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师:同学们在昨天的数学课里知道我们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吗?
生1:我学到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课件出示)
生2:我学会了怎样写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
生3: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算一算
12+4+3=46 15+10-8=17
2×4×7=56 6÷3×2=4
这些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的?
二、讲授新课
师: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那么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又如何计算呢?
课件出示课题: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2、齐读课题
3、教学例2: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游乐园里面有很多玩的项目,你们还想去吗?今天老师带大家再次来到跷跷板游乐园玩一玩,好吗?看看那里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看,跷跷板乐园到了!
课件出示:教材48页主题图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1:在跷跷板乐园里,有3组小朋友正在玩跷跷板,每组有4人。
生2:还有7位小朋友在周围观看。
师:根据这些信息,我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3: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师: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算呢?
生1:我先算跷跷板有多少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
4×3=12 (人) 12+7=19 (人)
生2:我也是这么算的,不过我列的是综合算式。
4×3+7
=12+7
=19 (人)
生3:我也是列综合算式,因为我先求4×3,就用小括号。
7+(4×3)
=7+12
=19 (人)
4、师:请同学再来观察上面这三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生1:我们组的同学发现了无论是哪一种方法,第一步都是先算4×3。
师:谁能说说4×3表示什么?
(生:表示求出玩跷跷板的人数)
师:为什么先算4×3
生:因为如果不是先算3个跷跷上一共有多少人就没办法算出一共的人数。
师:大家的意思我明白了,这道题因为解决问题的需要,必须先求跷跷板上有多少人?然后再算一共有多少人?
5、师:大家再来看看7+(4×3)这个小括号不加上可以吗?
生:可以
课件出示: 7+(4×3) 7+4×3
=7+12 =7+12
=19(人) =19(人)
师:同学们,看看这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这两个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生2:我发现这两道算式无论4×3放在前面或放在后面都是先算4×3。
师:同学们发表的意见都很好,这道算式有加又有乘法,我们先算乘法,就符合我们解决问题的需要,那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课件出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运用规定,进行运算
师:刚才我们计算的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我们又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规定,那么大家会算除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吗?
课件出示:7+12÷3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计算。
四、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课本第1题。
五、小游戏(小动物回家)
六.判断并改错。
七、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的运算顺序和昨天学习有什么不同?
2、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八、作业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 )法,后算( )法。
2、在计算10+3×2时,先算( )法,再算( )法,结果是( )。
3、教材第4题。
九.板书
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7+4×3
= 7+12
= 19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