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市骨干教师竞赛作品(教学案+课件+设计方案+教学实践报告):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 市骨干教师竞赛作品(教学案+课件+设计方案+教学实践报告):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0-26 20:08:09

文档简介

附件2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应用成果评比与展示活动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本节课讲诉了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局势的变化,在中国政府的积极努力下,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开始走上世界舞台。此外,中国领导人又运用非凡的外交智慧打破了中美关系的僵局,扭转了一直以来被美国外交封锁的局面,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起大使级外交关系,出现“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的外交盛况。了解这些基本史实并不是难事,因为教材中对这些重要事件做了简单扼要的介绍。然而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历史思维,以史为鉴,汲取历史智慧。因此深入探讨这些外交成就取得的原因,产生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些问题,也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去深入了解和主动探究。考虑到课时的安排,这节课是要在一课时内完成的,而且学生的探究活动以及探究过程中查阅大量的资料都需要有充足的时间,如果把探究活动放在课堂上进行,不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对于教学任务来说也是比较紧张的。因此,我决定把学生的探究活动以问题的形式放在课前进行。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组基本是按照学生的意愿进行,但是考虑学生的能力因素,尽量做到公平分配。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1、请你简单介绍一下联合国这个国际组织,为什么说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而不是“加入”?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有什么意义?2、查阅资料,了解尼克松访华之前中美没有交往的原因是什么?现在双方为什么都有了建交的意愿?3、“小球转动大球”是指什么?由此你学到了哪些外交智慧?4、改善中美关系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在这一问题上,美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5、中美建交给中国和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6、举例说说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和新中国成立后外交的辉煌成就,你认为产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7、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思索走向世界能给中国带来什么?在课上请学生分七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题目,教师根据同学们讨论的情况选择其中一两个问题作为切入点展开教学。最后教师总结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探究课题——“如何更好地发展今天的中美关系、中日关系,请提出你的建议”。这样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使其个性、特长自由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1.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能说出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和意义。2、能复述说出“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和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等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初步分析中美建交的重要影响。3、能概括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探讨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依据问题课前查阅搜集相关资料,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探究,形成认识。2、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乒乓外交”及“小球”如何转动“大球”,学会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和进程,进一步思考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4、通过探讨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逐步强大的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并开始走向国际政治舞台,在联合国组织内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本课内容对于初二学生来说不算陌生,因为联合国,美国,日本等都可以在日常的电视新闻,报纸媒体上有所接触。但由于年龄阶段原因,对于中美、中日关系的认识只限于表面的感性认识,他们对国与国的关系了解比较单一,无法形成系统。我们初中教材内容精练但缺少完整性和生动性,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教师无法提供给学生太多的补充资料。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初中生好奇心比较强,对于新知识有较强的接受能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符合初中生学习特征的。因此,我们应该指导学生课前预习,通过问题设置,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不但有助于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且有利于建立高效课堂。然后通过课堂讨论和及时评价很好地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加强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充分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感悟历史,形成认识,进而指导现实生活。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1、通过三张珍贵的历史镜头《乔的笑》、《尼克松访华》、《田中角荣访华》,带领学生进入本课。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明本课讲述的重大事件2、并通过分组讨论的方法对课前预习的七个问题进行探究。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通过学生讲故事和观看视频资料,补充对细节的描述来增强趣味性,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增强多媒体手段的效用。4、通过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5、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外交状况,将历史知识纵向联系起来,并进行同类比较,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国力是外交的后盾。培养学生比较的能力,形成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6、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面对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本课学到的历史智慧,为今天的中美、中日关系的发展提建议),让学生体验历史就在身边。
教学资源(说明在教学中资源应用的思路、制作或搜集方法):多媒体课件:教师围绕本课教学内容,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学情,按照教案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实践。视频:《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两个视频资料来自于网上下载,然后通过剪辑,截取本课最需要、最有针对性的部分,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辅助教学。历史照片、历史图片:来自于网上,通过图片搜索,选取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图片,用于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兴趣,走近历史,加深印象,解决问题。
评价方法或工具(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将用到哪些评价工具,如何评价以及目的是什么):1、评价工具:量规评价表评价对象评价等级评价目的评价结果及其原因分析和应对方法分组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A、90%以上B、60%到80%C、60%以下对问题设计合理性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分组讨论结果对课程引入和展开起到的支撑作用有效基本有效不理想对问题设计针对性的评价有无发现思维活跃和观望的学生?有无对两个极端学生的关注和评价教学重点和难点有无解决?A、有意义的解决B、基本解决C、不理想对问题设计有效性的评价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学习状态的满意度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体现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反衬课堂教学的满意度2、评价方法:(1)组员自评(2)小组互评(3)教师评价3、评价目的:使学生充分地认识自我,促进其发展,促进其提高。也可以使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及时调整问题设计的思路,改进教学方法,选择有效的教学手段,突出教学重点,攻破教学难点,打造更加高效的课堂。(共23张PPT)
你能说说这三个历史镜头背后的故事吗?
每个小组选择一题进行讨论
1、简介“联合国”,为什么说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而不是“加入”?这件事有什么意义?
2、尼克松访华之前中美没有交往的原因是什么?现在双方为什么都有了建交的意愿?
3、“小球转动大球”是指什么?由此你学到了哪些外交智慧?
4、改善中美关系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在这一问题上,美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5、中美建交产生了什么影响?
6、说说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事例,对比新中国成立后辉煌外交成就,你认为产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7、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思索走向世界能给中国带来什么?
第九课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乔冠华为什么开怀大笑?
一、重返联合国
为什么是“重返”而不是“加入”?
1971年10月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镜头一
第九课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知识延伸
1、创建: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中、美、苏、英、法为五大常任理事国。安理会的决议有约束力,常任理事国有否决权。
2、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行为,促进国际合作”等。
3、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秘书处等。
第九课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有什么意义?
1.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强对国际事 务的作用和影响。
2.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很大贡献。
想一想:
第九课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镜头二
为什么中美25年不交往,现在为什么双方都有建交的意愿?
“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呵。”
——周恩来
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我们双手一接触,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理查德·尼克松
第九课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二、“小球转动大球”
“小球转动大球”是指什么?
由此你学到哪些外交智慧?
1、“乒乓外交”
第九课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2、尼克松访华 --(1972.2.21-28)
第九课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观看视频《尼克松访华》。假设你是电视台现场采访的记者,请你对亿万观众直播一下“尼克松访华”这个轰动世界的新闻。
说说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九课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中美联合公报》
读材料,想问题
美方声明:
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方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和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
台湾问题
从联合公报中,你能看出改善中美关系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吗?
第九课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3、中美正式建交
1978.12.16
《建交公报》
第九课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
第二个公报与第一个公报相比,美国对待台湾问题的态度上有什么变化?
第九课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3、中美正式建交
1978.12.16
《建交公报》
1979.1.1
中美正式建交
第九课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三.“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镜头三
截止2008年1月1日,世界上196个国家中,共有174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
①中日建交 (1972.9)
②与西方许多国建立外交关系
③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第九课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举例说说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对比新中国成立后外交的辉煌成就,你认为产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第九课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小结本课)
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走向世界能给中国带来什么?
成就:重返联合国,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影响:大大提高了国际地位,为新中国赢得了和平的国际环境,为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
A 中国重返联合国
B 中日建交
C 中美建交
D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下面哪项不是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
D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是 ( )
A 尼克松访华
B《中美建交公报》发表
C《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D 中美建交

“君子和而不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一个伟大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用“和而不同”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不仅有利于我们善待友邦,也有利于国际社会化解矛盾。
——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
阅读材料:
请回答:
1、19世纪50年代新中国提出的什么外交方针体现了“和而不同”的理念?这一方针是谁提出来的?
2、这一理念在19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工作中又有哪些具体表现?
3、结合材料说说用“和而不同”的理念指导外交工作有什么意义?
第九课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今天,如何更好地发展中美关系、中日关系?请提出你的建议。
耿霞教学网站 http://qingxishuwu.
谢谢指导
耿霞教学网站欢迎您http://qingxishuwu.
板书设计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重返联合国
小球转动大球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1971年
第26届联大
乒乓外交
尼克松访华
中美建交
中日建交
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
发展与亚非拉国家关系《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教学案
课程分析:(本课的作用和学习本课的意义)1、本课的作用和学习本课的意义《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讲述的是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在外交领域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它沿袭了五十年代的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又为九十年代的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时期取得的外交成就是在新中国国力增强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推动了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提高了国际地位,赢得了和平的国际环境,也为我国接下来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了重要的条件。因此,本课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权益和中美建交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逐步强大的中国开始走向国际政治舞台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课题介绍:课题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问题设计 1、请你简单介绍一下联合国这个国际组织,为什么说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而不是“加入”?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有什么意义?2、查阅资料,了解尼克松访华之前中美没有交往的原因是什么?现在双方为什么都有了建交的意愿?3、“小球转动大球”是指什么?由此你学到了哪些外交智慧?4、改善中美关系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在这一问题上,美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5、中美建交给中国和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6、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思索走向世界能给中国带来什么?7、举例说说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和新中国成立后外交的辉煌成就,你认为产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教学构想:本节课讲诉了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局势的变化,在中国政府的积极努力下,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开始走上世界舞台。此外,中国领导人又运用非凡的外交智慧打破了中美关系的僵局,扭转了一直以来被美国外交封锁的局面,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起大使级外交关系,出现“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的外交盛况。了解这些基本史实并不是难事,因为教材中对这些重要事件做了简单扼要的介绍。然而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除了了解历史事实,还要探究历史规律,汲取历史智慧,关注现实。因此深入探讨这些外交成就取得的原因,产生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些问题,也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去深入了解和主动探究。考虑到课时的安排,这节课是要在一课时内完成的,而且学生的探究活动以及探究过程中查阅大量的资料都需要有充足的时间,如果把探究活动放在课堂上进行,不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对于教学任务来说也是比较紧张的。因此,我决定把学生的探究活动以问题的形式放在课前进行。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组基本是按照学生的意愿进行,但是考虑学生的能力因素,教师做适当调整,做到基本均衡。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1、请你简单介绍一下联合国这个国际组织,为什么说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而不是“加入”?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有什么意义?2、查阅资料,了解尼克松访华之前中美没有交往的原因是什么?现在双方为什么都有了建交的意愿?3、“小球转动大球”是指什么?由此你学到了哪些外交智慧?4、改善中美关系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在这一问题上,美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5、中美建交给中国和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6、举例说说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和新中国成立后外交的辉煌成就,你认为产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7、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思索走向世界能给中国带来什么?在课上请学生分七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题目,教师根据同学们讨论的情况选择其中一两个问题作为切入点展开教学。最后教师总结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探究课题——“如何更好地发展今天的中美关系、中日关系,请提出你的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本课重点和难点,选择学生讨论问题中的两三个重点解决,学生经过自主学习能很快明了理解的问题可以做简单处理。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使其个性、特长自由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流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能说出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和意义。2、能复述说出“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和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等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初步分析中美建交的重要影响。3、能概括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探讨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依据问题课前查阅搜集相关资料,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探究,形成认识。2、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乒乓外交”及“小球”如何转动“大球”,学会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和进程,进一步思考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4、通过探讨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逐步强大的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并开始走向国际政治舞台,在联合国组织内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教学重点: 新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建交
教学难点: 中美关系最棘手的问题—台湾问题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角色扮演法
所需设备: 电脑多媒体辅助设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课前设置7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多媒体链接三个历史镜头:《乔的笑》、《尼克松访华》、《田中角荣访华》,进入本课。 学生自主学习、搜集整理资料,分析解决问题。学生说说:三个历史镜头背后的历史事件。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了解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三个重大事件,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的兴致。
授课过程:1、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通过巡视,参与讨论,了解学生掌握情况。2、教师选择学生讨论中的一个问题进入本课。3、引导学生逐步解决本课相关问题。 播放视频《乒乓外交》播放视频《尼克松访华》多媒体补充《中美联合公报》和《中美建交公报》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指导学生回顾近代史上中日关系4、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联系新知识。 学生分七组,每组学生选择课前预习的七个问题中的一个进行讨论和交流。负责第一组派一代表展示本组讨论成果:请你简单介绍一下联合国这个国际组织,为什么说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而不是“加入”?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有什么意义?第二到第五组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尼克松访华之前中美没有交往的原因是什么?现在双方为什么都有了建交的意愿?通过视频说说“小球转动大球”是指什么?由此你学到了哪些外交智慧?扮演小记者报道尼克松访华的新闻,结合视频周恩来和尼克松的发言,思考这一事件给中国和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学生从资料中找到中美双方最关注的问题——台湾问题,即解决中美关系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学生比较两份公报,指出:在对待台湾问题上,美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说出中日建交时间和其它陆续与中国建交的国家。第六组学生说说不同时期的中国外交状况。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举例说说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对比新中国成立后外交的辉煌成就,你认为产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学习的讨论,认识到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外交成就为我国后来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交流成果,带动全班同学的思考,使每个同学都开动脑筋,积极参与。通过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让知识和思维在交流碰撞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通过学习历史汲取历史智慧。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唯物主义史观。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寻找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史料的阅读指导简化了本课难点。学生通过比较找到差异并思考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课堂小结: 第七组学生负责依据问题小结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思索走向世界能给中国带来什么? 培养学生归纳概述能力。
拓展延伸:提出更高的探究课题,鼓励学生以史为鉴,联系现实。 如何更好的发展今天的中美、中日关系,请提出你的建议。 拓展学生思维,进入生活,激发学生关注国家命运的热情。
评价:教师请学生自评、互评,然后教师评价。 学生谈体会和收获。 通过学生的自评、同学之间的互评、教师的评价加深认识,总结经验,提高能力。《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教学实践报告
(指导思想,设计方法等说明)
本节课讲诉了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局势的变化,在中国政府的积极努力下,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开始走上世界舞台。此外,中国领导人又运用非凡的外交智慧打破了中美关系的僵局,扭转了一直以来被美国外交封锁的局面,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起大使级外交关系,出现“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的外交盛况。了解这些基本史实并不是难事,因为教材中对这些重要事件做了简单扼要的介绍。然而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除了了解历史事实,还要探究历史规律,汲取历史智慧,关注现实。因此深入探讨这些外交成就取得的原因,产生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些问题,也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去深入了解和主动探究。考虑到课时的安排,这节课是要在一课时内完成的,而且学生的探究活动以及探究过程中查阅大量的资料都需要有充足的时间,如果把探究活动放在课堂上进行,不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对于教学任务来说也是比较紧张的。因此,我决定把学生的探究活动以问题的形式放在课前进行。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组基本是按照学生的意愿进行,但是考虑学生的能力因素,教师做适当调整,做到基本均衡。然后要求学生依据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课前预习:
1、请你简单介绍一下联合国这个国际组织,为什么说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而不是“加入”?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有什么意义?
2、查阅资料,了解尼克松访华之前中美没有交往的原因是什么?现在双方为什么都有了建交的意愿?
3、“小球转动大球”是指什么?由此你学到了哪些外交智慧?
4、改善中美关系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在这一问题上,美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5、中美建交给中国和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6、举例说说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和新中国成立后外交的辉煌成就,你认为产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7、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思索走向世界能给中国带来什么?
在课上请学生分七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题目。教师根据同学们讨论的情况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为切入点展开教学。最后教师总结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探究课题——“如何更好地发展今天的中美关系、中日关系,请提出你的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本课重点和难点,选择学生讨论问题中的两三个重点解决,学生经过自主学习能很快明了理解的问题可以做简单处理。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思考,参与教学活动,建立高效课堂。
一、实践过程
1、通过三张珍贵的历史镜头《乔的笑》、《尼克松访华》、《田中角荣访华》,带领学生进入本课。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明本课讲述的重大事件
2、并通过分组讨论的方法对课前预习的七个问题进行探究。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学生讲故事和观看视频资料,补充对细节的描述来增强趣味性,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增强多媒体手段的效用。
4、通过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5、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外交状况,将历史知识纵向联系起来,并进行同类比较,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外交的基础。培养学生比较的能力,形成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
6、为学生提出更高的研究课题。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面对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本课学到的历史智慧,为今天的中美、中日关系的发展提建议),让学生体验历史就在身边。
二、收获与体会
本节课感觉学生课堂气氛热烈,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经过小组讨论,学生对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和意义有比较清晰认识,感悟到国力是外交的后盾,并汲取智慧,解决现实问题。学生对如何搜集、整理史料、提取史料中有效信息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也有所增强。课堂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在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个性、特长得到自由发展,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同时,这样的教学设计,也有利于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建立高效课堂。
三、问题与建议
学生在探究中美两国从僵化到建交的原因时,对国际局势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关注不够,对国家为什么要发展对外关系的理解不到位。建议以后多引导学生加强对历史事件的背景的研究,加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发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