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3《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初步体会“物体占空间”的含义,进而体会体积的意义。启发学生,通过回顾、提炼创立面积单位的方法,类推出创立体积单位的方法,并独立创立体积单位。初步体会类比方法的作用。
2.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探究、类推、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以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创立体积单位,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用直接测量法测量长方体的体积。并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逐步理解体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借鉴创立面积单位的方法,独立创立体积单位。
教具准备:课件、2个同样大小的烧杯、一瓶矿泉水、2块大小不同的石块、气球、火柴盒、1立方厘米正方体、1立方分米正方体、立方米条(在墙角组成立方米块)、圆柱体橡皮泥、2个大小不同的盒子
学具准备:8组、每组若干(不少于12块)立方厘米块、火柴盒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体积的意义。
师:同学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来简单地讲讲?
师:讲得真明白。我们来做个实验演示一下,烧杯代表瓶子,两个烧杯中装有同样多的水,仔细观察,小石块放入烧杯后,水面会有怎样的变化?
预设:水面升高了。
师:为什么呢?
预设:小石块占了杯子里的一些空间(地方),一部分水没地方装了,所以被挤上去了。
师:说得有道理。同样的实验用大石块再做一遍,结果会怎样?
预设:水面会升得更高
师:我们来试一试(师做实验)
师:确实升得更高,这说明了什么?
预设:说明了大石块比小石块占的空间大
师:看来物体不光占空间,并且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我们将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定义)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
师:石块占空间有体积,那身边的其它物体也占空间吗?这个盒子占空间吗?它的体积在哪里?谁上来指指?
预设:盒子占空间,生比划:这里是它的体积
师:这里算吗(指里面)这里呢?(指外面)这些都是盒子的体积
还有哪些物体也占空间?它的体积在哪里?谁来举例?
指2生举例
师:这张纸占空间吗?怎么证明?
预设:(一本书是由好多张纸摞起来的,书占空间,所以纸也占空间)(把纸团成一团)
师:纸也占空间,只不过它比较薄,占的空间很小。
师:刚才这些都是不能流动的固体,固体占空间有体积,那液体呢?比如水?占空间吗?
预设:学生指烧杯中的水占空间
师:用眼睛能看到的物体占空间,有体积,眼睛看不到的气体也占空间,也有体积吗?比如空气占空间吗?怎么证明?
预设:吹气球
师:谁上来吹一下?(学生上台吹气球)
师:气球为什么变大了?预设:里面有空气
师:这说明了什么?预设:空气也占空间
师:现在可不可以说“所有的物体都占空间,都有体积”。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初步体会“物体占空间”的含义,进而理解“体积”的意义。通过大量的举例,加深学生对“体积”意义的理解。】
二、体积单位的建立与运用。
1、建立体积单位
师:体积是有大小的,这两个盒子谁的体积大?
预设:绿色的大
师:怎么说得这么快?预设:大小很明显,一眼就能看出来
师:我的体积和这位同学的体积比?预设:老师的体积大
师:(拿粉笔)3根粉笔和5根粉笔比体积?预设:5根粉笔体积大
师:为什么? 预设:5根粉笔个数多
师:前提条件是每根粉笔的体积大小一样,这样个数多的体积就大
师:这些物体的体积大小比较明显,用眼睛能观察出来
师:(课件)下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谁的体积大?你能看出来吗?
预设:一个长一些,一个高一些,大小不明显,看不出来
师:那怎么办?想个办法
预设:用剪拼的方法
师:剪拼法有点麻烦,有时还不太方便剪拼。
预设:可以量一量
师:对,测量是数学上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那么用什么东西来量,怎样去量,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师:以前我们也量过,看,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用小线段来量,统一了线段的长度之后我们得到了3个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在测量物体的面积时,我们用小正方形来量,统一了正方形的大小之后,我们得到了3个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现在,你来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来量体积?
预设:用小正方体
师:我们来试一试(课件)
师:谁的体积大?看来,用正方体来量体积很合适
师:接着来比较(课件)先用眼睛观察一下这两个图形,哪个体积大?预设:上面的体积大
师:用我们刚学的正方体计量一下,上面9个正方体,下面63个正方体,63大于9,所以下面的正方体体积大。
师:怎么回事?对,如果正方体的大小不统一,结果会怎样?
预设:结果不合理
师:所以在计量体积时,统一正方体的大小是必须要做的工作
师:这个工作我们的前人已经完成,就是这3种正方体。一起读一读(课件: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根据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大小,你来猜一猜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分别是多大的正方体?
预设: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这个叫立方厘米,它的棱长是1厘米,你手中也有,拿起一个用尺子量一下它的棱长是多少?一起说,多大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闭上眼记住它的大小。想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生举例(色子、花生米、手指尖、小糖块)
这个叫立方分米,它的棱长应该是多少?小组中有一个,量一量,一起说多大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闭上眼记住它的大小。想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生举例(粉笔盒、魔方)
还有一个更大的,是什么?对立方米,我们来拼一下。我用长1米的米尺做正方体的棱长,拼一个体积是1立方米的正方体。一起说,多大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闭上眼记住它的大小,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米?
生举例(29寸电视机箱子、多媒体柜)(课件展示)
师:我们再来体验一下它的大小,找几名同学钻进去
预设:1立方米大约能装6名同学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学了几个体积单位?都叫什么名字?多大?(板书)用字母表示:CM3、dm3、m3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通过回顾、提炼创立面积单位的方法,类推出创立体积单位的研究方法,并独立创立体积单位,初步体会类比方法的作用。】
2、体积单位的运用
师:下面就用我们学习的3个体积单位来计量体积。
听清要求:小组同学一起合作,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摆一摆,看一看,火柴盒的体积是多少?
小组测量,上台展示,交流:火柴盒的体积是12立方厘米
师:为什么是12立方厘米
预设:里面摆了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所以体积是12立方厘米
师(板书)对,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体积就是多少。
师:火柴盒的外壳算在体积里面吗?那么实际上火柴盒的体积比12立方厘米怎样?(大)所以,我们应该说火柴盒的体积大约12立方厘米
师:谁上来测一下储物箱的体积?用哪种正方体?自已到别的组去拿
预设:1生上台用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测量储物箱的体积大约6立方分米
师:教室的体积,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我们一起来量一量,沿着长边量,几个?沿着宽边?几个?一层几个?有几层?共几个?那,教室的体积大约144立方米
师:除了教室的体积,还有哪些物体的体积也要用立方米做单位?
预设:集装箱、车厢
师:通过刚才测量火柴盒、储物箱和教室的体积,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预设:测量物体的体积要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测量体积,让学生体会“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体积就是多少”。在充分的测量活动中,强化体积单位的表象,为学生自悟自得间接测量长方体体积的方法提供丰富经验,体会测量物体的体积要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
3、体积与面积的联系与区别
师:体积的学习我们借鉴了面积, 那体积和面积一样吗?
预设:面积是面的大小,面是平的,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体是立的。
预设: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也不一样
师:体积和面积哪里有联系?
师:体积表面有面积,像我们上节课学的物体的表面积。(课件)
【设计意图:一,本课的学习方法是使用类比法,通过回顾面积单位的学习让学生自主创立体积单位,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回想起面积这一知识。二,小学阶段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段。教学中,学生常会出现面、体不分,把1平方厘米与1立方厘米混淆的情况。如何搭建思维的脚手架,帮助学生的空间观念由二维向三维提升呢?学生要想对这两部分知识学得扎实、分得清楚,必须明白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课堂练习
师:通过刚才的表现,老师发现同学们学得不错,下面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敢接受挑战吗?
一、物体的体积
1、(1)圆柱体橡皮泥捏成球状,体积变了吗?(师动手捏橡皮泥,学生观察)
师:为什么体积没变?
预设:橡皮泥所占的空间没多也没少, 只是形状变了,所以体积没变。
(2)将体积为5立方米的长方体钢块锻造成正方体形状,正方体的体积是 ( )。
师:体积为什么还是5立方米?
预设:因为只是形状变了,但是钢块所占空间没多也没少
【设计意图:通过2个问题的讨论,检验学生对“体积”意义的理解,并且做到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体积”的意义。】
2、下面的图形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说一说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体积就是多少”的理解,并为下节课学习体积的计算打好基础。】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微波炉的体积大约是40( )
2、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4( )
3、文具盒的体积大约是200( )
4、厢式货车的车厢体积大约是40( )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检验学生体积单位的学习情况,使学生理解体积用体积单位,面积用面积单位,巩固新知的学习。】
四、回顾与延伸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又要结束了,赶快回想一下我们这节课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预设1:我们学习了体积和体积单位
预设2:我们学习了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
预设3:我们学习了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这其中在学习体积时我们借鉴了什么知识?预设:长度和面积
师:(课件)我们根据长度和面积的计量方法想到了体积的计量方法,用正方体来计量体积,根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想到了体积单位。
通过回顾,老师想告诉大家,我们不光要学习数学知识,还要注意总结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这节课上到这里, 下课。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畅谈收获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做了重点的总结回顾,是对知识的梳理提升,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教师的总结语,点拨了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引导学生不光要学习数学知识,还要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相信这堂课定会在学生的心中播种下类比的种子,当他们再次遇到新的问题时,这颗种子也许就会生根、发芽……】
五、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cm3)、立方分米(dm3)、立方米(m3)
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体积就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