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过滤法除去食盐水中的少量泥沙
B.
用水溶解可除去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
C.
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食盐水中提取氯化钠
D.
用加热法除去水中溶解的少量氧气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64
g氧气中含氧分子数为2NA
B.
1.7
g
氢氧根离子中所含的电子数为NA
C.
49
g硫酸中所含氧原子数为2NA
D.
58.5
g氯化钠中所含的离子数为NA
3.下列物质不能作气体干燥剂的是( )
A.
生石灰
B.
熟石灰
C.
烧碱
D.
浓硫酸
4.对于相同物质的量的SO2和SO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硫元素的质量比为5∶4
B.
分子数之比为1∶1
C.
原子总数之比为4∶3
D.
质量之比为1∶1
5.科学家发现一种化学式为H3的氢分子。1
mol
H3和1
mol
H2具有相同的( )
A.
分子数
B.
原子数
C.
质子数
D.
电子数
6.若在试管中加入2~3
mL液体再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②在试管中加入2~3
mL液体
③用试管夹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
④将试剂瓶的瓶盖盖好,放在原处
A.
②③④①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④①
D.
③②①④
7.精确配制25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选择仪器时,使用500
mL容量瓶
B.
将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容量瓶中,加入少量水溶解
C.
在烧杯中溶解氢氧化钠后,立即将所得溶液注入容量瓶中
D.
将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未经干燥的洁净容量瓶中
8.关于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防止自来水暴沸
B.
温度计水银球应放在支管口处,不能插入自来水液面下
C.
蒸馏烧瓶可直接加热,不用垫石棉网加热
D.
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是从下口进入,上口排出
9.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SO
B.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O
C.
灼烧某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说明原粉末中有Na+,无K+
D.
向某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溶液不变红,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说明原溶液一定有Fe2+
10.欲配制100
mL
1.0
mol·L-1Na2CO3溶液,正确的方法是( )
A.
称量10.6
g
Na2CO3溶于100
mL水中
B.
称量10.6
g
Na2CO3?10H2O溶于少量水中,再用水稀释至100
mL
C.
量取20
mL
5.0
mol·L-1Na2CO3溶液用水稀释至100
mL
D.
配制80
mL
1.0
mol·L-1Na2CO3溶液,则只需要称量8.5
g
Na2CO3
11.已知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g·mol-1,则b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L)为( )
A.
22.4Mb
B.
C.
D.
22.4b
12.现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O3)三种气体,它们分别都含有1
mol氧原子,则三种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 )
A.
1∶1∶1
B.
1∶2∶3
C.
3∶2∶1
D.
6∶3∶2
13.已知某溶液的①体积
②密度
③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
④溶质的摩尔质量,要根据溶质的溶解度计算其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时,上述条件必不可少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14.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瓶中盛满水,从A口进气,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B.
瓶中盛适量浓硫酸,从A口进气来干燥氨气
C.
从B口进气,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D.
瓶中装满水,A口连导管并伸入量筒中,从B口进气,用排水法测量生成H2的体积
15.下列物质的分离提纯主要是利用化学方法的是( )
A.
除去粗盐含有的可溶性杂质
B.
利用磁铁分离铁屑和沙的混合物
C.
利用自来水制备蒸馏水
D.
沙里淘金
二、实验题(共3小题)
16.(1)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需要经过蒸馏,指出下面蒸馏装置图中的错误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上述有机溶剂为CCl4(沸点为77
℃),试回答:进行上述蒸馏操作时,使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晶体碘在____________里聚集。
17.为了测定一定条件下气体的体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和下列实验药品:将一定量锌片与足量的稀硫酸在试管A中反应,量气管B是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它们用橡皮管连通,并装适量水,甲管有刻度,甲、乙管可固定在铁架台上,供量气用,乙管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液面高低。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该条件下H2的密度为0.087
0
g·L-1,如果甲管的刻度最大值是100
mL,则实验中称取锌片的最大质量是__________g。
(3)为了准确地测量H2的体积,在读取反应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时,应注意________(填写序号)。
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等待片刻,待乙管液面不再上升时读数
C.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D.读数不一定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18.实验室里需要纯净的NaCl溶液,但手边只有混有Na2SO4、NaHCO3的NaCl。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方案提取纯净的NaCl溶液。
如果此方案正确,那么:
(1)操作①为什么不用硝酸钡溶液,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行操作①后,如何判断SO已除尽,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②的目的是________,为什么不先过滤后加碳酸钠溶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③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
____________________。
(5)操作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3小题)
19.欲将0.10
mol·L-1的NaOH溶液和0.60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成0.20
mol·L-1的NaOH溶液。求两种溶液的体积比(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
20.市售浓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计算市售浓硫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21.现有硫酸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10.0
mL,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得到白色沉淀1.451
g。将沉淀与过量盐酸反应,得到112
mL
二氧化碳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求原混合溶液中硫酸钠和碳酸钠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多少?
四、填空题(共3小题)
22.(1)用14.2
g无水硫酸钠配制成500
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
(2)若从中取出50
m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1;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g。
(3)若将这50
mL溶液用水稀释到100
mL,所得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mol·L-1,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
23.有A、B、C、D四种化合物,分别由K+、Ba2+、、、OH-中的两种组成,它们具有下列性质:
①A不溶于水和盐酸;
②B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
③C的水溶液呈碱性,与硫酸反应生成A;
④D可溶于水,与硫酸作用时放出气体E,E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
24.请计算填空:
(1)
88
g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氧原子的质量为__________。
(2)
0.1
mol硫酸根离子的质量为__________,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氢氧化钠与碳酸钠都易溶于水,加水二者都溶解。
2.【答案】D
【解析】计算确定相关粒子的物质的量:
氧分子的物质的量=64
g÷32
g·mol-1=2
mol,
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1.7
g÷17
g·mol-1×10=1
mol,
硫酸中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49
g÷98
g·mol-1×4=2
mol,
氯化钠中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58.5
g÷58.5
g·mol-1×2=2
mol。
3.【答案】B
【解析】生石灰易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A可以作干燥剂;熟石灰没有吸水性,不会吸收水分,B不能作干燥剂;烧碱很易潮解而吸水,C可以作干燥剂;浓硫酸具有吸水性,D可以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4.【答案】B
【解析】1个SO2和SO3的分子中都含一个硫原子,相同物质的量,硫原子数相同,二者所含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1,A错误;物质的量相同,分子数相同,B正确;每个SO2含有3个原子,每个SO3含有4个原子,相同物质的量的SO2和SO3所含原子数之比为3∶4,C错误;物质的量相同,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SO2和SO3的质量之比为64
g·mol-1:80
g·mol-1=4∶5,D错误。
5.【答案】A
【解析】 1
mol
H3和1
mol
H2分子数均为NA,原子数分别为3NA和2NA,质子数分别为3NA和2NA,电子数分别为3NA和2NA,A正确。
6.【答案】B
【解析】先打开瓶盖,将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倒出液体药品,将试剂瓶的瓶盖盖好,放在原处,用试管夹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开始加热。
7.【答案】D
【解析】A项,应选用250
mL容量瓶,错误;B项,容量瓶不能用作溶解的仪器,应在烧杯中溶解,错误;C项,应将溶解NaOH后的溶液恢复到室温后再向容量瓶中转移,错误;D项,容量瓶未干燥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正确。
8.【答案】C
【解析】蒸馏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①蒸馏实验装置组装顺序:从下至上、从左至右;
②加入液体的体积约为蒸馏烧瓶容积的;
③温度计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④蒸馏烧瓶底面积较大,为使其受热均匀,应垫石棉网加热;
⑤为防止液体暴沸,蒸馏烧瓶内应放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
⑥为充分冷凝,冷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9.【答案】D
【解析】A项,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则原溶液可能含银离子或硫酸根离子,但二者不能同时存在,故A错误;
B项,无色、无味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则原溶液中可能含CO或HCO3﹣,或都存在,故B错误;
C项,焰色反应为元素的性质,观察K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则火焰呈黄色,说明原粉末中有Na+,不能确定是否含K+,故C错误;
D项,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溶液不变红,不含铁离子,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可知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则原溶液一定有Fe2+,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C
【解析】A项,100
mL为水的体积,不是溶液的体积,则不能计算物质的量浓度,错误;
B项,n==<0.1
mol,由V=0.1
L、c=可知,碳酸钠溶液的浓度小于0.1
mol·
L-1,错误;
C项,由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可知,稀释后c==1
mol·L-1,正确;
D项,配制80
mL
1.0
mol·L-1Na2CO3溶液,需要100
mL容量瓶,碳酸钠的质量m=cVM=0.1
L×1.0
mol·L-1×106
g·mol-1=10.6
g,错误。
11.【答案】B
【解析】标况下该气体的体积=bg÷Mg·mol-1×22.4
L·mol-1=22.4b/ML。
12.【答案】D
【解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O3)三种气体各含有1
mol氧原子时,其物质的量分别为1
mol、mol、mol,
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2。
13.【答案】C
【解析】根据溶质的溶解度可计算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w=×100%,
结合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转化公式c=可得答案。
14.【答案】D
【解析】排水法收集气体应从B口进气,从A口排水,A错误;氨气与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B错误;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应用向上排空气法,从长导管(A)进气,从短导管(B)排出相对较轻的空气,C错误;氢气从短导管进,先集聚在上方,并将水从长导管口压入量筒中,排出水的体积近似等于氢气的体积,D正确。
15.【答案】A
【解析】粗盐中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等)需要加入化学试剂,转化为沉淀而除去,属于化学方法;用磁铁分离铁屑和沙的混合物、用自来水制备蒸馏水、沙里淘金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方法。
16.【答案】 (1)①加热烧杯时缺石棉网 ②温度计的水银球不应插入液体中,而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③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错误,应下口进水,上口出水 (2)使蒸馏烧瓶受热均匀,控制温度不超过100
℃ 蒸馏烧瓶
【解析】 (1)检查实验装置的错误,要按实验进程逐一检查,通常是从左到右,自下而上。
(2)利用水浴加热可使被加热物质受热均匀,温度不会超过100
℃,最后在蒸馏烧瓶中得到晶体碘。
17.【答案】(1)Zn+H2SO4===ZnSO4+H2↑ (2)0.283 (3)ABC
【解析】(1)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2)设锌的最大质量为xg。
x≈0.283
g。
(3)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氢气的体积,除了必须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之外,读数时应注意:①读数时要调节甲、乙的液面使其同一高度,以保证测出常压下气体的体积;②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③待乙管液面不再上升时,也就是温度恢复到常温,以读出常温下气体的体积。
18.【答案】 (1)溶液中引入新的杂质离子NO
(2)取少量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说明SO已除尽 (3)除去过量的Ba2+ 先加Na2CO3然后过滤,可以减少一次过滤操作 (4)漏斗 (5)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HCl
【解析】 (1)
若用Ba(NO3)2会使溶液中引入新的杂质离子NO,在以后操作中无法除去。(2)
判断SO已除尽的方法: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若无沉淀说明SO已除尽。(3)操作②“加入Na2CO3溶液”,目的是除去过量的Ba2+。先加Na2CO3后过滤,可以减少一次过滤操作。(4)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5)加热煮沸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HCl。
19.【答案】 4∶1
【解析】 本题有以下两种解法。
方法1(根据混合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列式求解):设所需0.10
mol·L-1的NaOH溶液及所需0.60
mol·L-1的NaOH溶液的体积分别是V1和V2,根据混合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列式得:
0.10
mol·L-1·V1+0.60
mol·L-1·V2=0.20
mol·L-1·(V1+V2) 解得:=。
方法2(十字交叉法):将以上方法换种方式表述,将三个浓度十字交叉可得体积比。
20.【答案】 解法一 1
000
mL浓硫酸中H2SO4的质量为m(H2SO4)=ρ[H2SO4(aq)]·V[H2SO4(aq)]·w(H2SO4)=1.84
g·cm-3×1
000
mL×98%=1
803.2
g。
1
803.2
g
H2SO4的物质的量为n(H2SO4)===18.4
mol。
因为1
000
mL浓硫酸中含18.4
mol
H2SO4,所以市售浓硫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1。
解法二 直接用公式c=来计算,c(H2SO4)=
=18.4
mol·L-1。
【解析】 根据题意可以计算出1
000
mL浓硫酸中H2SO4的质量,然后将其换算成H2SO4的物质的量。
21.【答案】0.2
mol·L-1 0.5
mol·L-1
【解析】Na2SO4+BaCl2===2NaCl+BaSO4↓
Na2CO3+BaCl2===2NaCl+BaCO3↓
BaCO3+2HCl===BaCl2+H2O+CO2↑
n(Na2CO3)
=n(BaCO3)
=n(CO2)
==
0.005
mol
m(BaCO3)=0.005
mol×197
g·mol-1=0.985
g
m(BaSO4)=1.451
g-0.985
g=0.466
g
n(Na2SO4)
=n(BaSO4)==0.002
mol
c(Na2SO4)
==0.2
mol·L-1
c(Na2CO3)==0.5
mol·L-1
22.【答案】 (1)0.2 (2)0.2 1.42 (3)0.2 0.1
【解析】 (1)n(Na2SO4)==0.1
mol,
c(Na2SO4)==0.2
mol·L-1。
(2)从中取出50
mL溶液,浓度仍为0.2
mol·L-1,
溶质的质量为m=n·M=c·V·M=0.2
mol·L-1×0.05
L×142
g·mol-1=1.42
g。
(3)50
mL溶液用水稀释到100
mL,据c(浓)·V(浓)=c(稀)·V(稀),Na2SO4的浓度变为原来的,即0.1
mol·L-1,故Na+浓度为0.2
mol·L-1,SO浓度为0.1
mol·L-1。
23.【答案】BaSO4 BaCO3 Ba(OH)2 K2CO3
【解析】给定的离子可能组成的物质:硫酸钾、硫酸钡、碳酸钾、碳酸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钡。由题意可知无色无味的气体E为二氧化碳;A不溶于水和盐酸,说明A为硫酸钡;B不溶于水,能溶于盐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说明B为碳酸钡;C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说明C为氢氧化钡;D可溶于水,能与硫酸反应放出气体二氧化碳,说明D为碳酸钾。
24.【答案】(1)2
mol 64
g (2)9.6
g 0.4
mol
【解析】(1)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88
g÷44
g·mol-1=2
mol,
氧原子的质量=2
mol×2×16
g·mol-1=64
g。
(2)硫酸根离子的质量=0.1
mol×96
g·mol-1=9.6
g,氧原子的物质的量=0.1
mol×4=0.4
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