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渔舟唱晚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3渔舟唱晚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接力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1-19 10:3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渔舟唱晚》音乐教案
一、教学内容:
1、演唱歌曲《渔舟唱晚》。
2、学会为歌曲画旋律线。
二、课型:
演唱综合课
三、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桂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课。这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晚霞辉映下渔夫荡桨归舟的动人画面的歌曲。这首歌曲原是一首古筝独奏曲,后来由作曲家付林为其填词而作成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四四拍。歌曲中四个乐句起、承、转、合分明。抒情的中板、悠扬的旋律、疏松的节奏配以装饰音点缀、附点节奏与连线串接及重复变化等手法,为人们展现出美丽的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湖边晚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生动地刻画出歌曲“音画兼具、情景交融”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诗情画意之中。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基本的识谱能力,能够完成简单的视唱。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扩展,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甚至不满足于课本中的内容。因此课堂中要注意基本常规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歌唱习惯、歌唱方法的指导,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状态。
五、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听赏、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并了解祖国古典音乐的美感,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识谱、演唱,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学会用旋律线描绘歌曲的旋律走向,进一步体会音画交融的意境。
3、知识与技能:能够用自然大方的声音、优美抒情的情绪正确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学会画简单的旋律线条。
六、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在演唱中能够准确、完整地体现出附点、装饰音及连线等音乐表现形式。
2、教学难点:从旋律音高、节奏松紧度、力度、情绪等方面听辨、联想、综合思考歌曲的音乐形象。
七、教具准备:
钢琴、PPT、图画纸
八、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幻灯片播放两段无声视频,教师钢琴弹奏《渔舟唱晚》,请学生思考歌曲是怎样的情绪、速度,应该配上哪一幅画面。
师:“同学们,老师现在给大家播放两段视频,可是这两段视频呢,没有背景音乐,同学们先看一看这两段视频,再听一听老师的琴声,然后开动脑筋想一想,你所听到的音乐,应该配上哪一段视频呢?”
——播放视频、弹奏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所听到的这首乐曲,应该配上哪一段视频更合适?为什么你会选择这一段呢?”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情绪、速度等方面去思考。
(三)介绍歌曲。
师:“刚才这首旋律优美、婉转动听的歌曲,叫作《渔舟唱晚》。渔舟唱晚,这四个字出自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诗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这首歌曲原本是一首古筝独奏曲,是由我国著名的古筝演奏家娄树华创作的。后来由作曲家付林填词,作成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用我们的歌声,来表现江南水乡夕阳西下、湖面歌声四起、渔民满载而归的动人画面。”
(四)发声练习。
通过代表每一句歌词的幻灯片,展示全曲歌词中的不同画面,带领学生分别用不同的情绪、气息和声音音量来进行发声练习,练声之余,熟悉歌曲旋律。
1、出示第一张幻灯片——“画一样的天空”。
旋律:3. 5 6.1 6 5 | 3 - - 2 |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个简单的发声练习,请大家模仿老师,用‘wu’的声音来唱。请看这一幅画面,这仿佛是水墨画中的天空,高远辽阔,请大家轻轻发出‘wu’的声音,感觉自己的声音飘向天空,越飘越远。”
2、出示第二张幻灯片——“画一样的湖水”。旋律:1. 3 2.3 2 1 | 2 - - - |
师:“同学们再看这一幅画面,这又是如画一般的湖水,看,那碧波荡漾的湖面,请大家继续唱,最后加上一点装饰音,就好像水中的涟漪一样。”
3、出示第三张幻灯片——“船成行,帆成对,如画的船帆美。”
旋律:3. 5 2 1 | 6.1 6 5 6 - | 5. 66 1.3 2 1 | 5 - - - |
师:“这一句,我们看到了什么?(看到了船)对,渔船在湖面上行着,船帆随着风在摆动,我们来唱一唱这句旋律,情绪稍微开朗一点。”
4、出示第四张幻灯片——“耳听笛子声声吹啊。”
旋律:3. 5 6.1 6 5 | 3 - - 5 6 |
师:“这一句,我们看到渔夫在渔船上吹着笛子,好像也听到了那幽幽的笛声。大家来唱一唱这一句。”
5、出示第五张幻灯片——“夕阳的彩霞天边飞。”
旋律:1. 66 5.6 5 3 | 2 - - - |
师:“这一幅画面,大家看到了什么?(落日、夕阳、云彩)是啊,夕阳西下天色渐暗,我们的声音要渐渐地柔和一点了。”
6、出示第六张幻灯片——“渔归渔归,载着佳音归,载着佳音归。”
旋律:“3. 5 2 1 | 6.1 6 5 6 - | 1. 2 3. 5 2 32 | 1 - - - ||
师:“最后一幅画面,看,天色暗下来了,渔民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家了,我们把这一句唱出来,让我们的声音随着渔船远去吧。”
(五)新课教学。
1、完整聆听全曲。感受歌曲的旋律走向。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把歌曲的旋律逐句唱了出来,现在我们来完整地听一遍这首歌曲,一边听,一边跟着老师一起,挥动你的手臂,体会一下旋律的高低变化。”
——播放音乐,带领学生挥动手臂、聆听音乐。
2、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刚才通过挥动手臂的方式,有没有感受到歌曲旋律的起伏呢?音乐就是这样的奇妙,几个音符就能组成一首好听的乐曲。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
——幻灯片出示曲谱;
师:“首先请大家看歌谱,谁来说一说,从谱子上,你都找到了哪些音乐符号呢?把它们指出来;接着我们再来看看,一共有几个乐句呢?(4个乐句)。”
——请学生找出谱中的音乐符号,(附点、波音、倚音等)然后给学生讲解音乐符号及其作用;
——逐句范唱曲谱、强调每一句的强弱。
曲谱:
3、学生练习。
师:“现在请同学们来试着演唱一下这首歌的歌谱,注意你们的声音,轻声地演唱,唱出优美抒情的感觉。”
——教师弹琴,学生视唱曲谱。
4、学生完整演唱全曲,并挥动手臂。
师:“同学们唱出了歌谱,已经了解了歌曲的旋律,那么现在我们把歌词装进旋律里,并且像刚才一样,挥动你的手臂,让你们的手跟随你们的声音一起起伏,同时还要注意你们的声音,要柔和、连贯。”
——教师弹琴,学生演唱全曲。
(六)画旋律线,感受“音画交融”。
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好,听着大家的歌声,老师也仿佛置身在这一片湖光山色中了。刚才通过挥动手臂,同学们都感受了旋律的起伏,那么现在,老师请几位同学上来用笔画出旋律线,看看整首歌的旋律线连起来,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学生上讲台,分别画出每一句的旋律线。
师:“好,现在大家请看,每一句的旋律线都画出来了,这高低起伏、延绵不断的线条,像一幅什么画面?(山),对,我们在这幅画的下面再加点波浪线,就更像一幅山水画了。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歌声可以用图画表现,音乐与美术是可以交融的。大家在今后的音乐学习中,也可以用上这样的方法,发现不同的乐趣。”
(七)拓展。
1、扩充乐句、丰富层次。
师:“同学们,我国著名的诗人李白在《朝发白帝城》这首诗中写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小船行在湖上,周围都是山,大家想一想,在山中,是不是会有一点回声呢?大家听过回声吗?我们来给这首歌加上一点点回声,就好像我们真的身在山中一样吧!”
——出示扩充了乐句的曲谱。
2、示范演唱。
师:“老师在歌曲的5个地方都加了一点‘回声’,请大家从凳子底下拿出谱子,它们都在哪里?请同学们完整地把这首歌唱一遍,老师来当你们的回声,这样你们就知道了。”
——学生演唱第一声部,教师配上第二声部。

3、师生合作,完整演唱。
师:“加上了简单的第二声部,歌曲的层次就显得丰富一些了。我们来完整地演唱一次吧。请三四组的同学唱第一声部,一二组的同学唱第二声部,大家来合作一下。”
——教师弹奏,学生演唱。
4、欣赏电子乐版的《渔舟唱晚》
师:“学习了这首充满古典韵味的歌,大家想不想听一听,这样一首歌曲用电子合成的方式创作,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接下来我们来听一段熟悉的音乐,这段音乐就是这首《渔舟唱晚》改编成的。其实大家说不定早就听过了。不信?你们听。”
——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背景音乐。
师:“1984年,一位电子演奏家把这首《渔舟唱晚》改编成电子合成版,于是这段旋律就成为了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这一用,就是三十多年。”
(八)总结,下课。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这一首《渔舟唱晚》,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举手发言。
师:“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音乐学习中,多开动脑筋,把音乐与你喜欢的学科联系起来,这样,你们不仅会发现‘乐中有画、画中有乐’,还会发现‘诗中有乐,乐中有诗’。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大家只要善于发现,一定能找到更多的乐趣,也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勇敢去尝试吧!”
4