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共价键、离子键、分子间作用力都是粒子间的作用力,含有以上两种作用力的晶体是
A.SiO2
B.CO2
C.NaCl
D.Ar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晶体中,可能不存在共价键,但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B.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中一定只有极性键
C.只含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元素化合价上升,一定有另一种元素化合价下降
3.NH3、H2O、CH4三分子中键角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A.NH3>H2O>CH4
B.CH4
>
NH3>H2O
C.CH4
>
H2O
>NH3
D.H2O
>
CH4
>NH3
4.通常情况下,NCl3是一种油状液体,其分子空间构型与?NH3相似。下列对?NCl3?和?NH3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NCl3?的沸点高于?NH3?的沸点
B.在氨水中,大部分?NH3?与?H2O?以氢键(用“…”表示)结合形成?NH3?H2O?分子,则NH3?H2O的结构式为
C.NCl3?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D.NBr3?比?NCl3?易挥发
5.下列物质中属于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A.CS2
B.H2O
C.CH3Cl
D.NH3
6.下列关于物质结构的命题中,错误的项数有
①乙醛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有sp2和sp3两种
②元素Ge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IVA族,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4s24p2,属于P区
③非极性分子往往具有高度对称性,如BF3、PCl5、H2O2、CO2这样的分子
④Na2O、Na2O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
⑤Cu(OH)2是一种蓝色絮状沉淀,既能溶于硝酸、也能溶于氨水,是两性氢氧化物
⑥氨水中大部分NH3与H2O以氢键(用“...”表示)结合成NH3·H2O分子,根据氨水的性质可知NH3·H2O的结构式可记为:
⑦HF晶体沸点高于HCl,是因为HCl共价键键能小于HF
A.4项
B.5项
C.6项
D.7项
7.下列关于粒子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NF3和BF3是中心原子杂化类型相同的极性分子
B.CH2Cl2和C2H4是空间构型不同的非极性分子
C.在SiO2晶体中,Si原子与Si—O键数目比为1︰2
D.CF4和CO2是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8.“结构决定性质”,有关物质结构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碘熔化破坏了共价键
B.干冰晶体(固态CO2)内存在极性键和范德华力
C.含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D.HF分子间存在氢键,故氟化氢比氯化氢更稳定
9.有关苯分子的化学键描述正确的是
A.每个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中的其中一个形成大π键
B.每个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大π键
C.碳原子的三个sp2杂化轨道与其他原子形成两个σ键,一个π键
D.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与其他原子形成σ键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已知N-N键能为193kJ·mol-1,故氮氮三键的键能之和为193kJ·mol-1×3
B.H-H键能为436.0kJ·mol-1,F-F键能为157kJ·mol-1,故F2比H2稳定
C.某元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它跟卤素相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为离子键
D.N-H键键能为390.8kJ·mol-1,其含义为形成1mol
N-H所释放的能量为390.8kJ
11.对下列实验事实的理论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理论解释
A
酸性:H2SO4>H2SO3
H2SO4非羟基氧原子个数大于H2SO3,中心原子正电性越高,酸性越强
B
Be单质能溶于KOH溶液
Be和Al在周期表中是对角线关系,性质相似
C
Al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大于Mg原子
Mg的金属性比Al强,更容易失去电子
D
沸点:对羟基苯甲醛>邻羟基苯甲醛
对羟基苯甲醛存在分子间氢键,邻羟基苯甲醛存在分子内氢键,分子间氢键对它们沸点的影响大于分子内氢键对它们沸点的影响
A.A
B.B
C.C
D.D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B.第一电离能越小,元素金属性越强
C.极性共价键越多,分子极性越强
D.电负性越大,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13.下列关于共价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2S分子中两个共价键的键角接近90度的原因是共价键有方向性
B.N2分子中有1个σ键两个π键
C.在双键中,σ键的键能小于π键的键能
D.两个原子形成共价键时至少有1个σ键
14.氨气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这是因为
A.氨气分子是极性分子而甲烷是非极性分子
B.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
C.NH3分子中N原子形成三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C原子形成4个杂化轨道
D.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为sp2型杂化,而CH4是sp3型杂化
15.下列有关化学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某原子跟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其共价键数一定等于该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
B.水分子内氧原子结合的电子数已经达到饱和,故不能再结合其他氢原子
C.完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离子键
D.配位键也具有方向性、饱和性
二、填空题
16.⑴氯酸钾熔化,粒子间克服了________的作用力;二氧化硅熔化,粒子间克服了________的作用力;碘的升华,粒子间克服了________的作用力。
⑵下列3种晶体:①CO2,②NaCl,③金刚石它们的熔点从低到高的顺序为________(填序号)。
⑶在H2、(NH4)2SO4、SiC、CO2、HF中,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有__________,由非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有________,含有氢键的晶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属于离子晶体的是________,属于原子晶体的是________。
17.铁和钴是两种重要的过渡元素。
(1)钴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族,其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个数为________。
(2)[Fe(H2NCONH2)]6(NO3)3的名称是三硝酸六尿素合铁(Ⅲ),是一种重要的配合物。该化合物中Fe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含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尿素[CO(NH2)2]分子中,碳原子为_______杂化,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__。
(4)FeO晶体与NaCl晶体结构相似,比较FeO与NaCl的晶格能大小,还需知道的数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o(NH3)5BrSO4可形成两种钴的配合物,结构分别为[Co(NH3)5Br]SO4和[Co(SO4)(NH3)5]Br。已知Co3+的配位数为6,为确定钴的配合物的结构,现对两种配合物进行如下实验:在第一种配合物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第二种配合物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则第二种配合物的配体为___________________。
(6)奥氏体是碳溶解在r-Fe中形成的一种间隙固溶体,无磁性,其晶胞为面心立方结构,如图所示,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若晶体密度为d
g·cm-3,则晶胞中最近的两个碳原子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_____p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NA表示,写出简化后的计算式即可)。
18.[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X的三个能级中排布的电子数相等;Y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与能级数相等;Z位于X的下两个周期,其电离能数据分别是:I1
=
419kJ·mol-1,I2
=
3051
kJ·mol-1,I3
=
4411
kJ·mol-1;W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Ar]3d5。回答下列问题:
(1)X、Y、Z三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
(2)X的某种氧化物与Y2互为等电子体,写出该氧化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该氧化物所含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
(3)YH4+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
。X原子的杂化方式均为sp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X的氢化物分子式为_________。
(4)四种元素可形成化合物Z4[W(XY)n],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配体形成配位键时提供的电子数之和为14,则
n
=_________
。
(5)下图____
(填“A”、“B”或“C”)表示的是Z晶体中微粒的堆积方式。若Z晶体中一个晶胞的边长为a
pm,则Z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写出含a的表达式,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
19.原子序数小于36的X、Y、Z、M、N、W六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X是迄今为止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4。M元素的常见氧化物有两种,其中一种常温下为气体,且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Z、M、N
同周期,M2-、N-、Z+
离子半径逐渐减小。W是第Ⅷ族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据此回答:
(1)写出W在周期表中位于哪一区:_____________,X与N按1:4形成的化合物中,X和N之间的σ键的类型:_____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Z与M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Y、M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N3一与X、Y形成的一种化合物互为等电子体,则N3一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
(4)下图表示由上述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前后的转化关系,请写出该转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5)X和W所形成的某种晶体结构如右图所示,写出:
基态W3+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
(6)N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有_______种空间运动状态?
20.化合物YX2、ZX2中,X、Y、Z的核电荷数小于18;X原子最外层的p能级中有一个轨道充填了2个电子,Y原子的最外层中p能级的电子数等于前一层电子总数,且X和Y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Z与X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回答下列问题:
(1)Y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YX2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分子构型为________,中心原子发生了____杂化。
(3)Y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该化合物中化学键是________键(填“极性”或“非极性”),该分子属于____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4)Y的氢化物中分子构型为正四面体的是____________(填名称),键角为_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_______。
(5)元素X与Y的电负性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填写,并填﹥、﹤、﹦)。
X与Z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填写,并填﹥、﹤、﹦)。
三、推断题
21.X、Y、Z、W是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素:
元素
相关信息
X
X的基态原子核外只有三个能级,且各能级电子数相等
Y
Y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总子数的3倍
Z
Z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为nsn-1
W
W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红色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成绿色的锈斑
(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族,其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
(2)与Z同周期且依次相邻的两种元素的原子与Z比较,三者第一电离能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Y的氢化物在同族的氢化物中沸点反常,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XY2的电子式为______,该分子的形状为_________,含有_____个σ键和_________个π键。
(4)写出W的单质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绿色锈斑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
22.X、Y、Z、W是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相关信息
X
X的基态原子核外3个能级上有电子,且每个能级上的电子数相等
Y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三倍
Z
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焰色反应为黄色
W
W为前四周期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
(1)X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X的一种单质熔点很高,硬度很大,则这种单质的晶体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晶体。
(2)XY2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分子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
(3)Z2Y2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______。
(4)W的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3.第四周期的Cr、Fe、Co、Ni、Cu、Zn等许多金属能形成配合物。
(1)NH3是一种很好的配体,氨气分子是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NH3的沸点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AsH3。
(2)科学家通过X?射线测得的胆矾结构示意图可简单表示为如图:
图中虚线表示的作用力为__。
(3)胆矾溶液与氨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Cu(NH3)4SO4·H2O晶体。在Cu(NH3)4SO4·H2O晶体中,[Cu(NH3)4]2+为平面正方形结构,则呈正四面体结构的原子团是__,该原子团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
(4)金属镍粉在CO气流中轻微加热,生成无色、有挥发性的液态Ni(CO)4,其分子呈正四面体构型。Ni(CO)4易溶于__(填字母)。
A.水
B.四氯化碳
C.苯
D.硫酸镍溶液
参考答案
1.B
2.A
3.B
4.B
5.A
6.A
7.D
8.B
9.B
10.D
11.C
12.D
13.C
14.B
15.A
16.离子键
共价键
分子间
①②③
CO2
H2
HF
(NH4)2SO4
SiC
17.VIII
3
[Ar]3d5或1s22s22p63s23p63d5
O>N>C>H
sp2
7:1
离子半径大小
SO42-、NH3
FeC
18.(1)N>C>K;
(2)C≡O;共价键
(3)正四面体;C2H4
(4)6
(5)B;78/[NA×(a×10-10)3]g/cm3
19.
d
sp3-pб键
C直线形
9
20.
直线型
sp
CS2
极性
非极性
甲烷
109.5°
sp3
O﹥C
O﹥S
21.四
IB
3d104s1
Ⅰ1(Mg)
>Ⅰ1(Al)>
Ⅰ1(Na)
H2O分子间存在氢键
直线形
2
2
22.第二周期第IVA族
原子
直线形
离子键、非极性键(或共价键)
1∶2
23.极性
高于
氢键、配位键
SO42?
sp3
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