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 生态工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下列关于农业生态工程建设目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B. 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C. 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D. 促进农田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
该生态农业的部分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系统能做到自给自足,不需物质和能量的输入
B. 实施秸秆的多途径利用,可提高能量利用率
C. 优点是减少化肥的用量,降低农业投入,收获多种产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D. 该系统可以使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下列不属于水体污染防治措施的是(??? )
A. 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 B. 建立污水处理厂
C. 禁止工业废水超标排放 D. 给汽车安装排气净化装置
稻、鱼、萍混合种养模式是一种以水田为基础、水稻生产为中心,通过放养鱼类、绿萍等,形成新的稻田生态系统。下列关于该类农田生态系统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过增加生物种类,增强其稳定性
B. 人的作用突出,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
C. 有机物基本上保持在系统内部,能够实现物质的自给自足
D. 有利于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增加生产效益
如图表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即氧化塘)。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氧化塘净化污水的主要原理是利用藻类来分解有机污染物
B. 图中A、B可分别表示氧气和二氧化碳
C. 污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会影响污水净化效果
D. 由图示可以看出,氧化塘净化污水的途径有物理沉降和生物分解
下列不符合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说法是( )
A. 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协调与平衡原理
B. 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是土壤微生物群的构建和植被恢复
C. 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更易遭受虫害,主要是违背物种多样性原理
D. 退耕还湿地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人类提供游览胜地
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A. 通过生物技术手段,使淀粉转化成可再生能源
B. 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护粮食稳产
C. 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 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的种植面积
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
A. 巧设食物链,可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
B. 适当延长食物链,可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 可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
D. 可减轻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 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 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 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 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我国西北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上述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 )
A. 系统整体性原理 B. 协调与平衡原理
C. 物种多样性原理 D. 整体性原理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 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 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
C. 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损耗层级增加,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
D. 废物和污染物大大减少
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
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
D. 食用菌、甲烷菌及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多级利用
B. 生态学原理是其主要理论基础
C. 实现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D. 增加害虫天敌的种群,减轻有害生物的危害
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违背的是( )
A. 控制人口 B. 先污染后治理 C. 节约能源 D. 保护环境
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为了不受大自然的惩罚,必须具备的正确观点是( )
A. 只有讲求生态效益,才能有稳定的经济效益
B. 遵循生态系统自然规律,大力扩大耕地面积
C. 保护对人类有益的生物资源,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
D. 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
B. 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需要利用群落演替规律
C. 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D. 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是其物质循环加快的过程
如图为山西晋中地区的“四位一体”庭院生态工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养猪过程中需人为添加饲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生态工程遵循物质的循环再生原理
B. 猪舍与蔬菜大棚之间的墙上可设置通气交换孔
C. 沼渣、沼液能为温室内蔬菜提供物质和能量
D. 流入该生态工程的总能量大于蔬菜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下图表示温室内的“鱼—菜互生”人工种植养殖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用土和肥”的“鱼—菜互生”良性循环,为人们提供较多的蔬菜和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蔬菜是生产者,可净化水质并为温室中的生物提供氧气
B. 鱼类的粪便等被微生物分解后为蔬菜提供物质和能量
C. 输入该生态系统太阳能的总量小于输出该系统的能量
D. 建立该种植养殖系统依据的主要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
生态工程可以帮助我们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的结合
B. 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同步发展是生态工程的目的
C.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D. 考虑环境承载力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
为了改善环境,向某降雨量少的地区强行移栽大量的杨树,结果造成了杨树生长不适,这种做法违背了生态工程的(? ? )
A. 物种多样性原理 B.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C. 协调与平衡原理 D. 整体性原理
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如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B. 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C. 用蛆蛹粪便作有肌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原理
D. 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仍可以正常动转
生态农业是一个在生态上自我维持的农业生产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
A. 生态农业中食物链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大大提高了
B. 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C. 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D. 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对病虫害一般采用生物的方法防治
某些地区出现“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是因为发展中哪一原理失调造成的(? ? )
A. 协调与平衡原理 B. 整体性原理
C. 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 系统整体性原理
统一协调社会、经济、自然的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A. 物种多样性原理 B. 整体性原理
C. 系统整体性原理 D.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先哲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认知,历朝历代或多或少皆存在对环境保护的明确法规与禁令规范指导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根据这一理念和生态学知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为美化城市环境,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 在西北地区建立“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
C. 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作物的稳产高产
D. 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殖,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6.0分)
(10分)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自2000年10月开展“南京莫愁湖物理生态示范实验研究”开始,相继引种了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共计10余种,在围隔区内已经形成了以沉水植物为优势的水生植物群落。试验区内营养盐的浓度得到有效控制,如试验区内氨氮和总氮仅分别为试验区外的1/13和1/5,有效地改善了水质。
(1)此项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工程主要利用的能源是____________。
(3)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______________,使一个系统产出的____________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______________,从而实现_______________。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分)养殖水产品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发展出了高度复杂且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桑基鱼塘。鱼塘里加装增氧泵可以养更多鱼,如今依靠太阳能向增氧泵供电的鱼塘(简称“光伏鱼塘”)已替代桑基鱼塘。请回答下列问题:
(1)桑基鱼塘中的桑树、水生植物、鱼类、昆虫、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等共同组成了________。通过设计食物链,使原本流向________(填生态系统的成分)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提高了能量的________,这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
(2)鱼塘加装增氧泵的目的是________。光伏鱼塘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造,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追求________、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
(3)光伏鱼塘属于成功的生态工程,但西南山区却不宜照搬,因为建立生态工程时需遵循________和________原理。
(5分)某地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创建“橘园—草(牧草与芳香植物)—猪—沼气池—橘园”绿色高效新型循环农业模式。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传统的柑橘种植,农业废弃物多数没有资源化利用,严重削弱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2)橘园种植柠檬罗勒(一种芳香植物),能明显降低橘园夏季温度与增加湿度,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此外柠檬罗勒挥发性气味浓郁,对橘园主要害虫具有明显的驱避作用,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3)该循环农业模式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载体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输出。
(7分)垃圾分类无疑是最近最热的话题之一,我国有多个城市将垃圾分类纳入法制框架。城市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对城市环境的治理要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来考虑,即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_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态经济之路,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是________。
(2)城市过度的人工碳排放,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导致大气中的CO2浓度偏高从而形成________效应。科研人员通过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煤能源,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
(3)建设“海绵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的一个通常做法是做到雨水回收利用,城市蓄水池内不仅安装了现代化的雨水净化系统,还种植了许多水生植被辅助净化,这些植物的引种需遵循________原理。
(4)城市中的垃圾经过降解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能降解垃圾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成分)。根据生态工程方面的内容,请你列举出一种实现城市垃圾的处理办法:________。
(5分)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和方法及其生态学过程和机理的学科。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当前全球性生态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________(写出两点)等。
(2)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很多湿地被列为自然保护区,这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中的________。湿地中生活在不同区域的动物优势种有明显差异,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
(3)湿地生态系统会因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而逐渐退化,使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为了有效遏制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可利用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技术来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恢复生态学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________理论,辅以有效的人为手段,从而尽快地使生态系统从受损的退化状态恢复到正常的健康状态。
(4)研究人员欲建立一个人工湿地来净化城市生活污水,在选择和搭配湿地植物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有________(答出两点)。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0分)
(8分)(1)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部分村镇的农民朋友们率先建起了以沼气池为中心的生态工程。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一个庭院生态工程的示意图,分析回答:
①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 __________,沼气池中有产甲烷菌和不产甲烷菌等微生物,其生态学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
②构建这种以沼气池为中心的生态模式时所依据的最主要生态学原理是 _____________,该生态工程最大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
③某养殖户把自己的养鸡场、养猪场、鱼塘和桑园也纳入该生态园,并把多个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改善了系统的功能,这体现了生态工程 ___________原理。
④生态农业是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的农业生产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农业中食物链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大大提高了
B.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C.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D.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对病虫害一般采用生物防治
⑤如上图所示的物质循环过程,据图分析不符合生态工程原理的叙述是( )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利用,减少了废物污染
(2)在DNA 测序工作中,需要将某些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限制位点在 DNA上定位,使其成DNA 分子中的物理参照点。这项工作叫做“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图谱的构建”。假设有以下一项实验: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HindⅢ,BamHⅠ和二者的混合物分别降解一个 4kb(1kb即1千个碱基对)大小的线性DNA 分子,降解产物分别进行凝胶电泳,在电场的作用下,降解产物分开,如下图所示。
据此分析,这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该DNA 分子上的限制位点数目是以下哪一组?
A.HindⅢ 2个,BamHⅠ 1个 B.HindⅢ 2个,BamHⅠ 3个
C.HindⅢ 1个,BamHⅠ 2个 D.HindⅢ和BamHⅠ各2个
(6分)生态农业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两种生态农业模式:模式l:鸡—猪—鱼立体养殖模式:一亩鱼池配 6~8头猪,10 0~120只鸡,鱼池中各种鱼的比例大致为:花白鲢占 20%,草鱼占40%,鲤鱼、鳙鱼占40%,每亩投放鱼苗4500尾。每天从鸡舍中收集新鲜的鸡粪晒干,经初步发酵后混入一定量饲料喂猪,猪粪喂鱼。
模式2:“四位一体”生态模式: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将日光温室、沼气池、蔬菜种植和温室养猪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模式。
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在模式1中,必须注意某种鱼的投入数量,不宜超过该鱼在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________。鱼塘中不同鱼类生活在不同水层,体现了生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具有 _________的现象。
(2)下图表示某池塘中鲢鱼平均尾重变化情况,由曲线可知,生物体的生长呈 ________________型曲线,根据图示结果分析,鱼生长速度最快的是在 _____________月左右。
(3)模式2中,光能输入生态系统的途径是??,沼气池中的产甲烷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_______________(成分)。
(4)建立以沼气为中心的“四位一体”生态工程主要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
【解答】
农业生态工程建设目的有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促进农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利用以及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能量不能循环利用),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知识点,考查学生理解知识和正确识图能力。
【解答】
A.该生态系统需要人类向其中不断提供物质和能量,所以不能自给自足,A错误;
B.多途径利用秸秆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B正确;
C.生态农业的优点是减少化肥的用量,降低农业投入,收获多种产品,增加经济效益,净化环境,稳定持续发展,C正确;
D.该生态农业可以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最有益的部分,D正确;
故选A
3.【答案】D
【解析】略
4.【答案】B
【解析】略
5.【答案】A
【解析】略
6.【答案】D
【解析】解:A、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协调与平衡原理,A正确;
B、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是土壤微生物群的构建和植被恢复,B正确;
C、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更易遭受虫害,主要是违背物种多样性原理,C正确;
D、退耕还湿地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D错误。
故选:D。
生态工程依据的基本原理:
项目
理论基础
意义
实例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质循环
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无废弃物农业
物种多样性原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
“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问题、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非常规
协调与平衡原理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太湖富营养化问题、过度放牧等
整体性原理
社会、经济、自然构成复合系统
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林业建设中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
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
桑基鱼塘
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大于部分
保持系统很高的生产力
珊瑚礁、藻类和珊瑚虫的关系
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工程依据的基本原理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7.【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生态农业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和生态农业的概念,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解答】
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但这将与养殖业争夺饲料,A错误;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会带来环境的污染,B错误;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最合理的措施,C正确;
D.大力开垦湿地将破坏生物的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D错误。
故选C。?
8.【答案】B
【解析】解:A、巧设食物链,可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A错误;
B、适当延长食物链,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能提高能量利用率,B正确;
C、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C错误;
D、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
故选:B.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的优点有实现对物质再循环利用;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9.【答案】C
【解析】解:A、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A正确;
B、每一级都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B正确;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增加,C错误;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保护了环境,D正确.
故选:C.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本题结合题图,考查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过程、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工程建设的过程和原理,能根据题图,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0.【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
A.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故A错误;?
B.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而超载放牧超过了环境承载力,导致草地退化,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故B正确;
C.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故C错误;
D.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故D错误。
故选B。
11.【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学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图表的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
A.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提高物质的利用率,A正确;
B.由于每一级都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B正确;
C.图示生态农业并没有延长食物链,而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的利用率,C错误;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D正确。
故选C。
12.【答案】B
【解析】解: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由农作物经过光合作用输入的,所以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故A正确;
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故B错误;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故C正确;
D、食用菌、甲烷菌及蚯蚓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某农业生态系统,其中农作物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家禽是消费者;食用菌、甲烷菌及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图中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利用率。
本题结合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考查生态农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13.【答案】C
【解析】解:A、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A正确;
B、生态学原理是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B正确;
C、实现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并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错误;
D、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
故选:C.
生态工程建设要注意:(1)生态工程实例的模式各具特色,关键是理解其中运用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2)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该积极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强大的自我恢复力,节省投资.(3)生态工程的恢复作用是有限的,不能误认为只要有生态工程就可以走发达国家“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老路.
本题考查生态工程建设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农业的原理、注意事项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4.【答案】B
【解析】解:A、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A正确;
B、先污染,后治理,已造成了的污染,所以不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B错误;
C、节约能源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C正确;
D、保护资源和环境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日益被人们所关注,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D正确.
故选:B.
环境与资源是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保障.它制约着人类的行为活动,而人为因素也影响、改变着自然环境.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太差,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受到人类生产、生活等所带来的严重破坏,保护资源和环境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日益被人们所关注.
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要保护好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了解环境污染的来源和防治措施,做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每个公民的职责.
15.【答案】A
【解析】解:AD、只有讲究生态效益,才能有稳定的经济效益,A正确;D错误;
B、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要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不能大力扩大耕地面积,要退耕还林、还草、还湖,B错误;
C、保护生物多样性时,不能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应该将其数量保持在一定水平上,C错误。
故选:A。
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两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解答时辨证的看待问题,切忌片面性.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其中的负面影响必须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
16.【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农业工程,要求考生识记群落演替的类型及实例;识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识记能量流动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2、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
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基质与环境条件
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过程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森林阶段
杂草阶段→灌木阶段阶段→森林阶段
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的时间短
速度
缓慢
较快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沙丘和湖底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
【解答】
A.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A正确;
B.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需要利用群落演替规律,B正确;
C.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C错误;
D.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是其物质循环加快的过程,D正确。
故选C。
17.【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结合图示,重在考查了生态农业的原理,以及该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该图是人工生态系统图,利用生物学原理设置的生态农业;该生态系统内,蔬菜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通过食物链把能量传给人猪等生物,同时为了提高能量和物质利用率,猪粪进沼气池,沼气成为生活用能,沼渣施农田等,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解答】
A.“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设施上将日光温室、畜禽舍、厕所和沼气池联体构建,实现了种植和养殖的有机结合,并通过沼气池的厌氧发酵作用,变废为宝,对营养物质多层次分级利用,实现无废物、无污染生产,该生态工程的建设遵循了物质的循环再生原理,A正确;
B.猪舍与蔬菜大棚之间的墙上有通气交换孔,大棚蔬菜的光合作用可为猪的有氧呼吸提供氧气,而猪的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又为大棚蔬菜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B正确;
C.沼渣、沼液能为温室内蔬菜提供物质,但不能为绿色植物提供能量,C错误;
D.流经该生态工程的总能量包括蔬菜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投入的饲料中的能量等,因此流经该生态工程的总能量大于其中蔬菜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正确。
???????故选C。
18.【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重在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解答】
A.由图示可知,蔬菜种植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生长发育吸收水中的无机盐,因此蔬菜种植可以为鱼类养殖提供净化水和氧气,A正确;?
B.鱼类的粪便等被微生物分解后产生无机盐作为蔬菜的营养成分,但不能为蔬菜提供能量,B错误;
C.由于该生态系统是人工种植养殖系统,输入该生态系统太阳能的总量小于输出该系统的能量,C正确;
D.建立该种植养殖系统依据的主要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D正确。
???????故选B。
19.【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概念和原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工程的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解答】???????
A.据分析可知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的结合,A正确;
B.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物质循环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B正确;
C.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C错误;
D.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要适应环境,且生物的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D正确。
故选C。
20.【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相关原理,掌握相关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协调与平衡原理指: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除了考虑生物的生态适应性外,还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或环境容纳量)。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杨树不适宜栽种在少雨的地方,这种做法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C正确。
???????故选C。
21.【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结合生态工程的结构图,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生态系统的功能特点,识记生态工程的优点,明确生态工程是人工辅助下的自我调节,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需要注意的是D选项,要求考生明确该生态系统中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分析题图:该生态系统中,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玉米和农作物属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畜、禽属于消费者;食用菌和蛆蛹属于分解者,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提高经济效益。
???????【解答】
A.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A错误;
B.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提高经济效益,B正确;
C.用蛆蛹粪便作有肌肥还田,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错误;
D.该生态系统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就不能正常运转,D错误。
故选B。
22.【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农业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解答】
A.生态农业中食物链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未提高,但由于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故能量利用效率升高,A错误;
B.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物种多,食物链复杂,故抵抗力稳定性高,B正确;
C.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C正确;
D.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对病虫害一般采用生物方法防治,D正确。
?故选A。
23.【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工程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并掌握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解答】
进行生态工程设计时,要考虑社会—自然—经济的整体影响,即生态工程设计时要遵循整体性原理,否则容易造成“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4.【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解答】
统一协调社会、经济、自然的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5.【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利用课本知识分析实际问题,题目难度适中。
【解答】
A.引进物种不当可能会造成生态入侵,因此不能随意引进物种,破坏生物多样性,A错误;
B.我国西北地区比较干旱,不适合建立“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适合在南方某些地区, B错误;
C.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会带来环境的污染,C错误;
D.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殖,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这样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D正确。?
故选D。
26.【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
(2)太阳能
(3)循环经济;污染物;生产原料;废弃物的资源化;生态工程
【解析】【分析】
掌握生态工程中生态经济的概念及原理是解题的关键。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解答】
(1)分析题干信息可知此项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
(2)生态工程主要利用的能源是太阳能。
(3)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
故答案为: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
(2)太阳能
(3)循环经济;污染物;生产原料;废弃物的资源化;生态工程
27.【答案】(1)群落;分解者;利用率;物质循环再生
(2)增加水中的溶解氧,提高鱼类的成活率,提高饵料的利用率;(自然)生态;整体性
(3)协调与平衡;整体性
【解析】【分析】
本题比较基础,考查生态系统、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工程的概念及目的,掌握生态工程依据的基本原理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解答】
(1)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所以桑基鱼塘中的桑树、水生植物、鱼类、昆虫、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等共同组成了群落。通过设计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这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鱼塘加装增氧泵的目的是增加水中的溶解氧,提高鱼类的成活率,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光伏鱼塘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造,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追求(自然)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3)光伏鱼塘属于成功的生态工程,但西南山区却不宜照搬,因为建立生态工程时需遵循协调与平衡和整体性原理。
28.【答案】(1)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2)间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柑橘和猪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信息传递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
(1)传统的柑橘种植,农业废弃物多数没有资源化利用,严重削弱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功能。
(2)橘园种植柠檬罗勒(一种芳香植物),能明显降低橘园夏季温度与增加湿度,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此外柠檬罗勒挥发性气味浓郁,对橘园主要害虫具有明显的驱避作用,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作用。(3)该循环农业模式为“橘园—草(牧草与芳香植物)—猪—沼气池—橘园”,主要以柑橘和猪作为载体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输出。
29.【答案】(1)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循环经济
(2)温室;减少了污染
(3)协调与平衡
(4)分解者;改露天放置为掩埋处理,地表种植植物;燃烧发电等(合理即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概念及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碳循环与温室效应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生态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解答】
(1)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态经济之路,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循环经济。
(2)城市过度的人工碳排放,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导致大气中的CO2浓度偏高从而形成温室效应。科研人员通过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煤能源,突出的优点是减少了污染。
(3)建设“海绵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的一个通常做法是做到雨水回收利用,城市蓄水池内不仅安装了现代化的雨水净化系统,还种植了许多水生植被辅助净化,这些植物的引种需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
(4)城市中的垃圾经过降解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能降解垃圾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根据生态工程方面的内容,实现城市垃圾的处理办法包括:改露天放置为掩埋处理,地表种植植物;燃烧发电等。
30.【答案】(1)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
(2)就地保护;不同区域动物的食物和栖息环境不同
(3)演替
(4)湿地植物净化城市生活污水的能力、湿地植物对所处环境的适应能力、湿地植物对所处环境的影响、不同湿地植物之间的互相作用等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答题关键是识记相关知识点。
【解答】
(1)当前全球性生态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2)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很多湿地被列为自然保护区,这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中的就地保护。湿地中生活在不同区域的动物优势种有明显差异,其原因主要是不同区域动物的食物和栖息环境不同。
(3)湿地生态系统会因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而逐渐退化,使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为了有效遏制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可利用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技术来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恢复生态学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演替理论,辅以有效的人为手段,从而尽快地使生态系统从受损的退化状态恢复到正常的健康状态。
(4)研究人员欲建立一个人工湿地来净化城市生活污水,在选择和搭配湿地植物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有湿地植物净化城市生活污水的能力、湿地植物对所处环境的适应能力、湿地植物对所处环境的影响、不同湿地植物之间的互相作用等。
故答案为:
?(1)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
(2)就地保护;不同区域动物的食物和栖息环境不同
(3)演替
(4)湿地植物净化城市生活污水的能力、湿地植物对所处环境的适应能力、湿地植物对所处环境的影响、不同湿地植物之间的互相作用等
31.【答案】(1)①黄瓜等蔬菜分解者②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利用
③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④ A ⑤C
(2)C
【解析】(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该生态系统中黄瓜、番茄等蔬菜是生产者。沼气池中的产甲烷菌和不产甲烷菌等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该生态系统依据的主要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最大的优点充分利用系统的物质与能量。
把多个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提高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从而改善了生态系统的功能,这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由于增加了生物种类,比传统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高,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对病虫害一般采用生物防治,但生态农业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图中生态工程过程,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由于各级产物都可利用,减少了废物污染,该系统中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通过食物链延长,充分利用了系统中的能量,系统总能量利用率增加。
(2)HindⅢ将该DNA分子切割成2种片段,说明有1个切点;BamHⅠ将该DNA分子切割成3种片段,说明有2个切点。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与基因工程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32.【答案】(1)环境容纳量(K值) 分层
(2)S 4-6(或5)
(3) 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分解者
(4)物质循环再生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协调与平衡原理,在模式1中投入某种鱼时,其数量不宜超过该鱼在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容纳量。鱼塘中不同鱼类生活在不同水层,体现了生物群落在结构上具有垂直分层现象。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生物体的生长呈S型曲线,鱼生长速度最快是在1/2平均尾重时,即4-6月左右。模式2中,光能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输入生态系统。沼气池中的产甲烷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建立以沼气为中心的“四位一体”生态工程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生态农业的知识要点,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对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及能从图示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