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中语文中考二轮专题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之滚动阅读组合训练(四)(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初中语文中考二轮专题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之滚动阅读组合训练(四)(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19 07:4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初中语文中考二轮专题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之滚动阅读组合训练(原卷)
说明文阅读
(2020·北部湾Ⅱ卷)
国之大器——北斗三号
①6月2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最后一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中国顺利完成北斗全球系统星座部署,北斗三号系统组网成功。这意味着,中国北斗正式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②北斗三号与北斗二号相比,不是简单的迭代更新,而是巨大的历史性跨越。不仅导航服务扩展到全球,而且短报文通信等北斗特色服务进一步强大,定位精度也将赶超GPS。
③短报文通信可谓是北斗系统的“独门绝技”,就是指北斗的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中心控制系统间可实现双向简短数字报文通信。例如在海上没有手机信号或是灾害发生时通信受阻,就可以通过北斗终端发送短报文,与外界取得联系。在北斗三号系统中,短报文通信的能力显著提升,不仅从最初一次发送120个汉字提升到一次发送1
200个汉字,还可以发送图片等信息,应用场景更为丰富。 
④有源定位则是北斗三号系统的一大创举。其原理就是利用无线电测定技术,通过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GEO)联手,不仅能回答用户“我在哪”,还能告诉关注着用户行踪的相关方“你在哪”。这项技术在搜救、渔业等领域被广泛使用,是保障民生安全的“千里眼”。
⑤由于北斗系统不能像美国GPS那样,在全球建立地面站,为设置境外卫星的数据传输通道,北斗三号研制团队攻克了星座星间链路技术,采取星间、星地传输功能一体化设计,实现了卫星与卫星、卫星与地面站的链路互通。星间链路技术解决了我国不能全球布站进行卫星境外监测的难题,也是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建设的一大特色。
⑥为了提高服务的精度,北斗三号系统配置了新一代原子钟。原子钟是利用原子跃迁频率稳定的特性保证产生时间的精准性。目前国际上主要有铷原子钟、氢原子钟、铯原子钟等。我国北斗卫星采用的是铷原子钟,同时还配置了性能更高的新研国产氢原子钟。星载氢原子钟的在轨应用,对于实现北斗导航定位“分秒不差”发挥了重要作用。
⑦为了提高卫星在轨服务的可靠性,北斗三号卫星采取了多项可靠性措施,使卫星的设计寿命达到12年,达到国际导航卫星的先进水平,为北斗系统服务的连续、稳定提供了基础保证。
⑧北斗三号系统是中国自主创新、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可控的导航系统,北斗正朝着全球一流卫星导航系统的目标步步向前。
(选自《经济日报》2020年6月24日,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北斗三号系统”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北斗三号系统组网成功,意味着中国北斗可以让更多人享受到北斗导航系统的服务。
B.北斗三号系统的短报文通信一次能够发送1
200个汉字,还可以发送图片等信息。
C.北斗三号系统使用新技术解决了我国不能全球布站进行卫星境外监测的难题。
D.北斗三号系统配置的国产氢原子钟对北斗导航定位实现“分秒不差”发挥了决定作用。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既点明说明的对象,又突出说明对象的重要性,能激发读者阅读文章的兴趣。
B.第①段中加点词语“至此”起限制作用,限定了时间范围,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③段运用了作诠释、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来说明短报文通信。
D.本文采用了时间顺序,从6月23日的卫星发射引出北斗三号,然后再介绍北斗三号。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与北斗二号相比,北斗三号实现了巨大的历史性跨越,它的定位精度也将赶超GPS。
B.在地震等灾害发生时,如果通信受阻,
人们可以通过北斗终端发送短报文与外界取得联系。
C.有源定位这项技术将广泛使用在搜救、渔业等领域,让遇险的船舶能得到及时的救援。
D.经过努力,北斗三号卫星的设计寿命长达12年,已经达到了国际导航卫星的先进水平。
议论文阅读
战胜疫情,我们的信心从哪里来
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展开了防控疫情的伟大斗争。面对这次考验,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坚定信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共克时艰,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的信心自何而来?
②信心来自党的坚强领导。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进行了重要战略部署。回忆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们遇到的沟沟坎坎不少,但党有号召,全民有行动,我们踏平坎坷成大道,取得一个又一个战胜艰难险阻的胜利。此次疫情虽然来势汹汹,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保持良好心态,家家重视,人人防控,做到不焦躁不恐慌,更不信谣不传谣,坚定信心、科学防控,这就是抗击疫情最好的疫苗。我们万众一心,就没有翻不过的山;我们心手相牵,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③信心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有着诸多优势,政府有令,四面响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以疫情发生地武汉为例,自1月23日作出“封城”防疫的决定后,面对非常之举,武汉市民予以充分理解,积极配合。在武汉善缘义助志愿者服务队的倡议下,仅仅一天就有4
000多名车主陆续自发加入医疗支援队,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医疗队驰援武汉,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为战胜疫情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我们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
④信心来自战胜疫病的有效经验。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不由得让人们想起2003年的“非典”疫情。经历过战胜“非典”的洗礼,我们拥有防控疫情的成功经验,对打赢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充满信心。比如,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和首诊负责制,查病源、堵源头、严隔离、防扩散,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内防扩散、外防输出。再如,做好药品、消毒用品、器械等防控物资的储备供应,最大限度减少大型公众聚集活动,加强预警监测,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公开透明发布疫情,及时解疑释惑,增强群众自我防护意识,等等。只要我们高度重视,齐心协力,科学施治,病毒最终会被我们战胜。
⑤信心来自不惧任何艰难险阻的伟大人民。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中国人民历经风险,但不屈不挠、坚忍不拔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宝贵品质,为战胜一切困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上,伟大的中国人民谱写了无数辉煌灿烂的篇章。不惧挫折,不畏困难,愈挫愈奋,愈难愈勇,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奋斗形成的可贵气概和精神。当前,在党的号召下,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了这场疫情防控的伟大斗争中。如近期上海医务人员自愿请战上抗疫一线,3小时400多人签名;安徽近千名医护人员自愿报名参战;军方医疗队闻令而动,星夜驰援;许多人放弃了春节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奔赴武汉……无数人凝聚起防控疫情的强大中国力量。有了这样的气概和精神,我们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就没有战胜不了的疫情!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中第④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3.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请说明理由。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评价说:“在这次疫情中,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记叙文阅读
(2020·天水)
人生没有多余的疼
朱成玉
①在键盘上敲字的时候,忽然想,如果人生也有一个删除键,我会删除些什么呢?快乐幸福的时光自然舍不得删去,那么删去的就只有那些疼了。
②我想删去手指的疼。因为一分之差没有考上县城的重点高中,老师和家人都劝我复读一年,我却倔强地选择了离开学校。每天上午9点30分,是学校课间操的时间,喇叭里传来熟悉的“广播体操”,一颗心便跟着疼了,再回不去本该属于自己的校园。于是更加发奋地自学,冬天,写字的手冻成了“馒头”,钻心的疼让我坐卧不宁,直到现在,每到下雨阴天,手指还会隐隐作痛,20多年以前的疼,就像一条甩不掉的蛇,紧紧尾随。
③我想删去肩膀的疼。在家待业的时候,临时在一个工地做了半年力工,手掌磨出许多大大的血泡,却也不能停下来,因为瓦匠等着我“伺候”呢,炎炎烈日,汗流浃背,苦不堪言。之后,又去粮库扛麻袋。黑压压的麻袋落到肩膀上,整个人一下子就蹲到了地上,如此反复,直到后来才慢慢地直起腰来,真不知道那一天是如何熬过来的,那是天底下最漫长的一天,我盼着天快点黑下来,快点,可是太阳,像故意和我作对一般,越发地把它那邪恶的热泼到我身上。回家之后,掀开衣服,看到肩膀上整个掀开了一层皮,里面嫩嫩的肉呼之欲出!母亲一边给我擦着药膏,一边心疼得直掉眼泪。
④我想删去脚掌的疼。刚结婚的时候,一贫如洗。租来的房子又小又破,冬天很冷,墙壁上到处是亮晶晶的霜花。买不起煤,就去后山打柴。有一天回来得晚,天已经黑了,妻子担心,拿着手电去山路上寻我。直至看到我拉着一车柴火,蹒跚归来时,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我告诉她,不敢快走,鞋子马上就要掉了底儿,她找个绳子帮我把鞋子绑上。脚冻了,又红又肿,害得我现如今走起路来都不是那么笔直。
⑤我想删去牙疼,我想删去头疼,我想删去失恋的疼,我想删去失去亲人的疼,我想删去各种各样的心疼,我想删去……太多太多的疼!
⑥我不知道,为何我的人生有如此多的疼,我似乎是疼痛银行的行长。
⑦但是现在,我感谢疼痛,每一次疼痛,都会带给你一次历练。就像一次一次地跌倒,让孩子学会了走路和奔跑;就像一次一次地摔伤,让鹰学会了飞翔。人生在世,谁没有疼的经历呢!有痛感的人生,是有盐、有钙的人生。
⑧疼是人生里最活跃的细胞,可以用它谱曲,用它填词,可以用它酿酒,用它泡茶。在岁月的喉结,轻轻将它吐出,可以换一曲妖娆的歌儿。疼是推着人往前走的风,你若想甩脱它,便闻不到它吹送到你跟前的花香了。
⑨人生没有多余的疼。赞叹珍珠的光芒时,别忘了,那是贝壳的眼泪,是用疼痛磨砺出来的璀璨。
1.文章以《人生没有多余的疼》为标题有何作用?
2.本文中对“疼”的叙述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3.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在岁月的喉结,轻轻将它吐出,可以换一曲妖娆的歌儿。(赏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2)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
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我似乎是疼痛银行的行长”一句的言外之意。
5.这篇文章对你人生的启迪是什么?
2021年初中语文中考二轮专题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之滚动阅读组合训练(解析卷)
说明文阅读
(2020·北部湾Ⅱ卷)
国之大器——北斗三号
①6月2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最后一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中国顺利完成北斗全球系统星座部署,北斗三号系统组网成功。这意味着,中国北斗正式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②北斗三号与北斗二号相比,不是简单的迭代更新,而是巨大的历史性跨越。不仅导航服务扩展到全球,而且短报文通信等北斗特色服务进一步强大,定位精度也将赶超GPS。
③短报文通信可谓是北斗系统的“独门绝技”,就是指北斗的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中心控制系统间可实现双向简短数字报文通信。例如在海上没有手机信号或是灾害发生时通信受阻,就可以通过北斗终端发送短报文,与外界取得联系。在北斗三号系统中,短报文通信的能力显著提升,不仅从最初一次发送120个汉字提升到一次发送1
200个汉字,还可以发送图片等信息,应用场景更为丰富。 
④有源定位则是北斗三号系统的一大创举。其原理就是利用无线电测定技术,通过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GEO)联手,不仅能回答用户“我在哪”,还能告诉关注着用户行踪的相关方“你在哪”。这项技术在搜救、渔业等领域被广泛使用,是保障民生安全的“千里眼”。
⑤由于北斗系统不能像美国GPS那样,在全球建立地面站,为设置境外卫星的数据传输通道,北斗三号研制团队攻克了星座星间链路技术,采取星间、星地传输功能一体化设计,实现了卫星与卫星、卫星与地面站的链路互通。星间链路技术解决了我国不能全球布站进行卫星境外监测的难题,也是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建设的一大特色。
⑥为了提高服务的精度,北斗三号系统配置了新一代原子钟。原子钟是利用原子跃迁频率稳定的特性保证产生时间的精准性。目前国际上主要有铷原子钟、氢原子钟、铯原子钟等。我国北斗卫星采用的是铷原子钟,同时还配置了性能更高的新研国产氢原子钟。星载氢原子钟的在轨应用,对于实现北斗导航定位“分秒不差”发挥了重要作用。
⑦为了提高卫星在轨服务的可靠性,北斗三号卫星采取了多项可靠性措施,使卫星的设计寿命达到12年,达到国际导航卫星的先进水平,为北斗系统服务的连续、稳定提供了基础保证。
⑧北斗三号系统是中国自主创新、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可控的导航系统,北斗正朝着全球一流卫星导航系统的目标步步向前。
(选自《经济日报》2020年6月24日,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北斗三号系统”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
A.北斗三号系统组网成功,意味着中国北斗可以让更多人享受到北斗导航系统的服务。
B.北斗三号系统的短报文通信一次能够发送1
200个汉字,还可以发送图片等信息。
C.北斗三号系统使用新技术解决了我国不能全球布站进行卫星境外监测的难题。
D.北斗三号系统配置的国产氢原子钟对北斗导航定位实现“分秒不差”发挥了决定作用。
【解析】D.新研国产氢原子钟对于实现北斗导航定位“分秒不差”发挥重要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
A.题目既点明说明的对象,又突出说明对象的重要性,能激发读者阅读文章的兴趣。
B.第①段中加点词语“至此”起限制作用,限定了时间范围,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③段运用了作诠释、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来说明短报文通信。
D.本文采用了时间顺序,从6月23日的卫星发射引出北斗三号,然后再介绍北斗三号。
【解析】D.采用的是逻辑顺序。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C)
A.与北斗二号相比,北斗三号实现了巨大的历史性跨越,它的定位精度也将赶超GPS。
B.在地震等灾害发生时,如果通信受阻,
人们可以通过北斗终端发送短报文与外界取得联系。
C.有源定位这项技术将广泛使用在搜救、渔业等领域,让遇险的船舶能得到及时的救援。
D.经过努力,北斗三号卫星的设计寿命长达12年,已经达到了国际导航卫星的先进水平。
【解析】C.把“已然”变“未然”,有源定位这项技术已经广泛使用在搜救、渔业等领域,而不是将被广泛使用。
议论文阅读
战胜疫情,我们的信心从哪里来
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展开了防控疫情的伟大斗争。面对这次考验,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坚定信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共克时艰,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的信心自何而来?
②信心来自党的坚强领导。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进行了重要战略部署。回忆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们遇到的沟沟坎坎不少,但党有号召,全民有行动,我们踏平坎坷成大道,取得一个又一个战胜艰难险阻的胜利。此次疫情虽然来势汹汹,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保持良好心态,家家重视,人人防控,做到不焦躁不恐慌,更不信谣不传谣,坚定信心、科学防控,这就是抗击疫情最好的疫苗。我们万众一心,就没有翻不过的山;我们心手相牵,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③信心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有着诸多优势,政府有令,四面响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以疫情发生地武汉为例,自1月23日作出“封城”防疫的决定后,面对非常之举,武汉市民予以充分理解,积极配合。在武汉善缘义助志愿者服务队的倡议下,仅仅一天就有4
000多名车主陆续自发加入医疗支援队,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医疗队驰援武汉,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为战胜疫情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我们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
④信心来自战胜疫病的有效经验。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不由得让人们想起2003年的“非典”疫情。经历过战胜“非典”的洗礼,我们拥有防控疫情的成功经验,对打赢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充满信心。比如,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和首诊负责制,查病源、堵源头、严隔离、防扩散,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内防扩散、外防输出。再如,做好药品、消毒用品、器械等防控物资的储备供应,最大限度减少大型公众聚集活动,加强预警监测,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公开透明发布疫情,及时解疑释惑,增强群众自我防护意识,等等。只要我们高度重视,齐心协力,科学施治,病毒最终会被我们战胜。
⑤信心来自不惧任何艰难险阻的伟大人民。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中国人民历经风险,但不屈不挠、坚忍不拔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宝贵品质,为战胜一切困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上,伟大的中国人民谱写了无数辉煌灿烂的篇章。不惧挫折,不畏困难,愈挫愈奋,愈难愈勇,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奋斗形成的可贵气概和精神。当前,在党的号召下,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了这场疫情防控的伟大斗争中。如近期上海医务人员自愿请战上抗疫一线,3小时400多人签名;安徽近千名医护人员自愿报名参战;军方医疗队闻令而动,星夜驰援;许多人放弃了春节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奔赴武汉……无数人凝聚起防控疫情的强大中国力量。有了这样的气概和精神,我们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就没有战胜不了的疫情!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面对这次考验,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坚定信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共克时艰,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2.文中第④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举例论证。列举了我国防控“非典”的成功经验来防控此次新冠疫情的事例,证明了分论点“信心来自战胜疫病的有效经验”,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3.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请说明理由。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评价说:“在这次疫情中,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能够证明中心论点。本则材料可作为道理论证直接证明“信心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分论点,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本文第①段提出中心论点:面对这次考验,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坚定信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共克时艰,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第②至⑤段从“党的领导、社会制度、有效经验、伟大人民”四个方面提出分论点,以论证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得出了“没有战胜不了的疫情”这一结论。
记叙文阅读
(2020·天水)
人生没有多余的疼
朱成玉
①在键盘上敲字的时候,忽然想,如果人生也有一个删除键,我会删除些什么呢?快乐幸福的时光自然舍不得删去,那么删去的就只有那些疼了。
②我想删去手指的疼。因为一分之差没有考上县城的重点高中,老师和家人都劝我复读一年,我却倔强地选择了离开学校。每天上午9点30分,是学校课间操的时间,喇叭里传来熟悉的“广播体操”,一颗心便跟着疼了,再回不去本该属于自己的校园。于是更加发奋地自学,冬天,写字的手冻成了“馒头”,钻心的疼让我坐卧不宁,直到现在,每到下雨阴天,手指还会隐隐作痛,20多年以前的疼,就像一条甩不掉的蛇,紧紧尾随。
③我想删去肩膀的疼。在家待业的时候,临时在一个工地做了半年力工,手掌磨出许多大大的血泡,却也不能停下来,因为瓦匠等着我“伺候”呢,炎炎烈日,汗流浃背,苦不堪言。之后,又去粮库扛麻袋。黑压压的麻袋落到肩膀上,整个人一下子就蹲到了地上,如此反复,直到后来才慢慢地直起腰来,真不知道那一天是如何熬过来的,那是天底下最漫长的一天,我盼着天快点黑下来,快点,可是太阳,像故意和我作对一般,越发地把它那邪恶的热泼到我身上。回家之后,掀开衣服,看到肩膀上整个掀开了一层皮,里面嫩嫩的肉呼之欲出!母亲一边给我擦着药膏,一边心疼得直掉眼泪。
④我想删去脚掌的疼。刚结婚的时候,一贫如洗。租来的房子又小又破,冬天很冷,墙壁上到处是亮晶晶的霜花。买不起煤,就去后山打柴。有一天回来得晚,天已经黑了,妻子担心,拿着手电去山路上寻我。直至看到我拉着一车柴火,蹒跚归来时,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我告诉她,不敢快走,鞋子马上就要掉了底儿,她找个绳子帮我把鞋子绑上。脚冻了,又红又肿,害得我现如今走起路来都不是那么笔直。
⑤我想删去牙疼,我想删去头疼,我想删去失恋的疼,我想删去失去亲人的疼,我想删去各种各样的心疼,我想删去……太多太多的疼!
⑥我不知道,为何我的人生有如此多的疼,我似乎是疼痛银行的行长。
⑦但是现在,我感谢疼痛,每一次疼痛,都会带给你一次历练。就像一次一次地跌倒,让孩子学会了走路和奔跑;就像一次一次地摔伤,让鹰学会了飞翔。人生在世,谁没有疼的经历呢!有痛感的人生,是有盐、有钙的人生。
⑧疼是人生里最活跃的细胞,可以用它谱曲,用它填词,可以用它酿酒,用它泡茶。在岁月的喉结,轻轻将它吐出,可以换一曲妖娆的歌儿。疼是推着人往前走的风,你若想甩脱它,便闻不到它吹送到你跟前的花香了。
⑨人生没有多余的疼。赞叹珍珠的光芒时,别忘了,那是贝壳的眼泪,是用疼痛磨砺出来的璀璨。
1.文章以《人生没有多余的疼》为标题有何作用?
①揭示了文章的主题;②把生活中的疼痛升华为人生中的挫折,这种挫折实则就是一种历练,一种积淀,所以说“人生没有多余的疼”。
2.本文中对“疼”的叙述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欲扬先抑,前文用大量的篇幅写“我”想删去生活中的“疼”,后文笔锋一转写感谢疼痛,前面的“想删去”为后面的感谢做了铺垫。
3.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在岁月的喉结,轻轻将它吐出,可以换一曲妖娆的歌儿。(赏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吐”本指不由自主地涌出,这里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将疼的历练转化为人生真谛的过程。
(2)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疼痛给人带来的历练,比喻成在跌倒中孩子学会走路和奔跑,在摔伤中雄鹰学会飞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疼痛带给人历练的结果。
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我似乎是疼痛银行的行长”一句的言外之意。
“我”经历的疼痛比别人多,经历的磨难也比别人多。
5.这篇文章对你人生的启迪是什么?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难免会有疼痛;但人生的璀璨是用疼痛磨砺出来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