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必修1化学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卷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人教版必修1化学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卷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1-19 18:3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有铁、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铜溶液,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
B,
C,
D)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其中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OH-+H+===H2O
B.
Ca(OH)2+Cu2+===Ca2++Cu(OH)2
C.
Fe+Cu2+===Cu+Fe2+
D.
Fe+2H+===Fe2++H2↑
2.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图示相符的是(  )
A.
稀盐酸滴加到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横坐标是稀盐酸的体积,纵坐标为钠离子的物质的量)
B.
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横坐标是铁粉的质量,纵坐标为固体的质量)
C.
CO2通入到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横坐标是CO2的体积,纵坐标为溶液的导电能力)
D.
稀硫酸滴加到Ba(OH)2溶液中(横坐标是稀硫酸的体积,纵坐标为溶液的导电能力)
3.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A.
分散质粒子能做无规则运动
B.
光线透过时能观察到光亮的通路
C.
静置后既不分层,也无沉淀产生
D.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7~10-9m之间
4.关于分散系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
B.
分散剂一定是液体
C.
一种分散系里只有分散质和分散剂两种物质
D.
胆矾、空气、有色玻璃都是分散系
5.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反应,均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
HNO3+Na2CO3;HCl+NaHCO3
B.
HNO3+Na2CO3;HCl+K2CO3
C.
H2SO4+Ca(OH)2;H2SO4+KOH
D.
BaCO3+H2SO4;BaCO3+HCl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NaHSO4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后溶液恰好显中性:Ba2++OH-+H++SO===BaSO4↓+H2O
B.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CO2:OH-+CO2===HCO
C.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BaSO4↓
D.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2H+===H2O+CO2↑
7.在实验中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FeCl3溶液有杀菌消毒作用
B.
FeCl3溶液能使血液聚集沉降
C.
FeCl3溶液能产生Fe(OH)3沉淀堵住伤口
D.
FeCl3能使血液发生化学反应
8.下列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Fe2O3+3CO2Fe+3CO2
B.
NH4NO3N2O↑+2H2O
C.
2NaHCO3Na2CO3+CO2↑+H2O
D.
CuO+CO═Cu+CO2
9.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中含有Fe2+。若误食亚硝酸盐(如NaNO2),则导致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毒。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亚硝酸盐是还原剂
B.
维生素C是还原剂
C.
维生素C将Fe3+还原为Fe2+
D.
亚硝酸盐被还原
10.下列各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①NaOH
②BaSO4③Cu
④蔗糖
⑤CO2
A.
①②
B.
①②⑤
C.
③④
D.
①③⑤
11.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下列反应可制取K2FeO4:2Fe(OH)3+3Cl2+10KOH2K2FeO4+6KCl+8H2O,下列有关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
钾元素化合价降低
B.
Fe(OH)3发生氧化反应
C.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
Cl2是还原剂
12.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可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
NaCl溶液
B.
蒸馏水
C.
盐酸
D.
稀豆浆
1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反应又是分解反应的是(  )
A.
盐田里的海水经日光照晒后得到食盐
B.
碳酸氢铵受热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
C.
混有铁粉的木炭粉经稀硫酸洗涤后得到纯净的木炭粉
D.
泥水经过自然沉降后得到洁净的水
1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是(  )
①Ag++Cl﹣===AgCl↓
②Ba2++2OH﹣+2H++===BaSO4↓+2H2O
③+2H+===CO2↑+H2O
④Fe+Cu2+===Fe2++Cu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没有
15.在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作用于气溶胶,以除去大量烟尘,减少烟尘对空气的污染。这种除尘法的原理是(  )
A.
渗析
B.
电泳
C.
聚沉
D.
丁达尔效应
二、实验题(共3小题)
16.某小组同学为探究H2O2、H2SO3、Br2氧化性强弱,设计如下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装置的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记录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操作Ⅱ吹入热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C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
(4)实验操作Ⅲ,混合液逐渐变成红棕色,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反思:
①有同学认为实验操作Ⅱ吹入的热空气,会干扰(5)中结论的得出,你认为是否干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操作Ⅲ,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某溶液的溶质离子可能含有Mg2+、Ba2+、CO、Cl-、SO、NO中的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Ⅰ.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Ⅱ.过滤,向实验Ⅰ所得滤液中加入足量H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Ⅰ和Ⅱ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溶液中是否存在Cl-、NO,某同学提出下列假设:①只存在Cl-;②Cl-、NO同时存在;③____________。
已知实验提供的试剂只有稀盐酸、AgNO3溶液、稀硝酸、NaOH溶液和蒸馏水。
验证溶液中是否存在Cl-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Fe2O3又称铁红,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Fe2O3固体(红棕色)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者“混合物”)。将其加入适量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上述所得溶液进行下列实验: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产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烧杯中加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出现________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
(4)另取一小烧杯也加入20
mL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1
mL
FeCl3溶液,振荡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________烧杯的液体中产生了丁达尔效应。
三、计算题(共3小题)
19.用KMnO4氧化盐酸溶液,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若产生的Cl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56
L,
计算
(1)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
(2)反应中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
(3)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0.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分别用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2)加热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21.已知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1)参加反应的HNO3和作为氧化剂的HNO3的个数比为________。
(2)若有64
g
Cu被氧化,则被还原的HNO3的质量是________。
四、填空题(共3小题)
22.过氧化氢(H2O2)可作为采矿业的废液消毒剂,如消除采矿废液中有剧毒的氰化钾(KCN,其中N元素为-3价),化学方程式为KCN+H2O2+H2O===A+NH3↑(已配平),请回答下列问题:
(1)
KCN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生成物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该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填“是”或“不是”)。若是,请指出被还原的元素;若不是,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KCN改为HCN也类似上述反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3.用白磷还原法可制得一种金的分散系,该分散系在临床诊断及药物检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20%白磷的乙醚溶液0.5
mL,加蒸馏水60
mL;
②先滴加1%氯化金水溶液0.75
mL,再滴加0.1
mol·L-1的碳酸钾溶液0.6
mL,振荡变成棕红色;
③加热煮沸至溶液变成透明红色;
④分离提纯,除去无机溶质。
所得分散系中,金颗粒直径为5~12
nm。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分散系属于______________,其分散质是______________。
(2)用一束强光照射该分散系,从侧面可看到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____。
(4)所得红色溶液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加热。
24.按要求填空。
(1)在Fe、Fe2+、Fe3+、H+中,
①只有氧化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只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写出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未配平):
①NO+HNO3―→N2O3+H2O
②NH3+NO―→HNO2+H2O
③N2O4+H2O―→HNO3+HNO2
在②、③反应中一定不可能实现的是______________;在反应①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若该物质消耗30
g,转移电子__________mol。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澄清石灰水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Cu2+===Cu(OH)2↓。
2.【答案】D
【解析】A项,HCl+NaOH===NaCl+H2O,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在水中完全电离,所以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而图像中的钠离子的物质的量先变小后变大,错误;B项,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发生反应:Fe+CuSO4===FeSO4+Cu,根据方程式可知,每消耗56
g铁,生成64
g固体,所以固体的质量一直在增加,而图像中固体的质量先变小后变大,错误;C项,CO2通入到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CO2+2NaOH===Na2CO3+H2O、Na2CO3+CO2+H2O===2NaHCO3,根据方程式可知,溶液中离子的总电荷数基本不变,所以导电能力基本不变,错误;D项,滴入的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少,导电能力下降,恰好完全反应时导电性接近于零,再随着稀硫酸的滴入,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正确。
3.【答案】D
【解析】任何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都做无规则的布朗运动,
A项错误;光线透过胶体时能观察到光亮的通路,其他分散系不能,但并不是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的本质特征,B项错误;溶液很稳定,胶体比较稳定,C项错误;胶体的本质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7~
10-9m之间,D项正确。
4.【答案】A
【解析】分散系是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分散剂不一定是液体,气体、固体都可以作分散剂;胆矾为纯净物,不属于分散系。
5.【答案】B
【解析】A项,前者为2H++===CO2↑+H2O,后者为H++===CO2↑+H2O,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B项,碳酸钠和碳酸钾均为可溶性盐,均可电离出,都表示为2H++===CO2↑+H2O;C项,前者为Ca2+++2OH-+2H+===2H2O+CaSO4↓,后者为H++OH-===H2O,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D项,前者为2H++BaCO3+===BaSO4↓+CO2↑+H2O,后者为BaCO3+2H+===
Ba2++CO2↑+H2O,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
6.【答案】B
【解析】A项,NaHSO4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后溶液恰好显中性,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恰好完全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BaSO4↓+2H2O,错误;B项,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CO2===HCO,正确;C项,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BaSO4↓+2H2O,错误;D项,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气体和水,碳酸钙不能拆写,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错误。
7.【答案】B
【解析】 血液具有胶体的性质,FeCl3能使胶体聚沉,从而起到止血作用。
8.【答案】C
【解析】Fe、C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
N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
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选;
Cu、C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
9.【答案】A
【解析】亚硝酸盐能使Fe2+→Fe3+,则本身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是氧化剂,A错误,D正确;服用维生素C可解除亚硝酸盐中毒,那么,维生素C作为还原剂能将Fe3+还原为Fe2+,B、C正确。
10.【答案】A
【解析】①NaOH熔融状态和在水溶液中均可导电,属于电解质;
②BaSO4熔融状态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③Cu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④蔗糖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都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⑤CO2不能电离出离子,属于非电解质;综上A正确。
11.【答案】B
【解析】反应2Fe(OH)3+3Cl2+10KOH2K2FeO4+6KCl+8H2O中,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Fe(OH)3发生氧化反应,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l2为氧化剂,K元素化合价不变,只有B正确。
12.【答案】D
【解析】NaCl溶液、盐酸都是溶质的水溶液,蒸馏水是纯净物,当光束通过时无此现象;稀豆浆是胶体,当光束通过时会产生丁达尔现象,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D正确。
13.【答案】B
【解析】A、D项只存在物理变化;B中发生的反应为NH4HCO3NH3↑+H2O+CO2↑,一种反应物生成多种产物,属于分解反应;C中发生的反应为Fe+H2SO4===FeSO4+
H2↑,化合物与单质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14.【答案】D
【解析】①Ag++Cl﹣===AgCl↓可以表示硝酸银与可溶性氯化物或者盐酸反应,例如硝酸银与盐酸、氯化钠、氯化钾等反应,故不选;
②Ba2++2OH﹣+2H++===BaSO4↓+2H2O可以表示氢氧化钡与硫酸或者硫酸氢钠反应,例如氢氧化钡与硫酸、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反应,故不选;
③+2H+===CO2↑+H2O可表示可溶性碳酸盐与强酸反应,例如碳酸钠、碳酸钾与盐酸、稀硫酸等,故不选;
④Fe+Cu2+===Fe2++Cu可表示铁与可溶性铜盐反应生成可溶性亚铁盐和铜,例如铁与氯化铜、硫酸铜等的反应,故不选;D符合题意。
15.【答案】B
【解析】气溶胶的带电烟尘胶体微粒在高压电作用下向某一方向定向移动,即胶体的电泳。
16.【答案】(1)2Br-+Cl2===Br2+2Cl-
(2)吹出单质Br2
(3)吸收尾气 NaOH溶液
(4)H2O2+2Br-+2H+===Br2+2H2O
(5)氧化性:H2O2>Br2>H2SO3
(6)①不干扰,无论热空气是否参加氧化H2SO3,只要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的同时无明显颜色变化,即能证明Br2氧化了H2SO3

H2SO3有剩余(H2O2浓度小或Br-与H2O2反应慢等因素都可)
【解析】(1)氯水中的Cl2置换Br-。
(2)利用Br2的挥发性,吹入热空气使Br2挥发。
(3)因为Cl2、Br2有毒,所以C中盛放NaOH溶液,除去尾气中的有毒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4)混合液逐渐变成红棕色,说明H2O2把Br-氧化为Br2,可得离子方程式。
(5)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H2O2>Br2>H2SO3。
(6)①溶液无明显颜色变化,说明Br2参加了反应,即氧化了H2SO3。
②实验操作Ⅲ发生的反应为H2O2氧化Br-,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反应受到了影响,H2SO3有剩余、H2O2浓度小、Br-与H2O2反应慢等都是可能因素。
17.【答案】(1)CO、SO
(2)Mg2++2OH-===Mg(OH)2↓、Ba2++SO===BaSO4↓
(3)只存在NO 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Mg2+,由于Mg2+与CO不能共存,即溶液中无CO;向实验Ⅰ所得滤液中加入足量H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Ba2+,Ba2+与SO不能共存,即溶液中无SO;由于溶液呈电中性,则该溶液中必定还含有阴离子,即至少含有Cl-、NO中的一种。
18.【答案】 (1)纯净物 Fe2O3+
6HCl===2FeCl3+
3H2O (2)Fe3++
3OH-===Fe(OH)3↓ (3)红褐 (4)乙
【解析】 (1)Fe2O3固体(红棕色)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氧化铁属于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铁盐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2)氯化铁和NaOH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同时生成NaCl,离子方程式为Fe3++3OH-===Fe(OH)3↓。(3)将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烧杯中加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出现红褐色,得到氢氧化铁胶体。(4)甲烧杯中液体为溶液、乙烧杯中液体为胶体,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乙产生丁达尔效应。
19.【答案】(1)8
mol
(2)5
mol
(3)
【解析】(1)56
L
Cl2在标况下的物质的量为n===2.5
mol,则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为2.5
mol×=8
mol。
(2)反应中16
mol
HCl只有8
mol被氧化,即被氧化的HCl占总的HCl物质的量,所以反应中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为5
mol。
(3)2KMnO4+16HCl═2MnCl2+5Cl2↑+8H2O+2KCl中,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该反应转移10e﹣,电子的转移方向和数目为。
20.【答案】
【解析】
21.【答案】(1)4∶1 (2)42
g
【解析】从反应方程式可知3
mol
Cu被氧化时,参加反应的HNO3为8
mol,但其中只有2
mol
HNO3得到电子被还原(从化合价分析可以判断),因此3
mol
Cu还原2
mol
HNO3,即应按3Cu~2HNO3这一关系式进行计算。
n(Cu)==1
mol,
3Cu―→2HNO3
3
mol 2
mol
1
mol mol
m(HNO3)=63
g·mol-1×mol=42
g。
22.【答案】(1)+2 KHCO3
(2)是 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为-2价,被还原
(3)HCN+H2O2===CO2↑+NH3↑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由1个K原子、3个O原子、1个C原子和1个H原子构成,故为KHCO3。
(2)反应物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为-2价,氧元素被还原;反应物KCN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4价,碳元素被氧化,故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3)将KCN改为HCN也类似上述反应,反应生成氨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HCN+H2O2===CO2↑+NH3↑。
23.【答案】(1)胶体 金颗粒
(2)分散系中形成一条明亮的光路 (3)渗析 (4)不能
【解析】(1)根据题给信息,所得分散系中分散剂为水,分散质为金颗粒,金颗粒直径为5~12
nm,介于1~100
nm之间,故该分散系为胶体。
(2)用光束照射胶体时,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3)分离提纯胶体可采用渗析法。
(4)胶体在加热时易发生聚沉,故所得红色溶液不能继续加热。
24.【答案】(1)①Fe3+、H+ ②Fe ③Fe2+ 
(2)② HNO3 NO 1
【解析】(1)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能得电子而只具有氧化性;当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只能失电子而只具有还原性;而当该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可以得电子又可以失电子,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2)若含有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两种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生成物中该元素的价态应介于两种反应物价态之间。②式反应物中的氮元素为-3价和+2价,生成物中为+3价,-3与+2之间的价态应为0价或+1价,不可能出现+3价的氮,所以②式不能实现。在反应①NO+HNO3―→N2O3+H2O中,据化合价变化可知HNO3为氧化剂,NO为还原剂,当有30
g
NO(即1
mol)消耗时,转移电子数为1
mol×1=1
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