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高中部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高中部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19 07:1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福清西山学校高中部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本试卷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5、考试范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德”管的就是心,(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材料认为《黄帝内经》
A.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B.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
C.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 ???D.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
45910501771652、在人类文明史上,汉字显得十分独特:这一套书写系统的基本结构原则自商朝以来就未曾改变。当甲骨文在19世纪末被重新发现时,中国的学者几乎立刻就能够辨识,他们通过甲骨文与金文、篆文互证的方式成功释读了大约600多个甲骨文字。下图是甲骨文、金文与篆文的“日”字,这说明甲骨文
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字雏形?????????B.对后世的造字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C.阻断了后世文字的创新发展?????????D.是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3、商代出土的甲骨文无疑已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字之一。它的美术性格也带有诗意,使书写者和观察者同一的运用某种想象力。因而上海人的沪语发音软如法语,广东人的粤语发音硬如德语,也能使同一文字互相会意。这表明,此种书写的方式
A.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团结 B.促进了官方文字的统一
C.得益于青铜技术的进步 ?D.符合了士的阶层的审美
4、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
A.恢复前代礼乐制度 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
C.强调社会等级和谐 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
5、下表为儒法两大传统吏治观。据此可知?
儒家吏治观
法家吏治观
贤者居位:德治
强者为王:刑治
从道不从君
君主至上
“出于公心”的荐贤制
形式主义的考试制
“内举不避亲”
厉行回避制
主信臣忠
以私制私,设事防事
两者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 B.儒家吏治在于维护民权
C.两者奉行相近似的选官标准?? ? D.法家吏治优于儒家吏治
6、从殷商时期的“唯天监下典厥(道)义”,到西周时期的“遵王义”,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人一义”,即思想家们共用“义”的概念名称,均从“义”之“亲亲尊尊”内核入手进行理论改造,使“义”的性质及内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人本文化的会通精神流行 B.诸子思想具有同源异流特征
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D.士人的民本意识正在形成
7、唐代在遇到重大复杂的军国大事,御前会议和宰相会议难以做出正确判断时,往往由皇帝指令或宰相请求,召开百官决策会议。据此可知唐代
A.决策机制最终完备 B.政权架构呈现民主性
C.政治运行严谨高效 D.专制皇权具有开明性
8、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 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
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 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
9、美国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中指出,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化的很多因素……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兑换首次成为由政府担保的纸币。材料表明
A.宋代近代经济已相当繁荣????????B.宋代赋税征收开始以货币为主
C.宋代契约关系已具普遍性????????D.商品经济催生了信用金融发展
10、都统多尔济奏称:“今准夷荡平,回部向化,请令内地商人各随所愿,裹带茶叶、布匹等项,前往青海贸易,使柴达木等远处贫困蒙古得以牲只售换,于边疆生计,大有裨益。”经军机大臣议复,乾隆同意实行。这则材料体现出清朝前期
A.西北地区商业获得较大发展???????B.边疆地区力图扩大地方权力
C.新疆开始归属中央政府管理???????D.通过加强经济交流稳定边疆
11、下图为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人口状况示意图。 该图反映了
245745163830
北方经济严重衰退?? ?B.南北方人口比例变化不大
C.经济重心变化趋势????D.南方的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12、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史上几次导致王朝覆灭的重大农民起义几乎都首发于黄河流域,这里是小麦种植最悠久的地区,由于耕作条件不良,一旦土地兼并,往往导致农民起义;而水稻的种植区则相对泰平,因为南方有相对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这种观点
A.违背基本的唯物史观?????B.体现独特的历史解释
C.忽视一定的时空逻辑?????D.缺乏科学的家国情怀
13、费正清所著的《中国新史》中引用研究者的观点称:“中国算盘的计算效率尽管惊人,却只限于十二位数左右一次数组计算,不能做高级代数计算。……中国在十四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这段时期比较欠缺数学上的创新,可能正是为算盘便利好用付出的代价。”这一观点认为
A.算盘限制了古代中国数学发展 B.算盘的普遍使用开始于明朝
C.算盘便利了古代中国商品交易 D.算盘是外国传入的计算工具
14、魏源认为美国的选举制度“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众恶恶之,三占从二,舍独询同,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这表明魏源
A.已对世界大势较为熟悉 B.对近代西方民主有所认识
C.要求学习西方民主政治 D.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15、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元夕无月》中沉痛地写道:“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其中“神山沦没”事件
A.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 B.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C.刺激清政府学习军事技术 D.开启了列强商品输出进程
16、面对列强对中国电报主权的掠夺和步步进逼,清廷先是百般阻止。阻挡无效后,1867年总理衙门表示:“将来如有可以兴办之处,中国必当独立经营,即多费重资,亦所不惜。”这反映出当时
A.清政府引进西方先进文明的决心?????B.西方各国创立电报的成本高
C.外来文化刺激了晚清电报的引进?????D.总理衙门开启了中国电报业先河
17、1912年11月,政府邀集工商各界代表来京举行全国临时工商会议,会议涉及制定经济法规;改变垄断政策,许民自由经营;裁免厘税,改良税则;提倡国货,仿制洋货,振兴本国制造业等内容。此次会议的召开
A.反映了北洋政府振兴实业的意识 B.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表明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D.促使近代“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18、1919年4月,蔡元培说:“北大不但未提倡‘铲伦常’,而且大倡父子有亲,兄弟相连,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据此可知,蔡元培
改造北大以服务政府的要求???????B.肯定了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价值
C.认识到西方文化存在的缺陷???????D.主张以儒学为主兼容其他思想
19、1922年中华国货维持会在其编选的《劝用国货》中记述:“江西夏布好,蒙古羔羊毛。浙绸苏缎亮又牢,瓷器景德窑。”“薛针锦绣巧,豫鲁府绸超,雨前龙井滋味好。”这些记述的主要意图是
A.引导国人创办近代工业 B.强调国货质量优于洋货
C.倡导人们使用国货抵制洋货 D.发展振兴传统手工业
20、1926年,毛泽东在向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汇报工作时指出:“国民党的宣传工作特别重视城市而忽略了农村。”他断言:“只有把农民的潜力发挥出来,革命党才能获得战胜帝国主义的力量。这反映出毛泽东
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成果 B. 革命工作的重心转移至农村
C. 坚持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武装 D. 肯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40366956921521、右图为《劳动音》创刊号的封面《革命火种》。该刊物封面上是一个火炬照耀下的锤子,铁镐、齿轮、禾苗、稻穗所组成的图案,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如同紧握的拳头。该封面内容
A.表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B.寓意着工农大众团结起来
C.明确反映出党的中心任务
D.为国共合作营造舆论氛围
22、曾经,在国人如何面对西方第三人称代词的性别区分这一问题上,有人主张用“伊”对应“she”,也有人主张汉字拉丁化。1917年,刘半农创造“她”字来对应,引起了激烈的争论。1932年定音之后的“她”字一直沿用至今。这反映了
A.国人普遍因循守旧 B.知识分子异常激进
C.汉字文化兼收并蓄 D.西方文化霸权胁迫
23、1941年冯友兰根据宋代词牌名“满江红”为西南联大创作了校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进行曲》,部分歌词为“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需人杰。……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上述歌词
A.继承了两宋时期的民族精神 B.赞扬国共两党精诚合作
C.反映了收复国家领土的愿望 D.倡导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24、1946年10月,在攻下张家口之后,国民党上下踌躇满志,多数高级将领对战争前途表示乐观。时任国民党陆军参谋总长陈诚十分自信地表示:“也许三个月至多五个月便能解决。以国军的力量对于交通,任何一线均可在二周内打通。”这一判断
A.是基于抗战形势的全面分析 B.促使了全面内战的爆发
C.准确预估了战争发展的走向 D.轻视了中国共产党的作战能力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5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2分)
材料一 古代《周易》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做人不可不讲正气、气节;认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尚书》主张“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孔子把为真理、为国家、为民族牺牲视为最大的“仁”,即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同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北宋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南宋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诸原则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摘编自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
材料二 面对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奋起抗英;中法战争中冯子材以七十高龄和法军拼杀;甲午战争时,邓世昌血染黄海。为改变中国现状,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把轮船、火车、手表、望远镜等西洋技术看成“正正堂堂之技”。郑观应主张“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康有为发表的《物质救国论》,界定了“物质学”即科学的概念。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陈独秀、李大钊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开展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以救治国人心理上、思想上的疾病……
——摘编自缪克成主编《民族精神》等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初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现代民族精神。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第五次反“国剿”失利后,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形成新的精神风貌与精神品格。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成为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人民民主力量发展壮大。解放战争后期,在三大决战胜利之时,毛泽东向全党发出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依靠群众、团结统一、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伟大号召,明确了党的建设的方向。
——摘编自俞祖华《中华民族精神新论》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精神的作用。(8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成中国近代民族精神形成的主要因素。(6分)
26、阅读材判,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下表为麦克·哈特所著《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节选:
人物
排名
上榜理由
孔子
4
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独创整套信仰体系,其学说体现出中国人讲究实际的气质,影响中国人生活和文化两千多年。
蔡伦
6
中国造纸术重大改进者。造纸术在8世纪传入阿拉伯,12世纪传入欧洲。
秦始皇
18
伟大的中国皇帝,开创了中国政治和文化统一的格式。
毛泽东
20
领导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并在以后的27年中,对这个大国进行相当规模的改造。
成吉思汗
21
伟大的蒙古征服者,建立远跨欧亚的大帝国。
隋文帝
82
建立隋朝,运用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孟子
92
孔子重要继承人,称“亚圣”。其学说相信人性善良,基调是理想主义、乐观主义。
根据材料分析麦克·哈特评选人物排行榜的标准是什么?以此标准,你认为还有哪些中国人物也可以当选。(要求:中国古代史或者中国近代史的人物,选2人,并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27、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三月,江苏布政使邓华熙上奏折将《盛世危言》推荐给光绪皇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 头品顶戴江苏布政司布政使臣邓华熙跪奏:
自海禁开而外夷麕集中华,目睹彼族之炮利船坚,所向无敌,何尝不规规仿效振作于前?是以建船坞,筑炮台,购铁甲之船,设制造之厂,所耗帑项何止数千万?然而马江之役兵船灰烬,藩服终属于他人。今以倭奴蕞尔小邦,步武西法仅十余年,竟借无端之衅,强据我属国,虔刘我边陲,攻夺我海军,侵及辽疆,所至披靡。以堂堂中土,竟示弱于三岛之区。……臣愚以为非仅一时一事之贻害,其所以召悔而致祸者由来渐矣!
夫泰西立国具有本末:广学校以造人材,设议院以联众志;而又经营商务以足国用,讲求游历以知外情。……今中华不揣其本而末是求……而臣犹有鳃鳃过虑者:诚恐习俗拘迂未化,或以用夷变夏为言,凡事畏难苟安,复蹈浅尝辄止之失,不思倭与我本同文之国,彼以能自得师而效著,我何难幡然变计以维新。
臣阅候选道郑观应所辑著《盛世危言》一书,于中西利弊透辟无遗,皆可施诸实事。
请回答:
根据材料,概括邓华熙的思想主张。 (8分)
(2)你如何看待邓华熙的这份奏折?(8分)
2020-2021年高三期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备注:参考泉州、厦门、莆田、龙岩、宁德地区的高三10月份月考情况,为加强学生基础知识训练,采用了24+3模式。具体高考模式仍然不明。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BBABA BDADD CBABB CABCA BCCD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2分)
(1)8分 基本内涵:自强不息的精神;崇尚道德的精神;民为邦本的精神;以和为贵的精神;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8分 作用:有利于激发国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动救亡图存运动的新发展;推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3)6分 主要因素:中国近代以来民主革命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复兴为初心;中国共产党秉承践行历代爱国主义精神;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26、开放性(14分)
答案:①标准2分:中国古代或者近代政治、思想或者科技人物。
②每个人物名字1分,理由两点每点2分。
③学生没有选政治、思想或者科技人物的,本题最高得分不超过6分。
④语言组织表达水平,注意史实运用及其逻辑关系是否正确。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答案:(1)8分 思想主张:中国战败是因为只学技术而未变革制度;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工商业;建立新式学校;变法维新。
(2)8分 奏折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递交的,顺应救亡图存的思潮;突破“中体西用”的局限;有利于宣传并推动维新变法运动。
但由于时代局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邓华熙的主张未能实现挽救中国的愿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