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单元检测卷第4单元第10章 人体的能量供应(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单元检测卷第4单元第10章 人体的能量供应(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1-18 18:1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第10章
人体的能量供应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
1.
堆放时间较长的蔬菜会发热,与此有关的生理过程是
?
A.
呼吸作用
B.
光合作用
C.
蒸腾作用
D.
输导作用
2.
下列属于呼吸系统主要器官的是
?
A.
B.
C.
D.
3.
兴趣小组测定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能量,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探究食物中是否含有能量
B.
该实验的变量是温度的变化
C.
处所用水量应为
毫升
D.
结果表明:花生仁含能量最多
4.
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
分解有机物
B.
呼出二氧化碳
C.
消耗氧气
D.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5.
人体吸气时,与空气进入肺内无关的是
?
A.
肋间肌收缩
B.
膈顶部下降
C.
胸廓容积增大
D.
肺内气压升高
6.
关于肺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肺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B.
肺泡数量多
C.
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D.
痰是在肺泡内形成的
7.
人体内二氧化碳扩散的方向是
?
A.
静脉血
组织细胞
肺泡
B.
组织细胞
静脉血
肺泡
C.
肺泡
静脉血
组织细胞
D.
肺泡
组织细胞
静脉血
8.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
?
A.
物质交换
B.
物质运输
C.
物质吸收
D.
废物排出
9.
人体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相比,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被利用以及二氧化碳产生的场所分别是
?
A.
细胞、细胞
B.
动脉、静脉
C.
肺泡、细胞
D.
细胞、心脏
10.
人体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相比,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被利用以及二氧化碳产生的场所分别是
?
A.
细胞、细胞
B.
动脉、静脉
C.
肺泡、细胞
D.
细胞、心脏
11.
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时,首先要清除他口鼻的污物,目的是
?
A.
使进入人体肺部的气体变得温暖
B.
使进入人体肺部的气体变得湿润
C.
保证施救者的安全
D.
保持呼吸道通畅
12.
小美的奶奶特别爱吃凉拌杨树叶。五一放假期间,小美到自家种树的地里采摘了一塑料袋的杨树叶。回到家准备清洗的时候,发现袋内很热。这主要是因为
?
A.
杨树叶蒸腾作用释放了热量
B.
杨树叶光合作用产生了热量
C.
杨树叶呼吸作用释放了热量
D.
杨树叶中释放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硫
13.
当我们走进考场感到紧张时,可以来一次深呼吸。在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没有变化的是
?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水蒸气
D.
氮气
14.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
A.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B.
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C.
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D.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15.
下列器官中,组成人体呼吸道的是
?
①口腔
②鼻
③咽
④喉
⑤气管
⑥支气管
⑦肺
A.
①③④⑤⑦
B.
②③④⑤⑥
C.
②③④⑤⑦
D.
①②④⑤⑥
16.
有关“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选用的食物必须是容易燃烧的
B.
必须在食物完全燃烧尽时读数
C.
能量的测定值等于食物中所含能量的实际值
D.
为减少误差,需要做重复实验
17.
如图是肺部的示意图,当助间肌和膈肌收缩时,图甲


三部位的压力大小依次是
?
A.
B.
C.
D.
18.
下图中①、②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②与①相比,血液中气体含量的变化情况是
?
A.
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
B.
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C.
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增加
D.
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减少
19.
人体的呼吸道需保证气体顺畅通过,其中气管能保持畅通的原因是
?
A.
肌肉较松弛
B.
有“”型软骨支架
C.
气管壁较硬
D.
周围有肌肉牵拉
20.
下列哪种结构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
?
A.
鼻黏膜分泌的黏液
B.
鼻毛
C.
鼻黏膜中的毛细血管
D.
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纤毛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21.
如图是检验呼出气体的实验装置,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呼吸处”缓慢地吸气和呼气,吸气时,用夹子夹紧
管的橡皮管;呼气时,夹紧
管的橡皮管。进行多次后,
?(选填“”或“”)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
?。
(2)在实验中设置
试管的主要目的是
?。
(3)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是
?。
A.血液
B.肺泡
C.组织细胞
D.气管
(4)在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
?,肺内气压
?外界气压,气体被压出体外。
22.
下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其中,



代表心脏的四个腔,①②代表与心脏相连的血管。据图回答:
(1)心脏主要由
?组织组成,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2)

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
?(填“动脉瓣”或“房室瓣”或“静脉瓣”)。
(3)血液从



的循环途径称为
?(填“体循环”或“肺循环”)。经过此循环,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
?血。
(4)若
为小肠,血液流经小肠时,
?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会增加。
23.
如图是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请回答问题。
(1)图
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序号
?模拟人体的膈,序号
?模拟人体的胸廓。
(2)图
模拟的是人体在
?时膈肌所处的运动状态,此时由于膈肌的收缩,胸廓的
?径增大。
(3)若用此实验装置探究人体吸气和呼气的原理,则此实验装置还存在不足,因为它无法模拟胸廓前后径和
?径的变化。
24.
图一表示绿色植物进行的部分生理活动,图二表示叶片中的细胞结构。请据图回答:(示例:[④]细胞核)
(1)植物可以通过图一所示的[
?]
?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2)
生理过程表示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该过程主要在图二的[⑤]
?中进行,请写出该过程的表达式:
?。
(3)将植株放置在密闭的黑色塑料袋内,一段时间后将其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产生该气体的生理过程是图一中的[
?]
?作用;该生理作用的实质是
?。
答案
第一部分
1.
A
2.
A
3.
C
【解析】兴趣小组的目的测定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能量多少,而不是含有能量,故A错误;自变量是我们做实验控制的变量,而因变量是因为自变量改变而发生改变的变量,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食物种类,故B错误;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除探究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实验中,
处所用水量应为
毫升,故C正确;同样的水(
毫升)
温度上升()越高,表明含能量越多;而温度上升最高的是核桃仁
。因此从该小组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大米四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故D错误。
4.
D
5.
D
6.
D
7.
B
8.
B
【解析】心脏属于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人体的血液循环的途径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使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血液流经组织的毛细血管时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氧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使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的运输。故选B。
9.
A
10.
A
【解析】人体呼吸时,从外界吸入空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吸入的氧气要提供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有机物通过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这个过程是在细胞中的线粒体内完成的,所以这个过程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经过一系列的途径被运输到肺,由人体呼出,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因此氧气被利用以及二氧化碳产生的场所都是组织细胞,A正确。
11.
D
【解析】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做人工呼吸时,必须先清除溺水者口鼻的污物,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才能进行施救。
12.
C
【解析】活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刚采摘的杨树叶呼吸作用旺盛,呼吸作用释放热量,因此会发现袋内很热。故选C。
13.
D
【解析】人体吸入(环境中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成分如表:
从表格中看出可知,呼出的气体与吸进的气体相比,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水蒸气增多,氮气含量没有变化。所以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没有变化的成分是氮气()。
14.
A
【解析】生物的呼吸作用是把生物体内储存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进行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实质是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线粒体内的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利用。故选A。
15.
B
16.
C
17.
B
18.
A
【解析】根据图中的血液流动方向可知:血管①是动脉血管,血管②是静脉血管。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可见A正确。故选:A。
19.
B
【解析】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把气管支撑起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体能顺畅通过。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故选B。
20.
A
第二部分
21.
(1)
;二氧化碳
【解析】在“呼吸处”作缓慢的吸气和呼气,吸气时,用夹子夹紧
管的橡皮管;呼气时,夹紧
管的橡皮管。进行多次后,由于进入
试管澄清的石灰水中的是空气,进入
试管中的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人体中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
对照
【解析】设置实验要设置对照,在实验中设置
试管的目的是形成对照(或对比)。
??????(3)
C
【解析】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人体内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是组织细胞。故选C。
??????(4)
舒张;大于
【解析】呼气: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吸气: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被吸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因此,在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气体被压出体外。
22.
(1)
肌肉
??????(2)
房室瓣
??????(3)
肺循环;动脉
??????(4)
营养物质
23.
(1)
④;②
??????(2)
吸气;上下
??????(3)
左右
24.
(1)
;蒸腾作用
【解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图一中
代表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2)
叶绿体;
【解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因此
光合作用主要在图二的⑤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的表达式是:。
??????(3)
;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解析】将植株放置在密闭的黑色塑料袋内,黑色塑料袋不透光,这样塑料袋内的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在图一中的
呼吸作用中产生的;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第3页(共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