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13、呼吸器官
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科学
学段
中段
年级
三年级
相关领域
生命科学领域
教材
书
名:
科
学
出
版
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7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在反复体验中探究《呼吸器官》是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呼吸》中的第十三课,本单元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本课承接上节课《呼吸和空气》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关于呼吸的知识,通过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感受、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借助呼吸器官模型,了解肺的工作原理,从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趣味性,达到教学目标。理论依据:斯宾塞曾说过:“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关于呼吸,学生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陌生的是由于呼吸的内部过程是无法直接从外部看到,所以学生对这呼吸这个现象还是一知半解,特别是肺的工作原理对学生来说有些抽象,他们难以建构这样的科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准备的材料动手制作肺模型,学生在动手做这个活动中,感受动手带来的快乐,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体验小组合作带来的乐趣。在交流汇报环节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制作的模型,了解了肺的工作原理,同时也分享了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呼吸器官》在《课标》中属于生命科学领域。《呼吸器官》是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呼吸》中的第十三课,本单元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本课承接上节课《呼吸与空气》的内容,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关于呼吸的知识,通过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感受、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趣味性。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呼吸对人的作用及重要意义,但呼吸系统包括哪些器官,以及这些器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并不明白,特别是肺的工作原理对学生来说有些抽象,他们难以建构这样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呼吸器官模型来解释肺的工作原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建构肺的呼吸过程的概念。教学方式:学生在感受呼吸过程中,观察身体的变化,通过自制呼吸器官,知道肺的工作原理。教学手段:1、谈话交流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前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教学做好铺垫。
2、呼吸器官和呼吸的过程不容易看到,借助拼图与视频可以给学生一个比较清晰和直观的概念,有助于学生的理解。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制作要求和注意事项等。4、学生亲手制作肺模型,并利用肺模型对肺的呼吸过程做出解释,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过程的理解。5、适时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激发学生的上课表现。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PPT课件、人体呼吸器官拼图(二)、学生准备:矿泉水瓶1个、吸管、气球3个、透明胶带、橡皮泥1块、剪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知道人的呼吸器官,了解肺的呼吸过程。2、观察肺的呼吸过程,动手制作肺的模型。过程与方法:1、认识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人体呼吸器官。2、自制呼吸器官,知道肺的工作原理。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在小组合作中体验同学之间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认识呼吸器官的名称,知道人呼吸时气体在身体流经的途径是怎样的。教学难点:
探究气体在肺里是怎样流动的,自制呼吸器官模型知道肺的工作原理。
教学流程示意图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创设情境活动探究
一、谈话交流,揭示课题师:我们每天都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但有一件事情,我们每时每刻都不能停下来,大家知道是什么事情吗?师:对,就是我们的呼吸。师:关于呼吸,大家都有哪些了解呢?师:看来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师:科学上我们把它们称为人体的什么呢?师:哪一种才是我们正确的呼吸方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密人体的“呼吸器官”教师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活动一:体验呼吸,感受身体的变化师:我们在呼吸时,身体都有哪些变化呢?师:各小组先讨论。教师提示活动要求。师:我们平时很少注意它,接下来让我们共同体验一下做个深呼吸,我们把双手轻轻放在胸前,深吸一口气,再慢慢的呼出来,感受一下我们身体的变化。师:我们的呼吸器官究竟有哪些呢?师:指导学生看图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构成,以及这些器官在人体的位置。师小结:呼吸器官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
一、学生根据经验回答:“呼吸”。二、学生根据前认知回答问题。预设一:有的同学回答用“鼻子”呼吸。预设二:有的同学回答用“口”呼吸。预设三:有的同学回答用“肺”呼吸。三、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正确“器官”。吸气、呼气3次,交流感受。预设一:有的同学回答“胸”有变化,预设二:有的同学回答“肚子”有变化,预设三:有的同学回答“肩膀”有变化。
用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前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让学生感知身体的变化引发新的思考。沿着这一思路,探究认识呼吸器官。
PPTPPT
5分钟10分钟
活动探究
活动二:观察思考,认识呼吸的原理师: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是如何在身体里的流经途径是怎样的?师:现在老师考考你们,请大家把手中的呼吸器官拼图,按正确的呼吸方式拼好。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展示师: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让我们更直观的来了解,我们是怎样呼吸的。师小结:空气由鼻经过咽喉进入气管再到支气管最后进入到肺,空气就是在肺里进行交换,所以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活动三:模拟实验,探究肺工作原理师:肺并不是主动去呼吸的,需要身体其他部位的配合才能完成呼吸,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来揭示这一有趣的现象,请看制作要求。教师提示活动要求。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安全事项。通过视频介绍呼吸器官的工作原理。教师分发材料,小组合作动手制作一个呼吸器官模型。吸气时,胸廓
扩大,气流
进入
肺部。呼气时,胸廓
缩小,气流
离开
肺部。
学生形成自我认知,对照呼吸器官图,学生进行修正。学生交流展示,形成统一认识。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呼吸器官的制作,操作呼吸器官模型模拟人的呼吸,观察肺的变化。学生交流分享呼吸模型的使用方法和肺的工作原理。
呼吸器官和呼吸的过程不易看到,借助人体呼吸拼图和视频,可以给学生一个比较清晰和直观的概念,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本环节让学生亲手制作呼吸器官模型,并利用呼吸器官模型对肺的呼吸过程做出解释,进一步加深对肺工作的认知,让学生直观地去认识肺的工作过程。
PPT展台
20分钟
总结与讲评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呼吸器官》同学们的表现都很棒,回答问题都很积极,你们认为肺是如何工作的?你对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的呼吸,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学生汇报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5分钟
板书设计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教学过程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对小组的评价:纪律、发言、制作速度快,得到小红花多的小组。2、对个人的评价:听讲、发言、得到的小红花多的个人。
评价量规知识与能力: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能正确认识人体呼吸器官及功能。优秀良好及格能掌握所学的人体呼吸器官工作的原理和呼吸器官的名称。能基本说出所学的人体呼吸器官工作原理和人体呼吸器官名称。能说出所学的三个身体呼吸器官。过程与方法: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能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积极动脑、动手。优秀良好及格能在实验的过程中,积极动脑,通过实验了解肺工作原理。能使用实验材料完成实验,符合要求,并得出实验的结果。能使用实验材料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知道实验的意图。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认真听讲、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优秀良好及格愿意展示自己的实验操作过程,积极分享活动中的经验和感受。愿意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能分享自己的经验。能在简单说出自己实验过程和结果的。
设计思路及创新
本课承接第一节课,进一步进行的探究活动。开课前,通过和学生的谈话交流,调动学生的前认知,什么事情是我们“每天每时每刻都不能停下来”的事情,让学生意识到呼吸对我们的重要性。“关于呼吸你都有哪些了解呢?”了解学生的前认知,确定教学的起点。通过3次反复体验式呼吸活动,让学生感受呼吸时身体的变化,突出人体外部的变化去科学的推测人体内部的呼吸器官,从而进一步学习了解人体呼吸器官及构成。由身体的变化引发下一环节的思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是如何在身体里的流经途径是怎样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肺模型,了解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状态。用呼吸器官模型去验证推测,达到科学认知的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线,培养学生探究的严谨态度和乐于合作的态度。一、经历探究,历其行、明其能通过3个活动探究,让学生深呼吸,用手来体验,使学生对呼吸的过程有更深层的认识。教材设计让学生画出空气经过了人体内哪些呼吸器官,由于人体大部分呼吸器官都在体内,平时接触很少,学起来比较抽象,如果没有经过课前培训一般很难画出正确的人体呼吸器官,所以在这里我对教材做了一点点改变,通过拼图的方式,把人体的呼吸器官拼出来,这也正符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二、动手制作,摹其形、激其趣最后一个活动探究,也是本课的难点,开展制作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在的动手能力,激发科学兴趣,强化概念,学生对实验环节非常兴趣,通过亲自动手制作呼吸器官,加深了学生对呼吸器官各部分的形态与位置的认识,使学生对呼吸器官的概念进一步在制作中得到具体、形象的认识。
创设情境:谈话交流、揭示课题
活动探究:人体的呼吸器官
分享交流:制作肺模型的过程、感受
总结与评价
活动一:体验呼吸、感受身体的变化
活动二:观察思考、认识呼吸的原理
活动三:模拟实验、探究呼吸的原理(共9张PPT)
关于呼吸,你们都有哪些了解呢?
想一想
说一说
呼吸时我们的身体都有哪些变化?
活动探究一:
活动要求:
1、双手轻轻放在胸前,先深深吸一口气,再慢慢的呼出来。
2、一吸、一呼算一次,分别进行3次呼吸体验。
3、呼吸时不能用口代替鼻子呼吸。
活动探究二:
吸进空气和呼出气体时经过身体的哪些器官?
鼻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肺
呼吸道
呼吸系统
活动探究三:
自制呼吸器官模型
材料:
矿泉水瓶、吸管、气球3个、橡皮泥、透明胶带、剪刀
1、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2、拉动橡皮膜时,有什么发现?松开橡皮膜时,又有什么发现?
3、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活动要求:
结合肺模型说一说肺是怎样呼吸的
吸气时,胸廓
,胸腔内气压减小,气流
肺部。
呼气时,胸廓
,胸腔内气压增大,气流
肺部。
扩大
进入
缩小
离开
三艮肺的通气习血
Y寓乐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