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1-19 19:1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在18世纪70年代,首先发现并制得氯气的化学家是(

A.戴维
B.舍勒
C.维勒
D.道尔顿
2.下列有关浓H2SO4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在反应HCOOHCO↑+H2O中,浓H2SO4只表现脱水性
C.在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中,浓H2SO4只表现氧化性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CuSO4·5H2O转化为CuSO4
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B.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C.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D.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4.下列物质中,不能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得到的是(

A.FeCl2
B.CuCl2
C.HCl
D.H2O
5.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作漂白剂的是
A.SO2
B.Ca(ClO)2
C.浓硫酸
D.Na2O2
6.下列除杂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NH3中混有少量水蒸气: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B.NO中混有少量NO2气体:用水洗涤后再干燥
C.食盐中混有少量NH4Cl:加过量烧碱溶液后加热蒸干
D.硝酸混有少量硫酸:加适量BaCl2后再过滤
7.实验室制备和干燥氨气常用的方法是(
)
A.氯化铵固体与消石灰共热,生成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B.加热氯化铵固体,使生成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C.氯化铵溶液与烧碱溶液共热,生成气体用无水氯化钙干燥
D.N2、H2混合,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然后再干燥
8.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A.NH3NO2HNO3
B.NaCl(aq)NaOH(aq)NaClO(aq)
C.Fe3O4FeFe2O3
D.Al2(SO4)3Al(OH)3Al2O3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浓硫酸加到胆矾上,蓝色晶体变成白色粉末
B.SiO2可与HF反应,因而氢氟酸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
C.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也相同
D.金属可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铁及其合金都属于“有色金属”
10.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淮南万毕术》中“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基础
该变化是置换反应
B
维生素C将食物中不易吸收的Fe3+转化为Fe2+
维生素C具有氧化性
C
高铁酸钠(Na2FeO4)是新型消毒剂,3ClO﹣+2Fe3++10OH﹣═2+3Cl﹣+5H2O
碱性条件下次氯酸钠的氧化性强于高铁酸钠
D
熔融烧碱时,不能用石英坩埚或陶瓷坩埚
烧碱可以与二氧化硅发生反应
A.A
B.B
C.C
D.D
11.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有铝元素,在溶液中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是Al,丙是Al(NO3)3,则乙一定是NaAlO2
B.若甲是Al2O3,丙是NaAlO2,则乙一定是Al(NO3)3
C.若甲是Al(NO3)3,丙是NaAlO2,则乙一定是Al(OH)3
D.若甲是Al(OH)3,丙是Al(NO3)3,则乙一定是NaAlO2
12.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
品红溶液褪色
该气体一定是SO2
C.
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
溶液不显红色;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另取样,先滴入氯水,再滴入KSCN溶液
溶液变为血红色
D.
将少量某物质的溶液滴加到新制的银氨溶液中,水浴加热
有银镜生成
该物质一定是醛
A.A
B.B
C.C
D.D
13.下列除杂质选用试剂错误的是(

编号
物质
杂质
试剂
A
SO2
HCl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B
Cl2
HCl
饱和食盐水
C
NO
NO2

D
Fe
Al
氢氧化钠溶液
A.A
B.B
C.C
D.D
14.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
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色
氧化性:Cl2>I2
B
将可调节高度的铜丝伸入稀硝酸中
溶液变蓝
铜与稀硝酸发生置换反应
C
向溶液X中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溶液X中一定含有SO42-
D
常温下将铝片放入浓硝酸中
无明显现象
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5.(1)把对应物质的字母代码填入括号内.
A.水玻璃
B.明矾
C.?次氯酸钙
D.过氧化钠
E.新制氯水
F.小苏打
①能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___________。
②能做木材防火剂___________。
③能做处理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____________。
(2)把下列现象中硫酸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填写在空白处。
①用玻璃棒蘸浓硫酸滴在纸上时,纸变黑。浓硫酸表现
_______性。
②在常温下可以用铁、铝制容器盛装冷的浓硫酸。浓硫酸表现
_______性。
③盛有浓硫酸的烧杯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浓硫酸表现________性。
16.实验室常用消石灰与氯化铵共热制备氨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为快速地制备少量氨气,将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上,立即产生氨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17.盐酸、硫酸和硝酸是中学阶段常见的“三大酸”。现就三大酸与金属反应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稀盐酸不与Cu反应,若在稀盐酸中加入H2O2(常见氧化剂,作氧化剂时还原产物为水)后,则可使铜顺利溶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体积的10
mol·L-1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铜片,加热使之反应,被还原的硫酸为0.9
mol。则浓硫酸的实际体积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80
mL。若使剩余的铜片继续溶解,可在其中加入硝酸盐溶液(如KNO3溶液),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
欲迅速除去铝壶底部的水垢,又不损坏铝壶,最好的方法是(
)
A.浓盐酸
B.稀硝酸
C.冷的浓硝酸
D.冷的浓硫酸
18.实验室常用加热铵盐和碱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
(1)写出图中大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集氨气时,判断氨气是否收集满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也可利用加热浓氨水的方法制取少量的氨气,此法利用了氨水的________性质。将收集满氨气的烧瓶组装成如图所示的装置。
当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打开弹簧夹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19.已知A、B、C、D、E、F、G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其中A是淡黄色固体,B是无色液体,G为红褐色沉淀。常温下甲、乙、丙为气态非金属单质,丙呈黄绿色;丁、戊为常见金属单质,其中戊是当前用量最大的金属。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有的反应部分产物已经略去)。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E
,戊

(2)F转化为C的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3)写出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①~⑥转化中不含有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填序号)。
三、推断题
20.室温下,单质A、B、C分别为固体、黄绿色气体、无色气体,在合适的条件下,它们可以按如图所示框图进行反应。又知E溶液无色,A在B中燃烧有棕褐色的烟生成。请回答:
(1)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填化学式)。
(2)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_。
21.某溶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的离子如下表所示: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将Na2O2逐渐加入到上述混合溶液中并微热,产生沉淀和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2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阳离子
H+、K+、Al3+、、Fe2+
阴离子
Cl-、OH-、、、
(1)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是_________,可能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_,欲确定其存在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
(2)导致沉淀物质的量减小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整个过程中存在一个使沉淀固体质量增加但物质的量不变的变化,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若a=1,溶液中各阳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若最初溶液的体积为5L(不存在K+),则阴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2.某黄铜矿样品标注显示:主要成分为CuFeS2,其余多为脉石(SiO2)。为检验该黄铜矿中的成份,设计了如下实验:
已知:
①在空气存在下煅烧黄铜矿,生成Cu、Fe3O4和SO2气体。
②亚硫酸易被氧化:2H2SO3
+
O2

2H2SO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装置组装完成后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指出该装置的一个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C中含有SO2和___________________。
23.Mg能在NO2中燃烧,产物为Mg3N2、MgO和N2。某科学小组通过实验验证反应产物并探究产物的比例关系。资料信息:
限用如下装置实验(夹持装置省略,部分仪器可重复使用)
(1)装置连接的顺序为
(填字母序号);
(2)连接好仪器,装入药品前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
(3)装置A中盛装的干燥剂是
;装置F的作用__
__;
(4)验证产物中存在Mg3N2的具体实验操作为
.确定产物中有N。生成的实验现象为

(5)已知装置E中初始加入Mg粉质量为13.2
g,在足量的NO2中充分燃烧,实验结束后,硬质玻璃管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硬质玻璃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1.0
g,产生N2的体积为1120
mL(标准状况)。写出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
五、计算题
24.已知Cl2在70℃的NaOH水溶液中,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可生成NaClO与NaClO3现有63.9g
Cl2,将其通入到足量70℃的NaOH水溶液中,反应完全后测得溶液中NaClO与NaClO3的物质的量比为4:1,并得到500mL溶液。
(1)写出Cl2在70℃的NaOH水溶液中发生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计算完全反应后溶液中NaClO、NaClO3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
25.实验研究发现,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硝酸的浓度越稀,对应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越低,直至-3价。某同学取一定量铝、铁混合物与一定量很稀的硝酸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气体放出。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4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与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OC段没有沉淀生成,此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DE段,沉淀的物质的量没有变化,则此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上述CD段说明溶液中_______结合OH-的能力比_____强(填离子符号)。
(3)B与A的差值为___________mol。
(4)B点对应的沉淀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C点对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_____mL。
参考答案
1.B
2.C
3.C
4.A
5.C
6.B
7.A
8.B
9.D
10.B
11.C
12.C
13.A
14.A
15.E
A
F
脱水
强氧化
吸水
16.2NH4Cl+Ca(OH)22CaCl2+2NH3↑+2H2O
CaO+NH3·H2O=Ca(OH)2+NH3↑
17.(1)Cu+H2O2+2HCl===2H2O+CuCl2
(2)大于;3Cu+2NO+8H+===3Cu2++2NO↑+4H2O(3)
C
18.2NH4Cl
+
Ca(OH)2CaCl2
+
2NH3↑+2H2O
试管口放一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若变蓝色,则已经收集满
易挥发
烧瓶中可以看到红色的喷泉
19.(1)Na2O2,HCl,Fe(共3分。各1分,写名称给0.5分。)
(2)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2分。主要现象正确即给分。)
(3)2Al+2OH-+2H2O=2AlO2-+3H2↑(3分。反应式正确给2分,化学式错误0分。)
(4)⑤⑥(2分。只填对1个给1分,只要填错即为0分)
20.Fe
H+
化合反应
21.Cl-
K+
做焰色反应实验
Al(OH)3+OH-=+2H2O
4Fe(OH)2+O2+2H2O=4Fe(OH)3
n(H+):n():n(Fe2+):n(Al3+)=2:2:3:2
3.2mol/L
22.装置气密性检查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或者B、C之间缺少防倒吸装置
分别取C中溶液少许于两只试管中,一只中加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复原,证明有SO2,另一只先加足量盐酸,再加入氯化钡,若有白色沉淀证明有
23.(1)BAEAFC(D)(2分);(2)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导气管末端插入水中,对锥形瓶微热,若到期管口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导气管中进入一段水柱,表示气密性良好(2分);(3)无水氯化钙或五氧化二磷等(1分)除去二氧化氮(2分)(4)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产物,加入到水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2分);装置C中收集到大量气体(2分);(5)11Mg+4NO2=Mg3N2+
8MgO+N2(2分).
24.9Cl2+14NaOH=4NaClO+NaClO3+9NaCl+7H2O
0.8mol/L
0.2mol/L
25.H++OH-=H2O
NH4++OH-=NH3·H2O
Fe3+、Al3+
NH4+
0.008
0.03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