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的第4课。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写书信”。整个单元致力于“唤起追寻精神的力量”,让人获得生机、活力和精神力量的坚守。
本文是一首现代诗。全诗以“追寻”为线索,追忆、耿颂并呼唤延安精神,警示人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仍旧是我们重要的精神支柱,需要继承和发扬。
本诗结构严谨,节奏和韵律鲜明。整首诗共六小节,每小节四行。第1-2小节写对延安精神的追寻。第3-4小节写虽然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现代化的生活依然需要延安精神。第5-6小节,突显全诗的主题:时代呼唤延安精神。六个小节内容清晰,层次清楚,首尾照应。全诗押ang韵,多处采用了工整的句式,声韵铿锵,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本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第1小节,作者用两个生动的比喻来表达对延安精神的追寻。第2小节,作者用“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四处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表达对延安精神深厚的情感和真切的呼唤。“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是延安的象征,当年许多革命者常在延河边上讨论革命的道理。“枣园”“杨家岭”都曾是中共中央驻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期间,指挥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南泥湾”是延安的南大门,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此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一面旗帜。
第3小节用“高楼大厦”和“家用电器”代表现代化,“破旧的茅屋”代表贫穷的生活条件,用“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表达革命者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的峥嵘岁月。第4小节用“宇宙飞船”和“电子计算机”代表现代化,“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宝塔山”是延安的标志性建筑,是当时中国革命的希望之塔,延安精神的扎根之地,象征着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这正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脊梁。跟第3小节里“永远告别”和“忘不了”形成鲜明的对照一样,
这一小节中的
“毫无犹豫丢掉”与“不能丢”也形成鲜明的对照。
第5小节从反面说明没有了延安精神就仿佛没有了灵魂。“灿烂辉煌”表明延安精神光芒四射,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就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第6小节从正面再次咏叹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作者画龙点睛,用“理想”“春光”“太阳”表明,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不仅仅是对已逝岁月的怀念和赞美,更是面向祖国美好的明天,令人振奋和鼓舞。
学情分析
诗歌文化底蕴深厚,四年级的学生已习得现代诗歌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但他们对红色经典文本蕴含的革命精神还是有一定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学习过程中最怕教师高高在上的歌功颂德,学生似懂非懂的勉强应和。因此,课前,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大量地查找相关资料,让学生在查找的过程中了解延安,感悟延安精神并明白它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本堂课的难点所在。
语言表达上巧用比喻、排比、对比,反问。整首诗歌节奏明快。饱含深情,全诗押“ang”韵,声韵铿锵,朗朗上口。适合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把握情感基调,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查阅、搜集关于延安、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等的图片资料;查阅、搜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视频资料;准备黑板贴。
学生准备:根据预习单预习课文。搜集关于延安、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等的资料。
预习要求:课文至少朗读三遍(读熟为止)。第一遍标小节号、画出生字,借助工具书组词;第二遍注意标点停顿,句子读准确、通顺;第三遍梳理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课题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延、昔、炕”等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配乐朗诵,用朗读促进理解,用朗读表达理解,深切体会作者对延安精神的情感。3.学生能在预习中主动查阅资料,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理解难懂的词句。教学中采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几个有代表性、有象征意义的地点。如“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等具体事物的含义。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4.学生以第一小节为范例,尝试仿写。格式是比喻句+事物,句式是“像……在追寻……”。5.领会和把握诗歌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来抒发自己情感的方法。尝试迁移运用。
评估依据:1.全班共同交流识字,根据学生认读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师生共查。2.根据学生对词句理解,活动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和学习性指导。
3.根据学生朗读情况,进行评估和学习性指导。4.根据学生综合表现进行评估和学习性指导。
学习重、难点
1.了解诗歌结构,理解诗歌中具体事物的象征意义,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资料理解诗句含义,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任务一
学习活动
学习评价设计
一、了解作品创作背景。
活动一:了解创作背景1.出示一组“关于延安风景”的图片。2.说一说:学生交流收集的延安资料。(分析综合、应用表达)总结: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被称为“中国的革命圣地”。3.齐读课题。
一、全班个别交流①根据学生的表达进行评价。勇于表达☆准确表达☆☆结合资料表达☆☆☆认真倾听☆听后补充☆☆
任务二
学习活动
学习评价设计
一、认读词语。二、了解“押韵”
1.预习检查。满目琳琅
灿烂辉煌
展翅飞翔昔日的春光
温热的土炕
美妙的交响2.这些词语和词组有什么共同点?总结:押韵,押的是“ang”韵。诗歌常让人听起来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这是因为诗歌都押韵,都有自己的韵脚,诗句末尾押韵的字叫诗的韵脚。一般来说,诗的双句句末用韵脚。3.“琳琅满目”不是固定的成语吗?作者为什么写成“满目琳琅”?4.指名朗读全诗。
一、全班个别交流1.根据学生字词闯关情况进行评价。正确认读☆灵活运用☆☆举一反三☆☆☆2.根据学生朗读情况进行评价。都读正确☆能读流利☆☆读出韵味☆☆☆
任务三
学习活动
学习评价设计
一、学习第2小节,理解诗人是在“追寻什么”。任务四
1.自读第2小节,作者到了哪儿追寻,请找出诗中有关的词语。预设: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2.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谈一谈诗人为什么到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去追寻。指名回答。师总结并展示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3.
诗人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读第二小节,我发现诗人选择了(
)、(
)、(
)、(
)这四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地点来追溯延安的光荣历史,由此我体会到了诗人是在追寻(
)。4.延安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崇高理想献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指导朗读。有感情地朗读第2小节。学习活动
一、参加汇报交流的小组个人1.根据学生的表达进行评价。勇于表达☆准确表达☆☆表达有理有据☆☆☆2.
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评价。读准确☆读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习评价设计
一、归纳学习方法
1.
师生共同总结学习第2小节的学习方法:根据关键语句中的典型事物创造的一系列意境,来抒发个人情感。
一、参加汇报交流的小组个人1.根据学生的表达进行评价。勇于表达☆准确表达☆☆表达有理有据☆☆☆
任务五
学习活动
学习评价设计
一、合作探究自学第3—5小节,理解诗人“为什么追寻”这一问题。
1.同桌合作、探究: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自学,同桌间合作,解决诗人“为什么要把延安追寻”这一问题。2.小组内合作探究,继而每小组派出代表,进行汇报交流。学习任务单1.读第3、4小节,我发现“高楼大厦”“家用电器”“航天飞机”“电子计算机”写的是
的延安;“茅屋”“土炕”“老牛破车”写的是
的延安。从对比中,我体会到
。2.读第5小节,我明白了如果失去延安精神,就
;有了延安精神,就
。由此我体会到
。3.男女生接龙朗读课文第3—5小节。
一、参加汇报交流的小组个人1.根据学生的表达进行评价。勇于表达☆准确表达☆☆表达有理有据☆☆☆2.
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评价。读准确☆读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任务六
学习活动
学习评价设计
一、学习第1和第6小节。
1.诗人把自己对延安的追寻比作什么呢?学习第1小节。师生接龙读第一小节。2.小练笔:像(
),在追寻(
)。3.对比阅读第1小节和第6小节。作者追寻延安精神,就是在追寻——4.诗歌的语言就是形象的语言,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进而抒发作者的情感是本课主要的表达特点。
1.根据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评价。勇于展示自己的小练笔
☆语句通顺☆☆语言生动,注意押韵☆☆☆
任务六
学习活动
学习评价设计
一、配乐朗诵
1.全班同学根据老师的安排,领读、齐读诗歌。
1.
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评价。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积极参与展示朗诵活动,朗读中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的朗诵☆☆☆
任务七
学习活动
学习评价设计
一、总结、拓展
1.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小学生应该怎样发扬延安精神。同学们畅所欲言。2.师总结。
1.
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进行评价。
知识结构或思维图示: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延河?
???????
信念?????????????
枣园
温暖
南泥湾
光明
杨家岭
评测练习一、我会填。1.读第3、4小节,我发现“高楼大厦”“
”“
”“电子计算机”写的是现代的延安;“茅屋”“土炕”“
”写的是
的延安。从对比中,我体会到
。2.读第5小节,我明白了如果失去延安精神,就
;有了延安精神,就
。由此我体会到
。二、仿写句子。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像潺潺流淌的小溪,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在追寻(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像(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在追寻(
)。
事物
情感
延安精神(共21张PPT)
延安,我把你追寻
满目琳琅
灿烂辉煌
展翅飞翔
昔日的春光
温热的土炕
美妙的交响
láng
huáng
kàng
押韵
韵脚
guāng
xiáng
xiǎng
想一想,诗中多次提到
“追寻”,到哪些地方追寻?在追寻什么?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是延安的象征。当年许多革命者常在延河边上讨论革命的道理。
延
河
“枣园”
有毛泽东同志居住的窑洞,窑洞前有几株梨树。毛泽东等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过革命活动。
枣
园
“杨家岭”曾是中共中央驻地,许多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毛泽东同志在会上发表过重要讲话。
杨家岭
读第2小节,我发现诗人选择了
、
、
、
这四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地点来追忆延安的光荣历史,由此我体会到了诗人是在追寻
。
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
延安精神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探究:
结合“学习任务单”,自学诗歌第3-5小节。
抓住典型事物,理解诗人表达的“为什么追寻延安精神”这一情感。
学习任务单
1.读第3、4小节,我发现“高楼大厦”“
”“
”“电子计算机”写的是现代的延安;“茅屋”“土炕”“
”写的是
的延安。从对比中,我体会到
。
2.读第5小节,我明白如果失去延安精神就
;有了延安精神就
。由此我体会到
。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宇宙飞船探索太空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像潺潺流淌的小溪,
在追寻(
);
像(
),
在追寻(
)。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像潺潺流淌的小溪,
在追寻(广阔的海洋);
像(绽开笑脸的向日葵),
在追寻(金色的太阳)。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延安,我把你追寻
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发扬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党的传家宝,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随着时代的发展,延安精神被注入新的活力,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持。
作为青少年的你们,要弘扬延安精神,自强不息,勤奋学习,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