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第四节《运动和力》第一课时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第四节《运动和力》第一课时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1-18 21:1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运动和力
第1课时(同步练习)
总分
100
分,共
3
大题
13

单选题(总分
64
分,共
8
题)
1.
(8分)
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
B.
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
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D.
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
2.
(8分)
如图所示,吊在天花板下面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如果某一天,吊线突然间断开的同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则电灯将

?

A.
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B.
竖直向下加速运动
C.
竖直向下匀速运动
D.
竖直向上匀速运动
3.
(8分)
如图所示是足球运动员踢足球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球被脚踢出去,说明只有球才受到力的作用
B.
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C.
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D.
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4.
(8分)如图所示,小球沿弧形斜槽从A点运动到水平轨道的B点时,如果小球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那么小球的运动状态将是

?

A.
匀速直线运动
B.
立即停止运动
C.
速度越来越快
D.
速度越来越慢
5.
(8分)
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三次实验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B.
在木板表面小车速度减小得最慢
C.
实验表明,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D.
实验中运用了逐渐逼近法
6.
(8分)
根据实验事实和一定的理论推理,揭示自然规律是研究科学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从斜面上同一高度下滑的小车:①在铺有毛巾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很短;②如果在没有摩擦的水平面上,将做匀速直线运动;③如果在较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很长;④在铺有棉布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较短;⑤在水平平整的木板表面上,运动路程较长。则下面的判断和排列次序正确的是(
?
?)
A.
事实①④⑤,推论②③
B.
事实①④⑤,推论③②
C.
事实①②③,推论④⑤
D.
事实①③②,推论⑤④
7.
(8分)
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任何位置开始下滑
B.
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近
D.
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8.
(8分)
考试时,许多同学有一个不良习惯,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地转圈,笔会经常掉到地面或桌面上发出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笔在下落过程中不受力的作用
B.
笔停在静止的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
C.
笔在手指中拨动时才会连续转圈,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
手指不拨动笔,笔也会在手指上继续转动一段时间,说明笔与手指间不存在摩擦力
填空题(总分
17
分,共
3
题)
9.
(2分)
最先通过实验,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科学家是______。在前人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建立惯性定律的科学家是____。
?
【答案】伽利略;
牛顿
10.
(8分)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在____________的基础上,通过____概括出来的。
11.
(7分)
小科在观看世界冰壶锦标赛时猜想:冰壶在冰面上的滑行距离,除了与离手时的速度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外,还可能与质量有关。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小科、小敏和小思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在木块上加放数量不等的钩码后,让木块从O点静止滑下,记录木块和钩码的总质量m和它在水平面的滑行距离S,记录数据如下表
(1)木块每次都从O点沿光滑的斜面静止下滑,到达A点的
________________相同。
(2)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敏认为:木块及钩码的质量越大,对水平面的压力越大,则滑行中受到的阻力也越大,滑行距离就会越短。因此,他认为数据有问题,于是对上表数据做了如下改动:
请你评判小敏的做法并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答题(总分
19
分,共
2
题)
12.
(4分)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的改变。
【答案】速度大小、运动方向
13.
(15分)
小明利用如图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
a.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b.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c.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操作中错误的是
?
?
(填“a”“b”或“c”)。
(2)对比两次正确实验操作能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
?
?。
(3)纠正错误后,多次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
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
?
?
?
?运动。
(4)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到达底端水平面时
?
?
?。
(5)上述所有探究实验中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
?
?
?
?
(只要求写出一种即可)。
运动和力
第1课时(同步练习)
总分
100
分,共
3
大题
13

单选题(总分
64
分,共
8
题)
1.
(8分)
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
B.
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
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D.
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
【答案】C
2.
(8分)
如图所示,吊在天花板下面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如果某一天,吊线突然间断开的同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则电灯将

?

A.
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B.
竖直向下加速运动
C.
竖直向下匀速运动
D.
竖直向上匀速运动
【答案】A
3.
(8分)
如图所示是足球运动员踢足球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球被脚踢出去,说明只有球才受到力的作用
B.
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C.
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D.
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C
4.
(8分)如图所示,小球沿弧形斜槽从A点运动到水平轨道的B点时,如果小球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那么小球的运动状态将是

?

A.
匀速直线运动
B.
立即停止运动
C.
速度越来越快
D.
速度越来越慢
【答案】A
5.
(8分)
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三次实验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B.
在木板表面小车速度减小得最慢
C.
实验表明,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D.
实验中运用了逐渐逼近法
【答案】C
【解析】A、三次实验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使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B、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小车在木板表面滑行得最远,因此小车速度减小得最慢
C、物体不受外力时总保持静止和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所以不能说明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D、实验中,从毛巾到棉布,再到木板,表面依次变光滑,阻力越来越小,这属于一种逐渐逼近的方法。故选:C
6.
(8分)
根据实验事实和一定的理论推理,揭示自然规律是研究科学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从斜面上同一高度下滑的小车:①在铺有毛巾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很短;②如果在没有摩擦的水平面上,将做匀速直线运动;③如果在较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很长;④在铺有棉布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较短;⑤在水平平整的木板表面上,运动路程较长。则下面的判断和排列次序正确的是(
?
?)
A.
事实①④⑤,推论②③
B.
事实①④⑤,推论③②
C.
事实①②③,推论④⑤
D.
事实①③②,推论⑤④
【答案】B
【解析】由题目给出的五个步骤可以看出,该实验的思路是令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控制小车到达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然后逐步减小平面的粗糙程度,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进而推测出平面较光滑和绝对光滑时,小车的滑行情况,最后总结得出结论;根据这个思路,可以判断出:该实验的排序为:①④⑤③②;其中,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的是①④⑤,由推论得出的结论是③②.
故选:B
7.
(8分)
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任何位置开始下滑
B.
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近
D.
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答案】B
8.
(8分)
考试时,许多同学有一个不良习惯,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地转圈,笔会经常掉到地面或桌面上发出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笔在下落过程中不受力的作用
B.
笔停在静止的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
C.
笔在手指中拨动时才会连续转圈,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
手指不拨动笔,笔也会在手指上继续转动一段时间,说明笔与手指间不存在摩擦力
【答案】B
【解析】
[静止时处在平衡状态,所受的力是平衡力。]
填空题(总分
17
分,共
3
题)
9.
(2分)
最先通过实验,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科学家是______。在前人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建立惯性定律的科学家是____。
?
【答案】伽利略;
牛顿
10.
(8分)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在____________的基础上,通过____概括出来的。
【答案】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静止状态;
大量实验事实;
推理
11.
(7分)
小科在观看世界冰壶锦标赛时猜想:冰壶在冰面上的滑行距离,除了与离手时的速度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外,还可能与质量有关。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小科、小敏和小思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在木块上加放数量不等的钩码后,让木块从O点静止滑下,记录木块和钩码的总质量m和它在水平面的滑行距离S,记录数据如下表
(1)木块每次都从O点沿光滑的斜面静止下滑,到达A点的
________________相同。
(2)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敏认为:木块及钩码的质量越大,对水平面的压力越大,则滑行中受到的阻力也越大,滑行距离就会越短。因此,他认为数据有问题,于是对上表数据做了如下改动:
请你评判小敏的做法并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答题(总分
19
分,共
2
题)
12.
(4分)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的改变。
【答案】速度大小、运动方向
13.
(15分)
小明利用如图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
a.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b.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c.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操作中错误的是
?
?
(填“a”“b”或“c”)。
(2)对比两次正确实验操作能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
?
?。
(3)纠正错误后,多次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
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
?
?
?
?运动。
(4)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到达底端水平面时
?
?
?。
(5)上述所有探究实验中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
?
?
?
?
(只要求写出一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