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西山学校高中部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地理试卷
考试范围:地球地图+必修一;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4108450503555某游记记载:“我驾车离开P地时,太阳已经在巴尔喀什湖的水面上了。在约200km的行程中,车的影子始终在我的右侧一路伴行,快到终点时远处的雪山开始出现在我的视野中,雪峰在远处闪耀着亮的白光。”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游记中的P地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①地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此段旅行发生的时间最可能在( )
A.3月 B.7月 C.9月 D.12月
394652556515右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中等高距均为20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是:( )
A.80m B.100m C.120m D.140m
4.图中河流流向大致是:( )
A.东北流向西南 B.西北流向东南
C.西南流向东北 D.东南流向西北
5.图示河段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4117975130810 A.含沙量大 B.春季有凌汛现象
C.流量年际变化大 D.全年流量比较稳定
随着我国交通建筑技术的进步,隧道的修建日渐普遍,下图示意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记录的学校周边一隧道内部和外部1月和7月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表示1月隧道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此隧道
A.15时太阳辐射量最大 B.内部温差比外部大
C.午后内外的温差最大 D.具有冬暖夏凉特点
8.该学校最可能位于
A.黑龙江 B.山东省 C.内蒙古自治区 D.陕西省
“回南天,满窗泪”。 回南天(简称回南)是我国华南地区对一种天气现象的称呼,通常指每年春天三四月时,气温开始回暖而湿度开始回升的现象。“回南天”出现时,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墙壁甚至地面都会“冒水”,到处是湿漉漉的景象,空气似乎都能拧出水来。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回南天”的产生原理是( )
A.冷空气南下降温,导致空气中的水汽在物体上凝结形成水珠
B.暖湿空气北上遇冷空气而降温,导致空气中的水汽大量凝结形成水珠
C.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过多,达到饱和状态,易在一些物体上凝结形成水珠
D.冷空气退去后,暖湿气流使空气湿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形成水珠
10.“回南天”常出现在春季而不是夏季,决定性因素是( )
A.气温高低 B.水汽多少 C.光照强弱 D.气压变化
图2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7933654953011. 此时天气最可能为
A. 晴、无风 B. 雨、大风
C. 晴、大风 D. 雨、无风
图二
12. 下列四图最可能正确表示此时图示区域气温垂直变化状况的是
13. 图2所示大气现象
A.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 B.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上升引起
C.有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的消散 D.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下沉引起
42030651294130278447526670历史上,图中河流多次决堤泛滥,威胁到城市人口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图中水闸修建在523米宽的河面上,通过控制一个或多个河道之间的闸门可以减少朝向上游的水量。读该河流河口区域示意图及图示区域气候资料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14.该区域夏季降水量与冬季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A.地处背风坡 B.寒流流经
C.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西风偏弱
15.图示河流河口水闸泄洪孔关闭时间
A.春季最长 B.夏季最长 C.秋季最长 D.冬季最长
16.河口水闸关闭时,会促使水闸以上至城市河段
A.河流水质下降 B.泥沙沉积量增加
C.泥沙沉积量减少 D.河流含沙量增加
土壤潜在蒸发量是指土壤在供水充分条件下,由蒸发作用所消耗的水量。下图是某地土壤水量平衡各月收支统计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该地5-11月土壤实际蒸发量( )
A.等于降水量 B.大于降水量
C.大于径流量、降水量之和 D.等于径流量、降水量之和
18.符合该地水平衡状况的是( )
A.森林带 B.草原带 C.荒漠带 D.苔原带
4594225412115甘肃省西部红柳峡位于酒西盆地西段,地表为砂岩夹泥岩层,岩层中间有粗玄岩(即颗粒较粗的玄武岩)、角岩、玄武岩等。地貌上凸显出一个椭圆形筒状高地M周边发育有环状和放射状节理,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9.M椭圆形筒状高地属于
A.风力堆积地貌 B.流水侵蚀地貌
C.流水堆积地貌 D.火山地貌
20.该筒状高地放射状节理发育最明显的方向是
A.西南 B.东南 C.东北 D.西北
21.下列属于地质学家研究该区域地质地貌科学价值的是
A.探明该地区丰富的地下淡水资源
B.探明该地区丰富的煤炭、油气资源
C.推断该地区地质时期的地质构造演化
D.通过粗玄岩中的生物化石证明海陆变迁
384810071120山东半岛某入海河流的流域内在1952-2009年期间修建了大量水库,实施大面积坡耕地改梯田和拦河闸坝修建,大规模林地、园地建设等,但该河流输入海洋的泥沙受其影响不大。下图示意1952-2009年间该河入海年径流量(108m3),输沙量(104t)累积折线(图中数据为河口水文站监测资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2.下列人类活动可能对该河年输沙量造成影响较大的是
A.坡地改梯田 B.种植苹果树
C.种植夏玉米 D.上游修水库
23.图中某项人类活动对该河流输沙量影响极小,其原因可能是
A.腾库容为了防灾 B.涵养水源为主
C.水库拦截粗沙为主 D.建设的规模较小
24.该河在1952-2009年间,年入海泥沙量
A.先增大后减小 B.持续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持续减小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3道小题,共52分)
2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澳大利亚是一个神奇的国度,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面积769万平方公里,拥有很多独特的动植物和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地形分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三部分。东部的大分水岭是重要的气候分界线。下图示意澳大利亚的地形和气候。
请说出澳大利亚西南端气候的类型和主要成因。 (4分)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而澳大利亚东北部有一片狭长的热带雨林气候区。请解释其成因。 (3分)
说出澳大利亚西北部一月的盛行风向,并简要说明该盛行风的形成过程。(5分)
(4)说出大分水岭东西两侧的降水差异及原因。(4分)
3070225285115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伊犁河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国际河流,全长1236km,流域面积15.1万km2,是巴尔喀什湖的主要补给水源。雅马渡以上为上游,雅马渡至哈萨克斯坦的伊犁村(卡普恰盖)为中游,伊犁村至巴尔喀什湖为下游。在伊犁村以上,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自伊犁村以下,进入卡普恰盖峡谷,水流清澈。伊犁河上游水资源最为丰富,干支流均有汛期,且干流汛期较长,流量相对平稳,历史上未出现过大范围的严重洪涝灾害。下图示意伊犁河流域。
说明伊犁河成为巴尔喀什湖主要补给水源的原因。(6分)
(2)从整体性角度说明伊犁村以下河段水流清澈的主要原因。(4分)
(3)分析伊犁河干流汛期长,流量平稳的原因。(4分)
3735070213360(4)说明巴尔喀什湖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4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长江口是一个丰水、多沙、中等潮汐强度的河口湾,在河流与海洋相互作用下,形成了崇明等一系列岛屿。右图是长江河口示意图,图中的涨落潮优势转换界是河流径流和海洋潮流动力的平衡地带,在近底层涨落潮流相抵后净流速等于零的地方。
指出九段沙在长江口中的位置特点,说明其成因。(6分)
(2)推断长江河口崇明等岛屿形成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6分)
(3)长江河口涨、落潮流主通道不一致,分析其涨潮通道偏向长江北岸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B
B
A
D
C
D
D
D
A
A
C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A
D
B
C
A
C
D
A
C
A
C
D
二、综合题(共52分)
25.(16分)
(1)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4分)
(2)东南信风从海洋吹来;位于高大山脉的迎风坡;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3分)
(3)西北风。一月,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逐渐向左偏转为西北风。 (5分)
(4)差异:东侧降水多,西侧少。原因:东侧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西侧是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4分)
26.(18分)
(1)伊犁河上游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大气降水较多;天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上游来水量大;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汇水量水大。(6分)
(2)上游修建有多个水库,泥沙大量沉积库区;上游沼泽广布,对水流起到过滤作用, 导致下游河段泥沙来源减少。(4分)
(3)流域内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季自下游到中游, 积雪依次融化,形成春汛;夏季,上游地区冰雪融化加上山地降水,形成夏讯;中上游河段多沼泽、湖泊调蓄作用显著。(4分)
(4)增加空气湿度,减小温差;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减缓区域土地荒漠化进程。(4分)
27.(18分)
(1)位置特点:位于涨落潮优势转换界(2分)。
原因:长江携带泥沙(2分),在涨落潮优势转换界,水流(底层)流速为零,泥沙堆积(2分)。
(2)形成的先后顺序:崇明岛、长兴岛或横沙岛、九段沙(2分)。
理由:九段沙现处于涨落潮优势转换界上,是最新形成的岛屿(2分);长江三角洲从海洋向陆地演变过程中,涨落潮优势转换界不断向海洋推进,崇明岛形成最早、年代最老,其后依次形成长兴、横沙和九段沙(2分)。
(3)东海涨潮潮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右偏转,主流偏北(2分);同理,长江入海水流受地转偏力作用,主流偏南(2分)。因此,在地转偏向力、潮流与径流共同作用下,长江北支河流势力较弱,涨潮潮流势力较强,形成了东海涨潮流以北支为主(崇明岛以北)(2分)。(注:地转偏向力因素可给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