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初中语文中考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六讲 古诗词曲鉴赏(原卷)
一、课内诗歌鉴赏
1.(2020·凉山州)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①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 ①西湖:颍州西湖,欧阳修曾任颍州知州,晚年辞官退隐后便定居此地。
(1)这首小令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2)这首词在描写景物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实例分析。
2.(2020·广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B.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风景之“异”,勾勒出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暗含着军事态势的严重。
C.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D.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2020·甘孜州)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两句诗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诗人连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2020·内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从
、
的角度写边塞凄凉景象,渲染气氛。我们学过的杜甫的“
,
”两句诗与“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有异曲同工之妙。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历来为人们称道,请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二、课外诗歌鉴赏
1.(2020·泸州)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宿翠微寺
【唐】马戴
处处松阴满,樵开一径通。
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
积翠含微月,遥泉韵细风。
经行心不厌,忆在故山中。
(1)“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一联在写景上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2)诗歌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2.(2020·遂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晚次乐乡县①
【唐】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②荒烟断③,深山古木平④。
如何此时恨,噭噭⑤夜猿鸣。
【注释】 ①乐乡县:地名,唐时属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②野戍:指野外驻防之处。③断:断绝,消散。④平:此处指景象模糊一片。⑤噭噭(jiào):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
(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颈联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在抒情方式上,与他的《登幽州台歌》有何不同?
3.(2020·眉山)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临江仙·送王缄①
苏 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②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③。此身如传舍④,何处是吾乡!
【注释】 ①王缄:苏轼亡妻王弗之弟。②凭:请,劳烦。③觞:酒杯。④传舍:驿站。
(1)下列对这首词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交代背景,词人虽明言“忘却”,实则难忘,一见妻弟“未免思量”。
B.“凭将清泪洒江阳”一句抒发了词人“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那样的悲伤。
C.“故山”两句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又有羁旅天涯的孤寂与悲凉。
D.“何处是吾乡”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身不由己、漂泊无定的感慨。
(2)请结合全词,说说你对“殷勤且更尽离觞”一句的理解。
4.(2020·自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长安春望
卢 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释】 卢纶(739—799),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中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又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未受重用。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
①首联写春望之景,用“东风”“却望”“千门”照应题目。(
)
②“草色闲”中的“闲”字精巧,与诗人愁情形成对比。(
)
③颔联写春望之思,间接抒发了诗人思乡望归之情。(
)
④尾联写春望之感,表现感时伤乱、归隐田园的主题。(
)
⑤全诗虚实结合,浅吟低唱,让人读后产生情感共鸣。(
)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描述并概括画面特点。
一、课内诗歌鉴赏
1.(2020·云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题目《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怀”包含哪些内容?
(2)“何处望神州”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2020·咸宁中考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志同道合的朋友陈同甫的,“壮词”即
。词的下片一、二句写马快弦急,战斗激烈,从侧面衬托了
、
,从气氛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事的胜利。
(2)诗多偶句,词则有奇句。以奇句作结往往能起到一种突出点化的作用。请赏析这首词的最后一句。
3.(2020·广州)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词的题目是“秋思”,词中“
”和“
”点明了季节。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词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写夕阳、大地、长江,营造出
、
的意境。
(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梅花的哪些遭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词人托物言志,借助梅花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品质?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行香子
秦 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请描述上阕画线句子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丑奴儿》中作者以“
”为线索,运用对比和反复的手法,抒发了复杂心情。从整首词来看,作者所说的“愁”绝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
、
的报国之情。
(2)分析下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效果。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1)上阕选取了午桥、流水、
、杏花、笛声等意象,描绘了一幅
的夜晚宴饮图景。
(2)试分析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2)词人在这首词中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写雨中情形。词人不理会那穿林打叶之声,吟啸徐行,无一丝慌乱之意,与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对照。
B.词末句的“归去”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照应上阕的“一蓑烟雨”,表达了词人摆脱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归隐田园的决心。
C.全词从叙事到抒情,从表达感受、见解到体现襟怀、个性,都紧密关联着词人在旅途中遇雨一事。
D.词人以曲笔抒写胸臆,把日常生活的形象和深邃的生活哲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读来令人深受启迪。
(2)“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词中“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带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请简要分析。
(2)词中“又何妨!”一句反问语气强烈,感情丰富。联系上下句,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请分析这“壮”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3.(2020·黔东南)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的“生”和“入”用得精妙,请结合诗意简要赏析其妙处。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本诗的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
(2)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15.阅读下面这首诗,过多成(1)—(2)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首句用“浩荡”表现“离愁”的
,用“
”的环境描写,烘托“离愁”(或将“离愁”寄托于景)。
(2)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2)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17.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1)—(2)题。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对于全诗有什么作用?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由“望”入诗:国都沦丧,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苍苍。
B.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
C.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甚至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D.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其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1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请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进行简要赏析。
(2)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真挚沉痛的感情,极具艺术感染力。
B.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构成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写出了形势的险恶。
C.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艺术效果。
D.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主要原因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二、课外诗歌鉴赏
1.(2020·荆门)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谒金门·春半
朱淑真①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②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③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④远。
【注释】 ①朱淑真:南宋著名女词人,与李清照齐名,有《断肠集》《断肠词》传世。生于仕宦之家,相传因对婚姻不满抑郁而终。②阑干:栏杆。③输与:比不上,还不如。④芳草:喻指词人思念之人。
(1)请结合上片,谈谈你对“十二阑干闲倚遍”中“闲”字的理解。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愁”的原因。
2.(2020·苏州)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咏 潮
【宋】米芾
怒气号声迸海门①,州人传是子胥魂②。
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
势与月轮齐朔望,信如壶漏报晨昏。
吴亡越霸成何事?一唱渔歌过远村。
【注释】 ①海门:指钱塘江与海交汇的地方,是海潮入江的必经之处。②子胥魂:子胥即伍子胥,他帮助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因夫差听信谗言而被“赐剑自裁”。传说他死后,灵魂化为波涛之神。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怒气号声迸海门”一句,先声夺人,以形象、凝练的语言状写钱塘江潮水经过海门之时,涛声震耳、浪花迸溅的雄壮景象。
B.“州人传是子胥魂”一句融历史传说于诗中,仿佛潮水因子胥之冤而奔涌激荡,怒号不已,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发人深思。
C.颈联中“朔望”指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壶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器,该联写因潮水涨落有规律,人们就据此确定日期和时间。
D.“吴亡越霸成何事”指历史上的兴衰变迁算不了什么,这是诗人观潮的感慨;“一唱渔歌过远村”抒发了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
(2)“地卷银山万马奔”中“卷”字用得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3.(2020·潍坊)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武威①送刘判官赴碛西②行军
岑 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③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注释】 ①武威:今甘肃武威。②碛(qì)西:沙漠以西,这里指安西都护府。③太白:指金星。古人认为太白星主管西方,在某种情况下能预示敌人的败亡。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人少”写出了火山的炎热,而那正是赴军必经之地。征程的艰难显而易见。
B.第二句意在表现马之神勇和一往无前的气概。以鸟喻马,表现马之迅疾及地之辽阔。
C.第三句运用夸张,给人更加庄严、威风的感觉,“太白西”写出了都护行营的遥远。
D.这首诗没有直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而是对征程进行了想象和描写,不落窠臼。
(2)请简要赏析诗歌最后一句的意蕴。
4.(2020·滨州)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唐】杜甫
糁①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②无人见,沙上凫雏③傍母眠。
【注释】 ①糁:米粒。②雉子:小野鸡。③凫雏:小野鸭。
(1)诗人在第一、
二句中选取“径”“
”“
”“
”景物,描绘了一幅初夏郊野图。
(2)品析“沙上凫雏傍母眠”中“傍”字的妙处。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村 居
张舜民
水绕陂①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②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注释】 ①陂:山坡。②槿花: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动静结合的写法是这首诗的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21年初中语文中考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六讲 古诗词曲鉴赏(解析卷)
一、课内诗歌鉴赏
1.(2020·凉山州)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①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 ①西湖:颍州西湖,欧阳修曾任颍州知州,晚年辞官退隐后便定居此地。
(1)这首小令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这首小令写了春季的景色,表达了词人游西湖时愉悦的心境。
(2)这首词在描写景物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实例分析。
【示例一】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手法。“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从视觉角度写绿水、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从听觉角度写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示例二】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写风平浪静;“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写涟漪微动,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动静相衬,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2.(2020·广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B.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风景之“异”,勾勒出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暗含着军事态势的严重。
C.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D.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解析】D.“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不对,“羌管悠悠霜满地”,意思是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军营里早已结满寒霜。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念家乡,渴望建功立业。
3.(2020·甘孜州)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两句诗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一幅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清亮月影的美丽画面。
(2)诗人连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连用五个地名,不着痕迹地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巧妙。
4.(2020·内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写边塞凄凉景象,渲染气氛。我们学过的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两句诗与“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有异曲同工之妙。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历来为人们称道,请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这两句诗运用融情于景(寄情于景、移情于景、间接抒情)的手法,既写景,也点明时令,更融入了感情。在苦苦思念胞弟的诗人眼中,今晚(白露)以后霜更白了。本来到处一样明亮的月亮,可偏是故乡最为明亮。在自然景物描写中融入了浓厚的主观感受,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实写照,景随情变,让人动容,因而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二、课外诗歌鉴赏
1.(2020·泸州)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宿翠微寺
【唐】马戴
处处松阴满,樵开一径通。
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
积翠含微月,遥泉韵细风。
经行心不厌,忆在故山中。
(1)“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一联在写景上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①运用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反衬、视听结合)的手法来写景;②“归鸟”“僧语”是动景,“云壑”“石楼”是静景;③以“归鸟”和“僧语”衬托出“云壑”和“石楼”的静;④突出夜晚翠微寺的清幽、宁静。
(2)诗歌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2020·遂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晚次乐乡县①
【唐】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②荒烟断③,深山古木平④。
如何此时恨,噭噭⑤夜猿鸣。
【注释】 ①乐乡县:地名,唐时属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②野戍:指野外驻防之处。③断:断绝,消散。④平:此处指景象模糊一片。⑤噭噭(jiào):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
(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颈联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诗人放眼四周:入城前见到的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参差不齐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在抒情方式上,与他的《登幽州台歌》有何不同?
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凉的心情与浓重的乡愁。《登幽州台歌》用素淡的笔墨抒写真情实感,质朴明朗,苍凉激越。而这首五律,笔法细腻,结构完整,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又有含而不露的特点。
3.(2020·眉山)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临江仙·送王缄①
苏 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②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③。此身如传舍④,何处是吾乡!
【注释】 ①王缄:苏轼亡妻王弗之弟。②凭:请,劳烦。③觞:酒杯。④传舍:驿站。
(1)下列对这首词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开篇交代背景,词人虽明言“忘却”,实则难忘,一见妻弟“未免思量”。
B.“凭将清泪洒江阳”一句抒发了词人“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那样的悲伤。
C.“故山”两句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又有羁旅天涯的孤寂与悲凉。
D.“何处是吾乡”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身不由己、漂泊无定的感慨。
(2)请结合全词,说说你对“殷勤且更尽离觞”一句的理解。
在送别之际,词人频频劝酒,以解离愁;表达了词人对妻弟的依依不舍之情;也为下文酒后抒发感慨做铺垫。
4.(2020·自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长安春望
卢 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释】 卢纶(739—799),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中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又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未受重用。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
①首联写春望之景,用“东风”“却望”“千门”照应题目。(A)
②“草色闲”中的“闲”字精巧,与诗人愁情形成对比。(A)
③颔联写春望之思,间接抒发了诗人思乡望归之情。(B)
④尾联写春望之感,表现感时伤乱、归隐田园的主题。(B)
⑤全诗虚实结合,浅吟低唱,让人读后产生情感共鸣。(A)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描述并概括画面特点。
【示例】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长安城中,宫阙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残阳之中。家乡,浮云缭绕,遥不可及。宫阙,错落有致,落日笼罩。
一、课内诗歌鉴赏
1.(2020·云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题目《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怀”包含哪些内容?
感叹历史兴亡之事;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表示失望和愤慨;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
(2)“何处望神州”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以问句开头,引发怀古之情思;奠定全词悲壮深沉的感情基调。
2.(2020·咸宁中考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志同道合的朋友陈同甫的,“壮词”即豪放之词。词的下片一、二句写马快弦急,战斗激烈,从侧面衬托了战士们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从气氛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事的胜利。
(2)诗多偶句,词则有奇句。以奇句作结往往能起到一种突出点化的作用。请赏析这首词的最后一句。
结语只有五个字“可怜白发生”,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另一方面,感慨自己年事已高,壮志未遂。现实与上文的梦境形成鲜明对照,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之情。
3.(2020·广州)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词的题目是“秋思”,词中“雁”和“霜”点明了季节。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词人思念家乡,但又外患未除,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矛盾的心情。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词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写夕阳、大地、长江,营造出宽广、宏大的意境。
(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代,用簪缨代指达官贵人。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的往事,内心沉痛,抒发了渴望收复河山,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之情。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梅花的哪些遭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独自开放无人欣赏,黄昏来临又被风吹雨打。
(2)词人托物言志,借助梅花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品质?
作者以梅花自喻,表达了绝不与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言、坚贞自守的傲骨。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行香子
秦 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请描述上阕画线句子所展现的画面。
小小园中,春光明媚,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远远望去,色彩缤纷。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对田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丑奴儿》中作者以“愁”为线索,运用对比和反复的手法,抒发了复杂心情。从整首词来看,作者所说的“愁”绝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忧民、忧虑国家存亡的报国之情。
(2)分析下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效果。
下片的“欲说还休”用了反复的手法,渲染了“有苦无处诉”的气氛,加强了艺术效果,使读者深刻体会到作者为国事忧愁、极端痛苦的心情,悲愤愁苦之情溢于言表。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1)上阕选取了午桥、流水、月影、杏花、笛声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恬静欢愉的夜晚宴饮图景。
(2)试分析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回忆往昔好友欢聚宴饮而产生的欢乐闲适之情;②今昔对比历经家国之变而产生的悲伤之情;③试图排遣苦闷,想要看破世情而产生的旷达悠远(或避世消极)之情。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示例】运用了想象、象征的手法。词人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这样洒向人间的月光会更多。桂树象征朝廷中阻碍北伐的人,形象委婉地表达了词人要扫清这些势力,把光明带到人间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
(2)词人在这首词中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示例】词人问姮娥中“白发”“欺人”等词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功业难成的愤懑。“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等词句,表现了坚定的报国理想:扫清朝廷阻碍北伐的势力,驱逐入侵中原的外敌势力,把光明带到人间。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A.词的上阕写雨中情形。词人不理会那穿林打叶之声,吟啸徐行,无一丝慌乱之意,与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对照。
B.词末句的“归去”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照应上阕的“一蓑烟雨”,表达了词人摆脱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归隐田园的决心。
C.全词从叙事到抒情,从表达感受、见解到体现襟怀、个性,都紧密关联着词人在旅途中遇雨一事。
D.词人以曲笔抒写胸臆,把日常生活的形象和深邃的生活哲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读来令人深受启迪。
【解析】B.并没有“归隐田园的决心”。这句话表现了词人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2)“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词中“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带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此句运用了一语双关的手法。自然界的雨晴自是寻常,人生也会面临阴晴雨晦,面对成功要不骄不躁,面对苦难要镇定从容。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请简要分析。
词的上片记叙了一个壮观的出猎场景。词人装备齐全,率领众多随从士兵,纵马狂奔,并表现出了像当年孙权一样的少年狂气。
(2)词中“又何妨!”一句反问语气强烈,感情丰富。联系上下句,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作者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希望朝廷能够重新重用自己,给自己机会去建功立业。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
作者是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请分析这“壮”表现在哪些方面。
从题材上看,有军营生活、战斗场面的激越雄壮;从情感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又有壮丽豪放的特点。所以是“赋壮词”。
(2)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13.(2020·黔东南)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春潮上涨,江水与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船行江中,春风吹拂,船帆高挂,船行平稳而轻快。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的“生”和“入”用得精妙,请结合诗意简要赏析其妙处。
“生”和“入”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描述自然的时序更替中,景中含情,景中寓理,给人积极、乐观向上的力量。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本诗的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
颔联从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写山西村,颈联从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写山西村。
(2)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无时”的意思是没有固定时间,即随时,表达出作者对山西村的喜爱和想要隐居此地惬意生活的思想感情。
15.阅读下面这首诗,过多成(1)—(2)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首句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环境描写,烘托“离愁”(或将“离愁”寄托于景)。
(2)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然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
1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第一个“空”字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字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产生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2)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示例】①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如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②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的“白云”“晴川”“芳草”“烟波”“江”等意象,给人以愁而不怨之感。③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写草木茂盛,突出其生机勃勃的特点。④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虚实结合。
17.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1)—(2)题。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对于全诗有什么作用?
诗歌开头两句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诗人借助景物描写,为全诗营造了一种荒凉凄惨的气氛。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
A.首联由“望”入诗:国都沦丧,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苍苍。
B.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
C.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甚至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D.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其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解析】B.颈联中“抵万金”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1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请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进行简要赏析。
这两句诗用工整的对偶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联系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当时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
(2)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真挚沉痛的感情,极具艺术感染力。
B.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构成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写出了形势的险恶。
C.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艺术效果。
D.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主要原因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解析】B.“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述有误。该句使用的是“双关”手法,概括出诗人难忘的两次人生经历,表达了诗人因国家覆灭和自己遭受危难的痛苦心情。
二、课外诗歌鉴赏
1.(2020·荆门)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谒金门·春半
朱淑真①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②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③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④远。
【注释】 ①朱淑真:南宋著名女词人,与李清照齐名,有《断肠集》《断肠词》传世。生于仕宦之家,相传因对婚姻不满抑郁而终。②阑干:栏杆。③输与:比不上,还不如。④芳草:喻指词人思念之人。
(1)请结合上片,谈谈你对“十二阑干闲倚遍”中“闲”字的理解。
“闲”,“悠闲”之意。暮春时节,词人悠闲地倚栏赏景,看似是轻松之态,实际上表现了词人精神得不到寄托、愁怀难遣、百无聊赖的心境。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愁”的原因。
①暮春时节,见满院落花而惜春伤怀、叹年华易逝;②“莺莺燕燕”成双成对而自己形单影只,触发孤寂之愁;③因所思之人在远方,而引发对离人的思念之愁。
2.(2020·苏州)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咏 潮
【宋】米芾
怒气号声迸海门①,州人传是子胥魂②。
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
势与月轮齐朔望,信如壶漏报晨昏。
吴亡越霸成何事?一唱渔歌过远村。
【注释】 ①海门:指钱塘江与海交汇的地方,是海潮入江的必经之处。②子胥魂:子胥即伍子胥,他帮助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因夫差听信谗言而被“赐剑自裁”。传说他死后,灵魂化为波涛之神。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怒气号声迸海门”一句,先声夺人,以形象、凝练的语言状写钱塘江潮水经过海门之时,涛声震耳、浪花迸溅的雄壮景象。
B.“州人传是子胥魂”一句融历史传说于诗中,仿佛潮水因子胥之冤而奔涌激荡,怒号不已,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发人深思。
C.颈联中“朔望”指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壶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器,该联写因潮水涨落有规律,人们就据此确定日期和时间。
D.“吴亡越霸成何事”指历史上的兴衰变迁算不了什么,这是诗人观潮的感慨;“一唱渔歌过远村”抒发了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
【解析】C.该联的意思是钱塘潮涨落有规律,就像壶漏报时一样准确,而不是说人们根据潮水确定日期和时间。
(2)“地卷银山万马奔”中“卷”字用得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卷”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潮水的翻卷状态,突出了潮水的迅猛有力。
3.(2020·潍坊)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武威①送刘判官赴碛西②行军
岑 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③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注释】 ①武威:今甘肃武威。②碛(qì)西:沙漠以西,这里指安西都护府。③太白:指金星。古人认为太白星主管西方,在某种情况下能预示敌人的败亡。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行人少”写出了火山的炎热,而那正是赴军必经之地。征程的艰难显而易见。
B.第二句意在表现马之神勇和一往无前的气概。以鸟喻马,表现马之迅疾及地之辽阔。
C.第三句运用夸张,给人更加庄严、威风的感觉,“太白西”写出了都护行营的遥远。
D.这首诗没有直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而是对征程进行了想象和描写,不落窠臼。
【解析】B.该句意在表现刘判官的神勇和一往无前的气概。
(2)请简要赏析诗歌最后一句的意蕴。
字面意思:一声号角响起,军营的天就亮了。蕴含的深意:只要唐军一声号令,便可决胜敌军,使西域重见光明,边地安定。
4.(2020·滨州)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唐】杜甫
糁①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②无人见,沙上凫雏③傍母眠。
【注释】 ①糁:米粒。②雉子:小野鸡。③凫雏:小野鸭。
(1)诗人在第一、
二句中选取“径”“杨花”“溪”“荷叶”景物,描绘了一幅初夏郊野图。
(2)品析“沙上凫雏傍母眠”中“傍”字的妙处。
“傍”,本指靠近、依靠,诗句中写小野鸭亲昵地依偎在母鸭身边安然入睡的情态,流露出作者对这幅宁静、温馨画面的喜爱之情。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村 居
张舜民
水绕陂①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②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注释】 ①陂:山坡。②槿花: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
(2)动静结合的写法是这首诗的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一、二两句主要描写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景,三、四两句主要描写夕阳下缓缓归来的老牛、悄立牛背的寒鸦等动景。前后动静结合,烘托出了村居宁静平和的氛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