词。(3)列式规律:把总数作为单位“1”的量做分母(除数);**率提示的比较量做分子(被除数)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2题、第3题。各自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2.一种收音机,原价60元,现价48元,降价了百分之几?四、作业:练习二十一1~3题。
教学评价及反思
教学内容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2)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百分数问题的含义,掌握解答的方法。2.通过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应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分析及准备
教学方法及媒体运用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一、复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一4题。 2.只列式不计算(1)甲数是20,乙数是18,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乙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可灵活地让学生进行自由编题说,然后再出示问题,让形式多样些。)(2)快车每小时行68km,慢车每小时行50km,快车的速度是慢车的百分之几?慢车的速度是快车的百分之几?3.根据下列问题找单位“1”,说数量关系。发芽的种子数占种子总数的百分之几?成活的棵数占植树总棵数的百分之几?出油的重量占菜籽总重量的百分之几?合格的产品数占产品总数的百分之几?实际出勤的人数占应出勤人数的百分之几?磨出面粉的重量占小麦重量的百分之几?银行付给的利息占存款总数的百分之几?应纳税的钱数占征税对象的钱数的百分之几?学生说过程:如发芽的种子数÷种子总数二、综合练习1.完成练习二十一第5题:让学生说清楚题目中每个百分数表示的分别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6题:引导学生联系“近视率”的含义来判断。3.讨论练习二十一第9题。第(2)题注意使学生明白:发芽率高,种子发芽的粒数不一定多,种子发芽的粒数的多少还与试验种子总数的多少有关。讨论:有没有超过100%的百分率?为什么?三、作业练习二十一第7、8、10题。
教学评价及反思
教学内容 整理与练习(1)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回顾与整理”、“练习与运用”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巩固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互化的方法,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分析及准备
教学方法及媒体运用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一、回顾与整理1.这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2.讨论:(1)举例说说什么是百分数,以及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2)把分数和小数化成百分数,有哪些方法?(3)说说你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百分数的理解。(4)怎样求实际问题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先分小组讨论,在全班交流。二、练习与应用1.讨论第1题。(1)出示第1题统计表,看懂题意。(2)从性别这一栏目中看,你知道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3)从年龄这一栏目看,你又知道了什么?从民族这一栏目中看呢?2.讨论第2题。(1)出示统计图,理解合格率的含义。(2)1998年合格的药品占抽检药品的百分之几?其他几年呢?(3)看到了这张统计图,你有什么想法呢?3.讨论第3题:先在小组中说一说,再交流。提醒:先算出每种颜色的面积各占圆面积的几分之几,再把得到的分数改成百分数。 4.完成第4题:先让学生在每个图下写出百分数,在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5.完成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填表,再交流,系统总结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三、作业:第6~8题。
教学评价及反思
教学内容 整理与练习(2)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深对百分数意义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的理解。2.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认识百分数活动中的表现以及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
课前分析及准备
教学方法及媒体运用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一、了解情况1.收集生活中百分数的情况。2.调查自己家或亲戚朋友家食品支出的情况。二、探索与实践1.你从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中收集到哪些百分数?它们的具体含义是什么?(1)在小组中交流。(2)小组中推荐出有代表性的百分数在全班交流。2.算出自己喜欢的科目的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百分比。(1)你喜欢上哪些课?(2)出示周课程表,在表中分别数出它们的周课时数。然后分别算出它们的课时数占一周总课时数的百分比,填在书中的表格里。3.用计算器操作。(1)在计算器键盘上找出%键,想想它有什么功能?(2)如果要把3÷8的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你认为可以怎样操作?自己试试看。(3)交流方法。(4)用计算器计算:36÷80=( )% 118÷97≈( )%4.算家庭中的恩格尔系数。(1)汇报:你调查的家庭中,一个月食品支出的金额及总支出的金额大约各是多少元?(2)介绍恩格尔系数:家庭食品支出/家庭总支出(3)用计算器计算出恩格尔系数。(4)引入“你知道吗”内容。三、评价与反思自己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做出公正的评价。四、课后作业:第13题。
教学评价及反思
教学内容 算出它们的普及率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读表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普及率的含义,领悟普及率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有序开展调查活动,用合适的方法整理数据,进而获得统计结果,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课前分析及准备
教学方法及媒体运用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一、阅读统计表1.出示1999~2003年全国电话普及率统计表。(1)电话普及率是什么意思?(2)各年份某种电话普及率是多少?(3)你发现了什么呢?2.出示1998~2002年全国城市每百户家庭拥有电脑情况统计表。(1)理解“每百户拥有电脑”是意思,相当与什么?(2)各年份中每百户拥有电脑多少台?普及率分别是多少?(3)看了这些数据,你想到了什么?二、开展调查活动1.我们班同学家庭中电话和电脑的普及率是多少呢?我们一起来调查。2.讨论:我们可以设计怎样的调查表呢?3.分小组调查,注意合理分工,认真做好相应的纪录。4.对各小组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出全班已经装电话的家庭和已经购电脑的家庭数。5.算一算:拥有电话和电脑的家庭数各占全班同学家庭总数的百分之几?6.讨论:(1)电话和电脑的普及率哪一个高些?我们调查统计的结果能反映我们县城电话和电脑的普及状况吗?为什么?(2)通过这次调查活动,你有哪些体会?(3)我们还可以进行哪些有意义的调查统计活动?三、作业选择一个项目,小组合作去调查和统计。
教学评价及反思
教学内容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课前分析及准备
教学方法及媒体运用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教学评价及反思
教学内容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课前分析及准备
教学方法及媒体运用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教学评价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