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1.古诗三首 课件+教案(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1.古诗三首 课件+教案(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18 21:49:45

文档简介

21
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能读准“还、教、将”三个多音字。
能借助多种方法理解诗句,并学习运用“查找资料”这一理解诗句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能结合注释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思想感情,感受诗人渴望国泰民安的思想感情。
能有韵律地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1.
能结合注释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思想感情,感受诗人渴望国泰民安的思想感情。
能有韵律地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难点:对古诗创作背景的理解有欠缺。
四、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早就耳闻咱们舜耕的同学个个腹有诗书,闻名不如见面。下面我们就做个“飞花令”的小游戏。我们以“月”字为主题字,看看谁诵出的含有“月”字的诗句多,开始!
(一)破题而入,简析背景
1.出示单元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今天我们来进行第七单元的学习,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看这句话。谁来读一读。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家国情怀。围绕这个主题一共有四篇课文,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单元的首篇课文。
齐读课题。21
古诗三首”
2.我们先看第一首《出塞》。齐读课题。
3.谁知道“塞”是什么意思?那么现在你知道课题是什么意思了吧?谁来说一说。
小结: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时经常用的题目,人们看到出塞这两个字就能想到边塞诗,(板书:边塞诗)他可以说是边塞诗的标志。你了解边塞诗吗?(生谈,师补充)
“作者王昌龄就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接下来就让我们感受他的名作。”
(二)读通诗歌,理解诗意
1.出示《出塞》:请大家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生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哪位同学想来读一读?请你来读。”
3.多音字指导。“这首诗里有多个多音字,其中这三个特别容易出错,下面结合着注音自己再来读一读吧。”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诗的韵律,那就是在朗读时进行恰当的停顿(出示带斜线的诗文)。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这个节奏再来读一读吧。”
4.学生自己练习有韵律的朗读。
5.指名再读。“哪位同学想来读一读。”
6.齐读。
读诗百遍,其义自见。相信大家都能理解诗意了吧。
(三)学习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教室配乐诵诗,学生想象画面。“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同学们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提问:这是什么时候的明月照着边关啊?有不同的理解吗?
是的,这里是说“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
3.师:既然是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着边关,我们把它直接改成“秦时汉时明月关”不是更好理解了吗?同学们对比着读一读,你觉得这样改好吗?
4.小结:这里“秦时”“汉时”分开写,更能突显出时间感和历史的悠长。自秦朝建立起防边筑城的措施以来,直至盛唐时期,近千年来战事就没有停止过,可见边关忧患的历史已经十分悠久了。
5.那么这句话该怎样读呢?自己先来读读。指名朗读。谁再来读一读。
6.诗中还写到了明月,结合课前我们背诵的含有“月”字的诗句,你发现诗人常用月亮表达什么?”
小结:自古以来,好多诗人都是借月亮来表达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7.在该句中有没有这层意思呢,自己再来读读这两句,说说你的理由。
8.那么,由“人未还”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是啊,连年战事,使得将士们死的死,伤的伤,由年轻到年老。因为战争没有结束,他们就无法回到家乡。”
9.同学们你们知道戍守边关的生活是怎样的吗?(自由说)我们来看一看。(播放课件)这只是边关生活一个小小的缩影。下面同学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谈谈你的体会。
10.指导朗读、渲染: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将士战骨埋荒外———读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眼欲穿、哭断肠———读
刚刚,我们通过图文结合想象画面的方式理解了诗文的前两句。贴板贴:图文结合
想象画面
(四)学习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作者面对着近千年来不断重复的人间悲剧,又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自己读一读3、4句吧
2.提问:那么我们可以运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句话呢?(预设:借助注释)
贴板贴:借助注释
小结:“针对这句话,课文中提供了大量的注释,结合注释自己理解一下这两句的意思。”
3.学生理解诗意。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提问:刚才大家提到了李广将军,那么你对李广有什么了解?(生介绍李广)
小结:这位同学不但查找到了资料,还用自己的话概括了出来,值得我们学习。
贴板贴:查找资料
6.补充:李广曾经驻守在龙城,他骁勇善战,使得匈奴人听到他的名字闻风丧胆,数年来不敢侵犯。
7.“同学们自己再来读读这2句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8.从中表达出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怀呢?
小结:是啊,作者希望朝廷重用良将,渴望国家国泰民安。表达了一种深深的爱国情怀。
(板书:
渴望国泰民安
爱国)
9.那么,体会着这种情感,自己再来读读这首诗,指名2人读。有同学能背过吗?我们一起背一背。(配乐朗读或背诵。)
“王昌龄的《出塞》共有两首。同学们课下可以找来另一首品读一下。”
(五)迁移学法,学习《凉州词》
1.刚才我们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学习了第一首古诗。(出示课件。)接下来我们看第二首古诗《凉州词》
板书:凉州词
齐读。
2.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顺序,运用这些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第二首诗。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3.汇报(换成诗歌页面)。哪个小组来说说诗作者。
哪个小组向来读读这首诗。
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诗句的意思。
4.那么从这两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哪个小组有感情的读读这首诗?
(六)结束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边塞诗,虽然都涉及沙场,内容和情感却有所不同,但无论是“万里长征人未还。”还是“古来征战几人回?”流露出的都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课下,同学们可以搜集关于家国情怀的诗文读一读,相信你会有更深刻的体会。下节课我们用这些方法学习第三首诗。
(七)板书设计
21
古诗三首

图文结合

出塞
渴望国泰民安
爱国
想象画面

凉州词
英勇豪迈
借助注释
查找资料
1(共30张PPT)
21
古诗三首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怀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jiàng
zhēng
qín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huán
jiàng
jiào


[唐]王昌龄






关,






还。

使




在,






山。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
秦时汉时明月关,
秦朝
汉朝……唐朝(盛唐)
(公元前221—公元前206)
(公元前202—公元220)
(公元713—公元755)
秦时明月汉时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唐.李白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唐.白居易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唐.李白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1.了解诗作者
2.正确朗读全诗
3.理解诗意
4.体会情感
5.感情朗读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